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美术开拓者——毛用坤

2016-03-18 12:10耿剑
连环画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画刊漫画美术

耿剑

1936年2月3日,毛用坤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1950年起,开始发表漫画、连环画作品。他是新中国儿童美术的开拓者,出版各类儿童读物达两百多种,获奖二十多次。他所参与并创作的儿童美术作品可谓著作等身。

在毛用坤五岁时,一家搬到上海。1947年夏,毛用坤在上海境成小学读六年级时看到了地下党办的《新少年报》,上面的各种美术作品激发了他对绘画的兴趣。1948年,毛用坤考取了上海敬业中学。爱好美术的他参加了上海市学生美术工学团,在那里结识一位剧务老童。老童原本是撰写连环画脚本的好手,在他的介绍下毛用坤开始涉足连环画领域。1950年,他的第一幅漫画作品在《新少年报》上发表,毛用坤兴趣大增,利用课余时间不断创作,向各报刊投稿,作品在《新少年报》《青年报》《漫画月刊》《大公报》《劳动报》《时事画刊》等处发表。1951年7月,十五岁的毛用坤创作了第一部连环画《滕凯舍身炸大桥》。创作完成后,他曾拿着这套连环画去《解放日报》社找米谷先生请教,米谷先生提出了几条修改意见。毛用坤把修改后的画作送到群生书店,得到了老板肯定。这本连环画出版之后,陆续有华成书局、东亚书局、隆兴书局、志成书局等纷纷约稿,出版了《铁原前线争夺战》《空军英雄谷子潭》《进攻冬宫》《红军坦克队》《荣誉战士》《黑宝宝》等连环画。当年缺乏资料,毛用坤只得到学校的图书馆中去找有关书籍,像列宁、斯大林等形象都是从书本中临摹后重新创作的。

1949年6月17日,《新少年报》在上海复刊,毛用坤当起了小小通讯员。1952年9月初,《新少年报》社美编吴文渊来信,询问他是否愿意到报社工作。毛用坤因实在喜欢连环画和插图工作,几经取舍,最终还是接受了这个工作。当时,报社美术编辑的任务繁重,常常开夜车。为了完成画稿,因为时间紧迫,他往往要在一两个小时内完成一篇文章的题图和插图。1954年4月,人民美术出版社来信约毛用坤画一本讲述志愿军故事的连环画。毛用坤接下了任务,但是上海没有枣树,他就去信请求提供一些枣树的资料。人民美术出版社特地请著名画家刘继卣画了两棵枣树寄给他。毛用坤画好后把稿子寄到北京,6月这本连环画《枣》出版,之后也在《连环画报》上发表。后来,人民美术出版社又不断向毛用坤约稿,先后出版了《做好一件事》《石头练习簿》《大扫除》《同学》等连环画册。其中《大扫除》在北京市青年美展中展出,获了三等奖,并参加了1956年全国青年美展。

1956年,毛用坤随《新少年报》迁往北京并入中国少年报社,被分配到美术组。1958年回上海后在少年儿童出版社工作。20世纪五六十年代,毛用坤画了许多连环画,读者印象最深的是《周总理在少年宫》和《小雁齐飞》。创作《周总理在少年宫》时,毛用坤时常带着速写簿到上海市少年宫体验生活,到各活动场所如刺绣组、美术组、航模组、歌唱组、舞蹈组等处画了不少速写。1963年,毛用坤画了一本儿歌插图《月亮亮》,他借用了杨柳青木版年画的风格,线条虚虚实实,造型规范,受到好评。1963年11月初,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约毛用坤画一本《小雁齐飞》连环画。书中的主要人物是五位少先队员、一位老师和一位老农。除了老农的形象外,老师和学生的形象都是他从生活中收集的素材。创作之初,他画了不少老师和学生的写生,通过交流进一步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素材收集后设计小稿。他用钢笔勾单线,辅以大面积黑块,形成鲜明的对比效果,该书于1964年12月出版,后来不断再版,到2005年放大为三十二开本精装出版。

1964年,毛用坤调到《小朋友》编辑部工作。那个年代,即使是儿童刊物,也要有政治觉悟,创作的主题也是紧紧围绕这一点。1967年,少儿社和儿童时代社共同创办《红小兵报》,由毛用坤负责版面设计。紧接着,1969年5月,红小兵报社接办《红小兵》画刊。那时,国内的画家都闲着“搞运动”,这本薄薄的画报似乎是一扇小小的窗口,相互传递着信息。当年这本儿童画刊上留下了许多著名画家的作品。

