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儿童,解读儿童心灵的秘密

2016-03-20 18:37江苏省如东县实验幼儿园孟明霞
当代学前教育 2016年4期
关键词:小红同伴小朋友

■ 江苏省如东县实验幼儿园 孟明霞

观察儿童,解读儿童心灵的秘密

■ 江苏省如东县实验幼儿园 孟明霞

一个初冬的上午,我到一家农村幼儿园参观学习,该幼儿园开放了丰富的半日活动,以下是我在户外自主游戏区域的观察实录。

一、观察

观察时间:2016年12月2日

观察区域:户外混合游戏区(角色游戏区、体育游戏区、生活区等)

观察对象:小红、小蓝、小黄、小白等(以小朋友衣服颜色命名)

观察者:孟明霞

观察实录:

小朋友围坐在桌子边,有几个孩子在拿餐厅里的玩具玩厨房游戏,他们取餐具,做饭、炒菜。小红站在一边,突然伸出手拿旁边小蓝手里的一根玩具香蕉,小蓝尖叫,小红皱紧眉头,瞪小蓝。小红放下香蕉,径直走到旁边一桌,忽然开始抢小黄手里的勺子,小黄说:“这是我的。”小红:“你不给我,我告诉老师啦。”小红凑到小白身边,刚靠近,小白忽然猛地推开小红:“不要你来!”小红嘴巴嘀咕着,跑到老师身边,老师弯下腰,和小红交流几句,又用手指指另一边放有石磨的生活区。小红迟疑着走向原先空无一人的生活区,拿水桶,推石磨,推了几下,小红回过头,看同伴聚集的圆桌,她又往回走,自己拿餐具放个小面包摆摆。

她四处张望,跑到一旁的体育游戏区。体育游戏区旁有两棵离得不远大树,两棵树下分别有一个轮胎秋千,中间上下横拉着两根粗粗的长绳。小红爬上秋千,荡呀荡,又回头和老师招手,老师过来,推着她荡来荡去。小红往另一棵树下跑,快接近另一棵树下的竹梯子时,一位在此等待的客人老师迎上来,热情地指着中间横拉的长绳,说:“小朋友,你是想爬这个吗?要不要试试?”小红停下脚步,回头端详长绳,眼神里略有迟疑,过了一分钟,小红走上绳子攀登带,老师热情地伸手:“我来帮你。”因为小红要爬上的一段攀登绳间距有点大,上面一根高度相对较高,小红可能一下子够不到,老师就热心地帮忙了。小红伸手、伸脚比划了几下,忽然下来,往绳子中间走,绳子中间那根是往下垂的,所以相对低了一些,两根绳子的间距也短了。小红稍稍踮脚,够上了绳子,两脚用力一蹬,爬了上去。只见她小手抓得牢牢的,前后荡,幅度还蛮大。小红一圈转下来,角色区周围的区域基本都尝试了一遍。最后,她又回到中间的角色区,她拿了根香蕉,用餐盘装着,挤到伙伴堆里,也把自己的一盘香蕉放到灶具上,继续玩厨房游戏。

二、识别

对照观察实录,再具象还原当时的游戏场景,感觉这一个游戏片段还蛮有意思,值得琢磨和多方位分析。

刘焱教授说过:“教师观察的目的,是要求教师主动地在幼儿的日常行为中找到能够读懂幼儿思维的细节,找到解读幼儿心灵秘密的密码,找到支持、帮助幼儿学习与发展的依据。”

对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我对案例中孩子的游戏做一个价值判断:

1.角色游戏满足了小朋友想当大人的愿望,小红他们在游戏中做平时现实生活中不太能做的事情,在游戏中(这个游戏就是他们的工作),他们成为环境的主人,体会到自己的多方面能力。可以看出,该幼儿园为孩子们这样的心理发展需求准备了适宜的环境和充足的材料,他们自主选择、自由游戏,体验着游戏带来的快乐。

2.幼儿在游戏中扮演角色,使用工具,操作游戏材料,积累生活经验,促进手部精细动作的发展。小红在体育游戏区的自选游戏,则发展了她的基本动作能力。

3.幼儿在游戏中学习与同伴相处、解决问题,学习如何对待矛盾冲突。小红在游戏中与伙伴有了接触、有了交往,虽然看似不够和谐,可是她在这一过程中会意识到自己的交往方式行不通。矛盾暴露出来并不是坏事,如果小红自己从内心有了价值冲突,再佐以老师的适当引导,那这个矛盾冲突的解决其实就已经迈出了几大步。

