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贫困地区乡村旅游扶贫攻坚新模式探讨

2016-03-18 03:54鲍青青1郭传燕2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贫困地区广西旅游

鲍青青1,郭传燕2

(1.桂林旅游学院旅游交通运营与服务学院,广西桂林 541006;2.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广西来宾 546199)

广西贫困地区乡村旅游扶贫攻坚新模式探讨

鲍青青1,郭传燕2

(1.桂林旅游学院旅游交通运营与服务学院,广西桂林 541006;2.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广西来宾 546199)

新形势下旅游扶贫攻坚任务对乡村旅游扶贫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分析广西贫困地区基本情况和旅游扶贫基础条件的基础上,围绕重点突破和产业融合的扶贫原则,提出了适合广西贫困地区的两种新的模式,即特色旅游名村建设模式和旅游产业融合模式。特色旅游名村(屯)建设模式,是以一个村(屯)为对象,进行乡村旅游开发,它可以充分发挥旅游扶贫的示范引领作用,促进乡村旅游经济发展;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则可以延长农村产业链,增加贫困人口就业,提高贫困人口收入,达到促使更多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目的。

广西;贫困地区;特色旅游名村建设模式;旅游产业融合模式

广西一直以来把旅游扶贫作为消除贫困的重要手段,通过重点突破——创建特色旅游名县,强化合作——旅游部门与农业厅、林业厅等部门紧密合作,结对帮扶——政府、企业和社会团体与贫困村签订合作帮扶协议,定点帮扶——派人才挂职等四种方式取得了一些成就。2010年至2014年,广西农村贫困人口从1 012万下降至538万,通过旅游扶贫实现脱贫的人数占全区脱贫人口的13%。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时期,按照《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所确定的扶贫开发指导思想,未来我国旅游扶贫的对象是资源相对丰富的连片特困地区、连片特困地区以外的重点贫困县和贫困村。根据国家的扶贫方针,广西确定了六大贫困片区,54个重点贫困县,550个贫困村的旅游脱贫任务,有80万贫困人口需要通过旅游脱贫。面对新的扶贫任务和旅游业发展新态势,有必要对广西贫困区乡村旅游扶贫模式进行新的探讨研究,以期为广西贫困地区贫困人口脱贫和乡村经济的发展提供可行路径参考。

一、我国乡村旅游产业扶贫模式实践现状及未来展望

旅游扶贫是产业扶贫的一种形式,乡村旅游扶贫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扶贫手段之一。乡村旅游扶贫模式是指在贫困的乡村地区通过开发本土旅游资源,创造就业机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最终帮助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状态并能提高贫困人口的可持续生存能力的一种方法和范式。旅游在消除贫困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要提高旅游扶贫效率,还得对旅游的发展方式进行调整,因地制宜选择旅游扶贫模式。目前我国旅游扶贫形成了多头并举、多种形式并存的局面。对乡村旅游扶贫模式的研究有助于积累扶贫经验,为贫困地区旅游扶贫提供帮助和指导。

国内学者归纳的有益的旅游扶贫模式有:政府主导模式、亦农亦旅模式、景区帮扶模式、异地安置模式、整体租赁模式、城企相助模式、先富助贫模式、旅游扶贫试验区等模式[2-4]。在总结旅游扶贫发展经验的基础上,部分省份提出了因地制宜的旅游扶贫模式,比如胡锡茹总结了云南旅游扶贫成功经验,总结出了三种扶贫模式:生态旅游扶贫模式、民族文化旅游扶贫模式和边境旅游扶贫模式[5]。李柏槐对四川旅游扶贫实践进行分析,总结了四种模式:农家乐开发模式、现代农业产业化开发模式、特色文化开发模式和景区依托开发模式[6]。殷红梅对贵州省贫困地区乡村旅游产业化扶贫建设模式进行研究,归纳了6种典型旅游小城镇建设模式、8种乡村旅游产业联动建设模式[7]。甘肃省坚持以旅兴农、以农助旅,初步形成了红色带动型、景区辐射型、通道景观型、城郊休闲型、农业观光型、养生保健型等乡村旅游扶贫模式。随着旅游扶贫战略的深入实施,各县域和贫困地区从自身资源优势的角度出发,提出旅游扶贫适宜性模式,比如邸明慧以旅游资源开发价值和旅游产业聚集程度为参考依据,提出了河北省环京津贫困县旅游扶贫的四种模式——核心企业主导模式、政策性项目拉动模式、产业互动发展模式以及大区带动发展模式[8]。李佳从三江源地区各县贫困程度和旅游资源禀赋两个角度出发,提出了政府主导模式为主,以及不同类型区旅游扶贫的辅助模式[9]。

