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手仁医庄仕华

2016-03-18 11:19石良邹依庆
连环画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病人医院手术

石良 邹依庆

1 庄仕华1974年入伍,在新疆玛纳斯县偏僻的新湖农场当卫生员。一天,一位哈萨克牧民上吐下泻被送到卫生所,卫生所唯一的军医却回内地休假。庄仕华眼看着脸色苍白的病人被马拉走。

2 “我为什么不能替病人解除病痛?”看着边疆人民缺医少药的困境,庄仕华暗下决心,一定要刻苦钻研医学技术,当一名好军医。1977年7月,庄仕华考进了第四军医大学。

3 毕业时,庄仕华成绩全优,系里推荐他留校工作。望着西安城迷人的街景,想起雪域高原、戈壁哨所,昔日边疆牧民的背影在他眼前定格。他毅然决定,回新疆工作。

4 来到武警总队医院不久,他接诊了一位病人——昌吉州木垒县回族牧民何木新。何木新患了肝包虫病,经过九次手术又复发了。

5 庄仕华调查发现,新疆是胆结石、肝包虫病多发病区。开刀手术不仅痛苦、恢复慢,而且住院时间长、费用高。许多贫困患者因此放弃治疗。

6 1992年,庄仕华了解到一项刀口小、时间短、愈合快、费用低,用腹腔镜做胆结石手术的技术,刚刚从国外被引进应用。庄仕华立即建议引进这项技术,请缨到北京医学院学习。

7 为了让新技术早点造福边疆各族人民,庄仕华买来葡萄、动物肝脏,反复模拟练习,很快掌握了胆囊与肝脏剥离技术。

8 北京有几家医院找到庄仕华,劝留他:“就凭你掌握的技术,在北京肯定能干出一番事业来。”

9 庄仕华对此没有多想,回到新疆带领四名医护人员开始了艰难的创业。肝胆科成立初期资金不足,庄仕华和其他医护人员从家中拿出积蓄购买手术设备。

10 此项技术刚从国外引进,许多医院不敢贸然临床使用。三个月后,庄仕华用腹腔镜技术做第一例手术,他胆大手巧,用腹腔镜技术成功完成了首例胆囊切除手术。

11 身高一米六三、体重一百三十八公斤的哈萨克族小伙子阿孜别克,听说腹腔镜技术,找到医院,抓住庄仕华的手不放。他身患胆结石病,曾到过几家医院,都因手术风险太大而被拒绝。

12 经检查,阿孜别克的腹腔有厚厚的油脂层,不仅寻找胆囊难度大,剥离风险更大,是腹腔镜手术的禁忌。“病人从千里之外赶来,我们不能不管啊!”经过缜密的准备,庄仕华成功为他实施手术。

13 有一次手术,庄仕华竟然从与常规位置相反的方向打孔,在场的医生愣了,刚想提醒他,却从显示屏上看到,病人的整个脏器位置完全与常人相反。

14 原来,病人在其他医院做的B超,只提示了胆囊结石。细心的庄仕华在查看报告单时,发现病人的胆管方向异常,立即通过B超,再次确定病人的脏器位置。

15 手术结束后,庄仕华说,这种特殊的病例虽然只有十万分之一的概率,但一定要做万无一失的准备。医生任何时候都要把每一例手术当成第一次来做。

16 2010年“五一”,等待做手术的病人特别多,庄仕华连续三天做了六十七台手术。第四天,由于过度劳累,他的双眼布满了血丝,还发着低烧,大家都劝他休息一天,可他还是上了手术台。

17 当做完第四十七台手术时,他实在顶不住了,就在椅子上靠了一会儿。大家都劝他下面的手术明天再做吧,他说:“病人都饿到现在了,家属都在外面等着呢!”

18 在做最后一台手术时,庄仕华将身子靠在手术台边上操作,护士不停地给他擦汗,宽大的手术衣被汗水浸透。这一天,庄仕华完成了四十九台手术,创下了医院手术的最高纪录。

19 庄仕华做第一例腹腔镜手术,用了四个半小时。如今,手术最短时间仅用四十七秒。患者年龄最大的一百零二岁,最小的一岁多,十多万例手术无一失败。

20 他总结的《腹腔镜下肝包虫内囊摘除手术的探讨》引起五十多个国家的专家、学者赞赏。他组织编写出《临床肝胆外科》《实用腔镜手术学》等专著,发表了三十六篇专业学术论文。

21 庄仕华边实践、边总结、边创新,又先后在腹腔镜下探索出肝包虫内囊摘除手术、胃修补、胆总管探查等二十一种手术,有七项填补了国内空白。

22 庄仕华有十二项科研成果获得自治区和武警部队科技进步一、二等奖,曾荣立一等功、二等功各一次,三等功九次。

23 肝胆科在庄仕华不断地创新引导下,也从开始的四张床位发展到了现在的三百多张床位,成为武警总队医院肝胆外科中心,连续十五次被评为先进科室,两次荣立集体二等功。

24 2005年11月,庄仕华荣获中国医师最高奖“中国医师奖”。

25 庄仕华待病人如亲人。手术前,他把笑容展现在病人床头;手术后,他不忘细心叮嘱。冬天,他用双手焐热听诊器;夏天,他为病人煮绿豆汤。他几十年滴酒不沾,他说,喝了酒,手会抖,病人会痛,这是失职。

