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图书资源建设思考与分析

2016-03-20 13:15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6年10期
关键词:数字图书图书师生

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 姚 鹏

数字图书资源建设思考与分析

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 姚 鹏

教育改革深入的状态下,各类院校更重视新式的数字资源。近几年,网络技术快速进步,与之相伴的数字性资源被各行业所认同。相比于传统形态的图书资源,数字式的图书资源拥有便于查阅的优势,拓展了总体的资源覆盖面。文献传递过程中,数字性的图书资源被看作核心,数字图书资源可用来辅助日常教学及深层次的科研。顺应现今的数字化时代,院校有必要引入更广范围的数字图书资源,结合院校办学的真实状态,切实建设优质性的数字图书资源。

数字图书资源 建设思路 途径

信息化发展的新趋势下,图书资源依托的载体不断更新。数字性的资源整合了原本分散的图书资源,这种基础上构建了集成式的图书资源新模式。建设数字图书资源的过程中,有必要融入现今的网络环境。唯有如此,数字图书才会更加便于师生检索以及查看,在根本上符合新阶段的师生需要。图书馆的日常工作要顺应新的数字化形势并且显示出院校独有的数字资源特色,构建更高层次的数字图书资源。

一、建设数字图书资源的现存缺陷

从现状看,数字图书类的资源没能普及,高校拥有的这类资源没能符合日益增长的师生需求。高校范围内,图书馆配备的相关人员较多没有必备专业水准,很难适应现今的数字化趋势。某些高校没能提供专门性的数字资源培训,对数字资源的构建缺失必要重视。数字图书的总体建设难度较大,某些管理人员没能予以充分重视。这种状态下,建设数字图书资源的进程缺失了必备的积极性,造成盲目且无序的现状。

1.缺失规划性

从资源建设看,一些院校没能拟定长久的建设规划。为获得利益或单纯应付各阶段内的检查,高校在初期建设时没能适当予以论证,直接进入主体性的资源建设中。这种状态下,选购的数字图书很混乱或者不慎购入盗版数字图书。建设过程中,高校很难保持最优的数字图书质量,师生厌倦了搜索图书。后期修补数字图书时,只好选购更多的数字图书填补前期的规划漏洞。从本质来看,数字资源表现为较慢的更新速度,因而很难在根本上推进科研的总体进步。设置课程时,高校没能依照现今的灵活状态设置需求导向,这就带来不够稳定的数字资源,具体建设时缺失必备的前瞻及预测性。

2.忽视建设的实践

高校经常注重根本理论,忽视日常性的建设实践。传统思路导向下,图书馆建设易忽视必备的定位,进而很难培育出高层次的优良人才。没有调查的前提下,高校盲目选购多类的数字图书,忽视理论及建设实践的紧密衔接。大学阶段内,很多学生认为查阅馆藏资源较枯燥,因而没能拥有浓厚的兴趣。学习查阅过程中,师生没能充分运用馆内的图书资源,这就造成较差的图书资源运用成效。

3.没能显示特色

建设数字式的高校图书资源有必要突出特色,而不仅是单纯的积累总数。这是由于建设数字图书的进程要融入更广范围内的专业建设,唯有如此才能显示特色。如果忽视特色,建设数字图书的相关人员就很难依照多层次的专业特性构建图书资源。从现状看,高校堆积的数字图书总量较多,然而没能表现出本身特性。同时,数字图书没有密切衔接院校开设的各专业。

二、解析缺陷根源

首先,在滞后认识的干扰下,院校管理者较多忽视建设数字资源。应试的思路下,院校师生及管理者要注重单纯的应试思路,学校拥有较弱的数字资源基础。某些管理者认为建设数字性的图书资源并无必要,因为这类图书与应试的关系不紧密。某些高校即便选购新式的数字图书,但没能设置各阶段的建设规划。滞后性的意识造成现今较落后的图书资源建设,这种现状亟待予以改进。

其次,高校投入较低比例的建设资金,这种状态阻碍持久性的资源建设展开。高校投入较少的资金,选购的数字图书很难真正吻合师生的查阅需要。有些管理者认为传统式的纸质书籍是可以触碰的,因而更加便于日常的师生查阅。这种思路下,学校调拨较多资金用来选购纸质性的传统图书,忽视珍贵的数字图书。同时,日常评估步骤中高校更重视各类纸质书籍。

