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派秋声入寥廓

2016-03-22 07:37张诗群
传奇故事(破茧成蝶) 2016年1期
关键词:神宗苏洵江宁



一派秋声入寥廓

<<<<<梅花引

◎张诗群安徽省文学院签约作家。一个恋旧、安静的平凡女子。落笔清丽唯美,哀婉沉凉,如江南流水,在石拱桥下低声潺湲,絮絮诉说着旧日缠绵。喜欢躲避车马喧嚣,铺雪种字;喜欢与芳草为邻,听风絮语。

繁华帝内,刚从江宁入京的王安石顾不得风尘劳顿,奉诏接受天子的“越次召对”。神宗双目炯炯:“治国以何者为先?”显然,血气方刚的帝王想从他身上找到治国良策。他不慌不忙答:“治国以择术为先。”

这年是宋神宗熙宁元年,变法君臣的第一次会面。这之后,历史舞台的暗红垂幕下,王安石作为熙宁变法的政治主角正式登场。

后因神宗英年早逝,这出变法大戏在旧党的一片嘘声中仓促收场,王安石苦心推行的新法几乎被废。彼时他已退居金陵半山园,仿佛一夜间成了垂暮之人。

早年天子召对前,他隐居江宁写《古松》:“廊庙乏材应见取,世无良匠勿相侵。”他自负而清高:他王安石便是世间良材!十多年后岁月已晚,急管繁弦纷纷寂灭,还是在江宁,他写下《千秋岁引》:“别馆寒砧,孤城画角,一派秋声入寥廓。”诉不尽的伤感,写不完的惆怅。

想当年自视良材,到头来只剩苦笑。他挥毫写诗,贴满居所:“当年诸葛成何事?只合终身做卧龙。”诸葛亮都不过如此,他当年又何必扫风雷挽狂澜?诗中似有悔意,更像一曲英雄悲歌。

众叛亲离、亲信倒戈后,还是对手和旧交最懂他。

早年王安石结识了苏轼。他与苏洵闹别扭,苏洵一气之下写《辨奸论》骂他,苏轼指责父亲出言过分,并盛赞他文采极佳。后来他又结识司马光,两人常彻夜长谈。

是昂然突进的变法将挚友变成了对手。他们都满怀济苍生之赤诚,却因政见不一,渐至水火难容。推行变法后,司马光连写三封长信劝他“改过从善”。既无法阻止君臣变法的决心,司马光只好递上辞状,悲愤离京。

苏轼曾公然反对新法的狂飙激进,提醒帝王“其进锐者,其退也速”,以致被新党罗织出“乌台诗案”,数遭贬谪,以至半生漂泊。

暮年回首,往事频回脑际,他也许悔不当初。人生相逢,最美处只如初见般心无芥蒂。他自认是耿直之人,只因太过执拗才被名利束缚。仿佛一场宿醉后梦阑酒醒,恍然惊觉已误秦楼之约。

一场戏散场后,满眼寂寥苍凉,却是旧识在原地温情相待。苏轼从黄州归来,特意取道金陵拜访他。两人执手相看,竟如知交重逢,仿佛从未有过争斗,从未有过伤害和龃龉。他感念苏轼还是多年前他认识的那个苏轼,一时有泪倾落。

王安石晚年之际作《新花》诗,仿佛与人世告别:“新花与故吾,已矣两可忘。”新花尽管绽放吧,他将绝命而去了!

还是故交最懂他。他谢世后,中伤诋毁之音四起。只有司马光为他辩解,并力排众议,请求朝廷优加厚礼。

只可惜人生已到尽头,他再不能回到从前,此时唯有满院秋声,散入寥廓。

猜你喜欢
神宗苏洵江宁
皇帝任性,状元到手
刘江宁作品
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融入职业知识的实践探索
苏洵发愤读书
苏洵焚稿
苏洵,中年开始乘风破浪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江宁分院 王光勇
皇帝任性,状元到手
郭熙《早春图》的视觉性与神宗朝文人心态
苏老泉大器晚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