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动物城》到底牛在哪儿?

2016-03-22 00:12magasa
看天下 2016年7期
关键词:疯狂动物城皮克斯迪士尼

magasa

动画片承载政治和社会批评功能很常见,可是能调动每一个细节来完整表达意识形态看法,并且又能让每个情节、每个人物设定、每个不起眼的细节都发挥出上佳的喜剧效果(也就是说,即使你忽略所有背后隐藏的政治含义,影片的娱乐性仍然满载),好像并没有太多先例

《疯狂动物城》公映后,“好评如潮”已经无法形容这部电影了,它的口碑完全是现象级的,烂番茄、豆瓣等任意评分网站几乎都是9分以上,零差评的表现,甚至有外国著名影评人将其加冕为迪士尼历史上最伟大的动画片。

现在中国电影总说“工业”这个词,那什么是工业呢?《疯狂动物城》就是电影工业的最高标准。动画片比真人电影更能反映工业的实力,因为它对技术和协作的要求更高,不像真人电影有时候靠导演的天才灵光就可以拯救。为什么迪士尼、皮克斯的动画导演,不论多厉害,也没有跟诺兰、芬奇、卡梅隆一样出名的?很多人现在也不知道《疯狂动物城》三个导演的名字吧?这是因为导演成了体制的一部分,体制比任何一个人,包括导演,都重要得多。个人的天才,要臣服于体制的运转。反过来,不埋没每个人的才华和创意的体制,才是有效的体制。

自从约翰·拉赛特2007年重返迪士尼,同时执掌迪士尼和皮克斯两家动画片厂的创作以来,迪士尼萎靡已久的动画长片接连推出杰作,势头更在同门皮克斯之上,也许拉赛特的工作重心更放在重振迪士尼这边吧。而之前那几家风光无限的动画工作室,梦工厂、蓝天之类,现在明显被拉下了一两个身位。从《疯狂动物城》我们就能看到,当前的迪士尼动画电影已经达到了一个怎样的新高度。它之所以所向披靡征服全年龄段观众,就是因为下面这些元素。

开创全新的世界

我们来数一数,《无敌破坏王》、《冰雪奇缘》、《超能陆战队》、《疯狂动物城》,也可以加上皮克斯的《头脑特工队》、《恐龙当家》,除了《冰雪奇缘》仍是古典的公主故事外(不过和过去的公主叙事相比也有很大变化),其他几部都是基于全新的设定。

《无敌破坏王》是带领观众进入二次元的游戏世界,让游戏人物在游戏的世界里展开冒险。《超能陆战队》是借用了漫威的超级英雄模式。《头脑特工队》把故事搬到人的大脑中,叙事基于心理学概念来展开。《恐龙当家》假设恐龙没有灭绝,依然是地球的主宰者,并发展出智慧生命。

《疯狂动物城》则把一个宏大的世界建筑在食草动物和食肉动物众生平等的乌托邦构想之上。这一核心情节设定源自主创在肯尼亚采风时,发现狮子经常和瞪羚、斑马一起喝水,喝完各自离开,双方相安无事。也就是说,它们并不是随时都处于剑拔弩张、你死我活的状态。

在新的世界观设定之下,动画故事的时间和空间得到了极大的拓展,新的世界必然要求新的视觉形象,这对创意、设计、电脑计算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疯狂动物城》特别棒的一个地方就是它的城市设定,就像英文片名“Zootopia”后缀所暗示的,这是一个乌托邦。从自然地理的角度来说,它包含森林、草地、冻原、冰川、沼泽等各种地形,适合所有动物的生活;同时这又是个非常重视人文关怀的城市,为不同生物量身打造了便利设施,比如专供长颈鹿的通道,不同大小的车门,河马烘干器之类。据说剧组为此请教了城市规划和生态专家,甚至研究残疾人法案的学者。

反观中国电影,这些年翻来覆去地拍《西游记》,《西游记》固然不错,但是不是可以考虑一点别的?

