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慢行系统规划设计中的经验与思考

2016-03-19 13:40高晓原洛阳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河南洛阳471000
低碳世界 2016年19期
关键词:步行规划设计交通

李 璐,高晓原(洛阳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河南 洛阳 471000)



城市慢行系统规划设计中的经验与思考

李璐,高晓原(洛阳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河南洛阳471000)

慢行系统是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各组团内出行的主要方式,提供市民休闲、康体的重要场所,也是城市品位的象征,更是城市交通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近年来,随着生态宜居,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理念深入人心,城市慢行系统的建设在城市建设与更新中越来越受到重视,笔者通过总结近几年规划设计工作中对城市慢行系统规划的认识,提出了城市慢行系统建设的经验与问题,以期在今后的城市慢行系统规划设计中得以更加完善。

城市慢行系统;非机动车交通系统;步行交通系统;系统构建;问题反思

1 简述城市慢行系统

城市慢行系统所说的就是慢行交通,也就是说在城市中将公交车出行、步行、骑自行车出行当作主要的出行交通方式,进而有效的解决交通冲突,慢行人们出行比较困难等问题,进而引导城市居民使用慢行的方法出行。慢行系统是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各组团内出行的主要方式,为市民休闲、康体提供重要场所,也是城市品位的象征,更是城市交通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

城市慢行系统规划的构建,要注意几个原则:①要与城市的发展相适应,与机动车、公共交通衔接良好;②要有舒适的步行设施与环境;③要把自行车道与人行道更多的融入到城市的绿色开敞空间中。

2 城市慢行系统构建

按照所使用交通工具的不同,城市慢行系统一般分为两大块,即非机动车交通系统、步行交通系统。

2.1非机动车交通发展模式

综合国内外现状来看,城市中非机动车交通发展主要有三种模式:

2.1.1阿姆斯特丹模式——自行车作为主要交通出行工具

阿姆斯特丹实行自行车优先的交通策略,自行车交通功能定位为主要交通出行方式,城区内道路基本都设置了自行车专用通道,自行车交通占全方式客运出行的比例高达28%。

2.1.2巴黎模式——短距出行与公交接驳的辅助交通工具

从2007年7月起,巴黎市政府启动了自行车租赁服务,鼓励短距离的出行使用自行车,并且提高其和公交车出行的的接驳,计划实施后,使用公交与自行车的人们越来越多。法国巴黎的自行车交通功能的定位是短距离的出行,并且和公交系统进行接驳。这种出行的方式非常休闲与健康,在巴黎的城市中交通干道上几乎都铺设了自行车道。目前在巴黎自行车出行占到5%左右。

2.1.3新加坡与香港的模式——自行车主要作为休闲健身的工具

新加坡与香港的城市规模都比较小,并且香港主要是山丘地貌,自行车作为出行的交通工具是不适合的,所以香港城区基本上没有自行车道,在香港自行车的主要功能是健身休闲用的。

2.2步行系统规划

步行系统是由城市中所有对公众开放的步行空间,包括居住区、商业区、风景游览区等内部的各步行子系统之间的步行专用通道网络所组成。城市步行系统为市民提供与机动车完全分离的交通设施和服务体系。

2.2.1步行系统发展策略

实行步行优先,提倡并引导慢行交通方式:

为交通的弱势群体主要是步行者与骑自行车的人们创造一个安全、便捷、舒适、连续的出环境,完善慢行交通系统,引导人们出行使用慢行的方式。

2.2.2分地段的施行快慢分行

在设置步行的配套设施的时候,一定要充分考虑到人步行的习惯与需求。在城市中的快车道主要以车辆快行为主,要弱化与控制慢行。在城市的居民区与商业区主要是慢行为主,要控制机车的行驶,安全舒适是慢行系统实施的基本条件。有些条件比较好的商业区,机动车与步行可以完全隔离,进一步的提高商业区步行的品质。

2.2.3公交和步行一体化的交通出行方式

首先要推行公交优先,发展步行与公交的一体化的交通模式。公交车站的周围要建设步行的交通网络,提高其的通达性和便捷性,尽量缩短步行的距离和步行的时间,进而提升公交的吸引力。

