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教学法在解题教学中的应用

2016-03-18 12:12甘肃陈其昌
高中数理化 2016年14期
关键词:审题设置解题

◇ 甘肃 陈其昌



问题教学法在解题教学中的应用

◇甘肃陈其昌

问题教学即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需求,在特定条件和环境下设计的“设疑—分析—解疑—掌握”的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在问题中深化和应用知识,并逐渐形成问题意识和解题能力.这一方法能有效提高学生解答各类化学问题的能力,为其在化学学科上的长远学习奠定基础.笔者结合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对问题教学法在解题能力的培养上谈几点认识.

1 设置问题情景,提高学生思维能动性

思维能动性是学生思考和解答问题的前提,然而部分学生化学基础薄弱,不熟悉各种化学元素和反应,不能熟练运用化学方程式,在面对难题时容易产生畏难心理,降低解题的能动性.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在有效传授化学知识的同时应设置趣味性问题,通过巧妙的提问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解题积极性.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置有趣的情境,让问题融入到生活实际中,使学生获得解题的灵感并体会到化学的奥妙.例如,在讲解“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时,笔者提出人们在日常生活以及工业生产中常常使用铝合金、铜合金、铁合金等,如窗框是铝合金、桌椅是铁合金等,却很少使用纯金属,这是为什么呢?这一问题情景能激发学生对合金材料的思考、探索的兴趣,并打开思路,提高对合金优越性的认知,从而强化这一方面的知识基础.

2 巧设易错问题,优化学生审题能力

根据日常教学观察,不少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审题不清、不全,匆匆下笔作答而导致失分.这反映了学生审题能力的不足,并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的知识积累程度和思维的严谨性问题.教师应收集和整理易错问题,在课堂上加以分析和引导,加强学生对知识应用的熟练程度,强化审题能力.

例如,班上的学生对烃的计算和判断频频出错,笔者收集了一些错题,尝试引导他们总结解题技巧.

AC3H8;BC2H4;

CC2H6;DC6H6

面对这一问题,部分学生没有充分利用“压强减小至原来的1/2”和“若加NaOH的溶液则气体全部被吸收”这2个条件,导致对反应情况判断不准确,难以着手计算.这时,笔者先引导学生关注“气体全部被吸收”这一条件,推出“反应完全燃烧”,已知“压强减小至原来的1/2”,再结合物质的量比值就是方程式的系数比,根据CxHy+(x+y/4)O2=xCO2+(y/2)H2O,得到2x=1+(x+y/4),解得x=1+y/4,最后将选项代入到方程里.以易错题引入,能让学生更全面地发现自身的知识漏洞和解题疏忽之处,提高解题思维的严谨性,从而提高解题能力.

3 设置发散问题,增强学生思维发散性

发散性思维是一种从不同的方向、途径和角度去探求多种答案,最终获得问题圆满解决的思维方法.它能促进学生突破原有化学知识的限制,创造性地寻找更多更新的解题设想和方法,从而极大地提高解题能力.教师可充分利用随堂练习、评讲试卷等机会,结合相关知识要点设置一些发散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培养发散性思维.

A1∶4;B1∶3;C1∶2;D1∶1

在这道题中,让学生分组探索不同的解题方法,看哪组找到的解法最多.有的小组先将方程式用化合价升降法配平,逐步列出等式关系;有的小组设NO体积为x,NO2体积为y,尝试列出方程组.学生在尝试不同方法解题后,笔者再进一步引导学生比较分析不同类型的解法,找出最快捷、最简便且适合自己的解题方法.这不仅能扩大学生的解题思维,而且有利于提高他们对解题方法的掌握程度,最终提高解题的灵活性和准确性.

问题教学法是课堂中的重要教学手法,对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应通过设置问题情景、易错问题以及发散问题来开拓学生的解题思路,提高解题能力.

甘肃白银景泰县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审题设置解题
用“同样多”解题
设而不求巧解题
精审题,明立意,读懂童话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用“同样多”解题
船舶防火结构及设置的缺陷与整改
“三招”学会审题
七分审题三分做
认真审题 避免出错
解题勿忘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