26 在庄仕华看来.医生要心疼病人。他不仅要治好患者的病痛,还要伸出手援助病人。三十多年来,庄仕华没收过患者一个红包,没吃过患者一顿宴请,还带头组织医护人员为患者捐款八十多万元。

27 十八年前,乌拉孜在山上放牧,不慎掉入一个二十多米深的废矿井,造成颅骨、脊椎、大腿等十一处骨折,被救出来时,已经生命垂危。

28 妻子帕塔木汗送丈夫去了几家医院,都说没救了。庄仕华巡诊时听说后,马上把他拉到武警总队医院,抢救了六天六夜。乌拉孜终于得救。

29 乌拉孜在医院住了四个月,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看到帕塔木汗绝望的眼神,庄仕华于心不忍。他告诉帕塔本汗,不要担心,他会帮助他们一家人渡过难关。

30 在庄仕华看来,乌拉孜躺在床上受苦,他这个当医生的就没办法安心。为此他每周来给乌拉孜换药,做理疗按摩,手把手地教帕塔木汗打针,插导尿管。

31 1997年,帕塔木汗记录:新年来了,庄大夫来到我们家,祝福我们的新年,还给我女儿送了围巾,给我爱人送了药品。3月10日,庄大夫给我们送了一袋米,一袋面。

32 庄仕华的努力没有白费,他送来的小羊、小牛一天天长大,让这个不幸的家庭又有了起色。

33 坚持不断的按摩理疗,让乌拉孜的腿渐渐有了知觉。几年后的一天,奇迹发生,乌拉孜重新站起来了!

34 在乌拉孜家的老屋后面,有一栋漂亮的新房子,这是庄仕华为帕塔木汗的女儿古丽盖的。

35 那一年,帕塔木汗想给女儿张罗一个上门女婿,以后也好照顾自己和乌拉孜。好不容易找到一个满意的,对方却提出要有新房子才能结婚。

36 庄仕华自己拿出七万多元盖了新房。七万多元,对工薪阶层的家庭不是一笔小钱,可庄仕华却说,我一个月工资一万多块呢,我妻子、女儿也有几千块,拿出一小部分就够了。

37 “你觉得自己特别富裕了是吗?”有人间。庄仕华说:“是啊,过得非常好了,要那么多钱干吗,要那么多房子干吗,你也就睡那一张床。拿出钱来做点公益的事儿,这比较快乐。”

38 是什么原因使他多年坚持这么做?他的回答只有两个字:感恩!他说自己出生在四川简阳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从上小学到高中,学费、书本费、生活费都是政府减免,衣服也大多是乡亲和老师资助的。

39 入伍后,部队党组织又送他上了军医大学,还派他去学习先进医疗技术,把这个农民的儿子逐步培养成医生、科室主任、医院院长。他说他的一切都是党和人民给的,理所当然应该为党工作、为人民做事。

40 三十七年前,他当卫生员巡诊时,从马背上摔下来受伤住进医院。同病房的维吾尔族农民吐拉西,每天帮他打开水、穿衣服,就是家里送来一碗汤,也要倒出半碗给他喝。庄仕华想只有把自己掌握的医术用在服务边疆各族群众身上,心里才会踏实。

41 庄仕华出任武警总队医院院长之后,认准一个理儿:人才是创新发展之本,一流的服务质量必须由高素质的人才来支撑。为了给官兵和群众解除病痛,必须鼎力培养好医生。

42 夏力是从地方大学入伍的高才生,但临床经验不足,庄仕华为他争取到去北京积水潭医院学习培训的机会。

43 有人反对:出去深造,少则一年,多则两三年,科里人手这么紧,工作谁来干?万一学成不回来不是白培训了?庄院长顶住压力,不为所动。

44 夏力培训归来果然不负重望,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成功地完成了全髋关节置换术、膝关节置换术等手术,填补了边疆地区医院骨科的空白。

