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关于抗战思想的重要论述研究

2016-03-17 01:03孙琪
改革与开放 2016年7期
关键词:抗战史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抗日战争

孙琪

习近平关于抗战思想的重要论述研究

孙琪

近年来,习近平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视野对抗战思想进行了一系列新阐发,提出了许多新论断。习近平对于抗战思想的新阐发和新论断,全面阐发了抗日战争及其胜利的伟大意义,科学提出了抗战史研究的路径。习近平关于抗战思想的论述对于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启示和指导意义。

习近平;抗战思想;伟大意义;研究路径;现实启示

近年来,习近平先后在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77周年仪式、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等场合对抗战思想进行了多次论述。习近平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视野对抗战及其胜利的意义、如何进行抗战史研究及纪念抗战胜利的宗旨进行了一系列新阐发,提出了许多新论断。习近平关于抗战思想的论述对于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启示和指导意义。

一、全面揭示了抗战胜利的伟大意义

习近平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正义和邪恶、光明和黑暗、进步和反动的大决战”[1],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具有十分伟大的意义。

第一,是中国人民近代以来争取独立自由史册上可歌可泣的一页,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进程中饱经沧桑的一章。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屡遭侵略的历史。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清政府腐朽软弱,被迫于1842年与英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主权受损,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肇端。随之,帝国主义列强纷纷将侵略的铁蹄踏入中华大地,中国国门洞开,拥有5000余年悠久历史的中华文明受尽摧残。从鸦片战争肇始,为争取民族独立,无数志士仁人踏上了救亡图存的道路。但是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民族内部软弱涣散,这些争取民族独立、救亡图存的运动均以失败告终。1931年9月18日,日本军国主义制造了九一八事变,再次将侵略的铁蹄踏入中华大地。经过艰苦卓绝的14年抗战,日本于1945年9月2日签署无条件投降书。中国人民以顽强的奋斗和伤亡3500多万人口、直接经济损失1000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亿美元的巨大牺牲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获得了民族独立,书写了中国人民近代以来争取民族自由、中华民族发展进程中可歌可泣的一页和饱经沧桑的一章。

第二,使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团结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民族危难之际,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升华到全新高度,将中华儿女凝聚成一个整体。“母亲送儿打日寇,妻子送郎上战场,男女老少齐动员”,中华儿女万众一心、同仇敌忾、前仆后继、共赴国难,奏响了气壮山河的反侵略的英雄凯歌,谱写了抵抗外来侵略的壮丽史诗。捍卫民族最坚定、维护民族利益最坚决、反抗外来侵略最勇敢的中国共产党秉承民族大义,倡导并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国共两党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协力合作,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中华儿女在中国共产党的倡导和领导下坚持全民族抗战,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铸就了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奇观,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法宝,正如习近平所强调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全民族抗战的胜利,是全体中华儿女的荣光!”[2]

第三,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争取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在正义和邪恶、光明和黑暗、进步和反动的大决战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1931年9月18日,日本军国主义再次将侵略的铁蹄踏入中华大地,制造了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开端,掀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1937年7月7日,日本军国主义炮轰宛平城,制造了卢沟桥事变。卢沟桥事变成为中国全民族抗战的肇端,由此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从九一八事变肇始直至1945年日本军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进行了长达14年的抗战。在长达14年的抗战中,中国战场长期牵制了日本军国主义的主要兵力,有力地配合了盟军作战。日本在二战中对中国实施侵略之后,计划的扩张路线主要有两条:一是向北对苏联发动进攻,二是南下东南亚地区和发动太平洋战争,但是中国人民的顽强抵抗牵制了日军主力,限制了其“北上”与“南下”的扩张图谋。同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策略上策应和支持了盟国作战,制约了日、德法西斯战略配合的图谋。中国作为亚太地区盟军对日作战的重要后方基地,为盟国提供了大量战略物资和军事情报。中国人民以顽强的奋斗和巨大的牺牲,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世界和平事业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

第四,铸就了伟大的抗战精神。民族危难之际,中华儿女在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凝聚下,众志成城、视死如归、共赴国难,奏响了气壮山河的反侵略的英雄凯歌。在波澜壮阔的抗日战争中,涌现出了杨靖宇、赵尚志等一批抗日将领和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国民党军“八百壮士”等众多英雄群体,他们是中国人民不畏强暴、英勇抗争的杰出代表,在他们身上展现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就是伟大的抗战精神的确证。

第五,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洗刷了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从1840年鸦片战争肇始,中华大地屡遭侵略者的铁蹄践踏。近代以来,日本先后通过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日俄战争吞并了中国台湾、澎湖列岛等神圣领土,攫取在华权益。日本军国主义又于1937年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目的就在于变中国为其殖民地。抗战以前,由于政治统治集团的腐败无能和民族内部涣散软弱,中国人民英勇的反侵略战争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在艰苦卓绝的抗战中,中华儿女在中国共产党的倡导和领导下坚持全民族抗战,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凝聚下,在世界爱好和平力量的支持下,以顽强的奋斗和巨大牺牲,赢得了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迫使日本归还其窃取的中国神圣领土,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彻底洗刷了自1840年以来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耻辱,捍卫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发展的文明成果。

第六,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伟大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正义与邪恶、光明和黑暗、进步和反动的大决战,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最早,持续时间最长,以巨大的牺牲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使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力量的尊敬,国际地位显著提高。1945年4月25日,来自50个国家的代表齐聚旧金山,共商建立联合国,中国作为主要发起国参加了旧金山会议。1945年10月24日,《联合国宪章》正式生效,联合国正式成立,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之一,重回了世界中心,重塑了大国地位。

