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水利特色高校德育的百年历史考察

2016-03-19 20:59刘学坤孙其昂
关键词:水利现代化德育

刘学坤, 孙其昂

(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98)

我国水利特色高校德育的百年历史考察

刘学坤,孙其昂

(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江苏 南京210098)

摘要:治水利民情怀教育和勤勉耐劳等为内容的品格教育,在实践中磨练,这些是水利高等教育起源和探索时期德育的特点。党委领导、全员参与、系统化德育课程、专门德育队伍和协同化德育体制机制保障等是新中国以来水利特色高校德育的突出特征。“河海”在我国百年水利高等教育和水利人才德育的创立和发展过程中始终发挥着引领和示范作用。

关键词:水利高校德育;16号文件;协同机制

0引言

全面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是不断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基本路径之一,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2015年是水利高等教育100年,也是河海大学办学100年。在2个百年之际,水利高等教育及水利高校亲历者齐集金陵,研讨2个百年,回顾历史,总结经验,展望未来,汇集智慧。其中也包括对水利高校德育的总结与畅想,表达开拓未来的责任。

“水利特色高校的德育现代化是水利高等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水利特色高校从举办之初就重视德育,新中国成立以来,它随着国家现代化进程,水利特色高校一直遵循党和国家关于高等教育的办学要求,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断探索德育新内容、新手段、新载体和新方法,积累了丰富经验。在改革开放以来水利特色高校按照党提出的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推进德育科学化进程,积极探索德育现代化新路径。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即“16号文件”)实施以来,水利特色高校德育现代化在坚持高校德育普遍规律,积极探索水利高校德育特色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河海大学是水利特色高校的杰出代表,河海大学始终坚持立德树人、德育首位的高校人才培养理念,积极构建现代化的德育体系进行积极实践,取得了丰富成果。

1近代水利高校德育的探索

目前我国水利高等教育体系有3种主要类型:以河海大学等为代表的研究型水利特色高校代表;以武汉大学、清华大学等为代表的有优势的水利学科的综合性大学;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和黄河水利职业学院等为代表的应用型水利高校。这3种类型的高校虽然办学历史长短不同,但都对水利特色高校的德育进行着持续的探索。从晚清时期新教育中包含的水利教育相关内容出现,到民国时期近现代水利高等教育逐渐成型构成了我国水利高等教育发展的起源和探索阶段。这一阶段水利特色高校德育也在社会的巨变中经历了一个重要的探索阶段,“河海”为代表的水利特色高校积累了一些德育经验,为新中国的水利高校德育现代化做了历史积累。

在旧中国的水利高等教育中,德育也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内容中既有儒家的传统伦理和政治教育,也有19世纪下半叶开始从西方传入的西学伦理道德思想和政治观念。水利高等教育结合中国社会的实际对思想道德教育的方法、载体等进行了第一阶段的探索与尝试。

以治水利民情怀教育和勤勉耐劳等品格教育为核心内容是水利高等教育起源和探索时期的德育特点。“河海”自建校起就重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1915年学校在治水利民的公共情怀下创办,“河海”的教师以自身的爱国爱校的精神担当起学生的表率。“老河海”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行、学识技术和体质健康为教育目标,除开设大量基础课外,还配备一定数量的选修课。河海工程专门学校自建立起就定下了3条教育方针:①注重学生道德思想,以养成高尚之人格;②注重学生身体之健康,以养成勤勉耐劳之习惯;③教授河海工程必需之技术,注重自学辅导、实地练习,以养成切实应用之知识。她在风起云涌的革命年代对青年人和中国的高等教育起到了先锋模范作用,孕育出深厚的爱国忧民意识,并积淀成河海精神传承下来。

沈泽民同志和张闻天同志是这一时期水利高等教育和“河海”德育成就的代表。1916-07月,河海高等专门学校第2次招生,连同预备班的学生一起共计招收60人。沈泽民同志在浙江考取入学,逐步成长为重要的革命先驱。1917-07月,招收新生40人,张闻天在江苏省考取入学。张闻天在学校接受教育的过程中积极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江苏地区宣传马克思主义第1人,后成长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们对党和国家的事业开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武汉大学、清华大学、四川大学等水利学科在水利特色高校德育的发展中也做出了重要的探索。在特殊的历史情境中,她们都以民族使命和人民期望作为水利实践的价值出发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勤勉刻苦的精神和贴近需要动手实践的能力,以及对于国家、人民和水利事业的深厚感情。德育内容都强调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爱国奉献精神,并逐渐把爱水和负责等作为德育的核心内容。

