物联网支撑现代渔业 大数据助推产业升级

2016-03-17 06:14北京市农业物联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道亮
中国科技产业 2016年2期
关键词:渔业生产渔业水产

北京市农业物联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李道亮

物联网支撑现代渔业 大数据助推产业升级

北京市农业物联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李道亮

我国是世界第一水产养殖大国,2014年产量达4300多万吨,近20年水产养殖产量翻两番,为我国城乡居民提供了1/3的优质动物蛋白,对保障国家食物安全发挥了重大作用。但过去三十多年来,我国的水产养殖更多的是通过规模扩张和资源消耗来片面追求总产量的迅速提高,增长速度的提高是以消耗和占用大量资源为代价的,这一模式导致生态失衡和环境恶化的问题已日益显现。由于片面追求产出,对资源节约、食品安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关注不足,造成资源极大浪费,劳动生产率低、水产病害频发、养殖风险大、食品安全难以得到有效保障,严重制约了我国渔业生产的发展。物联网与大数据技术通过对渔业生产现场的全面感知、渔业信息可靠安全传输、渔业信息智能化处理决策,实现养殖过程自动化控制、智能化决策、精准化管理、信息化追溯,提高水产养殖生产管理信息化和科学管理水平,促进渔业生产方式转变,有效保障我国渔业生产健康、高效、安全、环保,实现现代渔业可持续发展。

一、渔业物联网与大数据对促进现代渔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国务院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发〔2013〕7号)指出,实现物联网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掌握物联网关键核心技术,基本形成安全可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联网产业体系。《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指出,推广成熟可复制的农业物联网应用模式,在基础较好的领域和地区,普及基于环境感知、实时监测、自动控制的网络化农业环境监测系统,建设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基地,现代渔业物联网正在成为促进我国渔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

(一)渔业物联网与大数据是保障渔业生产安全的重要手段

将物联网技术运用到渔业养殖领域,能够实现渔业养殖监管领域“智能感知,智慧管理”,切实提高安全监管水平。渔业物联网与大数据将传感技术、无线通讯技术、智能信息处理与决策技术融入到水产养殖的各环节,实现对养殖环境与养殖设施的智能化监控、养殖过程自动化控制和养殖生产的智能化决策,保障渔业生产安全、可靠。

(二)渔业物联网与大数据是提高经济效益和渔民增收的重要保障

现代渔业物联网采用物联网实时测控系统实现实时测控水质,根据水质监测结果提前对水质进行改良,降低养殖风险。大数据智能决策技术的应用实现精细投喂和科学用药,从而降低养殖水体的污染,使渔业生产从经验依赖型转向科学决策型。自动控制技术与装备的应用显著降低了渔业生产的劳动强度,循环水自动处理提高了养殖废水利用效率,大幅度提高水产品产量、质量和效益,提高广大水产养殖户的收入。

(三)渔业物联网与大数据是促进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

现代渔业物联网为我国渔业发展提供了先进、实用的解决方案和技术手段,实现了水产养殖信息采集便携化、数字化以及养殖作业自动化、精准化,对于保障渔业生产高产、高效、优质、安全、生态,改变渔业养殖业的生产状态,推动渔业结构调整,促进渔业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二、渔业物联网与大数据发展趋势

(一)新型材料技术、微电子技术、微机械加工技术等的快速发展,有望大幅降低渔业感知技术成本,促进大面积普及。随着新型材料技术、微电子技术、微机械加工技术、光学技术等的发展,水产信息感知技术逐渐从最初的实验室理化分析逐渐过渡到借助新型敏感材料,使得水产生产各环节信息实时在线获取成为可能。

(二)不断成熟的无线传感网络技术,移动通讯技术有力保障了水产信息可靠传输。基于TCP/IP协议的互联网、基于移动通信协议的移动通信网被广泛应用到现代水产养殖业的数据采集、远距离数据传输和控制,成为渔业物联网数据传输的廉价、稳定、高速、有效的主要通道。移动通信与互联网加速深度融合,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在促进传统水产经济结构调整、改变水产养殖模式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三)渔业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技术,有力提升了渔业信息服务水平。随着渔业大数据应用的普及,海量数据的存储、搜索和数据分析计算是渔业信息处理技术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渔业大数据应用的研究将有力促进模式识别、智能推理、复杂计算、机器视觉等信息处理技术在精细化喂养、养殖设施智能控制、疾病预测预警、管理决策、质量安全追溯等领域的应用,提升信息化服务水平。

三、中国渔业物联网与大数据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中国农业大学、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软通动力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国内从事渔业物联网与大数据的科研机构、水产养殖龙头企业、信息化服务龙头企业、水产技术推广机构发起组建中国渔业物联网与大数据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联盟以渔业物联网与大数据技术创新为纽带,以推动我国渔业物联网产学研结合,促进渔业物联网与大数据产业化应用为宗旨,整合行业政、产、学、研、用各方资源,实现科研机构、企业、推广机构等在战略层面有效结合,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共同突破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加速推动渔业物联网与大数据相关技术的产业化运用,促进渔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一)组建联盟有利于探索与形成渔业物联网与大数据发展模式,为破解可持续运营难题创造条件。建设中国渔业物联网与大数据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可以进一步探索和细化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的渔业物联网与大数据运行机制和发展模式,充分发挥企业主体和市场资源配置的导向作用,推进渔业物联网与大数据可持续发展。

(二)组建联盟有利于形成渔业物联网与大数据技术标准体系,为渔业物联网与大数据大规模应用奠定基础。建设渔业物联网与大数据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有助于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深入研究传感器、采集器、控制器和渔业大数据平台技术应用特点和完善规律,探索不同养殖模式的技术集成、组装、探索构建国家渔业物联网标准框架体系及渔业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为推动渔业物联网与大数据产业大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组建联盟有利于创新产学研合作机制和模式,形成各方力量共同推进渔业物联网与大数据产业化应用。充分发挥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作用,构建以应用需求为牵引,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渔业物联网与大数据合作发展机制和模式,通过技术转让、联合开发、委托开发和共建研发基地、产业化中试基地,物联网与大数据产品等实体形式,促进渔业物联网与大数据技术产业化。

猜你喜欢
渔业生产渔业水产
湖南省2021年渔业经济形势
搞养殖,我们都看《当代水产》
加油!水产人!
湖南省渔业生产中信息化技术发展与建议
大咖点评:2020年水产动保谁主沉浮?
欢迎订阅2020年度《河北渔业》
高温天气对大连市旅顺口区渔业生产影响及建议
读懂“水产人十二时辰”,你就懂了水产人的一天
基于加强渔船管理工作确保渔业生产安全的研究
忻城县渔业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