其实从世界观创新这个角度来说,追光动画出品的《小门神》是有这方面企图的,它设计了一个神仙和凡人共处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神仙有下岗失业的烦恼,不得不有求于凡人,这是个很有趣的世界观前提,只是这部电影整体水准还差得比较多。

故事层次有浅有深

《疯狂动物城》是合家欢电影,从六岁到六十岁都可以去看。但一部电影怎么同时照顾不同年龄层次的观众?一般的做法总是就低不就高,把故事讲得浅显易懂,符合小孩子口味,并且力图让浅显的故事更加有趣,让成年人也看得开心。但《疯狂动物城》的做法就更有难度一些,它明显把电影故事内容分了层次,不同的观众看到不同层。这种做法当然不是这部电影首创的,但能做到这么完美,很少见。

所以,《疯狂动物城》可能是迪士尼历史上最大胆创新的一部动画长片,不过这并不体现在它传达的价值观上。这部电影的价值观仍然是美国自由派意义上政治正确的那套观念:尊重种族差异,欢迎外来移民融入主流文化,反对以刻板形象来定义不同的种族等等,其实并不新鲜。它的大胆其实反映在,把复杂的意识形态观念完美地转化到一个拟人化的动物故事中。动画片承载政治和社会批评功能很常见,可是能调动每一个细节来完整表达意识形态看法,并且又能让每个情节、每个人物设定、每个不起眼的细节都发挥出上佳的喜剧效果(也就是说,即使你忽略所有背后隐藏的政治含义,影片的娱乐性仍然满载),好像并没有太多先例。

对于儿童观众来说,他即使无法领悟到片中的政治和社会意识信息,他至少可以感受到幽默、可爱,以及人与人应该互相尊重、平等相待的道理。

在剧作方法上,《疯狂动物城》和去年皮克斯的《头脑特工队》其实是一致的,都是大量使用比喻的技巧来讲故事。和过去动画电影的区别是,也许以前能在一部影片里用到十处八处的比喻手法,现在是一百处以上,处处严丝合缝,前后呼应,这对主创的编剧能力要求更高了许多倍。

吸收亚洲流行的二次元文化

迪士尼动画有自身的一套根深蒂固的传统和范式,其中很多是由《白雪公主》这部里程碑作品确立的。迪士尼常用的那些招数,包括将动物拟人化(儿童化),不管是什么动物,即使是猛兽,也都外表可爱无辜,对人没有威胁;热衷使用追逐打闹和不造成伤害的暴力,包含少量危险的场面,以提供紧张刺激,但是一切危险最终都会被重置,几乎所有人都会平安无恙,获得快乐的结局。

这些传统一代一代地传到今天的《疯狂动物城》,但我发现这部影片的一些特征似乎是传统迪士尼动画电影不具备的,更像是学习自东亚地区二次元文化的卖萌。这一点最直观的表现,就是角色设定开始借鉴日本动漫,比如眼睛越来越大。这只要比较早期的米老鼠、小飞象和《疯狂动物城》里的兔子、狐狸就很清楚了。而且这部电影把有意识的卖萌当成突出卖点,兔子和狐狸就不用说了,大部分配角,像花豹、树懒、绵羊、大象,无一不以卖萌为生。

因为卖萌卖得好,中国人明显比美国人更喜欢《疯狂动物城》,这从中美两国的电影评分网站上就能看得出 来。

传递普世价值观

我们经常说好莱坞电影传播美式价值观,这么说不是不对。但更准确的说法是,好莱坞电影讲述的是经过修正的美式价值观。

随着好莱坞电影的全球化发行和营销日益深入到每一个主要国家和新兴市场,它必然会考虑到许多国家的特殊情况,所以一成不变的美式价值观并不能包打天下,好莱坞电影其实在不知不觉地修正电影中所表达的观念,以便更加普世,让全世界不同民族、不同宗教的人都能接受。

总有人指责美国人,说你们的电影携带了太多你们国家的价值观,是文化侵略!美国人会反驳说,就因为迁就你们海外市场,我们国家的电影早就不是纯粹的美国味儿了!

