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实施产业结构调整 推进产业迈向中高端

2016-03-17 01:03郑光
改革与开放 2016年7期
关键词:建设发展

郑光

大力实施产业结构调整推进产业迈向中高端

郑光

当前,南京市江宁区人均GDP已突破1万美元,处于工业化后期向后工业化转型的关键时期,具备了产业转型升级的内在动力。实施产业结构调整,推进产业迈向中高端,对于江宁区实现“十三五”规划乃至更长远可持续发展目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全区产业发展基本现状

近年来,江宁区积极抢抓全球产业与技术转移机遇,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产业结构明显优化,经济总量迅速提升,具备了产业迈向中高端的基础和条件。

1.总量规模迈上新台阶

2015年,江宁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24亿元,五年同口径翻一番。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6%,总量达到192亿元,连续三年居江苏省第三位。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981亿元,较“十一五”末增加了1.6倍,总量全市排名第一。五年累计固定资产投资超过4000亿元。南京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南京汤山温泉旅游度假区升格为国家级园区。

2.结构调整取得新突破

2015年,产业结构由2011年的5.0: 62.8:32.2调整到3.7:54:42.3,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五年提升了10.3个百分点。支柱产业规模持续壮大,汽车、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分别超过1300亿元、600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智能电网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率先突破千亿级的产业。现代服务业质效提升,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收入815亿元,现代物流交易额突破千亿元。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280亿元,接待游客量2400万人次,牛首山文化旅游区、银杏湖主题公园等项目建成开放。现代农业发展水平92%。

3.科技创新呈现新亮点

2015年,出台鼓励科技创新创业“1+ 6”系列政策文件,创成“千人计划”“万人计划”及欧美同学会留学报国基地,为全省唯一国家级人才“三基地”区。科创特区创新载体加快建设,累计竣工载体面积300万平方米,集聚“321”人才611名。引育“千人计划”“万人计划”人才超过100人,总量规模居全省首位。36家科技型企业在境内外及新三板市场挂牌,上市公司数量居全省县域前三强。区域创新孵化能力进入全国20强。

4.集中集聚取得新进展

一方面产出进一步向园区集聚。开发园区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2575亿元,占全区总量的86%。全区158个重大产业项目中,开发园区和科创特区项目占总数3/4,投入占总量85%。另一方面产出进一步向大企业集中。排名前50位规上企业完成产值超过2217亿元,占全区规上工业比重74%。产值超百亿元企业4家,50亿元以上企业8家,亿元以上企业超过250家。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全区产业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高端现代服务业发展不够迅速,结构不尽合理;工业企业规模不够强大,辐射带动有限;知名品牌少,缺乏像阿里巴巴、华为等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品牌企业;新兴产业发展的量产尚需时日,规模效应暂未显现;新的经济增长点相对不足等。

二、机遇和挑战

当前,江宁已经进入重点发展向优化发展、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产业结构调整也处于一个十分重要的关口。

1.面临的机遇

一是宏观政策机遇。十八大报告指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今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促进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提高、水平提升,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加快培育新的增长点和增长极,实现在发展中升级、在升级中发展。”十八届五中全会再次提出“构建产业新体系,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实施《中国制造2025》、工业强基工程,培育一批战略性产业,开展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行动”。利好的政策机遇将更有利于江宁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二是承载能力的机遇。近年来,开发园区建设品质功能不断提升,科创特区运营服务不断完善,集聚大项目、好项目能力今非昔比。江宁独特的区位优势,丰富的山水生态,悠久的历史文化,坚实的产业基础,为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条件。

2.从面临的挑战来看

一是传统发展方式的挑战。经济增长动力上主要依靠投资拉动,消费拉动力不足。产业发展上仍以制造业为主,服务业发展水平需进一步提升。发展模式上仍依靠大投入、大消耗为主,资源环境压力加大。二是周边竞争态势的挑战。国家级江北新区启动建设,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加快,区域竞争将进一步加剧,产业发展的雷同性越来越明显,要在激烈竞争中始终保持比较优势,必须找准发展定位,走出一条具有江宁特色的产业结构转型之路。

三、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点方向

1.以支柱产业为支撑,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做强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电网三大支柱产业,推进高端化、品牌化、特色化发展,全面提升产业层次和核心竞争力。

(1)汽车。加强与世界顶级汽车制造企业合资合作,逐步向智能化、混合动力及新能源方向发展。重点发展驱动电机、电控系统、动力电池及电动空调、电动转向、电动制动等电动附件和充换电设备等关键零部件产品。创新“互联网+服务”模式,加强从汽车设计与制造生产到销售终端、售前售后服务的跨界融合,促进汽车服务业升级发展。加快推进福特汽车工程研究(南京)新能源动力、法雷奥汽车自动传动系统(南京)摩擦材料等项目建设。到2020年,力争整车产能规模达100万辆,汽车产业产值达1500亿元。