2.2.4人车分流的理念

一定要严格按照相关技术标准与规范来设置人行过街的设施,有些地段可以建设理他的过街设施,也就是天桥或地道。增加行人过街信号灯的安装范围和数量,过街设施的宽度应与人流需求相匹配。

2.2.5制定详细的设计指引

通过设计指引的制定,有序指导步行设施和环境的改善与建设。

2.2.6提高全民交通安全意识

加强对交通安全的宣传,制定相关政策规范机动车和慢性者行为,提高全面交通安全意识。

3 城市步行系统构建

对于城市步行系统的构建,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与城市道路结合设置的步行网络。各级规划道路除工业区外,人行道宽度不宜小于3m,且应与车行道隔离。其中,商业和文化中心区或公共场所集中路段人行道规划宽度不小于5m。

(2)与城市水系相结合。步行系统应多加强与城区河网系统的结合,建设沿河林荫步道,并联结成网,形成富有地方特色的绿色景观慢行走廊。在河流、湖泊等水系旁构建环境优美的、开敞的休闲步空间,衔接滨水地区的旅游资源,并与人行道网络衔接,构筑完善的滨水步行交通系统,并结合重要节点布置商业设施以提升活力。

(3)与商业步行街(区)相结合。在城市现状与规划的商业街区多建设适宜步行的街区,提倡商业街区内以步行交通为主。结合商业中心整体的进行景观设计,来展现城市风貌和提升地区人文景观氛围,提升商业街区的人气和活力。

(4)人行过街设施规划。当交叉口步行人流量和车行人流量大,与行人横过城市快速路、铁路等十,要设置人行天桥或地道。

4 城市步行系统建设中的问题反思

未来城市既需要一个通达的“快速”交通系统,也需要一个与环境和谐的“慢行”交通系统。下面是几个在慢性交通系统设计中容易出现的几个问题:

4.1城市道路设计欠缺人性化

我国的城市道路交叉口特别是主干道与主干道、主干道与次干道的交叉口过大,信号灯时间又短,即便是建设有行人安全岛并且与城市慢行系统相连接,也很难在既定的时间内从容的通过道路交叉口进入到城市步行系统中,特别是对于老人和小孩,安全隐患大。对道路交叉口优化设计的主要手段是提高道路设施的服务质量,一方面应从城市规划和交通规划着手,多设计窄马路,密路网的城市道路系统;另一方面,则是应尽量避免在拥堵地段设置道路交叉口,有效降低慢行交通主体与机动车辆之间的时间冲突。

4.2自行车道被占压严重

在道路建设过程中,盲目拓宽机动车道,压缩非机动车道。但是目前大部分的平原城市中自行车保有量还很高,而且自行车作为一种绿色环保的交通工具,应大力提倡,在道路建设中应多注重考虑非机动车。

4.3步行系统不连贯,可通达性差

步行交通是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公共交通出行不可缺少的必要环节,人们使用公交方式出行一般要经历步行到站、候车、乘车、步行换乘和步行到达目的地等诸多环节,步行时间占了很大一部分,因此建设和改善步行条件将有助于提高城市整体道路服务水平。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慢行交通系统的规划设计,不仅要把握住经济性、美学、与环境相协调、因地制宜、与其他交通系统无缝衔接。更要符合老百姓的需求,建设以人为本的城市慢行圈,并在慢行圈内实现道路网络的优化配置。与此同时,应结合城市慢行系统的建设,加强城市景观环境品质的塑造,体现城市个性,展现城市风貌,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为人民提供一个舒缓宜居的生活体验。

[1]张玉芹.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相关研究[J].城市交通,2016(8):58~59.

[2]徐松岩.我国城市慢行系统规划设计方面的问题分析[J].交通与设计,2015(32):254~256.

[3]甘言美.基于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设计的相关分析[J].交通建设,2015,2(5):65~66.

2016-6-20

TU984.191

A

2095-2066(2016)19-0216-02

猜你喜欢
步行规划设计交通
规划设计作品
步行回家
繁忙的交通
攀山擅离步行道自拍,不幸坠落身亡谁担责?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发展趋势探讨
小小交通劝导员
基于城市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规划设计初探
从步行到奔跑
物流园区出入口规划设计及其优化
阅读理解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