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45分钟课堂教学效果

2016-03-18 19:04高召东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教养公开课文本

高召东

学生最大的快乐莫过于在课堂上解答问题时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展现出一种从容、敏捷、高效的能力。题海战术不适合语文学科,靠大量做题难以培养出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中学语文不在深,而在广,学生的知识面和阅读范围决定了语文综合素质的高低,而现在高中生学习紧张,课下学习的时间主要用于数理化、英语上,根本没有时间去读一些文学作品,甚至可以说学生根本没有属于自己的时间,更不会静下心来去品味欣赏文学作品,而现在社会读书风气也不乐观,学生接触的东西都很低俗,所以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的缺少也是导致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差的原因之一。鉴于此种情况,对于语文的学习,我认为关键要靠课堂教学,而语文课堂教学关键在于教师,在于教师的观念和教学设计上。

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公开课,师生之间一问一答,看上去很热闹。但仔细一观察,就会发现课堂教学漫无边际,停留在同一层面上翻来覆去或蜻蜒点水。这么有张力、有弹性的文本最终成为学生口中的“鸡肋”。那么如何引领学生提高课堂效率呢?这就需要老师首先要有一个思路清楚、重点明晰的课堂设计。只有这样,才能居高临下,才能更好地驾驭课堂,抓住重难点,对教学内容进行大胆的取舍。

又一次我上《我的四季》公开课,精心设计了几个环节:理清全文的脉络结构—找出贯穿人生四季的一条主线—交流探讨富有哲理性的句子—课外延伸。在教学当中重点突出师生问交流探讨富有哲理性的语句,在课外延伸方面抓住学生现在正处在人生的春季,让他们写下一段对人生春季感悟的话语。这就体现了新课改提出的“把语文课堂交给学生”,淡化教师的作用,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见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获得教养的途径》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黑塞说“真正的修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又说教养就是对精神和心灵完善的追求,这两句话是否矛盾?问题一出,激起了同学们思维的火花,研读文本,小组交流探讨。有的学生解释了“真正的修养”不存在功利的企图.正是为了“精神和心灵的自我完善”:有的学生抓住“具体”一词,解释了“具体的目的”是通常所说的提高某种能力和本领;还有的学生说,本领和能力固然重要,但那只是生存的手段,而真正的教养则会提升到生命的境界的高度。这样的教学才是理想的语文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紧紧把握学生的思维脉搏,和学生一起与文本对话。与不同的思想碰撞,在对话与碰撞中获取知识,开阔思维,提高能力。

当然,一节课仅有40来分钟,如何调控和把握好这堂课,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登堂入室,由浅入深,学以致用,这就需要老师作为引导者懂得调控课堂的艺术,做到收放自如,开阖有度,寻找具有科学性又具有艺术性的教学行为,不断学习新课程理论,将理论与实践相统一,使教学行为上升到理论高度。教师要把课堂45分钟用足用好,争取最佳的教学效果,这是老师的本分,对自己负责,更是对学生负责。

如何提高理想课堂的教学效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自身的教学艺术水平,针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都需要在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认识,及时总结反思,再到实践中去完善提高。

猜你喜欢
教养公开课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跟踪导练(三)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裸课,语文公开课的一次自发性嬗变
使人高贵的是根植于内心的教养
第一次公开课
一只有教养的狼
公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