2现代水利高校德育的经验积累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水利德育发展在变革的复杂背景中书写了水利人的新的教育辉煌。在现代水利高等教育发展壮大和走向成熟的过程中,水利高校德育现代化探索持续进行。这一阶段的德育工作有具有相对清晰特征的3个时期,即建国头17年、“文革”时期和改革开放以来的新时期。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教育到社会主义教育的转变,全国上下陆续完成了改造旧教育、建立新教育的历史任务。这一时期全国高校德育格外重视政治教育。1957-02月,我国提出了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的教育方针。1958年毛泽东又提出了“又红又专”的高校教育和德育的基本方针。1961-09月,中央制定的“高教六十条”中对高校德育要求更加明确化。在德育课程设置方面各水利特色高校逐步普遍开设了《新民主主义论》、《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主义》和《政治经济学》等课程作为大学生公共必修课,同时坚持结合国家重大社会实践和社会运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在高校德育领导体制方面,从1949~1950年的解放之初,国家正在着手进行高校的改造,高校党组织尚未立起来,高校的领导体制基本沿袭旧中国的校务委员会制,校长是高校领导体制的核心,也是高校德育的领导者。水利特色高校的德育也在这一体制下开展。1950年高校学习了苏联高校的校长负责制。1958-09月中央发布了《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提出要在一切高校中实行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务委员会负责制,使高校党委成为高校德育工作的领导核心。1961年颁布的“高教六十条”规定高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以校长为首的校务委员会负责制,坚持党委对学校工作包括德育工作的统一领导,同时提出校长是国家任命的学校行政负责人,对外代表学校,对内主持校务委员会和学校的经常工作。在这一过程中华东水利学院等水利特色高校按照中央的要求对高校管理和高校德育进行了调整改革,在党委的领导下社会主义的水利特色高校德育呈现了新的局面。

“华水”等水利特色高校这一时期还积极适应国家建设需要,在高校德育队伍建设上为水利高等教育系统做出了重要表率和贡献,如1962年“华水”举办了政治理论师资班,为国家、部队和水利系统培养政治教育师资。

从建国初期到10年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这17年的高等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位置,水利高等教育为我国整个社会主义建设输送了许多思想道德素质高的水利人才,尤其是在10年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社会主义的水利特色高校德育体系也同时在中国新的教育理想上建立起来。从1966年到1976年的“文革”给高等教育带来了一场浩劫,对高校德育造成了严重危害。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全面破坏了党的教育方针,高校党组织被冲垮,思想政治工作机构和队伍陷入瘫痪;水利特色高校德育现代化进程受到严重干扰。

以1978-12月召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新起点,水利特色高校德育进入了新时期。华东水利学院于1978年再次举办政治理论师资班,是当时为全国重点大学培养政治理论师资的首批高校之一。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党采取有力措施恢复高校德育工作,不断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改革和推进高校德育工作,如1987年的《中共中央关于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1994年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2004年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德育的意见》等。水利特色高校德育在这一过程中也积极总结经验不断推进德育科学化和现代化。国家还于1984年设立了思想政治教育这一专门的德育专业和学科,即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和学科,成为德育科学化的制度化实践。这些举措有力地推进了水利特色高校德育现代化探索进程和发展。

在全国高校德育现代化探索背景下,水利特色高校始终坚持积极探索有水利特色的高校德育现代化路径和模式。从改革开放初期到2000年全国高等学校管理体调整,水利特色高校在水利部指导下,加强水利特色高校横向联系和交流,定期或不定期举办高校德育研讨会、经验交流会,贯彻国家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的要求,重视将素质教育与水利特色教育结合起来,努力提高水利人才综合素质。河海大学等水利特色高校党委有效落实了党的德育首位的大学人才培养理念,重视把德育纳入本科教学的核心工作,初步形成了水利德育的特色和传统。

新中国成立以来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道德观、法治观等始终是水利特色高校德育的核心内容,同时把中国传统文化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渠道、载体和方法等不断进行创新,开创了中国气派的现代德育体系,水利特色高校德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新时期。各水利特色高校围绕中心、服务水利事业和国家大局探索出了符合水利行业高级专门人才成长规律的德育模式。

新世纪以来在“16号文件”等中央精神的指导下,水利特色高校适应新形势,积极推进高校德育创新改革,系统化科学化的高校德育管理体系和工作体系在水利特色高校中建立了起来。党的十八大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以及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等的重要论述,蕴含了大量的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原则、战略和思维方式等重要思想,水利特色高校德育迎来了新的创新发展的机遇。高校德育发展“既包括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向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转变,又包括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不断超越与深化”,水利德育将在我国德育现代化进程中在深化改革的精神和治理现代化的要求下继续推进创新发展。

