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柟诗歌的关学特色

2016-03-18 19:35韩慧清
安康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关学诗歌

韩慧清

(陕西师范大学 文学院,陕西 西安 710119)

吕柟诗歌的关学特色

韩慧清

(陕西师范大学 文学院,陕西 西安 710119)

吕柟是明代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冯从吾在《关学编》中将吕柟、马理、韩邦奇和杨爵称为“关中四家”,为明代中期关中地区的一代硕儒。吕柟继承圣学,追慕古先贤之风,践行着关学的尚质躬行精神;诗以载道观体现了吕柟为生民立心立命的关学思想,尚实贵真的诗歌特点诠释着关学的质朴特色,众体兼备的诗歌风格表现了吕柟会通博大的关学情怀。

吕柟;关学;继承圣学;诗以载道;尚实贵真;众体兼备

吕柟(1479—1542),字仲木,号泾野,陕西高陵人,生于明宪宗成化十五年(1479),卒于明世宗嘉靖二十一年(1542),是明代中期著名的关学大家,后世尊称为“泾野先生”。黄宗羲在《明儒学案》中说:“(吕柟)九载南都,与湛甘泉、邹东廓共主讲席,东南学者,尽出其门。”[1]被称为“一代硕儒,当代师表”。吕柟聪颖勤奋,笃志好学,正德三年,吕柟参加会试,获廷试第一,被授为翰林院编修,后因直言上谏,招致宦官刘瑾嫉恨,于是托病辞官;刘瑾失势后,吕柟被启用,因不满正德皇帝荒淫奢靡,上谏直指其六大荒政行为,龙颜大怒,被迫以父病为由辞官;嘉靖皇帝即位,吕柟官复原职,后因“大议礼”事件再遭罢黜;嘉靖六年(1527),仕途好转,嘉靖十八年(1538),吕柟年届六十致仕,《明史》称其“仕三十余年,家无长物,终身未尝有惰容”[2]。吕柟三遭罢黜,罢黜期间,讲学不断,严于律己,广泛交友,躬行实践,慎独致知。

一、继承圣学

《泾野先生别集》是吕柟的诗集,传记有写作《诗集》者。据该书王九思嘉靖二十二年序文及二十三年张良知跋,此集为吕柟手订,其时已名别集。《国史·经籍志》 《千顷堂书目》著录为十三卷;今有清道光二十三年李锡龄惜阴轩校刻本,十三卷;《文瑞楼书目》著录《径野诗集》,十二卷;《古今书刻》著录《吕径野诗集》,无卷数。

清道光二十三年李锡龄惜阴轩校刻本中,三原后学李锡龄在序中写道:“先生……生平以穷理实践为主,声韵之学特其绪余”,可知声韵之作是其哲学的另外一种表达方式,“集中所载,大抵直抒胸蕴,似乎平易而实有本之言”[3]。吕柟少小熟读经书,耳濡目染儒家经典,致力于孔子的仁学实践中。明朝中期,士子不学无术,学风琐屑浮华,实学走向衰落。吕柟以尧、舜、周、孔、颜、曾、思、孟、周、张、程、朱为儒学道统,自觉承担弘扬儒学的使命。据《关学编》之《泾野吕先生》记载,吕柟少时即有志圣贤之学。吕柟以圣贤为榜样,在诗作中表达出对圣贤的追慕。

《泾野先生别集》卷五五言拟古诗《谒横渠祠》写道:“二月八惇物,载谒横渠祠。春桃杂芳涧,好鸟鸣新枝。绿叶终南翠,含情实在兹。昂求曾夙夜,人亡道未涯。徹臯下程氏,执礼西仲尼。瞻依真气象,无复梦中疑。兹邦有君子,豪迈有我知,斯文应不斩,白日当懋哉。”作者在此诗里记载:“予年十七八时曾梦横渠及程伯淳吕伯恭相语于草亭上”,可见其自觉继承儒家道统的决心,他自认为是横渠的知音,并且以梦乱真,高度赞扬横渠的文章学问。张横渠即张载(1020—1077),是北宋著名的思想家、理学家、理学支脉——关学的创始人。他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气”,提倡“民胞物与”的思想,继承了孟子人性本善的观点,对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泾野先生别集》卷五五言拟古诗《谒周文王庙于羑里城》写道:“二月汤阴道,北瞻羑里城。桃柳悬晴色,春风渡流莺。城上文王庙,开门向太行。共云被谮日,曾此注义经。义经至今诵,兹庙犹旧祊,明夷安在哉,君子上艰贞。荜窦建牙纛,沧海或田桑。扰扰崇侯虎,只自速臭殃。”这首诗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对文王的怀念和追悼,对荒凉现实的心酸和无奈,对圣贤远去的深深叹惋。作者在诗集中多有追慕圣贤之作,如卷十一的《同玉溪王太守同往温公祠》 《谒温公祠回途中作》 《过傅严庙》等。“为往圣继绝学”的关学精神在其诗中有突出的体现。

