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主义理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研究

2016-03-17 00:10沈慧芳
武夷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融合

陈 虹,沈慧芳

(1.武夷学院思政部,福建武夷山3543000;2.武夷学院商学院,福建武夷山3543000)



共产主义理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研究

陈虹1,沈慧芳2

(1.武夷学院思政部,福建武夷山3543000;2.武夷学院商学院,福建武夷山3543000)

摘要:在以共产主义理想为未来指向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把共产主义理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有其必要性,也有其可能性。因此,要为两者的融合创造出良好的内外部环境,扭转共产主义理想的传播困境,普及并客观看待中国传统文化,形成推动二者融合的社会舆论氛围,并选择恰当的形式加强两者在共同理想、人的价值与发展、政治道德建设等方面的融合。

关键词:共产主义理想;中国传统文化;融合

追求一个理想社会是古今中外的思想家的终极目标。马克思主义的理想是建立起一个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在我们以共产主义理想为未来指向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过程中,要想使得共产主义理想大众化,必须把共产主义理想融入中国文化之中,从而为中国人民所接受。

一、共产主义理想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的必要性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要求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其内在要求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各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这是马克思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正如列宁说过:“马克思主义的全部精神,它的整个体系,要求人们对每一个原理都要历史地,都要同其他原理联系起来,都要同具体的历史经验联系起来加以考察。”[1]而自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开始,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就开始了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探索,开始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优秀历史传统和优秀文化结合起来。而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终极目标的共产主义理想也必然要和中国的优秀历史传统和优秀文化结合起来。

(二)弘扬共产主义理想的必然要求

共产主义理想产生于19世纪的欧洲,其思维方式、理论框架等都有着浓厚的欧洲传统文化烙印。当其传入中国并为中国人民所运用来构建未来美好社会时,就意味着要从西欧的文化氛围转入中国文化氛围。这种文化背景的转换必然要经过一个文化中介重新解释,即文化融合,就是以中国的实际情况作为出发点,从传统文化中提取合理因素进行重塑,变欧洲形式为中国形式。只有这样,才能使共产主义理想带有中国特色、中国作风、中国气派,才能使中国人民乐于接受,才能进行更广泛地传播。

(三)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共产主义理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同样对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任何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过程都是不断地改造旧有文化,建设新文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内在地包含着各种文化的相互碰撞与交流,借助某种思想文化的力量进行改革与创新,从而达到整合。中国传统文化,既有优良传统也有不良习俗,我们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而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是作为意识形态存在的文化,因此,中国传统文化的未来发展,不可能完全排除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型必然要结合当前的时代精神,在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理想的指引下,逐步来完成。

二、共产主义理想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的可能性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开放性与包容性

共产主义理想能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是一个开放的、具有包容性的理论体系。正如恩格斯所说:“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加以重复的教条。”[2]可以说,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就是马克思恩格斯及其后继者不断包容和吸收人类的一切文明成果来丰富和发展自身的理论体系,不断反思、修订自己观点,不断关注社会新发展、研究新问题的历史。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不会拒绝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任何优秀成果的。正是由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这种开放性与包容性,共产主义理想才有可能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并吸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才能在不同的文化氛围中生根、开花、结果。

(二)共产主义理想与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一致性

共产主义理想作为一种西方外来的思想观念能够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还在于两者在内容上有些相似相通的因素。例如,从对未来美好社会的追求来看,中国几千年来所追求的大同思想已积淀成为中华民族普遍追求的价值观念,无论是《礼记·礼运》,还是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康有为的《大同书》,或是孙中山的“三民主义”都是这种传统价值理想的反映,而这与共产主义理想的“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具有相似的价值目标与分配方式。而这种相似点为共产主义理想与中国传统的融合提供了思想前提和思想资源。

(三)共产主义理想与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互补性

共产主义理想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的可能性还在于,两者之间具有差异性、互补性。共产主义理想是建立在科学的论证之上的,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为基础,立足于社会现实,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揭示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共产主义应运而生。为了尽早实现共产主义,要大力发展生产力,也要无产阶级通过社会革命、改革等手段来建立理想社会。这就使得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虽然是一项长久的工程,但是它是历史发展规律的必然,是科学的。而中国传统文化所构建的理想社会则是建立在道德约束上依靠贤君明主来实现,其虽没有理论依据也没有事实根据,完全是一个乌托邦式的,但也很注重现实生活和个人价值的实现。而这种差异性也可以使得两者在扬长避短、求同存异中找到共同发展的空间。

三、共产主义理想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的路径分析

(一)为融合创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

共产主义理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的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这需要为其创造一个良好的内外部环境。

1.扭转共产主义理想的传播困境

当前,共产主义理想在我国已显示出被漠视、怀疑的边缘化倾向,这种局面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

共产主义理想作为科学的理论体系,为什么得不到普遍接受呢?

