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西方文化研究论域探析

2016-03-17 01:13盛新娣
文化学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论域客体符号

盛新娣

(新疆财经大学马列主义教研部,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2)



【文化哲学】

当代西方文化研究论域探析

盛新娣

(新疆财经大学马列主义教研部,新疆乌鲁木齐830012)

当代西方文化研究,对于现当代人类社会实践的诸多侧面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探究。从认识论的视角看,当代西方文化研究涉及客体、主体和中介等论域。在实践客体的论域方面,主要包括客体范围、客体层次、客体理解的方法或视角;在实践主体的论域方面,主要包括主体支配自己的行为、控制自己的情感、主体价值观的作用三方面;在实践中介的论域方面,主要就中介内含、功能及语言符号内在的结构三方面进行研究。

西方文化研究;论域;客体;主体;中介

在哲学认识论的话语体系中,实践活动是主体通过中介能动地作用于客体的过程。当代西方文化研究,是指当代西方学界从文化人类学、文化社会学、文化经济学和文化哲学等多学科视角对于现当代人类社会生活实践以及人自身的诸多侧面所进行的细致入微的探讨及其成果。其论域包括实践客体、主体和中介等诸多层面。

一、关于实践客体的论域

(一)客体范围

当代文化理论将许多普通的群体、个人、地方及个别性经验作为研究对象,主要包括那些在人类文明进程中没有取得最耀眼成就的群体、在重大历史事件中未能直接起到明显作用的人们,还包括按照“西方文化中心论”标准被认定的那些远离社会发展核心区域的“边缘地方”,如葛兰西所谓的“下等阶级”[1]的生活实践。与此同时,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实践成为当代西方文化研究一个十分重要的领域,如餐桌礼仪、消费行为、阅读活动、收藏活动、空间与身体的展示,等等。

(二)客体层次

当代西方学界关于客观对象的研究从单一层面转向二(多)维层面,从主要关注文化的生产创造转向文化生产创造和接受消费两方面并重,从只重视实践结果转向实践结果和取得成功(不成功)的方式并重。就文化的当下状态追溯关于它的记忆,从与社会精英及其关注的深奥宏大主题密切关联的高雅精神文化创作和展演,转向高雅或精英文化的生产和消费同与社会大众及其关注的日常生活主题密切关联的通俗文化生产和消费现象并重;从注重精神文化转向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并重,后者包括建筑物装饰的变化、现代城市外观、橱窗摆放的物品、墙面涂鸦、书籍的装帧及版式的设计,等等。

(三)客体理解方法或视角

19世纪的瑞士学者雅各布·布克哈特在其名著《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中,借助各种事例、逸事和引语描绘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文化,通过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和文学作品中所表达与体现出的具体特征去刻画那个时代,开创了理解作为客观对象的社会文化的新视角。当代西方文化研究、沿袭并发展了这种方法,不仅仅着眼于“时代精神”的洞察,而且透视着背后所隐含的一定时代人们的思维习惯,更加关注日常会话、话语图式、文学体裁和叙事形式,在解释价值于社会政治、生产及消费等方面的作用时,常常运用“话语分析”[2]等方法分析政治、经济等领域的实践活动。

(四)社会生活

对于社会生活的理解,既有自上而下的视角,即从管理者或精英视角对于作为客观对象的生活实践的“俯视”,也有自下而上的视角,即从普通百姓或大众的视角对于这种客观对象的“仰视”或“平视”。

二、关于实践主体的论域

(一)有关主体支配自己行为的论述

主体以文化的方式控制、调整自己的行为,以增强对自身行为的控制。有学者认为,文化是反映在行为中的人们共享的理想、价值和信念,是人们用来解释经验、生成行为的一套程式,这支配着一定条件下不同人群对环境做出的不同感知方式,共享信念、态度以及对其行为后果的预见,是主体对所处环境、所遇难题做出正确反应的根据。就是说,主体对自己的行为拥有较强的控制力,后者涉及到人类活动(主体作用于客体)的计划、规则、专门技能和生计策略,涉及“一个总管行为的控制机制——计划、处方、规则、指令(计算机工程师将其称为‘程序’)”[3]。概言之,文化的行动对主体行为举止有直接影响,它既能使人有自知之明,又能使之权衡轻重,从而使主体增强自我控制力。

(二)有关主体控制自己情感的论述

文化对于认识和实践活动中的主体因惊恐、愤怒、猥亵等情绪刺激而导致的情感不稳定以及在感情的极端之间不断摇摆之类状况具有必要的控制力。针对主体积极能动地与客体相联结中出现的各种不良负面情绪及其控制问题,当代西方文化的研究结果表明,人在持续感情激活的情况下,若缺乏相当高程度的理性控制,就不能有效行动,而文化机制则能随时提供支持控制这类行动及其不断变化的各种感性经验,这是由于它对人们不受控制的情绪及变化施加了一种可认识的、有意义的秩序,使人们可能不仅感觉到而且理解其所感觉到的东西,并采取相应的行动。

