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热”动机及影响因素的调研分析

2016-03-22 08:10马晓伟安徽财经大学统计与应用数学学院会计学院安徽蚌埠33030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多元线性回归动机影响因素

马晓伟,孙 欣,余 湉,陈 成(.安徽财经大学 统计与应用数学学院;.会计学院,安徽 蚌埠 33030)



“考研热”动机及影响因素的调研分析

马晓伟1,孙欣1,余湉1,陈成2
(1.安徽财经大学统计与应用数学学院;2.会计学院,安徽蚌埠233030)

摘要:针对本科生考研的动机、影响本科生考研的因素、考研将会造成的影响等,以普通高校在校大二、大三学生为主要调查对象,通过典型调查与抽样调查相结合,网上问卷调查与纸质版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得出“提高就业平台”是本科生考研的主要动机;本科生考研与性别、学校、年级、专业的相关性不强;长期来看,考研所带来的薪资收益将大于考研成本等结论.由此提出“本科院校应当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学历与文凭、增加双专业、本硕(博)连读的机会、面向就业,大力发展专硕”等建议.

关键词:考研热;动机;影响因素;多元线性回归;成对样本数据t-检验

1 调查背景

2001年,我国研究生报考人数还不到50万,而2005年,报考人数便已过百万,规模堪比我国大城市人口,直至2015年,报考人数增至164.9万人,本科生考研成了一种趋势.考研深造不仅有利于科学文化知识的进一步传播,也会提升本科生的科研能力,促进我国人才强国发展战略的实施.基于现今的“考研热”潮流,我们展开了一项针对大二、大三年级学生的调查,了解本科生的考研动机及影响因素是本次调查的主要目的,并通过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提出合理的建议.

2 研究方法

2.1调查方法

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具体分为网上问卷调查预调查和正式调查两个步骤.其中,网上问卷调查预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即在安徽财经大学内随机抽取一个班级,然后邀请该班同学参与调查,目的在于检验问卷设计的合理性;正式调查采用整群抽样和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式,目的在于保证样本的随机性,以便用样本估计总体.

2.2样本分布

样本主要取自安徽财经大学、安徽科技学院、长春师范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大二、大三学生.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50份,有效回收243份,问卷回收率达97.2%.

3 调查结果分析

3.1考研动机的分析

图1 是否有考研意愿

表1 考研动机调查结果

由图1可知,准备考研的同学占多数;由表1可知,大学生考研的动机不尽相同,其中,比较突出的是进一步完善与提高知识结构和层次、有更高的起点,为找工作做准备、就业形势严峻.

为了能够更好的分析影响学生考研的主要动机,首先通过计算相关系数,得出学生是否考研与各考研动机之间的相关性,如表2所示:

表2 相关系数表

通过表2可以看出,决定学生是否考研与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就业平台,缓解就业压力三个动机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而其中“提高就业平台”这一考研动机与学生是否考研之间的相关性最强.由此可以看出,本科生最终决定考研在很大程度上是希望能够提高就业竞争力,这表明现在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较大,学生考虑问题不得不从更为实际的角度来出发.

其次,可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进行线性拟合.用Y表示学生是否考研,用x1,x2,x3,x4,x5,x6分别表示继续校园生活,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就业平台,缓解就业压力,父母的要求和周围环境的影响.通过EXCEL进行线性拟合,可得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考研动机的线性拟合

由表3所示的拟合结果可知,x3的影响效果最为显著,大致可拟合为如下方程:

Y=0.98+0.25x3(1)

即本科生考研的主要动机是提高就业平台.

现如今,我国每年大学毕业生已超过700万,且有上升趋势.对于大部分本科毕业生来说,“毕业即意味着失业”几乎成了普遍现象.于是,为了更好地改变命运,大学毕业生选择继续读研深造.尤其是对于普通高校的大学生来说,他们更是希望通过考研进入“985”、“211”名校,因为就读“名校”意味着为自己加固“保险”,在成就感和幸福感大大增强的同时,也为就业增添了砝码[1].

3.2考研影响因素的调研分析

根据调查结果,初步发现学生“是否考研”受到性别、所在学校、年级、所学专业等因素的影响.为了能够更好地比较不同的影响因素下学生的考研意愿是否发生显著性差异,可以采用成对样本数据t-检验方法进行研究,并将结果列示如下:

由表4可以看出,影响学生是否考研的四大因素(性别、学校、年级、专业)在不同的学生之间并未造成显著性差异.究其原因,可以发现在当今社会中,男、女生拥有同样的受教育权利,不同层次的学校中不同专业的学生虽然面临着不同层次的就业机会,但都面对着同样的就业压力,为了提高就业平台,增强就业竞争力,考研成了不少本科生的首选方案.

表4 影响考研因素的单因素显著性差异分析

3.3考研是否收益大于成本

本科生毕业后一般有三种选择:自主创业、步入职场、考研,简单划分即为:非考研、考研,对此,可以结合表5具体分析考研是否会带来更大的收益.

