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在幼师钢琴课中有效提升学生的音乐素质

2016-03-18 10:35林子轩
歌海 2016年3期
关键词:幼师弹奏乐曲

·林子轩

谈如何在幼师钢琴课中有效提升学生的音乐素质

·林子轩

钢琴课程是幼儿师范教育中一门必修课程,是培养合格幼儿教师的一项重要的技能课。培养学生掌握钢琴弹奏的基础理论和技能的同时,应结合多种教学手段来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幼儿师范;钢琴;集体课;音乐素养

一、音乐“美学”在钢琴教学中的渗透

钢琴教学作为一门基础课,其目的是培养幼儿园教师的音乐教学技能,使其具备一定的钢琴运用技能。由于学生自身音乐素养的缺乏,许多学生都不能理解:音乐是什么,钢琴音乐又是什么?笔者主张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把理论与实践互相结合、相互渗透,让学生真正地理解什么是音乐,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美学”其最初的解释为“对感官的感受”,在钢琴的弹奏中挖掘学生对“美”的感受,将音乐的美由抽象转换成情感的过程,以此提升学生的音乐感和音乐素养,唤起学生对“美”的求知。

(一)感官体验

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曾说:“求得合理的和谐、自身的平衡和统整,其方法就是美育。节奏和旋律能够以激烈的精神力量,到达人的心灵深处,净化人的心灵。”而钢琴恰巧可以完整地把这种“美”呈现出来。幼儿师范学校的钢琴教学,虽不同于专业及演奏类钢琴的教学,但是同样需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懂得音乐、乐器是美的、和谐的、自然的。

在刚开始入门的钢琴学习中,笔者会先为学生展示钢琴这一乐器丰富的音色,并用一些耳熟能详的旋律引起学生的注意,且带上问题去体验,从而使学生获得听觉和感觉的美好境界。在学生学习触键的教学中,教会学生如何使用指尖去演奏和强弱力度的使用,如课堂中引导学生把钢琴当做自己的朋友或者宠物,弹奏的时候学会控制手指的力量而不要敲打琴键,使用抚摸或模仿推东西的感觉把力量传送下去,使得手指在琴键上站立好;在弹奏的时候,跟着钢琴一起发声,感受旋律的风格,这样不仅能把钢琴弹奏规范化,对其他基础乐科也有一定的帮助。

在幼儿师范的钢琴教学中,大部分学生都是零基础,而钢琴技能的掌握是相当受年龄与时间限制的,对于学生而言,从“零”开始锻炼他们的手指及身体机能是有一定困难的。因此,从难度来衡量幼师学生的水平是不太合标准的,但如果从音乐“美学”角度来切入,培养学生自身的审美、体验音乐的发声,对于学生今后的生活、工作等都是有很大的帮助。

(二)联觉引导

联觉,就是各种感觉之间产生相互作用的心理现象,即对一种感官的刺激作用触发另一种感觉的现象。从物理现象来说,音乐具有节奏、旋律、和声、速度、音色等属性,但这些仅是声音上的意义,并不具备思想上的意义。

在钢琴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联想,从而赋予音乐画面感。用弹奏的速度举例:慢板就像走路、快板像跑步、散板就像散步,这样形象化的讲解使得学生更能简易地把握速度。钢琴上的每个音区都有不同的形象,课堂上让学生自主地体验,快速而较高音区与缓慢而较低音区的音乐分别会令人产生什么样的感受和联想。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听觉,同时使学生更进一步了解到钢琴丰富的音色,以便日后在幼儿园教学时可以选用正确的音乐与幼儿进行游戏,为他们的课堂添加丰富的色彩。

在练习钢琴乐曲时,引导学生根据乐曲的标题、旋律的走向来进行联想,让学生主动地进入音乐、感知音乐、欣赏音乐。如《春之歌》,简单的旋律重复出现,表现了不一样的春天,优美又充满生机;右手的弹奏需清晰地描绘出春天优美的旋律,左手四分音符的伴奏,柔和地衬托着旋律,双手合起来完整弹奏的时候,一幅春的景象就浮现在学生的脑海里。