(2)新一代信息技术。以新型显示、信息通讯设备、云计算、大数据及物联网、集成电路及专用设备等为方向,掌握“未来网络”核心技术,加快推进南京通信技术国家实验室、中国未来网络创新中心和国家重大基础设施CENI平台的建设,建成全国网络技术的革命性创新和演进式发展的技术融合平台。培育和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消化吸收再创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进五十五研究所江宁科研生产基地、吉宝通讯平板电脑生产线改造等项目建设。到2020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产值达1000亿元。

(3)智能电网。突破并推广应用调度环节特大型大电网安全稳定与控制、交直流广域协调控制等技术,提升发展输变配环节的二次高端设备水平。加快发展发电环节的大容量存储和用电环节的微电网接入、智能信息采集和新型配用电设备的调控一体化系统等。推动电力能源与互联网融合,加大智能化改造力度,通过收购、兼并等方式提高产业规模,建成全国智能电网产业第一区。加快推进国网电科院智能电网科研基地、长园(南京)智能电网设备生产基地等项目建设。到2020年,力争智能电网产业产值达1500亿元。

2.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突破,提升产业发展层次

着力在高端装备制造、生命科学、节能环保等领域加强产业布局,推进产业规模化,引领全区现代产业发展。

(1)高端装备制造。围绕智能制造、航空与海洋装备、先进轨道交通装备等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壮大产业规模。智能制造重点发展高档数控机床、增材制造、工业机器人和专业服务机器人等前沿技术和装备,实施智能工厂培育计划,创建中国智能制造江宁基地。航空海洋装备重点发展航空运输、航空制造、航空物流、海洋装备、核电装备等关联产业。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实现制动、网络、转向架及系统集成等核心技术有效突破。争取一批国内外行业巨头落户。加快推进南京埃斯顿工业机器人及成套设备产业化、南高齿传动科技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到2020年,力争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产值达1000亿元。

(2)生命科学。加快对进口依存度高的高端医疗设备及配套试剂研发创新。大力发展大型可移动数字成像医疗设备、超声诊疗仪、数字化光学与微波医疗仪,开发一批便携式医疗诊断器械等。重点发展抗肿瘤靶向新药、抗肿瘤天然产物及衍生物、抗肿瘤铂类药、高血脂药等心脑血管疾病药物。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一批公共技术平台及研发机构,逐步融入国际国内重点课题研究及相关领域研发。加快推进康宝莱保健品研发、正大天晴创新药物等项目建设。到2020年,力争生命科学产业产值达到500亿元。

(3)节能环保。突破非金属、陶瓷变压器、加热炉节能和智能控制、陶瓷永久电机、高低压潜水电机等关键技术。推进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重金属污染防治、垃圾和危险废物处理处置、减振降噪、环境监测仪器等新技术研究和产业化。推广合同能源管理,建设“一站式”合同能源管理综合服务平台。引进和研发一批节能环保先进技术,全面提升终端产品层次和服务效率。加快推进中电环保环境服务业集聚区、中节能环保(南京)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到2020年,力争节能环保产业产值达到500亿元。

3.以现代服务业为重点,推进服务经济转型提升

依托互联网推动商业模式和业态创新,加快推进文化休旅、现代物流、软件和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促进服务经济规模扩张和质效提升。

(1)文化休旅。依托深厚文化底蕴,推进文化与科技、旅游、互联网等深度融合,构建“一带一轴双核四廊六集聚区”的发展空间。紧扣环绕越文化休旅经济带建设,依托江宁东西部城市休闲旅游轴,突出汤山温泉、牛首山文化双核引领,打造长江水岸观光廊道、牛首山云台山林廊道、秦淮河湿地生态廊道、汤山青龙山生态廊道等四廊,重点建设汤山温泉旅游集聚区、商贸休闲旅游集聚区、牛首山宗教文化旅游集聚区、上秦淮生态旅游集聚区、美丽乡村休闲旅游集聚区、滨江生态湿地旅游集聚区等六大功能片区。建成以温泉养生、宗教朝觐、文化体验、山水生态、乡村休闲、主题娱乐、商务会奖为主要特色的精品旅游区,努力实现从旅游资源大区向旅游强区跨越,建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加快推进世茂梦工厂、牛首山二期等项目建设。到2020年,力争旅游接纳人数达3800万人次,旅游业务收入500亿元,年均增长13%左右,将旅游业建设成为江宁重要的绿色产业。

(2)现代物流。以发展枢纽型经济为契机,建设“空港物流、航运物流、农副物流、基地物流”四大基地。推动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综合物流中心、专业物流中心等标准化设施建设与应用。鼓励发展智能物流,实现线上资源优化、线下仓储整合和高效配送,推进物流产业园区建设。加快发展快递业,促进与制造业联动和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有效衔接。通过推进关联产业的服务化转型,提高物流业社会化和专业化水平。依托空港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大力吸聚国内外电商巨头,构建互联网产业生态链,努力建成江苏最大的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基地和电商专业人才的集聚区。加快推进中国邮政速递物流南京总部电商仓配及快递处理中心、空港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到2020年,力争物流交易额达1500亿元。

