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流行语“我的内心几乎是崩溃的”的模因论解读

2016-03-18 10:23范攀攀
校园英语·下旬 2016年2期
关键词:模因

范攀攀

【摘要】2015年“我的内心几乎是崩溃的”蹿红网络,成为大众追捧的网络流行语。模因论对于此类语言现象具有很强的解释力。本文从“我的内心几乎是崩溃的”的释义及产生入手,从模因论的角度出来研究其复制和传播的过程,探讨了其成为强势模因的语言内在和外在的原因,以期为运用模因论分析流行语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我的内心几乎是崩溃的 模因 强势模因

【Abstract】In 2015, “我的内心几乎是崩溃的”(My heart is almost broken)became extremely popular among netizens. Memetics theory has a strong explanatory power for this kind of language phenomenon. This paper begins by explaining the meaning and tracking the source of the popular expression. Based on an analysis of how the expression replicates and spreads, the paper further explores language reasons -- both internal and external -- for its becoming a powerful meme in light of memetics. This paper attempts to provide people with some potential insights to effectively analyze other popular express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emetics.

【Key words】My heart is almost broken; meme; powerful meme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语言逐渐走进我们的生活。网络语言具有简洁实用、风趣幽默、生动形象等特点,不仅深受广大网友的喜爱,也引起了语言学界的关注。2015年以来,网络流行语更是标新立异,层出不穷,例如“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明明可以靠脸吃饭,偏偏要靠才华”,“人丑就要多读书”,“we are 伐木累”,“重要的事情说三遍”等等,而其中“我的内心几乎是崩溃的”无疑是2015年走红时间最早、流行范围最广的一个。

本文将结合相关语料,分析网络流行语“我的内心几乎是崩溃的”的释义及产生根源,进而从模因论的角度探讨其复制传播的过程和成为强势模因的动因,希望能为相关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二、模因论及模因

模因论(Memetics)是一种基于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规律来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146模因类似于基因,是一个文化信息单位,那些不断得到复制和传播的语言、文化习俗、观念或社会行为都属于模因。基因通过遗传而繁衍,模因则通过模仿而传播。何自然教授提出“凡是获得广泛复制和传播的现象都是模因现象,语言在交际中是不断得到复制和传播的,所以就存在语言模因现象”。因此,在语言学领域,我们可以用语言模因论(linguistic memes)来揭示话语传播和衍化的规律。语言不仅是通过模仿而习得与传播,并且同样具有复制、选择和变异的功能,所以语言不仅是模因传播的载体,其本身也是一种模因,流行语之所以流行就是由于其作为语言模因能被成功地广泛复制。当然,语言模因在此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变异。

三、“我的内心几乎是崩溃的”的复制与传播

每隔一段时间,总会有一些网络语言会忽然火起来,从小众使用到大众接受。“我的内心几乎是崩溃的”正是2015年1月期间蹿红的网络语言,这是广大民众、网络、电视、媒体不断复制、仿拟传播的结果。从模因论的角度来看,“我的内心几乎是崩溃的”由于被普通应用与大量复制和仿拟使用,属于强势模因。

1.“我的内心几乎是崩溃的”的释义及产生。据汉语词典解释,“崩溃”的本义是指崩毁溃散或者彻底破坏或垮台(多指国家政治、经济、军事等)。综合起来考量,“崩溃”具体有三种含义,分别来自不同的出处。“崩溃”第一种含义指倒塌毁坏,出自东汉 应劭 《风俗通·正失·孝文帝》:“关东二十九山,同日崩溃。”第二种含义指瓦解溃散,见《后汉书·东夷传序》:“陈涉起兵,天下崩溃。”第三种含义指碎裂,例如南朝梁陈间的诗人徐陵所著《为贞阳侯与太尉王僧辩书》:“羌虏无厌,乘此多难,虔刘我南国,荡覆我西京,奉闻惊号,肝胆崩溃。”在现代汉语中,当崩溃主语是人的时候,多指人因过度的刺激或悲伤,超过了本人的心理承受极限而彻底的情绪失控,绝望,无法自拔。

“我的内心几乎是崩溃的”最先出自于快看世界科技有限公司CEO陈安妮在接受《经济半小时》采访时,因为家人的担心以及公众的质疑让她很消沉,因此说道:“我受到这些抨击的时候,我的内心几乎是崩溃的”。这一用语表达的正是其原始含义,陈安妮由于她漫画作品的转载量巨大且粉丝增长速度极快,一些人认为这是商业化运作的结果,面对网络上的各种鄙夷谩骂,作为90后的陈安妮承受着同龄人难以承受的压力,意志消沉。这一用语后来被微博,贴吧等网络平台复制、仿拟沿用并迅速在网上流传开来。