第七,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抗日战争的胜利使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一个转折点,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建立新中国奠定了基础。新中国成立之后,经过三大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显著提高。十八以来,在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中国人民在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中国梦”道路上阔步前行。正如习近平所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中华民族由近代以来陷入深重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确立了历史转折点,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有同侵略者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2]

二、科学提出了抗战史研究的新路径

2015年7月30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深入开展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研究”,指出了抗战史研究的方法和方向,科学提出了抗战史研究的路径。

第一,指出了抗战史研究应注意的重要问题。首先,要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意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等重大问题进行着力研究和深刻阐释;其次,要从总体上把握局部抗战和全国性抗战、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等重大关系,要将自九一八事变以来的14年抗战史进行贯通研究。

当前学术界对于抗战史研究的成果颇丰,但是同抗战的历史地位和意义、抗战对中华民族和世界的影响相比,抗战史研究亟待提高和完善。通过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系统深入的研究,以弥补当前抗战史研究的不足。

第二,提出了抗战史研究的方法。坚持用唯物史观来认识和记述历史,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把历史结论建立在翔实准确的史料支撑和深入细致的研究分析的基础之上。通过对档案、资料、事实、当事人证词等深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

当前社会存在中国抗战胜利“搭便车”的谬论,它无视史实,认为中国人民的英勇抗争并不是迫使日本投降的主因,将中国抗战胜利的主因归结为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弹和苏联出兵东北,中国抗战胜利是搭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便车。类似抗战胜利“搭便车”这种谬论在当下并不鲜见,其实质就是通过“重新评价”历史,歪曲近代中国革命的历史、中国共产党历史,进而否定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当前,历史虚无主义思潮遍及思想领域、史学领域和文学领域等诸多领域。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蔓延必定会引发人们思想的混乱和党的执政危机,进而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

“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隳人之枋,败人之纲纪,必先去其史;绝人之材,湮塞人之教,必先去其史;夷人之祖宗,必先去其史”,充分说明了历史的重要性。只有以正确的方法研究历史,才能对历史进行正确评价。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理论,是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改造社会的一般方法论。坚持以唯物史观的方法研究抗战史,通过加强抗战档案、照片、信件等资料收集和整理工作,组织开展实地考察和寻访,让史实说话、用历史发言。以铁的历史事实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进行揭露和批判,诸如中国抗战胜利“搭便车”等谬论便会不攻自破。

三、习近平关于抗战思想论述的现实启示

习近平论述抗战思想时,对纪念抗战的宗旨作出了一系列新阐发:“目的是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视和平、警示未来”[3]“强调牢记历史并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2]“宣示中国人民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坚定立场”[4]“表达对抗战英雄的崇敬,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宣示中国人民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坚定决心”[5]“就是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1]习近平关于纪念抗战宗旨的新阐发,对于当前我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启示。

第一,以史为鉴,坚定维护和平。“疑今者,察今古;不知来者,视之往。”纵观人类发展史,战争给予人类的危害是无穷的。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例,战争的战火遍及了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的8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20亿人卷入了战争的浩劫,军队和民众伤亡超过1亿人,其带来的经济损失、对人类造成的心灵创伤更是不可估量。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使和平的阳光再次普照大地。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可是当今世界并不太平,战争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依然悬在人们头上。一些国家罔顾铁的历史事实,试图否认、歪曲、篡改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破坏国际互信,制造地区紧张。

中国作为世界和平的坚定维护者,坚决反对否认、歪曲、篡改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的图谋和行径,绝不允许重演战争悲剧,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近年来,中国先后向刚果(金)、利比亚、黎巴嫩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派遣维和部队,为制止冲突和恢复当地经济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不久前,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70届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将加入新的联合国维和待命机制,率先组建常备成建制维和警队,并建设8000人规模的维和待命部队,鲜明地彰显了中国的大国风范和坚定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心。

第二,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人自古就推崇“协和万邦”“强不执弱,富不辱贫”“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在中华文明数千年的发展进程中形成了爱好和平的民族基因。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屡遭侵略。近百年的受侵略历史和战争对于中华民族的创伤,使得中华民族更加珍惜和平,坚持和平发展。正如习近平所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中国人民对战争带来的苦难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对和平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3]

“中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永远不会把自身曾经经历过的悲惨遭遇强加给其他民族”,既是中国对世界的庄严承诺也是中国的现实写照。习近平站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上指出,“相互尊重、平等相处、和平发展、共同繁荣,才是人间正道”[1],正如他所强调:“中国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并且希望世界各国共同走和平发展道路,让和平的阳光永远普照人类生活的星球。”[3]

第三,弘扬抗战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伟大的抗战精神形成于波澜壮阔的抗日战争进程中,她砥砺着中华儿女为了民族独立而抛头颅、洒热血,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抗战精神虽然形成于革命战争年代,但具有超越时空的恒久价值。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有益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益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正如习近平所强调:“伟大的抗战精神,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5]

综上所述,习近平关于抗战思想的新阐发和新论断,全面阐述了抗战胜利的伟大意义,科学提出了进行抗战史研究的路径和方法,对于当前的社会发展具有现实启示和指导意义,有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1]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09-04(02).

[2]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9-04(02).

[3]习近平.在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七十七周年仪式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 2014-07-08 (02).

[4]习近平.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12-14(02).

[5]习近平.在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仪式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 2015-09-03(02).

(作者单位:曲阜师范大学宣传部)

10.16653/j.cnki.32-1034/f.2016.07.038

猜你喜欢
抗战史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抗日战争
关于东北抗战史上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观点的评析
让听课高效起来——以《抗日战争》为例
“第五届两岸抗战史学术研讨会”在台北举行
抗日战争(第一卷)
杀死一个鬼子有多难
纪念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
略论抗日战争时期的精兵简政
“七七”全国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影响
略谈中国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
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战略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