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课中主体性教育之研究

2016-03-21 23:28赵旭祥
学周刊·下旬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双主体思想政治课

赵旭祥

摘 要:主体性教育要求把学生培养成为能够独立地、主动地、创造性地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的社会主体,思想政治课教学是通过课堂教育课程,尽可能地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达到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并且更好地改造社会。这就要求师生之间在思想平等的基础上进行沟通互动,进而增强思想政治课主体性教育方面的相关实践工作。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主体性教育;双主体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2-0350-97

在思想政治课程方面所探讨的主体性研究,在我国发展相对较晚,因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一直拥有自己传统的教育模式,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有人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模式,提出“单主体主义”和“双主体主义”不同的概念和学说。究竟何种模式才是最适合思想政治课的发展模式?我就这一问题做一下介绍。

一、关于主体性教育的概念

在我国,主体性教育研究是伴随着对教育体制不断反思和改革而来的。所谓主体性教育是指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现代化的要求,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教育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规范组织各种教育活动,通过启发引导被教育者内在的教育需要,从而把他们培养成为能够独立地、主动地、创造性地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的社会主体,是培育和发展被教育者的主体性的社会实践活动。

“文艺复兴”时期,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人们对于自由、真理的渴望,希望从当时被束缚的环境中解放出来,更加注重自身的发展,更加可能能够征服自然。在我国,因为人们的思想还比较禁锢,并没有在教育方面考虑到主体性,直到后来人们才意识到,同时,更加需要在课堂上改变方法。对于政治课程的教育而言,最终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无论是中小学教育还是大学教育,教育工作者希望的是通过课堂教育,达到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并且更好地改造社会。其实,究其根本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性。

关于主体性的教育研究,不仅仅是我国所逐渐重视的问题,也是世界范围内所重视的问题。例如,日本临时教育审议会明确将“重视个性的原则”作为教育改革最基本的原则。

二、思想政治课程重视主体性的必要性

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系统进行公民品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尝试教育的必修课程,是教育工作的主要途径。它对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所以,思想政治课程不是把学生变为传授知识的“客体”,而是要让学生成为思想政治课的主体。

对于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塑造,需要通过一种实实在在的感知才能逐渐形成,这并非是教师通过自身的教育就可以完成的事情。目前,我们所看到的仍旧是教师在课堂上灌输,学生死记硬背,这种方式对于学生并没有多少用处,对于政治课程本身来说,那些空洞的文字学生也无法体会得到,学生也只是凭借记忆来背诵知识点从而应对考试。这样的课堂将学生变成了客体,而教师自己成为了主体,这种教学观念必须进行转化。

国家新修订的《课程标准》强调优化课程结构,调整和充实教学内容,加强实践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思想政治课学生主体课堂的建构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精神,是深化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必然。

三、加强思想政治课主体性教育的方法

关于如何加强思想政治课的主体性教育问题,湖北省十堰市第十三中学采用了案例法的思想政治教学模式。案例教学的运用,有利于坚持和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突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践特色,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首先,老师在教学活动中扮演的是一个媒介或者说更像一个导演的作用。鼓励学生在课堂中勇于讨论,各种自己的想法都可以进行广泛的交流,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对别人的观点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在这期间更多扮演的是一个传媒的作用。其次,在课堂上,虽然学生是主体,但是教师并不会就此放任不管。这时候教师就会拥有“导演”或者“主持人”的功能,把握课堂的节奏,启迪学生更好地进行交流、讨论,在适当的时候开始一个新的知识点的学习,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轻易回避,当学生认识上有错误的时候,也及时、迅速地进行更正。

他们的做法更好地体现了思想政治课的主体性教育。首先,学生和教师都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一个课堂是可以存在两个主体的,并且这两个主体要有交流要有互动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课堂模式,“双主体”理论最为根本的原因是希望教师和学生之间能够在一个思想平等的基础上进行沟通互动,把课堂还给学生,给予学生完全自由的想象空间,这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其次,我们反思一下当下的教育体制,我们的初中、高中因为升学的压力,一直都在进行应试教育,学校考核的标准是看每个教师的教学成绩,即学生考了多少分,这也是造成“双主体”意识缺乏的主要原因。其实一个学科除了评价功能之外,我们不应当忽视它的教育功能,特别是像思想政治这样的课堂,当下的评价功能也不能证明一个学生是否真的达成了这个学科所设立的教学目标。

现在,联合国在中国的中学JIP实验、北师大教育系和河南安阳某小学的主体性实验、上海师范大学与上海市某小学的主体性实验等,都是为了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可以表现得更加活跃,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创造性思维的提高。

四、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思想政治课的主体性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必须要让学生自身意识到要深入课堂,成为主体,这样才能提升其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 黄贵英,郑绍红.交往式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创新——育才学院“思政课教师联系教学班”制度的模式建构[J].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10(1).

[2] 简佩茹.市场经济环境下青少年思想政治表现及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3.

[3] 冷小青.如何培养和增强人的主体性——知识经济挑战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J].教育探索,2001(12).

[4] 韩慧莉.治道内化·实践外化·品牌升华“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工程”院系实施模式研究[D].中南大学,2012.

[ 责任编辑 田彩霞 ]

猜你喜欢
双主体思想政治课
浅谈通滩中学“双主体——三环节
PBL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
思想政治课中加强学生文化自信教育的路径探究
高中与高校思政课衔接的问题所在
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有效性研究
基于“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的高职电力电器专业教学模式的实证研究
论思想政治课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