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舟山港服务供应链现状与发展策略

2016-03-18 03:23葛洪磊
港口经济 2016年10期
关键词:航运宁波港口

葛洪磊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浙江宁波315100)

宁波—舟山港服务供应链现状与发展策略

葛洪磊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浙江宁波315100)

本文将基于供应链系统的构成,全面、系统地分析宁波—舟山港服务供应链的物流、信息流、商流、资金流和监管流等子系统的现状及瓶颈,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以促进宁波港口经济圈发展和宁波—舟山港向第四代港口的转型升级。同时,这一系统分析框架也可为其他港口服务供应链的分析和研究提供借鉴。

宁波—舟山港;服务供应链;发展策略

2015年宁波提出建设“港口经济圈”,用5~10年基本建成长三角港口经济中心、国际贸易物流中心和多式联运国际枢纽港。港口经济圈具有圈层结构,按照关系紧密程度分为核心层、辐射层和影响层,其发展水平和辐射力取决于物流、信息、贸易、资金等“射线”的长度和密度。而物流、信息、贸易、资金等射线对应的物流、信息流、商流和资金流等系统正是港口服务供应链的子系统。因此,宁波—舟山港服务供应链在微观层面决定了港口经济圈的发展水平和辐射力。

与此同时,进入21世纪后港口之间的竞争逐渐演变为港口所参与的供应链之间的竞争。此时,港口企业整合各类服务供应商(包括货运代理、船公司、船代、装卸、加工、运输、仓储、报关、配送、信息、金融、商业服务等企业)以及相关政府监管机构(港口管理,海关、海事、检验检疫、边防等口岸部门),通过对物流、信息流、商流、资金流和监管流的控制,为客户创造价值,形成港口服务供应链。

一、宁波—舟山港服务供应链的现状

1.物流现状

(1)港口物流资源丰富,码头设施设备先进

目前,宁波—舟山港有19个港区,拥有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157个,设计吞吐能力7.2亿吨,居我国首位;集装箱吞吐能力1297万TEU,居全国前列。港口码头设施配置达到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水平,能够满足1万TEU以上超大型集装箱船舶的作业需要。

(2)港口物流网络完善,节点布局合理

截至2015年底,宁波—舟山港已开辟集装箱航线236条,其中远洋干线118条,近洋支线66条,内支线20条,内贸线32条,月度平均航班超过1400班。集疏运网络逐步完善,“一环六射”高速公路网已经形成,拥有较为成熟的“海进江”物流通道,海铁联运班列线路有13条。目前,宁波和舟山两地已经建成梅山保税港区物流园区、镇海大宗货物海铁联运物流枢纽港、北仑集运基地等重要物流节点。与此同时,宁波—舟山港的内陆“无水港”已发展到鹰潭、上饶、衢州、绍兴、萧山、义乌等地,总数已达13个。

(3)物流企业众多,业务功能丰富

目前,宁波、舟山两地的物流企业达7000多家,其中国家3A级以上物流企业100余家,世界排名前20位的船公司纷纷落户,初步形成了一批门类齐全、运作高效、竞争充分的物流市场主体。大量的港口物流企业为客户提供各类物流服务,包括以货物装卸仓储为主的港口核心服务、港口配套服务和港口综合物流服务。

(4)港口物流总量大,港口作业效率高

2015年,宁波—舟山港完成货物吞吐量8.9亿吨,排名全球第1,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062.6万TEU,排名全球第4位。宁波—舟山港作业效率和服务质量有口皆碑。马士基3E级1.8万TEU集装箱船2014年第一季度挂靠港作业效率排名中,宁波—舟山港平均船时效率和平均在泊效率同时位居全球第一。

2.信息流现状

(1)港口信息化水平国内领先

近年来,宁波—舟山港持续推进智能港口建设,基本形成业务作业管理、经营管理、通信与监控、综合管理、信息服务等信息化体系,信息化建设在国内港口处于领先地位。

(2)公共信息平台初具影响力

目前,宁波已初步形成了面向口岸通关服务的宁波电子口岸、主营物流电子商务的第四方物流市场平台、提供港口物流综合服务的宁波港口EDI中心等几大公共信息服务平台。这些公共信息平台在浙江省以及长三角都初具影响力。

3.商流现状

(1)公共商贸交易平台初具规模

目前,宁波、舟山围绕港口服务供应链主要形成了三类公共商贸交易平台:大宗商品交易平台、航运交易平台和商品展销平台。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包括浙江舟山大宗商品交易所、宁波大宗商品交易所两大交易所和以中国塑料城、镇海液体化工产品市场为代表的专业市场。航运交易平台包括宁波航运交易所和浙江船舶交易市场。

