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接孙村产业群的服装专业生产实习模式的改革

2016-03-22 08:10孙莉安徽工程大学纺织服装学院安徽芜湖241000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产业群生产实习对接

孙莉(安徽工程大学 纺织服装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对接孙村产业群的服装专业生产实习模式的改革

孙莉
(安徽工程大学纺织服装学院,安徽芜湖241000)

摘要:生产实习是服装专业学习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由于诸多原因导致其教学效果不甚理想.本文以安徽工程大学为例,从其生产实习的现状与问题出发,在“芜湖市纺织服装产业研究院”这一校市战略合作平台的基础上,提出了对接孙村产业群的专业生产实习的新模式.对接后,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习兴趣,强化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了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关键词:对接;产业群;生产实习;改革

生产实习是我校服装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课程开设的目的是巩固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使他们能够学以致用,同时使学生有机会了解企业生产、工作的现状,从而明确今后的就业方向.但是在实际实施的过程中,诸多原因造成课程的效果不甚理想.而伴随着国家一系列关于经济发展强国战略的推出,高校的人才培养也面临着更多的挑战与责任.学校应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的训练与提高,实现“零适应期”的目标[1].在这种背景下,对服装专业生产实习的模式进行改革也是势在必行的.

1 传统生产实习的模式与弊端

我校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生产实习原本的模式是由指导教师集中组织学生去周边地区的大型服装企业进行实地的考察参观,如表1所示.

表1 传统生产实习模式

这种模式可以使学生对企业有一些整体的认识与了解,但是存在的问题却很多:

(1)学生的数量较多,统一安排至企业参观,对其生产工作多少有一些影响,且不能给企业带来效益,致使一些企业接收学生实习的积极性不高.

(2)学生在参观时,没有实际动手操作的机会,只是走马观花地看一看,做一些肤浅的认识与了解,能够真正起到的作用十分有限.

(3)经费紧张.由于前期专业课程中已经组织学生对附近的企业做了简单的参观,生产实习就更倾向于路途较远的企业.随着物价的上涨,实习经费常常捉襟见肘,需要由学生自己补足.

(4)由于只是做肤浅的参观,又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甚至要自己出经费,这就导致学生实习的热情不高.

因此,必须对这种传统的生产实习模式进行改革,要给学生真正融入生产一线进行实践训练的机会,同时也要尽量考虑企业所需,以实现学校与各实习单位的互惠共赢.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生产实习的质量.

2 与孙村产业群的对接

目前,随着原材料以及劳动力成本的不断升高,我国服装产业由沿海开放城市向中西部内陆城市的转移已是大势所趋.2010年国务院正式批复了《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而安徽省委省政府也从本省实际出发,确立了“科学发展、全面转型、加速崛起”的发展战略[2].在此机遇下,皖江城市带各产业群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孙村镇隶属于“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重要城市——芜湖市繁昌县,拥有“中国出口服装制造名镇”、“安徽服装第一镇”之称,是安徽省乡镇一级最大的外贸服装生产加工基地.近几年来的发展,使其已形成集纺织、印染、水洗、印绣花、成衣加工、包装和物流等为一体的完整纺织服装产业链,加工的服装也出口到欧美、东南亚、韩国等国家和地区[3].

但是在孙村产业群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不断反映出来.虽然群内企业的数量很多,但发展的层次缺明显偏低.其中以中小型企业、特别是小企业为主,而这些企业多为纯加工型企业,具有自主品牌的很少,生产的产品档次也不高,创新的能力较低,甚至不具备研发、品牌经营这类可以产生高附加值的能力.但是,随着产业群的转型升级,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力,这些企业就对人才、技术等有了更多的要求.不过这些要求仅仅依靠企业自身的能力往往是无法达到的,产业群的发展还需要借助高校的专业优势.

同时,由于各服装院校专业的同质化现象严重,产学合作、工学结合很难深入,导致很多专业都缺乏特色[4].因此,高校中专业的发展应根植于、服务于地方产业,立足于区域产业的实际现状及发展趋势.为此学院与市政府积极对接,经双方充分协调、沟通,于2015年5月成立了“芜湖市纺织服装产业研究院”,这是一个校市战略合作项目,在行业发展规划、人才培养、产学研合作等方面建立了共同发展的长效机制,搭建了校企合作的有效平台.基于此,服装专业应积极对接孙村产业群,根据其发展和市场导向来建设、完善服装专业的相关课程,如服装专业的生产实习,从而培养出实际市场所需的人才,并体现出本专业自身存在的价值与特色.

3 对接后生产实习模式的改革

3.1实习前的准备工作

为保证实习质量,服装专业的生产实习的模式将由之前的“参观式”实习改为“参与式”实习.当然,由于要深入企业一线,所以企业的支持配合是一个必要条件.因此,指导教师在开课前,会将实习的具体需要通过芜湖市纺织服装产业研究院这一平台告知孙村镇政府,由其召集企业和教师进行座谈,详细沟通确定实习的具体岗位,实习的时间段以及主要学习内容.