《指南》中小班年龄段语言发展领域有以下要求:倾听与表达方面——“愿意表达自己的需要和想法,必要时能配以手势和动作”“具有文明的语言习惯”“说话自然,声音大小适中”“能在成人提醒下使用恰当的礼貌用语”。

而在社会领域,《指南》对小班幼儿有以下要求:人际交往方面——“能与同班友好相处”“想加入同伴的游戏时,能友好地提出要求”“在成人指导下,不争抢,不独霸玩具”““关心尊重他人,在提醒下做到不打扰别人”。社会适应方面——“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在提醒下,能遵守游戏和公共场所的规则”“知道不经允许不能拿别人的东西”。

对照《指南》,我们可以判断分析小红的个体发展需要我们注意的几个方面。首先,小红是一个有思想、有个性的孩子,她敢于自主选择游戏,也愿意承担一些小任务;小红运动能力强,动作发展比较协调;小红能及时求助老师,体现出能借助一些方式让自己的游戏顺利开展,并拓展游戏;小红在同伴那儿受挫后,会通过其他游戏展现自身的能力和价值,体现出一定适应能力。

而小红与同伴的交往受挫,我们需要一个相对准确的分析,以便有的放矢。从小红的眼神和下意识的动作等可以看出,小红渴望和小朋友一起玩耍,但她的呈现是——眉头紧锁,有点“简单粗暴”,呈现出不太友好的情绪表现。她比较喜欢选择伙伴正在操作的材料,而不是选旁边闲置的材料;她与伙伴的交往,不是通过语言,而是直接以动作为主,且动作比较不温和,所以引起了伙伴的反感。

三、回应

1.关于老师的介入。

幼儿在游戏活动中遇到了问题,教师可以在适当的时候,采取适当的方式介入幼儿的游戏。案例中客人老师的热情介入,从小红的反应以及持续游戏来看,其实有待商榷。老师的提议让小红中断了她原有的游戏节奏,打乱了她的自主选择。而老师后面的行为,剥夺了孩子识别判断自己能力的机会,也差点儿阻止了她尝试选择自己“跳一跳、够得着”的游戏行为。当然,小红比较有自己的想法,她虽然短时顺应了老师的建议,但经过尝试,还是做出了适合自己的判断,并勇敢地尝试,从而获得了成功感和满足感。

我们说:“指导的目的是为了不指导。”老师在实现了游戏指导的目的以后,就应该立即从幼儿的游戏中抽身出来,不能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幼儿,要尊重幼儿独自玩的愿望。

2.关于幼儿的跟进。

观察的目的是了解幼儿,准确把握幼儿的个体需要,因人施教,想出下一步的支持策略,“以学定教”。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和小红个别聊天,“你有好朋友吗?”“你想和谁玩?”引导她表达自己的内心。

(2)根据小红的个体发展特点,给小红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让小伙伴多方位认识小红,为幼儿创造温暖、平等、关爱的集体生活氛围,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3)老师及时跟进观察小红,当她有礼貌交往、分享行为时,及时给予肯定,让她对自己的表现感到高兴和满足。

(4)利用有关的图书、故事等,结合幼儿交往经验,和他们讨论什么样的行为受大家欢迎、想得到别人的接纳应该怎样做。

(5)当幼儿有争抢行为时,可以引导他们换位思考,“如果你是某某小朋友,你会怎么想呢?”引导幼儿学习理解别人的想法和感受。

(6)可以有效运用家园共育的力量,与家长沟通,通过家访、个别交流等方式,了解小红的情绪表现有没有具体原因,引导家长关注幼儿的同伴交往,正面引导,家园合力,尽快有效促进小红的个体发展。

幼儿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用心、耐心和细心地呵护,给他们成长的空间和时间。蹲下身来,静心倾听,读懂孩子,走近孩子,静待花开,这是我们每一位老师需要好好琢磨的事情。

猜你喜欢
小红同伴小朋友
专题·同伴互助学习
寻找失散的同伴
相亲
找茬儿
海边玩一夏
相约钓鱼身亡 同伴应否赔偿
诚实的小红
Let’s DIY Poster
小红低唱我吹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