再次,高校没能设置针对性的专门培训,管理者缺失高水准的数字图书建设能力。高校如果建设体系式的数字图书,那么需要投入多步骤的工作,初期的总体工作量较大。从学校现状看,建设图书资源的相关人员没能拥有新阶段内的专门信息知识。网络环境下,日常性的院校管理没能配备专门培训的规划。实际上,某些院校已拥有较完备的数字图书,但由于缺失可供选用的管理人员,造成珍贵的数字图书被闲置。

三、强化建设的思路

建设数字性图书资源的全过程关系到总体性的院校管理质量,数字图书建设的相关指标可用来衡量综合范围内的教学水准。从办学角度来看,学校如果拥有较充沛的数字图书,那么代表学校有着较高层次的图书信息化。新式思路下,高校有必要摒除不合适的认识,注重为师生供应便于查阅的丰富数字图书。这样做才能在根本上提升综合的专业学科水准。具体来看,建设数字馆藏资源的新思路包含以下几方面。

1.设置完整的规划

高校强化建设数字式的图书资源,有必要设置各阶段内的建设导向。高校设置全方位的完整规划,才能增加可调配的资金,并且完善各步骤的建设。建设数字资源的流程是系统性的,历时较长。院校管理者应明确这种流程不可能在短时内达到完善。初期规划时,院校管理者有必要搜集更全面的建设建议,在这种基础上设置阶段性的总体建设规划。一旦设置建设图书的规划,院校要强化各阶段的投入力度,切实投入更多资金用来周转。搜集资金时,院校可以借助于多样的路径筹措资金,切实防控盲目性的资源选购以及数字资源的浪费。

例如,某高校秉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特色规划原则构建数字式图书资源,在去年投入了12万元额外的资金用来购买配套设施等。完善规划后,学校可以调配有限的资金用来构建重点学科的数字图书。

2.彰显学科的独特性

高校拥有的信息资源融入长期式的学科建设,能显示本身的特色。从根本上看,特色性的数字图书应紧密结合专业。因为新阶段内高校应培育更高层次的实用人才,这种趋势下的图书资源应具备特色性,立足现有的学科搭配,才能构建具备特色的数字图书。具体规划时,管理者有必要参照现有的各专业特色搜集数字图书的资源,以此显示专业亮点以及特色。

此外,高校不可忽视当地现存的总体性产业规划,搜集的数字图书资源应表现更完整的应用特色,应充分整合馆藏的数字图书以及日常教学所需资源,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数字资源。

例如,高校构建法学学科专用数字图书时,引入从2013年至今的各类案件统计数值,融入司法实践领域内的真实案例,提供实证素材。

3.共享实时的资源及信息

从现今状态看,各行业都不可缺失实时性的网络。数字图书馆要配备共享性的新机制,与其他院校随时分享实时的资源信息。如果条件允许,院校可以增设引擎式的资源搜索或者构建数据库用来设置导航。在网络的辅助下,院校可以构建精确的搜索引擎以便协助师生查阅资源。

例如,针对文史类的学科及工程学,高校图书馆增设数据库导航便于师生检索,设置各学科特定的检索编号。经过数字化的改进,数字图书资源将会更加便于查阅、筛选以及归类。

四、结束语

目前,新课程改革日益深入。判断院校的全面办学水准,有必要引入数字资源的特定衡量指标。数字资源是稳定且高效的,便于教师和学生日常性的图书检索等。截至目前,各高校配备的数字性图书没能达到完善,有待长期改进。建设数字图书的未来实践中,高校应不断归纳经验,服务于院校师生。经过全面的提升以及改进,高校建设的新式图书资源会表现出更明显的优势,在培育新式人才的领域发挥积极作用。

[1]刘朝晖.数字资源建设中电子图书采购策略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

[2]寿先红.数字图书资源建设思考与分析[J].世纪桥,2011

[3]苏新宁.大数据时代数字图书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5

[4]谭 勇.高校数字图书资源建设与利用研究[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5]曹 亮.论信息化时代数字图书资源的开发利用[J].职业时空,2012

[6]张 义.多科性大学数字图书资源建设研究——以经管类高校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2

ISSN2095-6711/Z01-2016-10-0095

猜你喜欢
数字图书图书师生
区块链在数字图书侵权中的司法救济作用分析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图书推荐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班里有个图书角
新媒体时代数字图书管理的有效途径探讨
麻辣师生
数字图书营销方法探究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