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安徽本科高校创业教育与实践的优化

2016-03-18 11:28王凌云丁忠利
关键词:安徽大学生课程

王凌云,丁忠利

(安徽工业大学 就业指导中心,安徽 马鞍山 243002)



论安徽本科高校创业教育与实践的优化

王凌云,丁忠利

(安徽工业大学 就业指导中心,安徽 马鞍山 243002)

安徽本科高校创业教育注重教育的综合性、系统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但也存在着课程体系建设尚未开展和建立、师资队伍缺乏、创业实践协调联动机制欠缺等问题。高校应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强化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优化创业环境,以进一步提高创业教育效果。

安徽省;本科高校;创业教育;创业实践;创业环境;优化

“互联网+”使大学生创业优势凸显。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及各地建设大学科技园区,使得大学生创新创业潜力深远,空间巨大。欧美一些大学上世纪中叶就率先开设了创业课程,创业教育随后几十年在欧美国家发展迅速,大学生创业硕果累累。在我国,2002年清华大学、上海交大等9所高校成为教育部确立的全国首批创业教育试点院校,创业教育开始在高校普及。2010年,教育部出台《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2015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提出,“必须着力培育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引擎”。如何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增强创业意识、提高创业能力、把握创业机遇、开展创业实践,已成为全社会尤其是高校关注的热点问题,也逐渐成为学术界深入研讨的重要课题之一。安徽高校需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

一、安徽本科高校创业教育的主要特色

安徽省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制定多种创业扶持政策,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建设创业基地,创业教育和创业工作成效明显。2010年,安徽省教育厅在凤阳举办了全省首届创业论坛。到2014年全省30所高校建立了省级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40所高校成为安徽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1]对各高校的创业教育比较分析发现,安徽高校创业教育呈现以下特点:

(一)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融合,注重创业教育的综合性

我省本科高校的创业教育注重学科的互补性和创业教育的综合性。在第一课堂方面,积极调整教学方案,开设创业教育系列课程;加大选修课的比例,激励创新创业发展。在第二课堂方面,通过开放式的办学模式,整合校内外、课内外教育资源,鼓励学生积极投身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和公益活动,发挥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创业潜能。如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安徽新华学院等将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计划,面向全校开设投资风险与评估、KAB大学生创业基础等在内的公共选修课和必修课,并坚持开展创业者风云论坛、创业沙龙、杰出校友报告、教授论坛等教育活动。安徽师范大学将“就业指导课”升级为“就业创业指导课”,在赭麓菁英学校(团校)学生骨干培训班课程中开设创业教育专题,创办安徽师范大学“国星创业培训学校”,创业培训学校面向全校招募有创业意向的学生,学校运行管理和业务经营全部由学生负责,让学员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创业。安徽科技学院成立了创新创业教育学院,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通过“三层次”教育模式,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大学四年整个专业教学。“三层次”指一、二年级普及式创业知识传授,着重开展创业基础知识教育,传授创业基本理论;三年级上学期重点式创业知识传授,着重开展学生社团创业实践活动,实施创业项目培训;三四年级选择式创业知识传授,组织有创业意愿和潜质的大学生到创业园、创业实践基地和实践教学基地,主要进行创业过程模拟和实景式创业实践活动。[2]

(二)意识培养和能力培养相结合,注重创业教育的科学性

安徽大部分本科高校都已把创业教育纳入学分体系,建立起“创业教育+模拟实训+创业实践”的融创业意识培养、创业能力提高为一体的创业教育模式。创业教育是基础,全面开展创业理论课教学,学生积累丰富的创业知识。模拟实训是实践教学的主要手段,以此帮助学生了解创业过程。各高校都纷纷建立创业园,学生在此开办企业或实习实践,就业创业能力都得到了大力提升。如安徽工业大学、宿州学院等以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训为支撑,形成了以创业课程、创业赛事和创业实践为平台的创业教育模式。

(三)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和创业计划竞赛为抓手,注重创业教育的针对性

安徽省一直致力于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助推创业教育。2014年,全省29所高校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1 600项,占全国的6.28%,获批项目连续三年位居全国第一。安徽省高校也高度重视创业计划大赛在创业教育中的推动作用。如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安徽工业大学等多个院校都广泛开展“挑战杯”竞赛、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大学生智能车竞赛、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并屡次在国赛中荣获特等奖、金奖等殊荣。合肥工业大学还利用跻身“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机遇,深入开展大学生课外科研训练创新立项工作。中国科技大学、安徽工业大学等在机器人世界杯锦标赛、国际遗传工程机器设计大赛总决赛中屡获金银奖。以这些大赛为抓手,我省的大学生科技创业开展得如火如荼。