2.“我的内心几乎是崩溃的”模因复制与传播的过程。流行语中模因的自我复制能力各不相同,模因的存亡取决于其功能。流行语作为模因,遵循“适者生存”的进化原则,经历模因的四个生命周期,即:同化——模因引起宿主的注意,理解并接受;记忆——模因在宿主大脑里长时间停留;表达——模因的突出表达手段是话语;传输——也就是复制,其载体可以是书本照片和网络等,在交际中被反复传播并复制,变得强大,成为成功的模因,即“强势模因”。反之,那些不被反复传播和复制而渐渐消亡的模因则是“弱势模因”。Dawkins 提出“保真度、多产性和长寿性”是衡量成功模因的三个标准。“保真度”是指模因在复制过程中要保持其原始核心信息的一致;“多产性”指模因的复制频率高、传播范围广;“长寿性”指模因在使用中逐渐稳定下来,最终进入词汇系统而成为语言模因之一。只有在这三方面占优势的模因,才能得到复制与传播而流行,才能成为强势模因。

模因“我的内心几乎是崩溃的”在复制和传播的过程中,同样经历了上述的四个周期。自从“我的内心几乎是崩溃的”首次出现在网络之后,因为其简单直白,在受到一切打击时,都可以使用,堪称“万能神句”,因而容易引起宿主的注意,容易与宿主已有的认知结构相互联系,易于被宿主理解并接受,引起同化反应。宿主对于模因进行编码并传播,使得模因被传播的次数越来越多,其宿主也越来越多,通过人与人之间不断地传输,这一模因也就深植于人们的脑海中,成为强势模因。

由此可见,“我的内心几乎是崩溃的”完全符合复制能力强、传播范围广、出现频率高、存活时间长等特点,在保真度、长寿性、多产性三个指标上均有较高的表现值。因此“我的内心几乎是崩溃的”是一种成功的模因或强势模因。

四、“我的内心几乎是崩溃的”成为强势模因的原因

在模因进化的过程中存在着巨大的选择压力。在数量极大的潜在的模因中,能够生存下来的模因数量并不是很多,只有很少一部分模因能够成功地从一个人的大脑被拷贝到另一个人的大脑,从人的大脑被拷贝到印刷品,或是从人的声音被拷贝到光盘上。“我的内心几乎是崩溃的”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在报刊、网络等传播媒介上广泛传播的强势模因,既有语言外的原因,也有语言内的原因。

1.语言外的原因。

(1)多种媒体的助推力。从客观上来说,“我的内心几乎是崩溃的”这一网络流行语离不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离不开各大新闻媒体、网络媒体、微博空间等个人自媒体的大力推动、离不开歌曲、漫画的促进。

(2)求新求变的大众心理。在当今信息技术更新换代迅速的时代里,人们乐于接受新事物,因此,新的语言现象也更易于引起大众的关注。“我的内心几乎是崩溃的”等网络流行语新的语言现象,既简洁形象,又幽默易懂,符合了人们尤其是年轻群体求新求变,追求时尚,赶时髦的心理。因此,这类网络流行语在短时间内便被广大网民所接受,被不断复制,仿拟传播。当今求新求变的社会大环境极大推进了代表人们新思想的网络流行语的普及。

2.语言内的原因。

(1)简洁实用性。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在交际中应力求语言准确生动,但语言的经济性原则要求语言尽可能简洁明了,用最少的时间最有效率地完成交际。“我的内心几乎是崩溃的”作为短句,便于记忆,一句话就说明了说话人此刻的心理状态,使得我们的语用经济、便捷、生动、传神。

(2)合理性。语言信息表达的意义合理,人们才会接受、复制和传播。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日益激烈,我们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所以希望能够借助“我的内心几乎是崩溃的”这种语言形式释放心中的紧张情绪,获得精神上的安慰。

综上所述,模因论对网络流行语“我的内心几乎是崩溃的”有着较强的解释力。网络流行语“我的内心几乎是崩溃的”顺利地经过了同化、记忆、表达、传输四个生命周期,而且在保真度、长寿性、多产性三方面表现值均比较高,具有简洁实用性和合理性的特点,加上媒体的助推力以及这个时代求新求变的大众心理,所以成为强势模因。模因论涉及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和语言学等众多学科领域,对于很多语言现象具有很强的解释力,为我们以后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启示。

参考文献:

[1]刘晓妍.模因论视角下的2010年流行语[J].剑南文学,2011(7): 146-148.

[2]Dawkins.R.The Selfish Gene[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6:192.

猜你喜欢
模因
模因翻译理论视角下中国文学作品名的英译探究
An Analysis on Advertising Languag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emetics
基于模因论的大学英语口语习得研究
基于模因论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模式构建
新闻标题与模因传播
英语教学中模因复制现象探析
语言模因的网络传播特征分析
模因理论视角下的英语专业教学
从模因论看“5.12"地震短信强语言模因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