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者是生存的强者

2016-03-21 17:21段奇清
作文评点报·中考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亚马逊河戴维森钢索

段奇清

澳大利亚的动物学家戴维森,一直研究猴子的生活习性。一次,他来到了亚马逊河流域,并带回两只猴子。戴维森把它们分别关进两个笼子里,每天精心喂养,随时观察它们。

一年后,一只猴子健健康康的,另一只却不幸死掉了。戴维森百思不得其解,按一般人的眼光,如果两只猴子一定要死掉一只的话,死掉的应该是还活着的这只。因为把它们带回来时,死掉的那只猴子又大又壮,活着的这只却瘦小羸弱。

为了找到原因,戴维森又让人从亚马逊河流域带回一只更大、更健壮的猴子。不想,这只猴子死得更快,仅仅半年的工夫就撒手人寰,倒是那只小猴子依然健在。

难道说这是偶然吗?戴维森又进行了两次类似的试验,强壮的大猴子依然在一年内死去。戴维森坐不住了,再次来到亚马逊河流域。这一次,他索性住在了猴子非常多的巴西。经过半年多的观察研究,他终于弄清楚了被关进笼子的大猴子必死的原因。

原来,体大健壮的猴子容易被其他猴子接受,它们也乐于和其他猴子在一起,一旦有空,就在猴群中来回穿梭,同时还能得到其他猴子供奉的食物。这样的猴子最怕孤立,一旦失去自由,被关进笼子里往往活不过一年。那些瘦小的猴子则不然,没有同类愿意搭理它们,久受孤立,也就学会了独立,或者说适应了被孤立,被关在笼子里时也丝毫不影响它们的生活质量,且不愁吃,所以它们反而会健壮起来。

于是,一个有趣的现象,或者说生命的悖论出现了:强者沦为生存的弱者,而弱者反倒成为生存的强者。

我不禁想到发生在二战时期的一个故事。在德国东部布痕瓦尔德纳粹的集中营,看守人员创造了一种独特的死刑执行方式。在集中营附近有一座埃特斯山,山间有一道深不见底的峡谷,峡谷上拉起了一条钢索。在对死囚行刑时,看守人员就押着他们来到峡谷前,对他们说,谁能赤手空拳爬过钢索,谁就能获得自由。

按理说,比起挨枪子儿或刀子来看,这样还有一定的生存希望。但是,一名男死刑犯爬着爬着,就坠入了深渊,两名,三名……十名……三十名,无一例外。这也是看守人员敢玩这种“死亡游戏”的原因所在,因为这根钢索足有2公里长,他们认为没有一个囚犯能够爬到终点。

然而,到底还是出现了奇迹。一天,看守人员又押来了一个死囚,是一位叫艾米丽的女子。这位犯人爬过约三分之一时,两位行刑人员就开始喝起酒、聊起天来,他们想,连男犯人都没有一个能爬过去,更何况这位瘦小羸弱的女子。

可是,艾米丽却成为了第一位逃过死亡魔掌的人。最后,研究人员认定,艾米丽能爬过钢索,是由于她内心的宁静。男囚犯没有把钢索放在眼里,再加上求生心切,一到钢索上便拼尽全力地爬动,终于力所不支,不得不绝望地松开求生的手。而艾米丽则缓缓爬动,一开始就能做到爬一会儿,再伏到钢索上,闭上眼睛歇息一会儿,或看一看峡谷中缓缓飘动的雾霭,因为属于弱者的她根本没有逞强的资本。

(摘自《知识窗》)

【素材解读】

健壮的猴子先死亡,强壮的男囚会体力不支坠入深渊,而那些看似弱小的反而会生存下来。可见,世事都是相对的,所谓的大与小,好与坏,强与弱,都有可能相互转化。任何人都不必因为一时的强弱而自傲或自卑。

【适用话题】

强大与弱小;相对;资本……

猜你喜欢
亚马逊河戴维森钢索
原始的拼贴——弗朗西斯·戴维森
写在亚马逊
剩余强度广义应力与桥梁钢索的破断——论检测索力不能评定钢索的服役安全性
汉字走钢索
钢索式液压提升装置在电力建设工程中的应用
神秘的触电死亡
从戴维森语言交流的“三角测量”模式看翻译的主体间性
飞机钢索及相关主要部件的维护
致富也是和穷人一起发财
致富也是和穷人一起发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