(四)依托基地建设,强化校企合作,注重创业教育的实效性

在国家和地方的支持下,各高校纷纷建设创业孵化基地,地方政府也加大创业园区等建设力度,积极推动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工业大学、安徽大学、安徽农业大学等结合自身实际,建设开放共享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合肥工业大学会同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共建大学生科技创业服务中心、与用友软件公司合作建设ERP沙盘模拟训练中心。安徽工业大学与马鞍山市高新技术创业孵化园合作,设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安徽大学唐仲英基金会支持学生创业指导中心建设心理素质拓展训练基地和创业项目模拟实验室。安徽农业大学与省内巢湖、亳州、淮南等县市及省外地市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在校内外建立多个实训基地。

二、安徽本科高校创业教育的缺失

安徽本科高校在创业教育实施上做了不少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特别是安徽高校大学生在历年国家级创业计划大赛上屡获佳绩,也涌现了创业成功的典型。安徽科技学院、安徽工业大学等部分高校加强创业教育的研究和实践,构建了各具学校特色的创业教育模式。但是综合看来,我省以工科为主的高校创业教育相对发展较好,高校之间还存在着创业教育发展不够均衡的现象,尤其是与周边省市相比,我省大部分高校尚未形成成熟并具推广经验的创业教育模式,从创业成功率上来看,2014年安徽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1 081人,仅占毕业生总数的0.35%,而浙江、广东等地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比例最高达4%。因此,我省本科高校创业教育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一)课程开发、课程体系建设尚未开展和建立

大学生创业教育需要完整的课程体系支撑,而我省的本科高校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还有待深入,创业教育与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在教育过程中并没有严格区分,这使得创业教育的内容设置没有明确界限,因而在实施过程中无法统一指导思想。主要表现在:第一,从体系上看,多数本科高校的创业教育没有融合于学校整体育人的体系之中,只是作为一门“业余教育”存在,与专业教育、学科教学和基础知识脱节,缺乏作为一门学科的严谨性和科学性。第二,从组织上看,大部分高校都没有建立专业的完整的创业教育中心,创业教育分散于学工、团委、就业、工程创新与实践中心等多个工作口。第三,从配套上看,还没有科学的创业教育教材,更没有校本教材,也没有关于创业教育的考核评价体系,创业教育辐射度和受益面还比较小。

(二)创业师资队伍缺乏实战经验

创业教育的教师要兼具创业理论知识和创业实战经验,而同时具备这两种素质的师资目前十分缺乏。目前,我省从事创业教育的主讲师资要么是就业指导专职人员,要么是商学院专业教师,还有些院校由专职辅导员兼任。这些教师创业实战经验较为缺乏,难免陷入“纸上谈兵”的尴尬。虽然有些高校注意到了这一问题,聘请一些创业成功校友、企业家等担任客座讲师,但多以零散的创业讲座、报告会等形式进行,没有形成体系性的教学。另外,大部分高校对此类教学方式也缺乏组织协调机制、制度保障和资金支持,因而教学成效并不明显。

(三)创业实践协调联动机制欠缺

近年来,安徽省政府和各高校出台了一些扶持大学生的创业政策,如:在当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登记失业的自主创业高校毕业生,自筹资金不足的,可申请5 万元以内、期限不超过2 年的小额担保贷款;还有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等优惠措施。一些创业大学生发现,要申请小额贷款,必须毕业后登记失业并创业半年,还要提供相对苛刻的担保,这导致很多大学生创业时对其望而却步,这是大学生们创业融资上遇到的最大政策障碍。对于“休学创业”等政策,多数学生反映,他们创业是为了更好地锻炼自己,即使创业也不会休学,认为此政策的后续推动力度不大,希望学校与政府、社会等协调联动,出台更多具体、实际的帮扶政策,如引导社会风险投资商主动与大学生进行创业合作,为大学生提供完善的实验条件,配备学生创业专项启动基金等。

三、安徽本科高校创业教育优化策略

(一)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1.积极探索建立需求导向的学科专业结构和创业就业导向的人才培养新机制。第一,将创业教育融入学校整体育人体系。根据本校人才培养定位,重构本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标准,充分挖掘相关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系统构建有本校特色的创业教育体系。第二,充实课程内容,形成创业意识课程、创业学科课程、创业实践课程三大创业课程板块,建设有机衔接、逐层推进、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群。面向大一、大二学生开设“通识课程”,目的在于激发创业意识、普及创业一般性知识;大二、大三开设“差别化课程”,根据不同学科、专业背景,开设创业专业课;对大三、大四学生开设“个性化课程”,对有创业潜力或已有可行性项目的学生进行个别化课程培养。第三,创新教法。提倡案例式、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等互动教学方式和小班化教学,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灵感。第四,建设大数据平台。加快创新创业教育优质课程信息化建设,掌握不同学生学习需求和规律,推出一批资源共享的慕课、视频公开课等在线开放课程。第五,改革考核方式。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中,探索非标准答案考试,注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构建广泛性、全面性的创业教育实践体系。第一,充分发挥大学生创新创业协会、创业俱乐部等社团作用,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创新创业讲座、论坛和实战活动。第二,提高各类学科竞赛的学生参与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挑战杯”大赛和“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强化学科竞赛,支持举办各类科技创新、创意设计、创业计划等专题竞赛。第三,充分发挥各类创业基地的作用。高校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建设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等,打造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加强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科技创业实习基地等建设,加强学生的工程实践。