3河海大学成为水利高校德育现代化历程的见证者

“河海”完整的见证了我国水利德育现代化的进程,在不同时期她都对水利特色高校的发展和德育现代化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发挥了对我国水利特色高校德育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河海”的建校历史和壮大历程形成了光荣的河海传统和水利人的精神。白手起家,借址建校,草棚中上课,以及勤奋教学刻苦学习形成了河海人艰苦奋斗的传统;紧贴水利事业和社会发展需要,不断调整优化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河海人结合实际的传统;教学和学习中注重在工程中锻炼,注重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形成了河海人创新创业的传统。

历史的沧桑砺洗,河海人的开拓进取艰苦创业,成就了“河海”今天的辉煌,他们用心血和汗水在“河海”历史长河和中国水利及水利高等教育的世纪辉煌中留下了光辉的足迹,也用他们的人格魅力影响了一代又一代河海人,他们用行动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河海人。这是水利特色高校德育的宝贵资源,也是水利特色高校德育现代化的重要经验和新的出发点。

“河海”的追求和实践凝练出了河海精神,她们包括:江河奔腾、永不停息的精神;上善若水、止于至善的精神;我饮河海一滴水、我献祖国一生情的奉献精神。在这些传统和精神的激励引导下,河海人爱国爱水,坚定信念,爱岗敬业,乐于奉献。他们以水润万物和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以水利人的方式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河海传统与河海精神需要河海人不断地发掘、凝练和传承。

“16号文件”发布以来,在中央新的要求和指导下河海大学的水利特色高校德育又取得了新的成绩,概括如下:①水利特色高校德育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不断健全,全校共同关心支持的系统化的大学生德育格局初步形成。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水利特色高校德育体制和功能将在大学治理结构和功能改革发展中不断优化,水利德育正在现代转型和改革中实现历史性发展。②学校大力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体系建设,大力推进改革创新,积极探索新途径新方法,大学生德育工作的时代感和实效性明显增强,德育实效性不断提高。③结合水利特色高校学生的特点,重视德育和水文化教学的协同推进,水文化研究和教学已经成为我校德育内容的特色和重要支撑。“水文化是体现人水关系的文化”[3],水利事业奉献美丽中国、生态中国和文化强国的过程需要水文化的引领。河海人将坚持传统水文化的挖掘和传承,不断总结提炼我国水利事业实践中积累的精神,不断赋予水利精神新内涵。④大力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等学科实力不断提升,它们在德育中的支撑和指导地位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基地和江苏省公民道德发展与人的现代化社科研究基地等平台将为水利高等教育和德育发挥积极的智库作用。⑤切实加强队伍建设,大学生德育工作队伍规模不断壮大,专业素质和技能明显提高。目前学校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河海人牢记并践行着16字校训等为代表的河海精神,坚守水利情怀,以水利人的姿态和方式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立德树人过程在水利教育事业中的实现。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关于“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保障水安全的要求,全球生态安全的思想以及思想宣传工作思想是新时期水利高等教育发展和水利德育工作创新的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1]郑大俊,孙其昂.德育现代化探索[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5.

[2]郑永廷.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及其特点[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1,(Z1):36-39.

[3]余达淮,张文捷,钱自立.人水和谐:水文化的核心价值[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20-22.

(责任编辑胡进)

Historical investig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water conservancy higher education

LIU Xue-kun,SUN Qi-ang

(School of Marxism; Hohai University,Nanjing 210098,China)

Abstract:Emphasizing the content of Character education of feelings of flood control , benefits of the People, diligence and labor of love, and honed in practice are the features of origin and exploration period of water conservancy higher education. Leadership of party committees,full participation, systematic moral education curriculum, specialize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eam, strong mechanism of collaborative moral education system are prominent characteristic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of water conservancy. Since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Hohai" has always played a leading and exemplary role in the start-up and development process of China's water conservancy higher education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Key word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water conservancy fields; File No. 16; collaboration Mechanism

收稿日期:2015-12-25;修回日期:2016-01-10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社会现代化视野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系统整合研究》(项目编号:13BKS086)、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重点项目《江苏省文化产业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践行中的作用及发挥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3BKS086)14SWA-009)和河海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2013年度重点课题《美、英、德、法特色型大学的发展模式及其对我校的启示》(项目编号:20131101)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刘学坤(1981-),男,河南社旗人,讲师、博士。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原理研究; 孙其昂(1954-),男,浙江慈溪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研究。

DOI:10.3969/j.issn.1671-6221.2016.02.001

中图分类号:G64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221(2016)02-0001-05

猜你喜欢
水利现代化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边疆治理现代化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Ⅱ)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Ⅰ)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水利工会
水利监督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