现有的扶贫模式存在产业联动效用不高,对扶贫目标缺乏统筹考虑,贫困人口参与程度、参与主动性不强和旅游与扶贫缺乏关联度等多方面的问题[10]。针对新形势下旅游扶贫任务,未来在旅游扶贫模式的选择上既要考虑当地经济发展现状、居民意愿、社会资本状况、旅游扶贫项目的实际需求,也要从长远的角度考虑旅游扶贫的可持续性。创新要完善扶贫体制,逐步从“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过度,正确引导民间自治力量参与扶贫项目的决策和管理,同时需要政府部门协调企业与旅游扶贫的关系,确保贫困人口收益和旅游扶贫可持续发展。

二、广西贫困乡村地区基本情况和旅游扶贫条件分析

广西是中国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的地区之一。进入“十三五”扶贫攻坚新阶段,根据突出重点的原则,国家在广西遴选出235个贫困村,重点村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33.5%。这些贫困地区致贫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自然原因,大部分贫困地区分布在广西西部石漠化片区以及高山峡谷中,生态环境脆弱,人均耕地少;二是产业原因,多数贫困县和村以传统农业为主,农业耕地狭小零碎,产业结构单一;三是人口原因,由于贫困地区交通不便,文化教育相对落后,人口素质低,年轻人劳动力流出严重,留守在村庄的多是老弱病残;四是基础设施原因,山区对外通达性差,景区景点难以开发利用。

广西具备良好的旅游扶贫条件。一是旅游资源丰富,为旅游扶贫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广西是全国唯一一个同时具备生态、文化、临边、沿海四大优势的省份,有着世界级的自然山水风光、古朴浪漫的跨国滨海风情、世界级的长寿养生资源、生态多元的民俗风情以及灿烂独特的红色历史。二是政府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村村通”公路,为旅游扶贫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到2014年全广西建制村水泥路率已接近九成。三是政府从组织机构、政策优惠、资金保障和措施强化等多方面为旅游扶贫提供有力的保障。四是广西旅游业快速发展的环境,为旅游扶贫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三、广西贫困地区乡村旅游产业扶贫攻坚新模式

结合广西壮族自治区旅游扶贫规划纲要划定的扶贫开发范围和《关于促进旅游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意见》精神,围绕重点突破和产业合作的扶贫原则选择适宜性旅游扶贫模式,本文提出了适合广西贫困地区的特色旅游名村(屯)建设模式和旅游产业融合模式两种新模式。选择集中连片特困和旅游资源丰富的左右江地区和桂北山区作为乡村旅游产业扶贫集中区,建立特色旅游名村(屯),以点带面,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建立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深化乡村旅游扶贫产业融合,挖掘本地特色,拓展乡村旅游业态,加强旅游业与农业、林业、文化产业、工业、养生健康产业、体育产业的融合发展,延长产业链,推进产业化进程。

(一)特色旅游名村(屯)建设模式

《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合理利用民族村寨、古村古镇、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旅游名镇名村。从2010年开始,区旅发委与农业部门携手评选广西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广西特色旅游名镇名村,该活动促进广大农村地区丰富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引导各种生产要素合理向旅游示范镇(村)集聚,推进广西乡村旅游发展,解决农民当地就业,促进农民增收,改善生活质量,达到脱贫目的。

1.景区依托型

广西共有3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9处自治区级风景名胜区,可以依托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建立特色旅游名镇。可依托桂林漓江风景区名胜区重点开发建设桂北地区的的草坪乡潜经村、兴坪镇水洛村、葡萄镇杨梅铃村、杨堤乡杨堤村等特色旅游风景名村屯;可依托花山风景区在崇左地区重点建设宁明县耀达村、珠连村和夏州村和龙州县的卷逢村、两岸村和中山村等旅游风景名村(屯)。利用风景名胜外围的小村屯,延长旅游业产业链,完善旅游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为到访的游客提供特色的餐饮、住宿、休憩和娱乐等服务,让旅游名村(屯)成为风景名胜区新的增长点。

2.特色民族文化型

桂北山区是壮族、瑶族、苗族、毛南族、水族、侗族、仫佬族等少数民族主要的聚居地,每个少数民族都有独特、灿烂的民族文化。在特色民族文化型旅游名镇建设中,重点加强瑶族特色名村(屯)(龙胜宝赠村、地灵村、金江村、平等和广南村等),侗族特色名村(屯)(三江高秀村、林略村和高定村等)和苗族特色名镇(融水江竹村、培秀村和元宝村等)的建设,挖掘和弘扬民族文化,向游客展示各民族的传统风俗、节日庆典、民族工艺制作、建筑造型,把特色民族名镇建设成为弘扬和传承民族文化的基地。