这种迁就的表象,就是《疯狂动物城》将电视播音员的形象按照发行国家来区分,中国是熊猫,澳大利亚是考拉,加拿大是麋鹿。

考察内在思想的话,美式个人主义与自我奋斗其实仍然是《疯狂动物城》的主心骨——所有人都不看好小兔子能当警察,可它靠自我奋斗实现了这个“美国梦”。

而更国际化的考量体现在放诸四海而皆准的文化多元主义和相对主义,在电影里就是说,每种动物不管体格大小还是智力高低,在动物城里都是平等的,都有权按照自己的生活习惯在这个城市里生活,并且尽管动物之间的文化传统存在差异,但没有高下之分。这种说辞当然可以直接套用到全世界那么多民族身上,于是不管来自哪个国家的人看到这部电影,都挑不出刺来。

移民和文化融合是美国的立国之本,他们做这种推己及人的改变更得心应手。换言之,这种国际化、跨文化的大片,除了美国人,其他国家还真不容易拍出来。

《疯狂动物城》的政治梗

《疯狂动物城》不止是一部合家欢动画片,它还蕴藏了极丰富的政治和社会意涵。这是一部符合好莱坞传统的“寓意电影”(message movie),只是套上了“警察搭档电影”(buddy cop film)作为类型外壳。影片回应了当今世界面临的一个最紧迫问题,一方面是部分少数族群和宗教极端分子的暴力活动(如ISIS),另一方面是主流社会由此产生的排斥行为(如唐纳德·特朗普)。

注意,我绝不是说本片主创有意在对ISIS和特朗普含沙射影,这根本不可能。因为一部动画片的制作周期极长,它的初始创意构思之时,可能ISIS和特朗普还不构成一个世界性的突出问题;其次,一比一的精确影射在艺术上是很傻的做法,本片毕竟是一个普适性的寓言,没有必要那么做。只是影片主创的构思太精辟且有预见性了,才让我们产生那样的错觉。

估计本片所传达的信息会被一些人视为典型的好莱坞自由派立场,因为政治正确无时不在。比如兔子可以说自己很可爱,但其他动物不能说,这就相当于种族特定的玩笑只有本种族的人可以开;狐狸想摸摸绵羊的“头发”,而绵羊软绵绵的卷发和黑人类似,所以绵羊副市长的人设就是一个黑人姑娘;此外大象冷饮店宣称自己有权不出售商品给特定顾客,这也是对一件具体时事的回应,之前美国一些比较保守的地区,有的商家出于宗教自由等原因拒绝给同性恋者提供服务。

自由派立场还体现在对种族差异现状的阐释与解决方案。影片中先是爆发了食肉动物失踪的案子,经过调查发现,这些动物都发疯了,露出原始的野蛮天性,于是被人抓了起来。兔子警察一开始将食肉动物发疯解释为那是他们DNA与生俱来携带的野蛮本性,这显然是对应了种族歧视中常见的基因优越论,绝对是政治不正确。

后来经过侦查发现,果然是有人在捣鬼。谁呢?是恐惧食肉动物的一部分食草动物,他们给食肉动物偷偷注射药物,使其发狂,于是问题清楚了。这种解释很值得玩味,细想起来,按照所谓的“白左”价值观,幕后黑手一定只能设定为食草动物(象征西方主流社会)。若黑手是食肉动物(象征非法移民,或是宗教极端分子等不容于主流社会的异类)又如何?那说明双方的分歧是本质存在的,将无法弥合。

片中的狮子市长和绵羊副市长都带有一点唐纳德·特朗普的影子。狮子市长发现有食肉动物发疯,他的办法是把所有发疯的动物隔离起来——这不就是特朗普的防火墙主义?而绵羊副市长则是主动出击,抢先向食肉动物下手,就好比特朗普提出的驱逐上千万非法移民。

前面说了,这不是故意的设计,只是说当族群冲突发展到一定程度,特朗普这种人是必然会出现的。

超级动物城的运作还有很多美式民主政治的影子,比如狮子市长仅仅因为一份录音就下台,大概只有发生过水门事件的美国才认为这符合现实。而狮子选择绵羊为副市长,是为了拉拢食草动物的选票,看到这里再想想如火如荼的美国大选,让人会心一笑。

猜你喜欢
疯狂动物城皮克斯迪士尼
皮克斯的动画帝国
拿开以后
迪士尼乐园
迪士尼开业
欢乐上海迪士尼
《疯狂动物城》玩转政治寓言
我们只有120只了!
无敌幸运星畅游迪士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