二、诗以载道

《关学编》之《泾野吕先生》记载,先生有言曰:“文必载道,行必顾言。毋徒举业以要利禄,毋徒任重弗克有终”[4]。吕柟认为文以载道,诗也应该承担载道的重任,这与《诗大序》认为诗的作用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有异曲同工之妙。吕柟的诗中有大量的提倡美德之作,有大量的朋友相和之作,有大量的社会风俗之作,有大量的宴会集游之作,吕柟的诗反映了世风民情,也传递出美教化重实践的道统观。

《泾野先生别集》卷五五言拟古诗《过岳武穆祠》写道:“我过汤阴道,未谒武穆祠。诵言常流涕,何忍见容姿。阴阳见容姿,万物当平施。胡为钟夫子,忠勇独若兹。裁衣须制袷,解结必以觽。纲纪非人领,天地且崩隳。淇上比干墓,县中嵇绍碑。圣贤虽未等,与尔实相知。”作者在此诗中列举了钟夫子、比干、嵇绍等圣贤,表达了作者敬慕英雄人物,欲力挽世风的社会理想。另外卷五的《陈训导母节妇李氏》表达了对李氏的赞扬,卷五《寿涯翁令母太夫人九十》 《王编修绳武为乃妇翁方时鸣索寿诗》是祝寿诗,可看出人民和谐安乐的生活,达到观民情、美教化、成孝敬的目的。吕柟诗中朋友相和诗也占了极大的比例,如卷十一的《春眺次杜子韵》 《谒陵次韵答景编修伯诗》 《谒陵次韵答何中书仲默》都为次韵之作;朋友之间的赠别诗如卷十的《丘孟学索别二首》 《杨仁浃泽索别》 《赠张廷仪》等,酬答诗如卷十《酬周静轩文中》 《酬辛乾谷孟儒》 《酬郭鸣斋简夫》 《酬王良辅》等,这些诗表达了朋友之间的深情厚意,吕柟与朋友的诗歌来往促进了尚实学风的发展;观景咏物的寄托之作也有相当的数量,如卷十二的观景诗《二月十七日于在轩观双梅》 《二月廿二日双山邀观梅花水二首五山韵》 《三月二日五山邀游卢龙山次白严公韵》等,咏物抒怀之作如卷十一的《观浒西牡丹》、卷九的《河东书院余德阳刘沮滨宴飮得十四首》,此诗分别描述了牡丹图、石榴图、葡萄图等多种事物,诗作中寄托着诗人深深的尚实质朴的感情。北宋理学家张载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吕柟将张载的关学精神继承并躬行实践着,卷十一的《四月七日雨》写道:“聖主仁通物,斋成雨彻宵。万方牛犊买,一日寇攘消。未失来牟颂,还看黍稷谣。侍臣叨讲席,何以赞神尧”。

“自去年七月不雨,今年四月一日聖上致斋七日大雨喜赋”,诗的小序点明了创作背景,表达了诗人关心民生疾苦的情怀。卷十一的《雨中闻嘉靖改元诏书作二首》写道:“圣主今登极,风云合会同。泰山知社稷,四海问英雄。周勃自难闲,宋昌原秉公。微臣何以报,万载已清平。”关心国家社稷,忧国忧民的情怀从中可见一斑。