3.生态康养型

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是著名的“世界长寿之乡”,涵盖了巴马、东兰、都安等6个县,该区还享有“世界地质公园”、“世界铜鼓之乡”、“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等美誉。可依托巴凤长寿养生度假区重点在巴马、凤山和东兰等地开发建设生态康养名村(屯),推出养生养老服务产品和养生医疗保健产品,围绕当地养生文化和自然人文资源展开旅游服务。

4.红色教育型

广西共有各类红色旅游资源单体370多处,包括军事指挥机关的旧址、战场遗址、渡口等文物遗址,也包括烈士陵园、纪念碑塔、纪念馆以及红军留下的武器、文件旗帜等,内涵丰富。在资源分布上,广西14个地市均有不同数量的分布,主要集中于百色、桂林、河池、崇左四个地级市,百色市拥有红色旅游资源单体数量最多,为79处,左右江地区为全国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之一。可在左右江地区建立红色旅游教育名村(屯),开发历史名人文化旅游产品、军事体验旅游产品等,围绕村庄红色旅游文化展开乡村旅游产品。

5.农旅复合型

广西现拥有阳朔、恭城、灌阳、龙胜和灵川等6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大部分分布在桂北地区。可在桂北地区的龙胜、资源和灵川以及左右江地区的巴马等地继续开发农耕文化体验产品、农业度假产品、农业技术展示产品等,对观光种植业、观光林业、观光生态农业进行统一规划,建立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名镇(村)。

(二)乡村旅游特色产业融合模式

广西积极推进乡村旅游与生态农业协调发展,成为全区乡村旅游发展新的亮点。但部分地方的乡村旅游存在盲目投资和开发,重复建设现象严重,导致水平不高、特色不强、产品雷同,丢失了“农(农业)、俗(民俗)、情(风情)、趣(趣味)和真(自然)”的灵魂,缺乏市场吸引力。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关键在于挖掘,形成自己特有的产品。加强乡村旅游与本地特色产业的融合发展,催生新业态和新产品开发,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贫困农民脱贫。

1.旅游与农业融合发展

把传统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旅游扶贫村结合地域特色发展水果产业、茶业、种植和养殖业,让游客观光、采摘、体验农耕活动、了解农民生活,在享受乡土情趣外,还可在贫困地区开发休闲农场、乡村酒店、乡村休闲度假基地和养生部落等,为游客提供住宿、休闲度假和娱乐活动。继续推进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的建设,对发展条件好的旅游扶贫村屯实施整体开发,以产业为支持,整村推进,建设一批特色乡村旅游示范村屯。

2.旅游与林业融合发展

广西是林业大省,建有林业自然保护区63个、森林公园61个、湿地公园13个。在林业资源丰富的贫困地区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以森林探险、山地观光开发为载体,结合养生休闲、民俗体验等乡村旅游项目,适度、有序地发展森林观光、森林科普、森林探险等更多种形式的森林旅游产品。桂北的桂林和柳州等地区温泉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空气好,可重点开发以山水、温泉为特色的森林旅游观光保健产品;桂东南的梧州、贺州和玉林等地国营林场星罗棋布,可开发森林旅游休闲避暑度假旅游产品;百色和河池两地以云南松、栎类等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为主,可开发森林旅游科普和探秘产品;北部湾地区热带植物茂盛,种类繁多,可开发海岛风光产品。

3.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

深入挖掘广西旅游扶贫村特色民俗文化,将文化创意和传统农业、乡土文化结合,探索打造乡村文化创意产业园。依托靖西壮族、金秀瑶族、三江侗族、融水苗族、南丹白裤瑶族等贫困地区乡村民俗文化,建设一批民俗文化村落;依托旅游扶贫村民族节庆,整合“节、演、赛”,促进节庆、旅游、商贸等多方互动,培育和打造一批乡村节庆旅游品牌;深入整理和挖掘乡村民间节庆,创新旅游与演艺相结合发展模式,策划和打造精品乡村文化演艺项目。

4.旅游与养生健康产业融合

利用巴东、东兰、凤山、大化、永福、上林等长寿之乡独特的生态资源优势和丰富的长寿养生文化,开发康体养生乡村旅游,发展“候鸟型”栖息式等养老养生模式,在贫困村建设一批养老中心和养老基地。在桂西、桂东等贫困地区推广中医药材种植,建设中医药种植、生产基地和园区,打造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大力发展养生旅游商品,重点发展有机稻米、珍珠玉米、核桃和香猪等有机养生农产品,壮瑶苗医疗保健食品、道地药材泡制品、药膳系列、药酒系列和传统膏方等养生保健品。

5.旅游与体育产业融合

利用乐业、凌云、巴马、凤山、都安、金秀等重点旅游扶贫县乡村地区丰富多形态的地质地貌,开发探险、露营、攀岩、洞穴探秘、地下溶洞潜水等户外体育运动旅游产品;挖掘武鸣壮族、金秀瑶族、融水苗族和三江侗族等乡村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推进民族体育运动与旅游相结合,增强旅游者的参与性,打造有特色的民族体育旅游项目。