首先,一般来说,进行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的教育工作者必须接受过正规的、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必须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论精髓。但是事实却并不是如此。现在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人原本就比较少,就更不要提能够理解理论背后的精神了,因此现在能真正理解共产主义理想的人可以说是非常少,在自己一知半解的基础之上进行理论教育很可能就会出现内容理解上的偏差以及教育形式上的教条化。由于水平的欠缺,用什么去融合、怎样去融合中国传统文化以及融合什么也就都不甚明了,这就阻碍了两者融合的实现。

其次,共产主义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共产主义理想为我们构建了一个未来美好社会的蓝图,我们为此几代人进行着不懈地努力。然而,改革开放以来,转型发展期的中国社会出现了一些不尽如人意的事情,例如,贫富两极分化严重、道德准绳和善恶标准模糊不清、政治腐败等。面对美好愿望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人们对曾经信仰的产生了怀疑、抵触心理。

最后,某些共产党员的作风问题等对共产主义理想的传播带来了负面影响。现阶段,官僚主义、形式主义、腐败现象仍然大量存在,这与共产主义理想所追求的价值目标背道而驰,极大地损害了党员干部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人们基于对党员干部的不满,也排斥共产主义理想。

因此,要从根本上扭转共产主义在中国的困境,必须要加强理论工作者的素质建设,必须加强社会治理,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廉政建设,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根本的改善,共产主义理想在中国仍然不会从根本上走出困境。

2.普及并客观看待中国传统文化

我国在几千年的封建制社会里,也创造出了举世瞩目的优秀文化,诸子百家、两汉的经学、魏晋的玄学、隋唐的佛学、宋明的理学以及明清实学等等。但是我们现在对于传统文化也没有很深刻的理解。季羡林曾说过:“我们责怪西方不了解东方文化,不了解东方,不了解中国,难道我们自己就了解吗?如果是一个诚实的人,他就应该坦率地承认,我们中国人自己也并不全了解中国,并不全了解东方,并不全了解东方文化。实在说,这是一出无声的悲剧。”[3]很多人甚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对中国的哲学、文化、历史、政治传统都知之甚少。

另一方面,我们的传统文化也有与当今时代相背离的落后、腐朽的文化,例如,封建等级意识、封建迷信等等。在普及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我们就不能全盘肯定或是完全否定我国传统文化,我们既要看到我国传统文化过去以及现在所起到的促进作用,也要看到其阻碍作用。然后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3.形成推动二者融合的社会舆论氛围

为推动共产主义理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必须要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第一,加大宣传力度。为加强共产主义理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可以利用网络、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多种平台,访谈、评论、图片、视频等多种手段展开报道,争取在短时间内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第二,加强宣传深度。宣传不能仅浮于表面,仅举些经典事例,要由专家、学者围绕共产主义理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进行有深度的研究,然后深入浅出地讲给群众。还要围绕群众感兴趣的话题组织各界人士进行座谈、讨论。

第三,推进宣传的实效性。共产主义理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因此在宣传的过程中要让人民群众接受,不能总是以同样的内容来进行,要紧密围绕社会时事热点以及人民群众关心的话题来进行。

(二)共产主义理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融合

共产主义理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主要还是在学术层面、内容方面的融合,而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共同理想

在古代中国,广大的人民群众在统治阶级的残酷剥削与压迫下,生活在水深火热中,因此人们自然而然的渴望未来美好生活,而这种渴望就由个别知识分子首先构建出来。当然人们对于未来的想法也各有不同,像是农家的并耕而食、道家的小国寡民、儒家的大同思想等等。

在欧洲,经过资产阶级政治革命与工业革命后,虽然生产力水平大幅度提高,但是工人却仍然受到严重的剥削,马克思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具体分析了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特点与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论证了资本主义的非正义性和共产主义理想的必然性。