三、尚实贵真

在明代日渐浮华,不学无术的学术氛围中,吕柟提倡尚实贵真的诗学观并坚持实践着。吕柟提倡汉文汉诗,认为“汉人有一事便说一事,有一言方说一言,皆是心中发出,无些桩黯枝词蔓语,所以近古。下逮六朝晋魏之文,只是浮词粉饰,辟如丑妇,全藉脂粉,原无本体,殊为可厌.夫天下之治平虽不尽系于诗文,然文章实与时高下,其文如此,则世道可知矣”[5]。可见吕柟认为诗文有关世道人心,关乎治平伟业,要予以一定的重视。吕柟提倡真实质朴的诗歌观,认为诗歌与人品有重要的关系,人品是诗歌创作的保证,这一观点促使吕柟以人论诗。如吕柟不仅对扬雄微词不断,对匡衡亦深表痛惜,在《泾野子内篇》卷一里说:“汉匡衡治诗,足以说王化矣,而其身不免于赃贓败。圣学之废,岂独今日哉!故君子贵行不贵言”。匡衡与扬雄类似,尽管治诗己臻化境,然德行未修,终不免于赃败。

从诗文关乎世道人心的角度出发,吕柟推崇尚质贵真的汉诗,反对绮靡浮华的六朝诗歌,反对唐诗的不切实际,反对宋词的儿女情长。泾野在《泾野子内篇》卷二中曾对学生陈诏明确说过:“唐诗不废,天下不治;汉文不兴,天下不平。”他认为与汉文相比,唐诗不利于天下治平。吕柟指出:“汉文质而简,措之则易行;唐诗虚而靡,有之则奚用!故兴汉文则人软行,谁不周勃、汲黯哉!贵唐诗则人滋邪,谁不吕温、元棋哉!”吕柟认为古人作诗,只是览物起兴,皆本性情中流出,后人只是剽窃外面的字样,凑合成诗,与性情原不相干,他认为文章贵在由性情中流露出,而不在于外表,所以他很反感“浮夸粉饰”的六朝骈文和题目多不正大、锻句炼字夸多溢美的唐诗。汉诗文的特点能使“人敦行”、教化天下而风气纯正,唐诗则使“人滋邪”、淫巧奢靡则世风日下。吕柟评价诗文辞赋的主要标尺在于是否有利于政治教化,是否抒发真情实感,“看李杜不如苏武韦孟,尤不失放心。苏黄诸公,勿治可也”[6]。泾野认为历代为诗文歌赋者“为文日益”“为道日损”,因此对后世之诗文歌赋(特别是对齐梁间诗、唐诗、宋词等)持否定态度,认为浮躁华丽的词赋之学非丈夫所为,学者当以道自任,不可流于玩词弄文。他纵论古今文人墨客之文辞诗赋,着眼点不在文辞诗赋本身的艺术成就或意境高低,而是是否有利于世道人心,是否尚实贵真。吕柟用这种诗学观点来反对明中期的虚无浮华,其诗歌创作一直坚持抒发真情实感,尚质贵真。《泾野先生别集》中的诗作多明白晓畅,朗朗上口,没有晦涩难懂的玄理,没有夸张虚无的想象,没有辞藻的堆砌,体现了尚实贵真的关学特色。

四、众体兼备

明代中期门派各立,相互攻击,实学反对心学的空无一物,心学反对实学的固守一经,学术领域乌烟瘴气。吕柟学承张载关学,冯从吾在《关学编·自序》里曰:“若夫集诸儒之大成,而直接横渠之传,则宗伯(指吕柟)尤为独步也”[4]。张载关学有两个特点,一是“以气为本”,二是“躬行礼教”,由此形成了践履笃实、浑厚大气的地域学风。另外,吕柟师承渭南薛敬之,《四库全书总目·泾野集》曰:“柟之学出薛敬之,敬之之学出于薛瑄,授受有源,故大旨不失醇正”[7]。吕柟对张载的关学有一定的发展和创新,吕柟是薛瑄之后河东之学在陕西关中地区的一位重要代表人物,也是明代关中理学发展的一个高峰,冯从吾《关学编》说:“光禄(马理)与宗伯(吕柟)司马金石相宜,钧天并奏,一时学者歙然响风,而关中之学益大显明于天下。若夫集诸儒之大成而直接横渠之传,则宗伯尤为独步者也”[4]。吕柟继承关学的实学精神,发扬河东之学的躬行思想,又吸收心学的有益成分,能够客观平实地对待各家学术观点。吕柟交友广泛,不仅与关学大家马理、韩邦奇、杨爵等有交往,也与心学大家湛若水、王阳明等有接触讨论。与不同学派的交流讨论和对各派知识理论的吸收融合使吕柟形成了会通博大的胸怀,诗歌的众体兼备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特点。《泾野先生诗集》分赋、四言古诗、颂、五言拟古诗、七言杂曲、五言律、七言律、拟汉乐府、曲等体裁,其中赋20首,四言古诗112首,颂60首,五言拟古诗198首,七言杂曲793首,五言律214首,七言律319首,拟汉乐府14首,曲10首,众体兼备,各有千秋。诗歌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在诗集的分类中,吕柟将《诗经》中表现手法之一的“赋”,作为一种诗歌的体裁,认为赋源于诗,与赋成为独立的体裁的看法相异;颂是《诗经》的形式之一,多用来歌功颂德;四言古诗追慕《诗经》古韵,五言拟古、拟汉乐府、七言杂曲仿照汉魏古风,追慕建安风骨;五言律、七言律成为诗歌的成熟标志;曲是诗的自由化发展的另外一种形式,有利于感情的自由抒发。吕柟用不同的诗歌表达方式来实现自己拯救道术的任务。