表5 不同学历人员随年龄变化的预期薪资收入

对于应届本科毕业生而言,若选择考研,则需要支付一定的成本.主要包括为考研而支付的报名费、资料费;读研期间所缴纳的学杂费等;机会成本,即因读研而放弃的薪资收入.那么,分析考研所带来的收益是否大于成本即转化为硕士人员薪资净收益现值是否大于成本现值.对此,引入如下公式进行计算[2]:

其中:

P:净收益的现值

An:硕士毕业生年龄为n时的薪资收入Bn:本科毕业生年龄为n时的薪资收入

r:我国银行贷款利率或存款利率:如今银行贷款利率约为4.6%;银行存款利率约为2.25%

C:成本的现值

c1:为考研而支付的报名费、资料费、考研班报名费等,

其中,报名费约120-200元,资料费约500-800元,考研报班费用约1600元,总计约3000元,因此取c1=3000元

c2:读研期间平均每年的学杂费,其中,平均每年学费约8000元,住宿费约为1000-1500元,因此取c2=9250元

将表5中的数据分别代入公式2和公式3,计算得:当r为银行贷款利率时,P=316370.2(元),C=180013(元);

当r为银行存款利率时,P=469455.2(元),C=130387.9(元).

因考研而带来的净收益大于为考研而支付的成本,因此,或许短期内本科毕业生的薪资水平大于硕士人员薪资水平,但长期来看,考研所带来的收益是不容小觑的.

4 结论

自21世纪以来,我国研究生报考人数整体呈上升趋势,而性别、学校、年级、专业并不是影响本科生考研的主要因素.在当前社会环境下,本科生考研主要是为了提高就业平台.关于考研对本科生未来发展的影响,我们可以看到,硕士人员的平均起薪要高于本科毕业生,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硕士人员的净收益大于本科生.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不假思索而盲目考研.基于以上分析,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4.1本科院校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学历与文凭[3]

当今社会下的大学教育更像是产品加工厂,加工者注重产量却忽略了质量与种类,从而导致当代大学生较为严重地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与积极面对挑战的勇气,却仍旧希望自身可以在现有的考试制度下获得安全的保证.然而一旦进入大学,成绩不再是衡量学生能力的唯一因素,学历与文凭也将不再是一个人获得成功的保障.我们生活在充满变化与竞争的社会,学校只有帮助学生树立起最为核心的竞争与拼搏意识,帮助大学生走出学历与文凭的误区,正确理解笼罩在考研上的迷雾,才有有效缓解当下的盲目的考研热情.

4.2本科院校鼓励学生参与双专业的学习

时下社会需要的是复合型的人才,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不可一业不专,也不可只专一业.正如一位企业老板所说“不是当代大学生太多,而是合格的大学生太少”,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我们是盲目考研,还是主动反省自己,看看自己的能力是否达到了应聘单位对人才的要求呢?答案显然是后者.因为现实社会中,企业主更看重的是高能力而非高学历,双专业的学习,能够有效的扩充一个人的知识面与见解,提升个人的实际竞争力,让一个本科毕业生在就业时有着更强的就业竞争力.一个学校若是在推行双专业方面做得好,可以有效的缓解部分大学生盲目的考研热情.

4.3本科院校面向就业,大力发展专硕

专硕的产生本就是为了使研究生更好的面对就业,其在很大程度上也缓解了学硕招生的压力.关于本项建议的提出,是在做问卷调查时较多学生的所提出的一种期望.而且专硕的产生也可以使得学生的能力更好的面对就业,减少与工作的磨合时间,为双方争取利益.

4.4引导学生树立新的人才观、就业观

“考研热”的出现使得本科生人才市场趋于冷清,然而,高学历并不等于高能力.目前,我国总体经济水平还不算太高,我们应尽力节约社会成本,树立“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新人才观[4].职业无贵贱之分,社会上自然存在的每一种职位都是必需的、神圣的,本科生亦应该在正确的引导下自觉树立新的人才观、就业观.

参考文献:

〔1〕王北一,邬长明.从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考研热[J].教育理论研究,2011(27):119.

〔2〕熊倪娟,赵东辉,施祖麟.经济人的理性选择与社会人的流动渠道——对“考研热”的经济学与社会学分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5,26(2):51.

〔3〕吕杰.高校学生考研动机及影响因素分析[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2007(12):79-82.

〔4〕许宁,许玥.高校“考研热”利与弊之思辨[J].盐城工学院学报,2011,24(3):75.

通讯作者:马晓伟(1993-),女,安徽淮北人,安徽财经大学统计学系,E-mail:2603775115@qq.com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1301033);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410378207)

收稿日期:2015年11月19日

中图分类号:G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6)01-0273-03

猜你喜欢
多元线性回归动机影响因素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动机比能力重要
基于组合模型的卷烟市场需求预测研究
基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冬季鸟类生境选择研究
我国上市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效应实证研究
云学习平台大学生学业成绩预测与干预研究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