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院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016-03-21 11:40,,,
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 2016年8期
关键词: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公众

, ,,,

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款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它不仅能满足人们的社交需求,而且已逐步渗透到了杂志社、高校、医疗、购物、票务等行业[1-5],已成为一个全新的“智慧型”生活工具。很多机构以微信平台为依托,开展了一系列的特色服务。高校图书馆顺应科技潮流,也陆续推出了微信服务,微信公众平台应用成为图书馆展开服务的必要手段。本文通过搜索引擎检索,以24所中医药院校图书馆作为调查对象,调查分析了图书馆公众号、微信号、微信类型、首页有无二维码、关注后首条推送消息、最早发文时间、推送频率、认证时间和微信服务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旨在为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建设提供参考。

1 中医药院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应用现状

本文通过手机终端登陆微信平台,以“中医药院校名称+图书馆”为关键词进行检索。24所中医药院校图书馆中,有17所图书馆(占70.83%)开通微信公众号,详见表1。

1.1 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名称

17所中医药院校图书馆中,有14所图书馆(占82.35%)的公众微信号是以“院校全称+图书馆”命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图书馆、辽宁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和山西中医学院图文信息中心3所图书馆的微信公众号需要登录图书馆主页才能确定),有10所图书馆(占58.82%)的微信号以“院校名称英文/拼音缩写+lib/library”组合命名,有7所院校图书馆(占41.18%)没有无微信号。

表1 中医药院校图书馆微信开通及服务情况

1.2 微信公众号类型

微信公众号类型分为服务号和订阅号。其中,服务号一个月只能推送4次消息,用户接收到的信息在会话列表中显示并有提示,旨在为读者提供服务;订阅号每天推送1次信息,信息显示在订阅号的二级页面中,没有提示,旨在为读者提供信息和资讯。从表1可以看出,有9所图书馆(占52.94%)采用订阅号形式,有8所图书馆(占47.06%)采用服务号形式。

1.3 微信公众平台推广方式

微信公众平台的兴起开辟了高校移动图书馆服务的新模式[6-12]。全国各个高校图书馆相继建设了微信公众平台,并对其进行了宣传和推广。17所中医药院校图书馆中,有11所图书馆(占64.71%)主页上有醒目的二维码标识或微信标识,展开后可以显示二维码,读者在访问图书馆主页时,通过移动终端扫描二维码便可对图书馆公众号进行关注,如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和广州中医药大学图书馆。也有一些图书馆通过发布置顶通告推广微信公众平台,如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在主页左侧的信息窗中发布“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开通通知”,并在主页右下方弹出会话框,告知读者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点击进去,可以看到微信二维码标识。还有一些图书馆只能通过搜索微信公众号关注图书馆动态,如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图书馆。

1.4 微信推送次数

各个中医药院校图书馆在2016年1-5月期间微信推送数量(表1)显示,一些图书馆充分利用订阅号每天发送1次信息的优势,在第一时间为读者提供新鲜资讯,如浙江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推送了87次和辽宁中医药大学图书馆39次。有的图书馆受服务号每月推送次数的限制(平均每月推送4次)每次发文量很大,如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19次,发文量为37条;湖南中医药大学图书馆15次,发文量为63条;天津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和江西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没有历史消息。浙江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山西中医学院图文信息中心和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馆6月份才开始推送消息,无统计数据。

1.5 最早发文、认证时间

17所中医药院校图书馆中,有15所图书馆(占88.24%)进行了微信公众账号认证,只有湖南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和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图书馆的公众号没有认证,足见新的服务模式受到各高校图书馆的高度重视。从15所图书馆的微信公众号的认证时间来看,有3所图书馆在2015年完成了公众号的认证(占20%),12所图书馆在2016年完成了公众号的认证(占80%);从17所图书馆的最早发文时间看,有5所图书馆(占29.41%)于2014年发布了第1条信息,有6所图书馆(占35.29%)于2015年发布了第1条信息,有3所图书馆(占17.65%)于2016年发布了第1条信息,有2所高校没有发布任何历史消息。

1.6 服务内容

通过访问17所中医药院校图书馆的微信公众平台,笔者从馆藏查询、借阅/续借、好书推荐、热门书刊、数字资源推荐、直接荐购、公开课、移动图书馆、参考咨询、通知公告动态、服务指南和宣传推广等方面对每个图书馆开展的服务内容进行充分调研,详见表2。

17所中医药院校图书馆中,开通馆藏查询功能的图书馆有16所(占94.12%),开通借阅/续借、好书推荐和参考咨询服务的有14所(占82.35%),开通绑定/解绑证号、移动图书馆、通知公告和服务指南服务的有13所(占76.47%),开通热门书刊推送服务的有11所(占64.71%),开通数字资源推荐服务的有10所(占58.82%),开通公开课和宣传推广服务各有6所(占35.29%),开通图书荐购服务的有5所(占29.41%)。有些高校还开展了微信公众平台特色服务,如福建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可以对图书进行扫码荐购和续借,广州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可以进行手机自助打印,长春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可以进行座位预约、续时、离开座位或取消座位等。

表2 中医药院校图书馆微信服务内容建设情况

2 存在的问题

2.1 栏目设置过于常规,中医特色服务不鲜明

中医药院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设置的服务栏目缺少中医特色,会降低读者与微信公众平台间的黏度和关注度,不利于图书馆微信服务的发展。

2.2 中医药特色数字资源推荐针对性不强

17所中医药院校图书馆中,有10所图书馆(占58.82%)设置了数字资源推荐栏目。该栏目可使读者了解图书馆具体订购了哪些数字资源,从而有的放矢地阅读、学习。但调查发现,多数图书馆只是将该栏目简单地链接到图书馆数字资源网页上,并未进行针对性推荐,尤其是中医药特色数据库的推荐,导致读者不能第一时间了解到特色资源,很难提高特色资源的利用率。