(2)外贸总额巨大,外贸企业众多

2015年宁波市口岸进出口总额1936.4亿美元,舟山市外贸进出口总额726.34亿元。2015年底,宁波市外贸企业达29858家,有3家企业入选2014年中国外贸200强榜单。

(3)电子商务发展迅速

宁波培育发展港口、贸易、大宗商品等垂直型行业电子商务平台,2015年甬商所大宗商品共完成交易额7242.35亿元。2015年宁波市限额以上贸易企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零售额达96.5亿元,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达81.4亿元。

4.资金流现状

(1)金融服务机构快速发展

截至2015年年底,宁波市银行业金融机构达63家,证券公司分支机构117家,市级及以上产险机构31家;舟山市有各类金融机构62家。宁波东部新城国际金融服务中心已吸引国家开发银行、华夏银行等25家金融机构入驻,并初步形成了规模化的金融集聚区。

(2)网上融资平台作用初显

宁波市外经贸企业网上融资平台拥有264个银行类用户,26个担保机构用户,2万余家外经贸企业用户。目前,有200多家企业通过该平台达成融资1000多笔,超过70亿元,融资达成率超过45%。2013年8月舟山市首个综合性投融资信息服务平台——定海投融资网也正式上线运营。

(3)航运金融、贸易金融业务逐步开展

目前宁波各大银行均涉及航运企业贷款及融资租赁业务。航运保险业务已经起步,国内首家专业航运保险法人机构东海航运保险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12月在宁波开业。相对航运金融业务,国际贸易融资和保险业务种类更加丰富,包括进口融资、进口押汇、出口订单融资、出口发票融资、福费廷等外贸融资系列产品。

5.监管流现状

(1)海关特殊监管区种类齐全

宁波、舟山拥有5类7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发展水平居同类园区前列,包括宁波保税区、宁波出口加工区、宁波保税物流园区、慈溪出口加工区、梅山保税港区、宁波栎社保税物流中心(B型)、舟山港综合保税区等。

(2)通关效率逐步提高

宁波市是全国首批12个进行“无纸化”通关改革试点地之一,目前无纸化报关单比例已突破九成。同时,2014年宁波参与了长江经济带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推动实现口岸“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进一步提高了通关效率。

二、宁波—舟山港服务供应链的瓶颈

1.物流瓶颈

(1)港口岸线资源利用粗放,通过能力日趋不足

宁波—舟山港部分岸线资源深水浅用,浪费严重,企业专用码头和部分公用码头布局分散,不同货类作业区相互分割,影响港口整体效率的发挥。锚地、航道建设步伐滞后,“大港口、小锚地”矛盾集中在宁波—舟山海域核心的南部区域。

(2)港口物流网络规模有限,物流节点功能有待提升

宁波—舟山港物流网络主要集中在浙江省,特别是集装箱货源90%来自浙江省。集疏运结构不合理,公路占比高达70%,铁路和内河运输分别占到7.6%和15.5%。宁波和舟山两地物流园区等物流节点集聚的物流企业数量偏少、规模偏小、功能单一,与港口的互动作用不强。外部的无水港也存在着报关效率不高、缺乏物流信息平台、海关监管场地狭小等问题。

(3)港口物流企业增值服务能力较弱,物流发展模式传统单一

尽管宁波、舟山两地物流企业众多,业务功能丰富,但这些业务功能往往零散地由不同企业提供,能够提供全流程、一体化、综合性物流服务的企业较少。物流企业的扩张模式仍然以简单的扩大劳动力和资本投入为主,还没有形成以信息、技术和知识驱动的成长模式。

2.信息流瓶颈

(1)供应链节点企业信息化水平有限

尽管宁波—舟山港、大型船公司的信息化水平比较高,但是其他节点企业,特别是货运代理、外贸代理、报关、物流等企业信息化仍停留在财会电算化或办公自动化的层面。

(2)信息共享和利用程度不高

目前,宁波和舟山都建立了多个信息平台,但是各个平台之间信息资源共享困难,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难以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的信息服务。同时信息平台对信息资源只是进行简单的储存、格式转换和传输,缺乏有效的处理和深度挖掘,难以利用这些信息开展增值服务。

3.商流瓶颈

(1)外贸龙头企业相对缺乏

与上海相比,宁波外贸龙头企业相对缺乏,具有“展示、出样、交易、订货、检测、物流”等一体化国际贸易服务功能的大企业比较少。入选2014年中国外贸进出口企业200强榜单的宁波企业仅有3家,远远低于上海的23家。