然后,指导教师结合企业提供的岗位类型及生产实习教学的要求,编写一份专业生产实习指导书,并根据具体岗位的情况与特征,设置若干个问题,让学生对于所要进行的生产实习的内容和要求有所了解,同时对于将要实习的岗位存有疑问,激发他们的兴趣,引导他们在实习实践中去解决问题.

3.2实习过程

改革后,服装专业生产实习的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共1天时间,主要是在校内的生产实习前的准备工作,包括两方面,一是实习期间的安全教育,二是专业教育.其中,专业教育就是指导教师结合已经制订的实习指导书,对学生进行的实习前的专业知识的强化.

第二个阶段,共1天时间,由指导教师统一组织学生到产业群的各个企业进行参观,让学生对企业的总体情况、生产流程、岗位划分形成基本的概念.返校后学生根据实际了解到的情况以及自己的兴趣,选择出两个企业提供的实习岗位.根据学生的选择,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由指导教师进行总体协调,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5~10人.

第三个阶段,共8天时间,主要是按照分组进企业轮岗实习.每组学生与现场工人一对一对接,明确实习的企业导师.实习期间,学生与企业导师同时上班下班,可以随时交流,充分了解实习岗位的工作方式与方法.由于路途较近,交通费用较低,每天实习结束后可统一返校,第二天早晨再统一前往.另外,鉴于很多同学都有将作业留到最后来突击完成的习惯,使得实习报告难以反映当时的状态.为此,每天返校后,会由指导教师组织分组讨论,及时回顾总结当天实习的内容,并找出实习岗位所存在的问题,这是下一步学院与企业的产学研对接及提供技术服务的依据,是实现双方互利互惠局面的措施之一.

3.3实习考核

以往的生产实习多是以一份实习报告作为考核的标准,不少学生就会应付了事甚至抄袭,所以,有必要优化考核的模式,强调实践能力的提升与实习过程的控制.

目前,服装专业生产实习的考核是根据学生在实习现场的表现、实习报告的内容和小组答辩的成绩这三个方面来综合评定的.

实习现场的考评成绩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企业导师根据学生在实习现场的实际操作能力、实习的态度以及遵守纪律等方面的综合表现所评定的成绩,占比70%;二是指导教师根据每天分组讨论时学生的整体表现和发现与分析问题的能力所评定的成绩,占比30%.综合评定出的实习现场的考评成绩在最终成绩中占比50%.

实习报告则是要求学生按照专业实习大纲的要求,根据实际岗位的实习经历,撰写5000字左右的总结报告,详细说明实习工作的具体内容、涉及的知识点、对实习指导书中提出问题的解答以及个人的实习体会等.实习报告由指导教师进行评阅,成绩占比30%.

最后的答辩是以实习小组为单位进行的,由指导教师结合其实习岗位的特点,提出若干相关的问题,根据解答的准确性进行评定,成绩占比20%.

4 结论

对接孙村产业群后,服装专业的生产实习给学生真正创造了“动手”的机会,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沟通与配合能力.而具体岗位的实习,使学生对于今后工作的方向更加明确、对于今后身份的转化也有了准备.考核方式的完善,也使得实习的过程能够踏踏实实地进行、实习的总结能够更具广度与深度.同时,学生从实践中发现的问题也能够为今后校企的深入合作提供可行性.总之,对接后,生产实习课程的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当然其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摸索、改进.不过,建立在与企业对接的基础之上的新型生产实习模式将成为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张礼华,王琪,方喜峰,徐江敏.以“卓越工程师”培养为目标的专业生产实习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3):16-18.

〔2〕徐军.皖江城市带县域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研究[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2015(3):87-92.

〔3〕王超.全球价值链下的安徽孙村镇服装产业集群升级研究[J].市场周刊,2013(4):25-27.

〔4〕蓝烈煌,孔祥金,孙禹.专业群对接区域特色产业群的合作模式研究[J].纺织服装教育,2012(3):213-216.

基金项目:安徽省级质量工程教学研究项目(2014jyxm009);安徽工程大学质量工程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项目(2014sxsxjd01)

收稿日期:2015年11月7日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6)01-0255-02

猜你喜欢
产业群生产实习对接
复杂网络视角下产业群治理研究
基于产业群的江苏高职重点专业群发展研究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方向生产实习的探索与实践
“产教融合”视角下我国养老产业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对接研究
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与幼儿美术教学对接的几点思考
G20在和一些国际组织“对接”;杭州峰会不会“跑题”
生产实习管理与质量控制系统研究与实践
信管专业生产实习过程自我管理的实现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实习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广元市物流产业群战略联盟运行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