45 后来,夏力被提升为骨科副主任、主任,带领大家将骨科从只有四张床位发展到现在已经有了七十八张床位,成为医院服务官兵和群众的骨干科室。

46 心内科副主任阿里木江在上海同济大学攻读医学博士学位。他家属在乌鲁木齐市没有住房,时常牵扯他的精力,影响学习。2004年,庄仕华建议党委给他特批了一套住房。

47 阿里木江圆满完成学业,取得博士学位,拒绝了多家医院的邀请,毅然回到新疆武警总队医院临床一线,现在成为心内科独当一面的骨干。

48 医院坚持每年分批组织各科室主任到北京、上海等知名医院参观见学,邀请知名专家教授到医院进行学术讲座,每年选派五名优秀骨干外出学习和考研、读博。

49 庄仕华任院长期间,医院先后有六人获得医学博士学位,三十一人获得硕士学位。

50 庄仕华全力支持新技术的引进,医院开展了永久性起搏器安装等百余项新技术项目,为服务官兵和群众提供了人才和技术保障。

51 泌尿科经过论证,提出开展肾移植手术。当大家对这项技术的引进出现争议时,庄仕华力排众议,全力支持。为此,医院投资百万元购买设施,组织医护人员外出学习培训。

52 2006年5月,泌尿科进行第一例活体肾移植手术。庄仕华专门邀请北京人民医院教授现场指导,成功地为光新兵、光新勇兄弟俩做了活肾移植手术。

53 庄仕华以身作则,树新风、立正气。2006年,庄仕华的表弟得知医院要投资七百多万元建招待所,便带着自己的工程队赶到新疆。

54 他曾多年照顾庄仕华在四川老家的父母,自认为有这种关系,揽下工程应该没问题。庄仕华告诉他:“这项工程我们要公开招标,你去找招标委员会。”

55 表弟刚一出门,他就告诉负责招标的窦副院长:“我表弟的工程队技术实力不高,你别让他参加招标。”

56 窦副院长考虑到庄仕华的情面,心想主体工程不让罗三华干,就照顾他干维修工程。当招标方案报给庄仕华时,他硬是把表弟给拿掉了。

57 近两年,庄仕华由于工作需要去内地的次数增多。他每次都订最便宜的往返票,住到北京总队医院办公室.老战友说:“你过去在我办公室住可以理解,现在当院长了还这么节俭?”

58 在庄仕华的带动影响下,去年医院差旅费开支三十六万多元,九名常委仅开支一万六千元,其余大都用在科室医护人员外出学习培训上。

59 前些年,医院在干部使用、职称评定时常有矛盾,影响官兵干事业的凝聚力。庄仕华上任后,建立起干部公开公示考评制度,每个干部德、能、勤、绩好差在公示栏上一目了然。

60 原内科医护人员饱受非议,进取意识不强,现在形成创一流工作业绩的浓厚氛围,先后引进心脏支架起搏器等十多项治疗新技术,发展成高血压科、心内科等四个专业科室。

61 几年前,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深处担负看押任务的喀什支队班长何克俭突发疾病,在送往三百公里的地方医院途中不幸死亡。此事深深地印在庄仕华脑海中。

62 2002年,庄仕华提出建立远程医疗系统。当数百万元的投资方案出台后,引起大家的争议。庄仕华和书记给大家统一思想:要把服务基层官兵放在首位,绝不能让何克俭的悲剧重演。

63 他们建成集门诊挂号、收费结算、病案管理以及远程医疗、远程教学为一体的“军卫一号”工程,实现了二十三个卫生队(所)和九十八个边远中队的远程医疗会诊。(哨所的官兵正通过屏幕接受专家面对面治疗。)

64 庄仕华还力主建立了心理咨询科,投入三十万元购买了心理治疗设备,选派培养了四名心理咨询师,为基层官兵提供网上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培训心理辅导员四十余人。

65 2008年,院党委考虑到前来住院的一线伤病员执勤、训练非常辛苦,决定将新建的招待所改建为军人病区,配置宾馆化,购置了一百多万元医疗器械,建立图书室和文化活动中心。

66 投入一亿七千万元建起了信息化设施和功能完善的门诊楼、住院楼等,购买了核磁共振、螺旋CT等现代化医疗设备。

67 在庄仕华的领导下,武警新疆总队医院从过去十四个科室、三百张床位,发展为四十二个科室、八百多张床位,应用百余项医疗新技术服务官兵和群众,成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点医院。

68 2006年夏末的一天,烈日炎炎,六百多名官兵和医护人员衣着整洁,在医院门诊楼前列成方队,等待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

69 “啪!”随着一块红布飘然落下,“全军先进医院”“全军信息化建设先进医院”“国家A级守信医院”“全国百家诚信医院”“国际‘ISO9001:2000国际质量认证”“三级甲等医院”,门诊楼前挂起的六块金牌闪闪发光。

70 方阵和围观群众爆发出热烈的掌声,不少官兵流下喜悦的泪水。“挂这些牌子是让全院医护人员每天警醒,看自己是否对得起奖牌上的赞语。”在挂牌仪式上,庄仕华这样告诫大家。

71 几年后,门诊楼前的奖牌变成了三十八块……

72 庄仕华声名远扬,被评为“感动新疆十大人物”“全国百姓放心医院院长”“中国骄傲第五届十大时代新闻人物”“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全国道德模范”,被誉为“当代雷锋”。

猜你喜欢
病人医院手术
谁是病人
手术之后
病人膏育
萌萌兔医院
颅脑损伤手术治疗围手术处理
带领县医院一路前行
我帮病人“走后门”
为县级医院定锚
医生,你怎样面对生命垂危的病人?
中西医干预治疗腹膜透析置管手术围手术期10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