在钢琴弹奏中一个简单的音、旋律都有着存在的意义,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开拓思维,超越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进入音乐所表达的“美”。幼儿师范的钢琴技巧是要运用于幼儿园的各类音乐活动中,一名善于引导幼儿在音乐中想象、体验的教师,其必须具备体会与传达音乐“美”的能力,所以运用联想达到更高审美境界的思维活动是在钢琴基础教学渗透美的更进一步的必要过程。

二、教学手法与钢琴教学的相互渗透

由于师资、办学条件等限制,我国大部分幼师学校的钢琴课程都是以集体课的形式开展,一人授课众人听讲,不仅要加强学生的弹奏能力,同时也要提升学生的基础音乐理论知识与良好的音乐素养。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循序渐进地运用多种教学手法与钢琴教学相互结合,调动了学生钢琴学习的积极性与热情。

(一)视谱阶段

在讲授新课时,首先笔者会示范演奏乐曲,让学生建立初步的音乐印象,然后带领学生对谱子进行分析,谱号、调号、拍号及英文术语的学习,采用一些简单形象的比喻手法让学生更简易地记住基础的乐理知识。在视谱阶段,笔者会在课堂上让学生先“视谱”再“唱谱”,视谱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五线谱的认知、养成良好的阅谱能力;唱谱,手打节拍、嘴巴唱谱,通过小组轮唱、齐唱等方法反复地演唱,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音准与乐感,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听力,培养学生正确的音乐听觉分辨力,引导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观,从而提升自身的音乐素养。这一阶段通过运用简单的识谱、唱歌、听歌,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音乐思维能力,又把视唱练耳这一门基础课结合在钢琴基础课上,巩固了学生音乐理论知识,并提升了他们对钢琴音乐的鉴赏力和记忆力。

(二)练习阶段

通过视谱阶段后,学生对旋律有一定的记忆;在练习阶段,教师会先分手示范再合手示范,引导学生对乐曲进行分段、分句,讲解重难点,强调弹奏钢琴的基本手型、指法与手指下键要求,学生随堂练习时采用分小组齐奏、轮奏、伴奏等方法,让学生弹奏乐曲,并指出需要改正的地方。通过不同方法的随堂弹奏,快速地帮助学生找出错音、纠正节奏、指法。这样的训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节奏感,培养了他们团结协作的能力。在乐曲风格的学习上,笔者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学习乐曲的音乐风格,如:使用欢快、抒情、安静、激情等弹奏方法演奏同一首乐曲,引导他们选出所要弹奏的乐曲相对应的风格,且在示范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思考、分辨音乐的情感,从而使学生能正确把握音乐风格,强调音乐性的重要性。

(三)回课阶段

通过课堂及课后的练习,在回课检查时,根据每一个学生出现的问题,提出改正方法,强调基础的弹奏手法,帮助学生使用正确的演奏技巧来表现音乐风格;找出弹奏得较好的学生进行示范,指导他们更深入的去表现音乐,并要求学生在弹奏的时候要注意对旋律音色的听辨,鼓励他们自信大胆的表现音乐。

三、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越发意识到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对幼儿教师基本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但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智力技能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还要有教育、艺术的素质。钢琴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师学生音乐素养的学习与提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情感和审美体验,更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在钢琴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对学生“美”的教育等,不仅训练了学生钢琴弹奏的技术,也塑造学生基本的音乐能力。

[1]李和平.钢琴集体课课程在中国师范教育的发展[J].钢琴艺术,2005,(1).

[2]司徒壁,陈朗.关于高师钢琴教学改革思考[J].钢琴艺术,2002,(5).

[3]陈伦旺.论提高钢琴教学授课质量的四要素——知、技、力、情[J].钢琴艺术,2002,(8).

林子轩,女,供职于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猜你喜欢
幼师弹奏乐曲
始乱
男幼师荒
弹奏四步曲,抒写真感受——怎样写好读后感
如何弹奏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中的赋格
一本可以用钢琴弹奏的中国民歌——鲍蕙荞序
一名幼师的高山族舞蹈情怀
准妈妈必听十首胎教乐曲
悲伤的乐曲
小星星
表演:幼师语文口语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