(2)交易平台的集聚作用与影响力有待提高

尽管浙江舟山大宗商品交易所、宁波大宗商品交易所、宁波航运交易所等交易平台定位高、优势突出、发展速度快,但是由于建立时间相对较晚,交易平台的集聚作用还有没充分发挥出来,在全国的影响力也比较有限。尽管宁波市会展业发展迅速,但是与上海等城市相比,其会展层次和影响力也逊色不少。

(3)电子商务发展水平有待提升

宁波尽管涉网企业数量众多,但缺少有品牌、有规模、有辐射力的龙头电商企业和平台。根据浙江省商务厅发布的《2015年浙江省电子商务发展指数综合评价报告》,宁波市电子商务发展总指数位列第4,处于中等发展水平,而舟山则排名末位。

4.资金流瓶颈

(1)航运金融及相关机构专业化程度较低、业务规模小

尽管宁波、舟山有众多的金融机构,但是专业性程度不够高,缺乏以航运金融为主业的金融机构。航运金融相关的船舶检验、船价评估、保险公估、海事法律服务等专业服务机构亟待发展。这就导致宁波、舟山的航运金融业务规模小,在我国主要港口城市中仅居于中等水平。

(2)金融平台的专业性和集成性有待提高

宁波市外经贸企业网上融资平台主要针对外贸企业提供贸易融资,不涉及物流企业和航运企业,难以为港口服务供应链提供整体的金融解决方案。而定海投融资网则面向整个社会的各类企业提供各类融资服务,专业性不强。

(3)航运金融、物流金融产品种类单一

相对于贸易金融业务,宁波、舟山的航运金融和物流金融业务发展尚处于自发、分散的初级阶段,提供的服务主要涉及船舶购置、港口建设融资和货运财产保险等传统金融业务,尚未形成系统化、专业化的产品,很难为客户提供个性化、增值型的航运金融和物流金融解决方案。

5.监管流瓶颈

(1)海关特殊监管区有待进一步整合和提升

当前宁波、舟山两地海关特殊监管区的监管体制实行地方政府管理、垂直部门监管的“双主体”模式,管理协作难,监管区之间的货物流转手续比较复杂,监管区的整体效能没有得到发挥。

(2)口岸政务服务和通关效率有待提升

宁波、舟山的海关、国检、海事、边防等口岸部门政务服务的规范化制度和标准化流程与国际通行规则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货物、船舶和进出境人员的监管设施尚不完善,技术管理手段单一,货物通关效率和船舶进出港航道通行秩序与鹿特丹、新加坡等国际港口有一些差距。

三、宁波—舟山港服务供应链的发展策略

1.物流发展策略

(1)优化港口布局,推进航道锚地建设

整合零散布局的货主码头,引导货主码头与宁波—舟山港集团合作,通过业主码头公用化、作业区连片化、装卸规模化、货种专业化来提高码头利用效率,提升港口通过能力。积极推进宁波—舟山港公用航道、锚地建设,包括蛇移门、中部港域西、马岙港区灌门、樱连门、双屿门等一批高等级航道及相应的配套锚地,改善航道和锚地条件。

(2)拓展海运航线,优化集疏运网络

进一步与船公司建立战略联盟,调整和优化国际航线,扩大近洋支线和内支线的数量,强化优势航线,实现与上海港的错位发展。优化集疏运网络,建设疏港高速公路主骨架网络,建设通达主要港区的铁路,增开至中西部主要城市的海铁联运班列,进一步推进“海进江”体系建设。

(3)优化物流园区和无水港布局,提升关键物流节点集聚效能

优化现有物流园区空间布局,实现不同物流园区的分工合作。在物流园区进一步集聚物流、货主、金融、信息、商贸等企业,引进监管部门和港口企业,提高物流园区的集运、转运和增值服务能力,实现港区物流联动。做大现有无水港的规模,开发建设江西、四川、安徽、湖北等中西部腹地无水港,形成对内陆主要腹地的覆盖与服务。

(4)做大做强港口物流企业,优化产业结构

鼓励港口企业整合码头、物流园区、货代等优势资源,不断做精做优码头主业、拓展港口物流业、实施资本运作,将宁波—舟山港集团打造成为国际一流的码头服务商和港口物流综合服务商。鼓励传统物流企业向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方向发展,鼓励组建大型物流集团,扩大经营网络,提升综合物流服务能力。