(二)强化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可借鉴发达国家经验,通过培训、外聘和国际合作等形式,加强创业师资队伍建设。第一,加强培训,提高能力。建议加强岗前培训、课程轮训、骨干研修,提高全体教师的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第二,以开放的胸怀和眼光向社会敞开大门招贤纳士。聘请创业校友、知名企业代表、金融界人士等为指导教师或特聘教授,为学生实战能力的提高创造条件。第三,强化青年教师挂职锻炼制度。支持教师挂职锻炼,支持教师自主创业,支持教师带领学生创新创业。第四,有条件的大学还可选派教师到美国、英国等创业教育发达国家进修学习。

(三)优化创业环境

1.健全校园创业服务体系。借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做法,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系统建立创业服务体系:第一,改革教学和学籍管理制度,制定鼓励学生创业的有关政策,激发学生的创业欲望。如可设置合理的创新创业学分,探索将学生开展创新实验、获得专利、参与课题研究、项目实验等情况与学分、学习紧密挂钩。设立相关奖学金,表彰优秀创新创业的学生。第二,完善体制机制,建立创业指导中心、创业学院等专门学院或机构,对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实行全程化指导和一站式服务。第三,加强督查,强化落实。政府部门要把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列入教学质量年度报告和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的重点内容,并作为衡量办学水平、考核领导班子的重要指标。

2.优化校外创业扶持体系。近年来,安徽省政府出台了许多针对大学生创业、青年创业的优惠政策。如专门出台《安徽青年创业计划实施方案(2014-2017年)》,扶持以大学生为重点的青年创新创业。设立青年创业引导资金,通过“省市合作、市场运作、风险共担”的方式,探索市场化方式扶持全省青年创新创业的新模式、新路径。但是官产学三类被调查者普遍认同的观点是,安徽省城市创业环境相对较好的因素是有形基础设施,文化与社会规范;创业环境相对较差的方面是金融支持,教育培训和研发转移。加强对我省大学生创业的金融扶持,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不断加大对小额贷款的扶持力度;第二,进一步加强资金审批和资金去向监管,确保其发挥最大的作用;第三,借鉴上海市大学生创业基金政策的成功经验,成立大学生创业基金;第四,对投资大学生创业的风险投资基金进行政策倾斜,引导和促进民间风险投资基金对大学生创业活动的参与和支持。社会上的天使投资因为担心学生行业人脉不足及执行力不强的问题,看不上大多数的大学生创业项目,而更看重社会人士创业项目,所以导致大学生创业资金短缺,这毫无疑问是大学生创业的一大瓶颈。因此,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各类组织和个人在学校设立创业风险基金,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成功率。

[1]2014年安徽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年度报告[EB/OL].[2015-01-16].http://www.ahbys.com/article.aspx?aid=7beeb928-b3ac-4e4a-8d39-d04f5c5d6c31.

[2]韦乃学,林莉.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探索与思考——以安徽科技学院为例[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173-174.

(责任编辑 文双全)

On the Optimization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Practice in Anhui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ANG Ling-yun, DING Zhong-li

(Employment Guidance Center, Anhu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Ma’anshan 243002, Anhui, China)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Anhui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ocuses on the comprehensive, systematic, targeted and effective nature of education. However,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such as lack of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system, teachers and linkage mechanism of entrepreneurial practic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deepen the reform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eacher team of entrepreneurial education, and improve entrepreneurial environment in order to further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hui Province;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ntrepreneurial education; entrepreneurial practice; entrepreneurial environment; optimization

2016-03-01

安徽省优秀青年人才基金资助项目(2012SQRW030);安徽工业大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项目(2012SZY005)

王凌云(1977-),女,湖北枣阳人,安徽工业大学就业指导中心讲师,硕士。

G647

A

1671-9247(2016)04-0070-03

猜你喜欢
安徽大学生课程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大学生之歌
安徽医改自我完善主动纠错
安徽药采如何“三步走”
安徽 诸多方面走在前列
安徽为什么选择带量采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