虽然,他们处于不同时代的背景下,但是他们追求未来美好生活的愿望是一致的。农家倡导的是一个没有剥削,没有欺诈,君主与人民并耕而食的理想社会;道家小国寡民的理想追求没有军队与战争,没有贵族和国王,社会有条有理,大家都平等自由的状态;儒家大同思想的目标是实现公有制、国家治理要选贤举能、人际关系要讲诚信和睦、人人为公、各司其职各尽其能。而马克思主义所倡导的是一个生产资料公有、按需分配、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所以,可以将共产主义理想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理想追求融合起来,大众也更易于接受共产主义并为此而努力。

2.人的价值与发展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人的价值和人的发展的思想可以说是博大精深。儒家、道家、佛家等虽然所倡导的人性论不同,但是大都肯定人自身的价值,强调要重视人的全面协调与整体发展,特别是儒家一直在追求崇高的理想人格。

而共产主义的最根本的特征就是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观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为依据,从当时的资本主义社会现状和经济运行出发,对无产阶级的处境做了全面的分析,从而揭示出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历史必然性。

将共产主义所蕴含的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观与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人的价值与人性论内在精神是相契合的,把两者融合起来,可以使人们更好的接受并实现个人价值与发展,正如在现实生活中要求学生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正是共产主义和传统文化所共同要求的人的全面发展。

3.政治道德建设

中国传统文化中注重人的价值与发展,同样也重民,或者说有着民本的传统。认为人民是国家的根本,统治者要重民、爱民。儒家历来重民,像是儒家的孟子明确提出“民为贵”,道家的老子认为“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法家追求法律公正来保证民众生命与财产安全。

共产主义理想中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当作是最终的行为准则,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实现社会进步的主要力量,因此必须要践行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这与民本思想是相同的,都把尊重人民群众作为价值判断,都确认人民的主体地位,可以说这就是民本思想在共产主义理想中的体现。

(三)共产主义理想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的形式选择

1.注重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穿人的一生的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中国传统中家庭教育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像是《颜氏家训》《朱子家训》等家训都是家庭教育的经典典范,也都起到了重要作用。我们若是能在家庭教育中给孩子以共产主义理想以及传统文化的熏陶,会很有感染性,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有些人之所以排斥,不是因为懂得,而是因为不了解。通过家庭教育可以使共产主义理想与中国传统文化较早的、广泛的根植于人民心中。

2.创新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是教育的主阵地,是人一生中所受教育的最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的学校对共产主义理想与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方式为灌输式教育,但是效果却不甚理想,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认同度也不高。因此必须要创新学校教育教学形式,要找到与学生特点相适应、易于被接受的方式。学校可以定期开展校园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来辅助理论学习;也可以成立相关社团,举办读书活动、研讨会、辩论赛、演讲会等;还可以邀请权威专家结合中国实际与青少年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宣讲与交流。这样就可以扩大共产主义理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力,也可以将课堂理论应用于社会实践,从而提高人们的了解程度与认同程度。

3.在知行合一中推动二者融合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中国传统文化也强调知行统一。因此,在推动共产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过程中也要注意知行合一,要反对知行脱节或者知而不行的行为。我们要充分了解并深刻理解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传统文化及其两者的融合,之后才能主动去寻找融合的路径,而在实践的过程中,人们才能算是真正的理解共产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列宁.列宁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63.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2版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81.

[3]季羡林.只有东方文化能拯救人类[J].中华活页文选(高一版),2009(3):80.

(责任编辑:陈果)

On the Fusion of Communism and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CHEN Hong1,SHEN Huifang2

(1.Department of Ideology and Politic Theory Wuyi University,Wuyishan,Fujian 354300;2.School of Business Wuyi University,Wuyishan,Fujian 354300)

Abstract:Communism is the future goal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and in this process,there is necessity and possibility to fuse communism and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Therefore,we must create a good internal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 for the fusion,for example,reversing the spread of communism,popularizing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Objective look at it,forming social public opinion atmosphere to promote the fusion.And select the appropriate forms to strengthen the fusion in terms of common ideal,the valu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s,politics moral construction,etc.

Key words:Communism;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fusion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09(2016)01-0032-05

收稿日期:2015-09-23

基金项目:福建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项目(JA11269S)。

作者简介:陈虹(1985-),女,汉族,讲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

猜你喜欢
中国传统文化融合
一次函数“四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宽窄融合便携箱IPFS500
《融合》
论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从《百鸟朝凤》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
河南民歌的艺术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