2.信息流发展策略

(1)加快大企业信息化步伐,实施中小企业云软件服务项目

推进大型港口服务供应链节点企业的信息化水平,推广应用标准化信息软件,开展信息化示范项目。引导、鼓励中小企业使用云软件服务,提升信息化水平。

(2)完善供应链信息平台,推进信息共享和信息同步

推进公共信息平台与港口信息系统、航运物流企业信息系统、政府监管平台、交易市场电子商务网站的互联互通,将港口与货主、航运物流企业、监管机构连接起来,实现数据的无缝对接与共享,形成覆盖港口服务供应链全过程的综合性信息网络。

3.商流发展策略

(1)做大做强商贸企业,着力打造供应链核心企业

重点培育几十家全球布局、跨国经营的渠道型、供应链管理型、总部型商贸骨干企业,打造成港口服务供应链的核心企业。实施招商引贸,重点引进外资采购总部、订单中心、结算中心等贸易型、功能型的跨国公司及其分支机构,努力使宁波、舟山成为跨国公司全球供应链网络的重要节点城市。

(2)完善商品交易平台,提升交易市场影响力

整合建设浙江舟山大宗商品交易所和宁波大宗商品交易所,做大做强液体化工、塑料、有色金属、钢材等交易品种,提升其在长三角、全国乃至全球的影响力。发挥宁波国际航运服务中心等航运集聚区作用,壮大宁波船舶交易市场,打造国际航运后勤服务基地。做精做大现有品牌展会,引进一批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地位和较高知名度的会展品牌。

(3)培育龙头网商平台,大力发展跨境电商

大力扶持培育一批龙头网商平台和企业,打造服装、小家电等传统优势产业的网货品牌。抓住跨境电子商务贸易的发展机遇,助力世贸通等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发展。

4.资金流发展策略

(1)培育物流金融企业,扩大物流融资渠道

引进和培育一批航运、物流方面的专业型银行、保险公司、租赁公司、信托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形成较为完整的航运金融、物流金融机构体系。做大做强一批经纪、公估、法律、会计、船舶检验等中介机构,为航运物流金融提供专业外包服务。鼓励航运物流企业充分利用股市、企业债、短期融资券、集合信托等融资渠道或融资工具拓展融资渠道,研究设立航运产业发展基金。

(2)完善港口服务供应链金融平台,提升平台专业性和集成度

进一步完善宁波市外经贸企业网上融资平台,并将其融资领域逐渐扩展到港口服务供应链的其他节点企业;定海投融资网则开发专门的港口服务供应链金融板块,提供专业的供应链金融服务。进一步强化宁波第四方物流平台、船货网、大宗商品交易平台、航运交易平台和商品展销平台等信息平台和交易平台的金融功能。

5.监管流发展策略

(1)整合海关特殊监管区资源,积极申报自由贸易区

以政府推动为先导,整合宁波和舟山两地的各类海关特殊监管区资源,依托已具备良好发展基础的宁波梅山保税港区和舟山港综合保税区,将宁波和舟山作为一个组合型区域经济体,推进宁波—舟山自由贸易区的申报。

(2)创新口岸监管机制,进一步深化口岸大通关建设

优化口岸监管资源配置,积极推进分类通关改革、管检分离改革,探索第三方检验检测市场化运作模式,完善“一体两翼”大通关服务平台功能,主动跟踪、复制和创新上海自贸试验区的海关监管服务创新制度。继续深化长三角两省一市的大通关协作,加强宁波口岸、舟山口岸与“无水港”城市、港口联盟城市口岸的协作,实现口岸服务的高效对接和无障碍流转。

[1]陈飞龙.打造“港口经济圈”要充分认识其内涵与定位[J].宁波通讯,2015(4).

[2]邵婧.宁波港口供应链发展策略[J].水运管理,2011(3).

[3]顾波军.一体化背景下的宁波—舟山港港口物流供应链构建[J].水运管理,2011(6).

[4]刘桂云,陈珊珊.宁波—舟山港港口服务供应链的结构及优化对策[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5(5).

责任编辑:张明

宁波市软科学项目(2015A10080)、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省临港现代服务业与创意文化研究中心)课题成果(13JDLG01YB)、宁波市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共建研究中心研究项目(NZKT201220)、浙江省哲社重点研究基地临港现代服务业与创意文化研究中心项目(15JDLG02YB)。

猜你喜欢
航运宁波港口
聚焦港口国际化
中国港口,屹立东方
中韩海上轮渡航运时间表
中韩海上轮渡航运时间表
中韩海上轮渡航运时间表
中韩海上轮渡航运时间表
一图读懂宁波
港口上的笑脸
拖起明天的希望
聚焦·宁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