1974年年初,杜建国先生建议搭一个“三合一”班子,创作一组连环漫画在《红小兵》画刊上连载。这个班子由专业画家张乐平、詹同,业余作者周松生、李柏岗和编辑杜建国、毛用坤等六人组成,笔名取“陆绳”。漫画的主要人物是“海虹”。开始大家积极性挺高,后来因构思往往通不过,也就没劲了,创作的重任就落在了毛用坤身上。他依靠熟悉儿童生活又热爱漫画事业的业余作者支持,请他们定期来报社交流素材,由他执笔作画,一直到1994年因身体不好才停止创作。“海虹”这位漫画小明星,很受孩子们欢迎。《海虹》参加了“全国美展”“全国科普美展”“上海漫画展”等展出,多次得奖,其中在“1986年第六届全国美展”中获“佳作奖”。张乐平先生曾评价他“是从教育下一代的强烈责任感出发,坚持不懈地创作长篇儿童漫画。他不顾坎坷,不计得失,不讲空话大话,长年累月,孜孜以求地向下一代传播真善美”。

1978年,毛用坤和杜建国二人合编了一本《漫画集锦》,里面汇集了中外名家的代表作。当时参考资料很匮乏,他俩跑美影厂、美协资料室等处去寻找,还翻出自家的“藏品”,在没有复印机的情况下,全部画稿是由他们拷贝和临摹的。他们请阿达设计了封面,蔡振华写了序,出版后受到欢迎,许多年轻作者说:“没想到还有这么精彩的漫画!”

“文革”结束后,毛用坤画了很多精彩的漫画,被广为流传。随着国外漫画书和卡通片的引进以及国内优秀画家艺术不断创新,各种造型夸张、轻松幽默的卡通作品流行于社会,这时毛用坤的创作风格也与时俱进,由写实逐渐转为夸张。当时,毛用坤经常到美影厂去拷贝国外漫画作品或从其他出版物中寻找有特色的漫画造型,然后把这些资料分门别类地整理好。在拷贝、临摹的整理过程中既锻炼了造型能力,也为创作准备了素材。毛用坤有扎实的写实功底和丰富的连环画创作经验,吸收了国内外优秀作品的养料后,如虎添翼,在写实和夸张转化中游刃有余,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卡通风格.代表作有《好宝上学记》《通天河》《海虹》等,形象清新可爱,动态夸张而不失结构,变形而不失趣味,给人以真善美的良好形象。

此时的毛用坤进入了第二次的创作高潮,出版的书籍更多,而且还为各地的儿童画刊画了大量的连环画和插图,不仅在数量上突飞猛进,而且从绘画风格上也有了一次革新。1989年,毛用坤创作的连环漫画《阿发》参加了第七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会;连环画《通天河》《好宝上学记》参加了在香港举行的儿童读物美术作品展览会;《好宝上学记》参加了庆祝上海解放四十周年画展。为了完成繁重的约稿任务,毛用坤天天“开夜车”,渐渐感到力不从心,心脏不适,视力也大不如前了。1986年经医院诊断为慢性青光眼,1983年体检时心电图显示频发房性早搏,到1991年发展到严重的心脏病。1991年9月5日,毛用坤上班路上心脏病发作,被送到医院抢救。1997年,毛用坤住院并装了心脏起搏器。之后的十几年,他的身体状况一直不好,走路气急,楼梯走几格就要休息一下,后来心力衰竭,并频发早博、房颤。2013年11月,毛用坤因房颤突发脑梗造成瘫痪,接着又肺部感染以致错过了最佳康复期,在病床一躺就两年多,期间因并发症多次出现病危状况。

2016年1月3日,毛用坤因心脏等多种器官衰竭而去世。毛用坤是新中国第一批连环画家,也是新中国儿童美术创作的开拓者之一。他是第一批将国外卡通和中国漫画完美结合的开拓者,一生致力于为儿童美术事业做贡献!

猜你喜欢
画刊漫画美术
小猕猴学习画刊
小猕猴学习画刊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知识漫画
漫画4幅
漫画与幽默
欢迎订阅2017年《中国画画刊》
幼儿画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