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水文设施升级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2016-03-17 16:43李明
东北水利水电 2016年5期
关键词:服务体系

李明

(吉林省水文水资源局,吉林长春130022)



吉林省水文设施升级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吉林省水文水资源局,吉林长春130022)

[摘 要]水文工作是水利信息化的基础,是水利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和保障。水文基础设施建设必须围绕和服从经济社会发展和水利现代化建设对水文的需求而推进。文中简要介绍吉林省水文设施建设进程,提出下一阶段吉林省水文设施建设的目标和任务。

[关键词]水文信息化;水文设施;服务体系;目标与任务

水文现代化是水利信息化的基础,水利信息化是水利现代化的基础,水文现代化是水利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和保障。

1 水文设施建设历程

吉林省水文工作点多、面广,长期投入不足,历史欠账多,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站网布局不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水文监测能力较低、预测预报手段相对落后、水文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了吉林省水文现代化工作的发展,与其所承担的任务以及在新时期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和地位不相适应。

近年来,国家对水文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面对机遇结合吉林省水文工作现状,省局在水文现代化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探索。在对吉林省水文现代化与发展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编制了《吉林省水文现代化建设发展规划》,在抓好水文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的同时加大了水文现代化建设工作的力度。经过几年来的建设,特别是通过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项目建设,吉林省水文现代化建设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1)水文站网布局合理,基本形成现代水文监测体系。历经60余年的发展,特别是通过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项目建设,水文站网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截止2015年底,吉林省已建成各类水文(位)站215处,其中国家基本水文站107处、水位站14处,专用水文站42处、专用水位站52处,委托雨量站280处、专用雨量站1649处,地下水监测站1285处,水质监测站113处,试验站2处,土壤墒情监测站269处。全省基本形成了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项目齐全、点面结合的现代水文监测体系。

吉林省水文站网发展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监测站点数量显著增加,站网布局科学合理,已形成覆盖全省主要江河湖库及137条中小河流的水文监测体系;二是站类划分更加科学,分为基本站、专用站和试验站等,便于科学管理;三是设站目的更加细化,增加有应用需求的专用站,满足不同需要;四是在监测方式上,由过去的人工观测发展为在线自动监测、遥测等。

2)革新监测手段,改革测验方式,提高监测成果质量。自2011年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项目建设启动以来,一大批高科技水文监测仪器和先进的测验技术得到应用。雨量全部实现了自动采集、传输和固态存储,电动水文缆道代替了人力缆道,专用水文(位)站实现了水位实时在线监测,计算机网路技术广泛应用,自动监测、遥测技术引进推广,预警预报不断创新,预报的准确性、时效性显著提高。截止目前,全省有60站实现了缆道测流自动化或半自动化,水位观测自动化设施达205套,流量测验多普勒剖面流速仪43套,手持电波测速仪32台,雷达流量计7套,超声波测深仪32台,电子全站仪22台,测距仪15台。

积极探索测验方式改革,在交通条件较好的测区以勘测队管理若干测站,测站实现有人看管,无人值守(或汛期有人值守),定期检查巡测。实现了以巡测为基础,驻测、巡测、间测和水文调查相结合的水文监测管理模式。通过革新监测手段,改革测验方式,监测项目和监测频次显著增加,监测成果质量显著提高,水文信息自动采集率达到

60%,极大地解放了人力,水文现代化发展实现跨越,社会效益显著提高。

3)水文信息化基础设施稳步推进。随着水文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快和水情中心的改造完成,水位、雨量、土壤墒情等陆续实现自动监测,自动测报通讯系统已经形成。

吉林省水文信息主要是通过防汛计算机网络和公用通信网络进行传输。省水情中心至水利部水文情报预报中心、松辽委、邻省等主要依托国家防汛计算机骨干网连接,各水情分中心至省水情中心主要依托省防汛计算机骨干网连接,各遥测站点通过GPRS向各水情分中心传送数据。

随着大批先进仪器设备的应用,带动了水文信息采集基础设施明显改善,自动化水平明显提高。雨量、水位、土壤墒情等信息全部采用固态存储,自动传输,雨水情信息实现30 min收集及同步上报。

通过省水情中心改造,更换了网络设备、服务器、计算机及相关设备,完成了局机关的网络综合布线和网络升级改造,建立了视频会商系统等。

4)水文监测及洪水预报综合服务平台建设。自2012年起,开展了《吉林省水文监测及洪水预报综合服务平台》项目建设。

①建设目标、任务、原则。建设目标:对各部门信息资源进行整合,集成现有和正在开发的水文业务软件,初步建成现代化的水文综合保障体系。提升水文办公自动化水平,全面提高水文行业的整体水平和水文服务的整体能力。

建设任务:以计算机网络和软硬件为基础,开发建设水文综合预警监视系统、水情信息服务系统、防汛抗旱决策支持系统、水文测验管理系统、旱情监测与分析系统、水环境监测评价系统、地下水监测与服务系统、水文站网信息管理系统、遥测站网运营维护管理系统、水文资料整编管理系统、水情视频监控系统、移动信息处理系统、水文协同办公管理系统、水文信息公众服务网。

建设原则:总体设计、分级建设;平台共用、资源共享;先进实用、开放拓展。

②平台结构设计。综合服务平台软件系统采用B/S模式和C/S模式设计,总体采用B/S模式实现访问,部分功能采用后台服务模式实时运行,地图数据以WebGIS方式访问,用户使用浏览器能够完成所有操作。

构建层次化、结构化、整体化的软件基础架构,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易用性和扩展性。

平台总体结构由采集层、网络层、数据层、支撑层、应用层和用户层组成。在这六个层次的基础上以“四台一库”的平台整体支撑结构,“四台”是指提供四个支撑平台为水文综合信息平台提供全方位支撑:数据支撑平台、地理信息支撑平台、应用支撑平台、移动支撑平台,“一库”是将广义的水文数据甚至包括气象数据、多媒体数据等都集中在统一的数据标准体系下,实现数据统一标准、统一管理。

③平台建设现状。《吉林省水文监测及洪水预报综合服务平台》建设项目于2012年6月立项,2012年12月获省水利厅批复。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基础环境建设工作于2014年4月开始,2014 年11月完工:二期软件开发和综合应用系统建设工作于2015年7月开始至2015年12月完成。目前项目已完成阶段性验收,正处于测试调整阶段。

[中图分类号]TV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0624(2016)05-0039-01

[收稿日期]2016-01-20

猜你喜欢
服务体系
建设门诊“老年友好型”服务体系的实践与探讨
建设“家门口”服务体系 “绣”出高品质社区服务
智慧出行,智绘未来——新一代出行服务体系构建与实践探讨
新时代多元化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的构建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建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最后一公里”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关爱服务体系构建探析
让“绿色”融入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开发区“双创”服务体系探索与思考
建立完善河南省产业集聚区服务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