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行大学生党员“发展对象答辩制”的实践及其启示

2016-03-18 11:28斌,徐
关键词:预备党员积极分子学生党员

惠 斌,徐 惠

(安徽工业大学 化学与化工学院,安徽 马鞍山 243002)



实行大学生党员“发展对象答辩制”的实践及其启示

惠 斌,徐 惠

(安徽工业大学 化学与化工学院,安徽 马鞍山 243002)

严把党员发展关、确保大学生党员质量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任务。实行“发展对象答辩制”,把好了发展党员的“入口关”,提升了党员发展质量;同时,启示我们要加强对要求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工作。

大学生党员;发展对象答辩制;党员发展质量

做好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是高校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如何在源头上把好党员发展关,将政治素质高、道德品行好、综合能力强的大学生吸收到党组织中来,是高校基层党组织需要认真思考的课题。

一、建立“发展对象答辩制”的必要性

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一直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过去高校发展党员工作遵循的方针是:“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对党员的数量没有严格的限制。2014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新的《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提出“控制总量、优先发展、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方针,对发展党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大学生党员是大学生中的优秀代表,除了在学习、生活、工作中处处起到模范作用外,还应有坚定的政治信仰和良好的道德品行。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支部把优异的学习成绩、良好的人际关系、突出的工作表现作为评价培养对象能否入党的主要标准,而忽视了对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志愿奉献意识、党性修养的培养,以至于出现少数学生党员奉献意识薄弱、理论知识匮乏和党性修养不足的现象。

另外,就考核手段而言,学习成绩和工作表现等是外在的、可量化的,容易考核,而政治信仰和道德品行是内在的、不易量化的,考核起来就不太容易。用传统的考核方式如思想汇报、群众座谈会等不一定能够真实了解大学生思想深处的问题,就需要设置一个特殊的环节,让他们在特定的情境氛围中阐述见解、回答问题,以便让组织对其政治信仰和道德品行获得真实、可靠的考察结论。[1]这就是我们推行“发展对象答辩制”的目的之一。

二、“发展对象答辩制”的实施过程

“发展对象答辩”制度,在不减少原有入党程序的基础上,借鉴大学生论文答辩的形式,让发展对象充分展示思想、学习、工作、综合素养等方面的情况。由于有了“现场答辩”这样一个特定情境,就能够真实地考察发展对象对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掌握的情况;检验出答辩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洞察其入党动机是否纯正等。根据答辩结果,把不合格者挡在党组织的门外,而将那些胸怀理想、信念坚定、文化素养高的优秀学生吸收到党组织中来,这无疑有利于提高党员发展的质量。

我院自2014年成为学校发展对象公开答辩试点单位以来,我们共进行了6次发展对象公开答辩。每次的答辩大会,不仅保持和延续了前次的亮点和特色,而且注重采纳与会成员意见,经过反复的探索和修改,不断改进和发展答辩制,从而使答辩制更加完善和规范。

(一)答辩人员的确定

积极分子在经历“推优”和一年的考察期后、确定入党答辩人员之前,还需要再接受一项群众调查:即在学生各支部发放《入党积极分子群众调查表》,内容涉及思想建设、学习成绩、内务卫生、人际关系、上课出勤、社会工作等各方面,满分50分。调查表在被调查者班级随机发放,调查人数须至少达到班级总人数的1/3,取平均分作为被考核者群众调查项的最后得分,得分在42以上才有资格参加发展对象答辩。

(二)答辩程序

1.个人陈述。答辩对象用PPT的方式,汇报个人在思想、学习和工作中等方面的表现。时间3分钟。用PPT的方式展示个人的综合情况,可以让评委对答辩人的思想、学习、工作有一个整体的、初步的认识。

2.回答问题。答辩对象分别抽取一道客观题和一道主观题作答。客观题为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及时政热点。主观题为切合大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和工作实际的情景题。客观题可以体现出答辩对象的党性修养;主观题可以考察答辩对象的综合素质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评委提问。评委根据答辩对象的表现,有针对性地进行提问,以便对其有更深入的了解。例如:你对“组织上入党一生一次,思想上入党一生一世”是怎么理解的?你如何看待化工专业的毕业生不愿意到焦化厂就业这一现象?结合自己的家庭谈一谈如何通过好家风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等。评委提问环节,可以加强评委和答辩对象的沟通,了解他们对党的认识的深度和广度,考察学生的道德品行和社会责任感等。也可以对答辩中出现的错误观点和片面看法进行思想引导。

三、“发展对象答辩制”的实施效果

通过近三年来的实践,“入党答辩制”的“小制度、大作用”得以体现,把好了发展“入口关”,提升了党员发展质量。实践证明,答辩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它打开了全面了解学生的窗口。通过回答“如何看待谢小利勇救落水儿童不幸溺水身亡”的问题,我们看到了“90后”价值观的多元化;通过回答“如何看待美国父母和中国父母”的问题,我们看到了学生的亲情观;通过回答“现阶段怎样做才是爱国”,我们看到了学生的责任感;通过回答“如何看待国外的文化入侵”,我们看到了学生的政治立场和文化素养;甚至在个人陈述环节我们还可以看到学生PPT的制作水平。这些信息都有助于全面深刻地了解学生并对其作出客观评价。当然,在答辩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有些学生答辩的开场白就是:“我希望通过今天的表现获得大家的认可,让自己卖个好价钱”,表现出了一定的功利性。一些学生在回答“你和同学的学分绩相同,而评奖学金的指标只剩下一个,你会怎么做?”时,回答是:“我会积极争取。” 表现出更加注重个人利益的、短视的价值取向,和党提出的“利益面前,先人后己”的宗旨相背离。对于这样的学生,当年我们不予发展。会后,支部会安排培养人及时找这些同学本人谈话,指出他们思想上存在的偏差,鼓励他们从政治角度提高对党的性质、宗旨目标等认识,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这些学生在组织的持续关心下,都深刻地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在后面的学习、工作中有所提高,这也真正体现了答辩制的意义所在。经过几年的实践,学院发展党员的素质有明显的提升,在学科竞赛、团学活动、志愿者服务、考研等方面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党员,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四、“发展对象答辩制”的实践启示

