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腔黄埔情怀写意世纪人生

2016-03-21 12:50高林
黄埔 2016年2期
关键词:安顺市黄埔军校黄埔

高林

郭学圣,1916年农历四月初八出生于冰城哈尔滨,解放后用名郭经华。黄埔军校14期通信兵科毕业,现为贵州省黄埔军校同学会理事,安顺市黄埔联络组负责人,民革成员。抗战期间,郭学圣作为通信技术人员奔走在浙江、湖南、广西抗日前线,参加了第二次长沙会战等,历任通信兵排长、连长,曾调到西南游击干部培训班,后任贵州独山黄埔军校四分校少校通讯教官。1949年,在兴仁随贵州西南绥靖公署司令部起义。解放后,先后在安顺市工商联、安顺市邮政局、安顺市轻工局、安顺市民革等单位工作。如今,定居安顺市的百岁黄埔老人郭学圣,作为一名走过抗战岁月的黄埔同学和黄埔军校教官,用不懈的奉献精神投入祖国和平统一事业,以浓浓黄埔情怀绘就了一幅写意的世纪人生画卷。

关东闯来的东北青年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时,家在松花江畔的郭学圣正就读黑龙江省呼兰县县立中学。当天晚上,这一消息在学校不胫而走,郭学圣和师生们来到学校操场上,大家心情非常沉重,气氛压抑而悲伤。尽管之后学校照常上课,但爱国与反抗的种子在郭学圣等青年学生心中已生根发芽。1931年11月,在齐齐哈尔市南嫩江江桥地区爆发了由马占山将军指挥的“江桥事件”,打响了自“九一八” 以来的中国人“抗日的第一枪”。郭学圣和同学们激动万分,密切关注着前线战况,也坚定了他们的报国信念。随后,郭学圣踊跃报名加入了学校的抗日救国宣传队,到学校、机关、公园等人流聚集的地方贴标语、发传单,宣传日本侵略中国的暴行。部队打仗时,宣传队还帮助从后方运粮到前线,帮助搭建呼兰河桥等。作为抗日救国宣传队的一员,青年郭学圣加入到家乡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大潮中。

之后,郭学圣在学校里继续秘密从事抗日宣传工作,向身边同学讲述抗日前线的新消息,并鼓励更多同学加入其中。不久,抗日救国宣传队引起了日军特务的注意,并开始在学校大肆展开调查“抗日分子”的行动,郭学圣和其他爱国学生成为日军特务机关抓捕的对象。

由于形势日益严峻、危险步步紧逼,1936年冬,郭学圣不得不选择忍痛告别亲人,背井离乡,踏上开往北平的火车,开始了流亡生涯。12月11日晚,火车到达山海关站,化妆成农民的郭学圣逃过了日军的严密盘查,终于侥幸过关。后来,郭学圣在北平兢存中学短暂求学。这位来自白山黑水的热血青年从此迈出了就读黄埔、报效祖国的坚实步伐。

从黄埔军校到抗战前线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国内形势日益严峻,正在北平读书的郭学圣常看到飞机从空中飞过,清晰听到城外响起的枪声,北平已不再是久留之地。1937年7月23日,郭学圣再次乘南下的火车,此行目的是“南下投靠军校,学成杀敌报国”。郭学圣作为一名东北流亡学生,心怀“打回老家去”的梦想,经南京同乡会和东北流亡学生青年救济处推荐,毅然报考黄埔军校。经过严格的初试、复试后,10月被录取为黄埔军校14期通信兵科学员,正式开启了自己从戎报国的征程。

进入军校后,郭学圣开始了紧张有序的学习训练。不久,上海、南京相继沦陷,学校被迫西迁成都继续办学。由于战事日益紧张,加上战时前线需要,在军校学习一年多时间后,郭学圣被分到通讯兵团。作为通讯兵第2团第4营13连的一名准尉见习官,经常往返湖南、广西等地执行任务,同时积极训练新兵。

1941年9月,以中国第九战区为主的部队在湖南长沙地区对日本侵略军进行防御作战,第二次长沙会战正式打响。当时,作为通讯兵连长的郭学圣接到部队通知,由于日军逼近长沙,需赶赴长沙执行抢运重要通讯器材任务,这些电话机、皮挂机和电台发报机都是从德国进口的,一共装了二十多口大箱。接到团长命令后,郭学圣带领战士顶着日军飞机轰炸的危险,冒雨将通讯器材搬至码头,先坐船转运至湘潭,再摸黑送上火车,终于将通讯器材完好无损地转运至大后方。

谈及自己参加抗战的情景,郭老流露出些许遗憾之情。他说,因当年自己本立志报考步科,不巧成了一名通讯技术军人,未能亲手与日寇正面交锋作战。但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自己在抗战中履行了自己的职责、完成了自己的任务。

一对黄埔伉俪见证抗战岁月

回想当年远离养育自己的那方白山黑水,毅然走上从军报国之路,郭学圣老人为自己的选择感到欣慰和自豪。这次艰难而正确的抉择,不仅实现了一位热血青年从军报国的梦想,更成就了一段历经抗战烽火洗礼的黄埔伉俪佳话。

出生于安徽皖南书香门第的汪雪芳,父亲惨遭日寇打伤致死,身负国仇家恨的她,15岁就参加新四军领导的抗日剧团,后加入共产党。1938年秋,汪雪芳考入了郎溪战地服务团,积极宣传抗日。1939年春夏之际,挺进军政治部代招军校生,经考试,汪雪芳考入军训部办的战士3团,成为一名光荣的女兵。数日后,战士3团招考的学生改编为中央军校三分校16期入伍生第1团,从此,汪雪芳正式成为黄埔军校的一员。1939年秋,汪雪芳和中央军校三分校的全体女生被保送到西南游击干部训练班(以下简称游干班)受训。1940年,时任游干班教育长的李默庵将军在毕业典礼上讲话,希望大家抗日报国。不久,游干班奉令开赴江西修水前线,汪雪芳被派到第32集团军司令部政治部工作。

在西南游干班学习期间,汪雪芳与当时在此担任训练工作的通讯教官郭学圣相遇。这对同样出身书香门第、同怀从军报国理想、同有黄埔军校学习经历的年轻人走到了一起。1940年11月21日,黄埔14期的郭学圣和黄埔16期的汪雪芳正式订婚,并在抗战前线举行了婚礼。从此,这对黄埔伉俪一起见证抗战岁月,亲历新中国成立,并共同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促进黔台两地交流的工作中。这对从抗日烽火中走来的黄埔伉俪,还积极向媒体和有关机构讲述他们的经历和往事,协助有关部门保存了重要的抗战史料。

猜你喜欢
安顺市黄埔军校黄埔
仿佛在黄埔军校上课
安顺市关工委到市民族中学看望赴京获金奖的民族合唱团同学们
安顺市第二十一届老年人运动会门球、乒乓球交流活动在普定县老年活动中心成功举办
安顺市 安顺市老年大学与市红十字会合作签约仪式举行
陈福成:为祖国统一尽力是两岸黄埔人的天职
黄埔军校一期师生中的浙江籍中共党员
安顺:荣升全国首个农村金融信用市
刘英杰
庆祝黄埔军校建校九十周年
《同仇敌忾:黄埔将帅浴血抗日记》等56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