2.3 中医药特色知识互动性差

通过微信平台进行留言提问,一些图书馆给予了及时、专业的答复,如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成都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和辽宁中医药大学图书馆;一些图书馆除了系统自动回复外,没有收到任何回复,如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云南中医药大学图书馆。而且微信公众平台缺少中医药特色知识的互动,如“中医药知识问答”“你说我猜”等项目,微信平台互动性不强会直接导致读者失去对图书馆微信服务的兴趣及信任,进而影响微信服务的开展。

2.4 微信公众平台的功能利用率不高

中医院校图书馆应该根据微信公众号类型的特点,充分利用订阅号和服务号每月发布信息的上限,及时、准确、不间断地推送读者感兴趣的资讯或服务,以达到将读者视线吸引到图书馆的微信公众平台的目的。但调查发现,大多数图书馆在1-5月的推送信息量并不理想,未充分利用订阅号可每天发送1次和服务号每月发送4次的机会,如拥有订阅号权限的云南中医大学图书馆共推送7条信息,有服务号权限的贵阳中医学院图书馆推送3条,远不能满足读者对图书馆的信息需求。此外,还存在一些图书馆推送信息不连续的情况,尤其是寒暑假期间,如长春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成都中医药大学图书馆。

2.5 宣传不到位,知名度不高

各中医药院校图书馆均高度重视微信公众平台的建设,但是宣传力度不够,一些图书馆只能通过网站主页的二级页面找到图书馆开通微信服务,或是通过移动终端搜索公众平台号才能关注到图书馆的微信服务,大大降低了微信公众平台的服务性。在查看各个图书馆历史消息时,发现有些文章阅读数量和点赞数量较低,说明关注的读者人数少,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宣传、推广不到位。从表1可看出,各个图书馆的认证时间较晚,主要原因是关注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的人数增加较慢,导致认证条件无法满足,说明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的知名度不高。

3 对策

3.1 设置中医药专题栏目,推广中医药文化

中医药文化历史悠久,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和中华文明的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中医药院校图书馆是学校书刊情报资料中心,有责任、有义务进行中医药文化的推广与传承。微信公众平台作为图书馆移动服务的重要手段,不仅应满足读者日常服务内容,还应该有针对性地推出中医药专题栏目,推出符合当前社会需求的中医药类信息服务,进而推广中医药文化。如云南中医学院图书馆将整理编印的“治未病专辑”放到微信专栏里进行独立展示,让感兴趣的读者随时随地就能了解学习中医知识,深刻理解治未病的始末。

3.2 推广中医药特色数据库,提高特色资源利用率

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是通过挖掘整理未开发、难以被利用的独有或稀缺资源、网络原声数字资源等,逐步形成具有学科特色、地方特色或民族特色的网络信息资源库[13]。数字图书馆时代越发推崇信息的独特个性化服务,中医药院校图书馆的微信公众平台在资源推荐上,注重中医药特色数据库推广的同时,还应结合学校和专业特色,针对不同层次的读者订制个性化服务内容,有计划地推广特色资源信息,以满足读者的深度需求。

3.3 建立读者交流互动微社区,开辟中医药特色的健康知识新型传播模式

在调查过程中,笔者以馆员身份在各馆的微信公众平台上咨询该馆的数字资源订购数量情况,发现大多数图书馆只是系统自动回复,只有少部分图书馆是人工回复,如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因此,图书馆应设立专职人员管理微信公众平台,除了日常对读者提出的问题或建议给与及时答复,还应该针对读者对中医药知识的实际需求,开展一系列的互动项目。如中医药知识问答,在规定的时间内答对所有题目的读者,可以赠送图书馆一次定制服务等;还可定期由专业馆员推送中医药相关主题的讨论,有意识地引导读者深刻理解主题内容,学习中医药知识的同时提高读者的参与度和归属感,为微信服务的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开辟中医药特色的健康知识新型传播模式。

3.4 挖掘微信公众平台的潜在功能,拓展服务方式

各个院校图书馆应在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平台传统功能的基础上,挖掘其潜在功能,拓展服务。如微信服务号具有微信支付功能,图书馆可将微信支付和读者的证号绑定,用于缴纳图书超期罚款、丢书罚款、阅览室上机等收费项目,免去工作人员和读者交费找零的琐碎。图书馆还应时刻关注微信公众平台的新生功能,并将其第一时间应用到读者服务中。

3.5 扩大宣传覆盖面,打造中医药院校图书馆微信服务品牌

图书馆和微信的结合是顺应时代的潮流,但目前对图书馆微信平台的认知度还比较低。图书馆应加大宣传力度,多方位进行宣传。如可通过图书馆主页、海报、宣传栏以及运用微博、人人网、移动图书馆等新媒体进行宣传,开展各种服务体验活动,从而使更多读者关注和使用微信公众平台;还可根据中医药特色,开展日常养生、药膳食疗、名院名医名药等推介,不仅让学校范围内的读者享有,而且辐射到社会上关注中医药文化的读者,让中医药知识实践于百姓生活、服务于读者需求,真正打造出属于中医药图书馆的微信服务品牌。

4 结论

本文通过对中医药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应用现状的网络调查,发现目前图书馆微信平台建设存在诸多问题,并提出建设性意见,旨在为中医药院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建设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公众
山东中医药大学科研创新团队介绍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二科简介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二科简介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
ESL Learners’ Semantic Awareness of English Words,Semantic Transfer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Vocabulary Teaching in a Second Langu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