(三)有关主体价值观作用的论述

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把注意力集中到价值观和态度在社会进步方面所起的作用上。他们提出,价值观是人们在一定情况下在可供选择的各种行动方针中做出自己抉择的依据,“‘价值观’可视作一常规象征体系之中的一因子,它能充作一准绳,人们依据它而在一定情况下可供选择的各种行动方针中,做出自己的抉择”[4]。一个国家、社会实现持续性的、迅速发展十分重要或首要的因素,就是形成有利于抵制诱惑而作出正确决策的价值观体系。价值观作用的发挥,表现在人们对待相应变革层次的信念体系,社会变革和进步,必定伴随或需要价值观和习俗的变革。

三、关于实践中介的论域

(一)有关中介内含的论述

当代西方文化研究着眼于“如何作用和转化”“有哪些作用和转化”等更细微的生活侧面,对这种作用和转化的内容展开具体探讨。例如,文化生态学三个基本程序,就探讨了主观与客观两方面相互作用和转化的具体内容,即关于文化的技术与其环境相互关系的分析以解决如何有效利用可获得资源为民众提供食物和房屋的问题;关于与文化技术相联系的行为模式的分析以解决成员如何从事他们为了生存所必须从事的工作的问题;关于行为模式与文化系统其他方面关系的确定以解决人们为了生存所做的工作如何影响他们的态度和观点、他们的生存行为如何与他们的社会活动及个人生活相联系的问题。

(二)有关中介功能的论述

语言符号工具是实践中介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而实践中介功能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发挥语言符号这一工具系统的功能。学者们普遍认为,符号“是以词构成的观念”[5],语言形式的符号交往是文化的基础,“清晰分明的言语,是符号表达的最重要的形式。……文化‘开端于语词’,同样,文化的继承,发展和流传也在于语词”[6]。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文化的基础正是符号,后者最重要的形式之一就是语言或语词。可以说,符号也就是以语词代替对象。莱斯利·A·怀特认为,符号兼具客观性和主观精神性,既指称物质实体的、色彩的、声音的、气味的、客观运动的与味觉的等诸多形态,又包含人们对上述物质形态的理解及其意义的阐释,但人们指称或标示什么事物,或阐释什么意义,并不是主观任意的想象,而是一定社会中的集体约定俗成的结果,其实质是社会文化世界中客观存在的表现。借助于具有此特性的语言符号工具系统,主体根据具体处境,依照约定俗成的意指规则去反映、再现客体,对之展开现实的想象和意义的阐释,并现实地把握和占有它,从而实现物质形式和人们有关它的意义阐释之间的统一。当然,这不是“实体和自然属性的统一性,而是功能的统一性”[7]。

(三)有关语言符号内在结构的论述

法国结构主义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著名的文化符号学家罗兰·巴尔特认为,语言符号由能指和所指组成,能指即表达面,它属于符号的形式,所指即意义面,它属于符号的内容,“二者的关系就好比是一张纸的两个不可分离的面”[8]。能指具有“物质性”[9],所指是事物的心理表象,亦即“关于某物的概念”[10],因而,在某种意义上,能指代表的是对象性客观存在或客体的方面,所指代表的是能动性主观思维或主体的方面,能指总是有所指的,所指又总是能指之“箭”的意向性之“的”。在一定条件下,能指与所指可以相互转化。[11]语言符号是由能指和所指在相互联系与相互转化之中构成的动态系统,语言符号的独特结构,决定了它内在地有着联结主观与客观两方面的功能。在人的实践活动中,自然而然就能够发挥出使主体与客体双方相互联系、有机结合、辩证统一、互相转化的功能。

[1][2][英]彼得·伯克.什么是新文化史[M].蔡玉辉,译.杨豫,校.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52.25.

[3][美]克利福德.格尔茨.文化的解释[M].韩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1999.56-57.

[4][美]塞缪尔·亨廷顿,劳伦斯·哈里森.文化的重要作用——价值观如何影响人类进步[M].程克雄,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81.

[5][6][美]莱斯利.A.怀特著.文化科学——人和文明的研究[M].曹锦清,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45.32.

[7]夏甄陶.夏甄陶文集(第五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190.

[8][11]章建刚.艺术的起源[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1996.50.56-57.

[9][10][法]罗兰·巴尔特.符号学原理[M].李幼蒸,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33.29.

【责任编辑:周 丹】

G0;D091

A

1673-7725(2016)08-0151-03

2016-06-05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新疆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研究”(项目编号:10XKS010)和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新疆社会意识整合中的身份构建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2YJA710082)的研究成果。

盛新娣(1964-),女,江苏泗阳人,副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文化发展研究。

猜你喜欢
论域客体符号
学符号,比多少
基于变论域模糊控制的Taylor逼近型内模PID算法
符号学视域下知识产权客体的同一性及其类型化解释
“+”“-”符号的由来
变符号
大众文化视域下流行音乐的论域、对象与定义
行动语义、客体背景和判断任务对客体动作承载性的影响*
基于双论域的一般多粒度模糊粗糙集
图的有效符号边控制数
“大健康”论域下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