(3)软件和信息服务。以建设南京“中国软件名城”为契机,依托紫金“三区一园”和江苏软件园,聚集一批世界软件巨头、国内软件百强。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建立工业研发设计平台和生产经营管理平台,推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与汽车、3D打印系统、工业机器人应用等相结合,促进工业互联网等产业发展。通过与美国硅谷、中科院软件所、北京中关村等知名院所战略性合作,建立双边、多边技术协作机制,促进研发成果转化。加快推进南京华云软件智能移动终端应用平台研发、江苏竣博自动化产品总部及研发基地等项目建设。到2020年,力争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务收入达2000亿元。

4.以现代化农业为方向,拓展农业发展新功能

(1)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推进农业“接二连三”,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建设农产品加工集中区,落实好各项补助政策,支持加工型企业做大做强;大力支持农产品储藏、保鲜等关联服务业态发展,创新农产品销售流通方式,降低流通环节成本,缓解“卖难买贵”难题;继续加快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全力做好一批乡村旅游品牌。建成一批优质粮油、特色水产、精致园艺、生态林业等城郊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和产品外向化、基地规模化、技术标准化、管理规范化的出口农产品示范基地。组织实施一批重点农业科技创新项目,培育现代种业、生物肥料、智能农机、农业物联网等新兴农业。

(2)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着力在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培育新型农民、提升科技装备、发展安全农产品等方面狠下功夫,加快建成台创园生物农业谷、谷里世界农业科技文化园。深入推进美丽乡村由西向东、由点及面延伸拓展,大力强化村级能力建设,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农民增收,努力把江宁广大乡村打造成为“农民生活的幸福家园、市民向往的休闲乐园”。

(3)提升新市镇建设水平。按照“做优形态、做实业态、做强功能、做精管理”的要求,加紧打造一批特色新市镇,重点推进江宁街道国家发展改革试点镇(街)建设,谷里、横溪市级城乡统筹试点改革,加快释放改革效应。大力推进禄口、麒麟、湖熟、淳化等新型城镇化建设,提高产城融合发展水平。加速秣陵等5个园街共建重点产业园区存量调整、增量优化,以科学有序开发带动新市镇建设。

(4)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坚持自愿、分类、有序的原则,统筹兼顾土地资源和农业发展水平,推行差别化规模经营方式;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加快培育职业农民和农业职业经理人,通过“散户变大户、新手成行家”方式,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共同发展;大力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强服务带动农民增收的能力。

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实施路径

1.打造规模企业

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命科学、现代物流、软件和信息服务等领域,择优培育100家重点企业,促进其优化产业组织结构,以上市、收购、兼并、重组等多种途径助其做大做强,鼓励其采用连锁经营、特许经营、加盟经营等现代经营方式走出江宁,扩大影响。

2.扶持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是经济社会发展多样化、特色化基础,也是创新源泉。制定在资金扶持、专利申请和保护等方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有效举措,保证中小企业共享同等发展机会,支持本土中小企业打造一批具有江宁特色的“隐形冠军”。“十三五”期间,培育在国内或国际市场上占据绝大部分市场份额的“隐形冠军”企业50家。

3.实施品牌战略

适时出台有效的创牌激励政策,引导和推动区内重点企业树立品牌意识并塑造一流品牌,推广绩效质量管理模式,鼓励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内先进标准,以自主知识产权积极参与国际国内标准制定,培育一批代表江宁特色的知名品牌。

4.加快企业上市

加快上市资源企业培育,鼓励符合条件的上市企业,通过并购重组、定向增发等方式实现整体上市,推动规模大、质量好、运作规范的企业将资产、业务注入上市公司,壮大上市公司规模,提升经营能力。到“十三五”末,上市企业累计达50家。

五、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保障举措

1.加大政策扶持

鼓励实体经济发展,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支持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鼓励银行及金融机构开展股权质押、过桥贷款等贷款业务,以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为前提,对现代产业项目用地、资金补助和贷款贴息等方面给予支持。

2.突出项目带动

围绕“3+3+3”重点领域,开展招商引资,紧盯世界500强、知名跨国公司、海外金融资本和中国500强、民企100强,大力实施产业链、技术链、价值链招商,全力引进一批龙头型项目、科技领军人才和团队、高端研发机构,确保有效投入,发挥重大项目的示范、支撑和带动作用。

3.强化要素保障

落实模拟审批和项目代办制,在审批立项、环境评估等环节开辟绿色通道,给予重点支持和优先安排。支持企业集约节约用地,对在存量工业用地范围内利用空地、拆除现有建筑重建或加层等方式扩建来实施技改的企业,经批准后可通过容积率奖励的形式,减免新增建筑面积部分的土地出让金。

4.营造良好环境

积极对接国家开放电力、电信、交通、石油、天然气、市政公用等自然垄断行业的竞争性业务,出台相关落实举措。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实施为契机,参与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进一步增强江宁在南京“四个城市”建设的先导地位。强化与江北新区的互动合作,在区域协同发展中不断增创江宁新优势。

(作者单位:南京市江宁区经济信息中心)

10.16653/j.cnki.32-1034/f.2016.07.015

猜你喜欢
建设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努力建设统一战线学
携手同行 共建共享:怎么看我国发展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