6.旅游与工业融合

依托旅游扶贫村传统手工艺,建设乡村特色手工业基地、传统工艺作坊等。充分挖掘当地乡村资源特色,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纪念品、工艺品、日用品、传统食品、绿色食品等乡村旅游商品加工产业,延伸旅游产业链,增加旅游综合效益。

四、结语

旅游扶贫作为一种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方式,自20世纪80年代提出,与其他扶贫方式相比,旅游扶贫“造血式”扶贫,资源配置效率高,社会成本低,扶贫效果好。广西进入了集中连片特困的攻坚时期,要创新旅游扶贫开发模式,促进连片贫困地区和贫困村整村整体旅游扶贫开发,任务艰巨。基于此现实状况,本文提出了在贫困地区根据旅游资源禀赋状况和产业优势实施特色旅游名镇(村)建设模式和乡村旅游特色产业融合模式。特色旅游名村(屯)建设模式包括景区依托型、特色民族文化型、生态康养型、红色教育型和农旅复合型;乡村旅游特色产业融合以乡村旅游与农业、林业、文化产业、养生健康业、体育产业与工业融合。

各贫困村的贫困程度、旅游资源和产业基础存在差异,应注重选择适宜性的旅游扶贫模式,以产业发展为重点,将贫困地区产业开发和区域资源特色结合起来,以旅游发展为纽带,积极培育特色增收产业,构筑旅游扶贫特色产业带,发挥旅游对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促进作用。

[1]杨德进.旅游扶贫——国际经验与中国实践[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11:154-158.

[2]刘宝巍.旅游扶贫理论研究及在黑龙江省应用的实证分析[D].东北农业大学,2004.

[3]王颖.中国农村贫困地区旅游扶贫PPT战略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6.

[4]李国平.基于政策实践的广东立体化旅游扶贫模式探讨[J].旅游学刊,2004(5):56-60.

[5]胡锡茹.云南旅游扶贫三种模式[J].经济问题探索,2003(5):109-111.

[6]李柏槐.四川旅游扶贫开发模式研究[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6):85-88.

[7]殷红梅,徐燕.贵州省贫困地区乡村旅游产业化扶贫建设模式探讨[J].贵州农业科学,2011(10):197-200.

[8]邸明慧,郑凡.河北省环京津贫困县旅游扶贫适宜模式选择[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5(3):123-126.

[9]李佳.基于县域要素的三江源地区旅游扶贫模式探讨[J].资源科学,2009(11):1818-1824.

[10]黄国庆.连片特困地区旅游扶贫模式研究[J].求索,2013(5):253-255.

[11]李佳,钟林生,成升魁.中国旅游扶贫研究进展[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3):156-162.

[12]夏杰长,徐金海.中国旅游业与农业融合发展的实证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6(1):77-80.

[13]舒银燕.石漠化连片特困地区农业产业扶贫模式可持续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4(14):206-211.

[14]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4-15.

[15]陈厚义.贵州连片特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对比研究[J].贵州社会科学,2012(10):82-86.

[16]陆军.广西集中连片特困民族地区旅游扶贫效益评估[N].中国民族报,2016-01-22.

Discussion of Rural Tourism as a Poverty-alleviation Program in Guangxi Poor Areas

BAO Qingqing1;GUO Chuanyan2

(1.Tourism Transportation&Service Department,Guilin Tourism Institution,Guilin,Guangxi 541006 China;2.Guangxi Science& Technology Normal University,Liuzhou,Guangxi 545000 China)

New situation requires new poverty-alleviation program for rural tourism.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basic situation and con⁃ditions of tourism in Guangxi poverty-alleviation areas,and with poverty-alleviation principle of breakthrough and co-integration,this pa⁃per puts forwards two new programs suitable for Guangxi poverty-stricken areas:one is specific tourism-village program which takes a vil⁃lage as the center to explore touristic resources in rural areas,and the other is co-integration program between tourism and industry which extends the industrial chain to the rural tourism villages so as to increase the income of the poor,and eventually achieve the goal of elimi⁃nating poverty.

Guangxi;poor areas;characteristic tourism village program;tourism-industry integration pattern

F590

: A

: 2096-2126(2016)06-0113-04

(责任编辑:雷凯)

2016-10-20

鲍青青(1982—),女,湖北宜昌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生态旅游、乡村旅游。

猜你喜欢
贫困地区广西旅游
山西省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1.42亿元
对贫困地区乡村学前教育的几点思考
交通运输部累计投入约7100亿支持贫困地区交通建设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
旅游
广西尼的呀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
广西诗歌五人谈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