经过几年的试点,我们也认识到部分学生在答辩过程中出现思想偏差的根本原因在于积极分子培养工作不够扎实细致。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希望在完善发展对象答辩制的基础上,构建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切实做好学院党建工作。

一是积极开展大学新生“启迪工程”。[1]大学新生处于中学生到大学生过渡的角色转换期,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处于塑造和养成阶段,不确定性强,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如果引导得当,就会步入追求进步的正途,这正是我们要开展启迪工程的初衷。可以通过各种方式给予新生入党启蒙教育,激发学生对党组织朴素真挚的感情。如组织开展读党章、讲党史活动,帮助新生了解党的目标宗旨和发展历程;组织新生观看优秀党员宣传片,讨论观影心得,撰写心得体会,以榜样力量去吸引和鼓励新生积极向党靠拢;组织新生作为发展对象答辩时的观众,用身边师兄师姐优异的表现激发新生的入党热情等。

二是精心实施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培育工程”。对于大学生的成长而言,加入党组织的过程就是一个深刻的思想教育过程,可以通过一系列的理论教学和实践育人活动,全面提升积极分子的党性修养和政治理论水平。如:坚持将党课学习与学员的党性锻炼结合起来,除了讲授党的基本理论、方针、政策外,还要求学员结合自己的思想实际进行“大学生你为什么入党”等主题讨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学习等主题实践活动等,以锤炼党性;严格培养人对积极分子的教育,关注其综合表现特别是思想表现,通过思想汇报、谈心谈话等方式,端正积极分子的入党动机,解决其思想上入党的问题;优化发展对象答辩制,细化考核标准,把综合素质作为发展学生党员的重要考察内容。

三是努力推进预备党员“升华工程”。针对部分预备党员“入党前拼命赶,入党后松口气”的现象,可以从理论学习、实践教育和量化考核等三方面完善健全预备党员继续教育制度。在理论学习方面,举办学生党员继续教育培训班,邀请相关教师讲授党的基本理论知识、党的重要会议报告、时事政治等。培训班结束后,要求每一位学员撰写心得体会文章,经考核合格者发给结业证书,作为申请转正的基本条件。在实践教育环节中,开展学风引领活动,即学员同本宿舍或本班级存在学业压力(学业预警、多门次不及格、沉溺网络、游戏等等)的学生进行“1+1”结对,根据实际,制定帮扶计划,以自身的学习态度、方法和行动,帮助同学克服学业困难。预备党员转正前,需递交《预备党员帮扶记录表》,作为申请转正的基本条件。在量化考核方面,学院党委要求预备党员从思想建设、学习成绩、内务卫生、群众评议、实践及理论学习等方面填写《预备党员考察表》,预备期满时递交党组织,作为期满转正的重要依据。通过一系列预备党员继续教育制度,促进其意志品质和党性修养进一步升华和提高。

四是创新拓展学生党员“引领工程”。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要引导学生做“遵纪守法”的标杆、做“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表率。学院建立了“学生党员示范岗”制度,通过自行申报 “学生党员示范岗”引导党员在思想作风、学习成绩、内务卫生、社会工作等各方面率先垂范。拓展支部实践活动形式,以专业知识为依托,围绕服务弱势群体、保护生态环境、专业应用实践等主题,积极开展义务支教、公益宣讲、科技帮扶等志愿活动,让学生党员做志愿服务国家需要的先行者。实施成才表率培育计划,通过开展标准大讨论、公开承诺等方式,积极引导学生党员在各级各类奖学金评定、挑战杯、化工技能大赛、科技创新等方面争先创优,引领同学共同进步。

[1]崔春花,任新钢. 高校学生党员全程化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4(11):38-39.

(责任编辑 文双全)

The Practice and Enlightenment of Implementing “System of Oral Defense” on Undergraduate Party Members' Developing Object

HUI Bin, XU Hui

(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Anhu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Ma’anshan 243002, Anhui, China)

It is an important task of Party build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strictly develop the party members and ensure the quality of undergraduate party member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ystem of oral defense” helps hold “the pass of population” of Party members, and enhance the quality of party members. At the same time, we must strengthen the cultivation of activists who want to join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undergraduate Party members; system of oral defense on Party member developing object; quality of party members

2016-05-30

惠 斌(1978-),女,河南南阳人,安徽工业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党委秘书,馆员,硕士。

D262.4

A

1671-9247(2016)04-0093-02

猜你喜欢
预备党员积极分子学生党员
基层党支部强化入党积极分子培养的实践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确定发展对象必须听取哪些人的意见?
村、社区党委能审批预备党员吗?
党章关于预备党员的有关规定
以“实践团”为平台拓宽入党积极分子培养途径
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联系人,你合格吗?
高校优秀学生党员评选体系的构建——基于AHP法的运用分析
高师院校发挥学生党员作用模式初探
高职学生党员职业价值观的培育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