五、结语

吕柟是明代中期关中的大儒名师,对当时和后世都有极大影响。著名学者、“前七子”之一的王廷相盛赞吕柟是“古人之笃行”者[8],好友崔铣评价吕柟“笃行而穷经,抗节而履约”[9],康海在一首诗中赞道:“天锡泾野君,特被人文选。笃行遵诚明,因时表舒卷。吾道果不绝,规此脉如线”[10],都可谓确论。吕柟的诗歌体现了其继承先贤的精神,用诗以载道的诗学观念,实践着挽救颓废学风的重任;尚实贵真、众体兼备的诗歌风格表现了吕柟拯救世道人心的努力。吕柟实践躬行,重经尚古,诠释了明中期的关学特色。

[1]黄宗羲.明儒学案[M].修订本.北京:中华书局,2008.

[2]张廷玉,等.明史[M].北京:中华书局,1997.

[3]吕柟.泾野先生别集[M].宏道书院藏版,道光庚子锓.

[4]冯从吾.关学编[M].北京:中华书局,1987.

[5]吕柟.泾野子内篇[M].赵瑞民,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92.

[6]吕柟.宋四子抄释·朱子抄释[M].北京:中华书局,1985.

[7]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M].北京:中华书局,1965.

[8]王廷相.王廷相集[M].王孝鱼,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9.

[9]崔铣.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别集类·崔氏恒词[M].济南:齐鲁书社,1997.

[10]康海.康对山先生文集·解梁书院四首[M].孙景烈,选.清乾隆六年刻本.

【责任编校 杨明贵】

The Literary Features of Guan-School in Lv Nan’s Poems

HANHuiqing
(School ofLiberal Arts,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Xi’an710119,China)

Lv nanisafamousphilosopherinmid-termMingdynasty,FengCongwuregardedhimasoneofthe“fouroutstandingmenof Guan zhong arae”.Lv nan inherited Confucianism,worshiped sages of antiquity,practiced respecting quality of Guan school;Lv nan showedhiscaringforthepeoplebyhispoems;Guanschool featuressimply andsincerity,Lv nan’spoemsembodiedtheseexactly;in addition,hispoemsincludedall typesofliteraturethatshowtheGuanschool’sbroadandprofoundspirit.

Lv nan;GuanSchool;inheritingConfucianism;reflectingreality;worshipingsincerity;variousforms

I207.22

A

1674-0092(2016)06-0040-04

10.16858/j.issn.1674-0092.2016.06.008

2016-05-13

韩慧清,女,河南洛阳人,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明清文学文献研究。

猜你喜欢
关学诗歌
诗歌不除外
“关学”的精粹及其对后世的启迪——张载思想的当代价值研究
张载关学暨关学文献整理与研究学术会议在西安举行
张载关学暨关学文献整理与研究学术会议在西安举行
张载关学暨关学文献整理与研究学术会议在西安举行
陕西师范大学关学研究院揭牌仪式暨“关学思想的当代价值”高端学术论坛在陕西师范大学长安校区隆重举行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诗歌是光
国内首家关学研究机构在西北大学成立
诗歌岛·八面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