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内利的琴是一个“野孩子”

2016-03-22 10:01胡越菲
音乐爱好者 2016年3期
关键词:野孩子佳士得大提琴

胡越菲

大部分的古董收藏品,如古玩、字画、书籍等,往往让人珍若拱璧,只是偶尔把玩欣赏,试想应该没有哪位收藏者会将一只明朝的碗用来盛饭吃吧。然而,有这样一种特殊的古董,虽然每件价值动辄数百万,乃至上千万,却是每天都会被拿出来使用的——或者可以说,只有通过使用,它们的价值才能够得到延续,否则甚至有可能贬值。这便是弦乐演奏家们手中的乐器,它们也由此成了世界上使用率最高的一类古董。

2015年底,历史悠久的艺术拍卖行佳士得在上海和香港举行了“音乐的艺术:私人收藏珍罕意大利乐器”私人洽购展览,展出了八把珍贵的小提琴和大提琴,包括安东尼奥·斯特拉迪瓦里制作的四把小提琴和一把大提琴,以及朱塞佩·瓜内利制作的三把小提琴。这些乐器均出自意大利制琴工艺的黄金年代——1670年代至1730年代,总价值高达六千万美元。

新闻发布会上,佳士得装饰艺术部国际执行董事保罗·科茨(Paul Cutts)先生介绍了意大利小提琴制作工艺的历史以及斯特拉迪瓦里和瓜内利的作品,并在会后接受了我们的采访。斯特拉迪瓦里和瓜内利,这两位大师的名字早已成了顶级乐器的代名词,其作品堪称汽车中的法拉利与兰博基尼,不同的是,法拉利与兰博基尼还可以再制造,而他们的作品却只可能因为损耗而减少。保罗感慨道:“大师们用科学严谨的态度完成声音的实验,创造出最美妙的音色。他们的卓越才华与工艺使得这些乐器如此出类拔萃,展示着数学般的匀称和精确。”

安东尼奥·斯特拉迪瓦里是提琴制作史上一个不朽的传奇,他最大的贡献就是将小提琴逐渐改良到至今不变的最佳形式和状态。他制作的乐器,无论是在音质、设计还是外观、工艺等各个方面都让其他人难以匹敌,在当时获得众多欧洲皇室及权贵们的垂青。斯特拉迪瓦里的制琴历史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其中1700年至1724年是他的黄金时段,现今许多让人视若珍宝的斯特拉迪瓦里名琴都出自这个时期,如此次参展的制于1705年的“Baron Von Der Leyen,Ex-Klaveness”和制于1717年的“Piatti”。时至今日,世界上第一流的演奏家还在争相寻觅斯特拉迪瓦里这一时期的作品,在拍卖市场上,黄金时段的斯特拉迪瓦里名琴价位都在两百万美金以上,其价值可见一斑。

朱塞佩·瓜内利是提琴制作史上又一个罕见的天才。他将各种不同风格的音色完美结合,从而创造出一种极有表现力的、音色浑厚亮丽的乐器,帕格尼尼就曾为他的一把瓜内利小提琴取名为“加农炮”,以纪念它那雄壮的声音。瓜内利一生仅制作了数百把提琴,现今仍存世的更是屈指可数,据最新统计仅一百五十把左右,和斯特拉迪瓦里的五百五十把相比少得多,这也让它的价值凌驾于斯特拉迪瓦里的作品之上。此次展品中的一把制于1736年的瓜内利“Lafont”曾属于与帕格尼尼同一时代的法国小提琴名家拉丰(Charles Philippe Lafont),后又为俄国小提琴家布罗德斯基(Adolph Brodsky)所有,后者就是用这把名琴首演了柴科夫斯基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佳士得策划这样一个珍罕名琴展,在筹备过程中一定花了不少时间吧。对此,保罗顽皮地答道:“我们准备了三百多年,从斯特拉迪瓦里出生开始!”当然了,这是一句玩笑话,实际上的策展时间差不多为一年,因为这八把名琴虽然来自欧洲同一个私人收藏家,但他把这些琴分别借给了世界各地的音乐家使用,所以花了一年左右的时间才把它们全部收集回来展出。很显然,乐器这件特殊的古董只有一直被使用,才能散发出持久的艺术魅力。此次展览中,有一把也是唯一的一把大提琴,来自斯特拉迪瓦里制于1673年的“Harrell,Du Pre”。大师一生所制的大提琴虽然在数量上远远不及小提琴,但他将自己在制作小提琴中得到的经验创造性地运用于大提琴制作上,并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奠定了十九世纪以来大提琴的标准模式。出自斯特拉迪瓦里之手的大提琴和小提琴同样出色,它的穿透力很强,即使演奏最弱的音符,都能清晰地传到音乐厅的每一个角落。

从这把琴的名称中,我们不难发现它曾经的主人是二十世纪最富传奇色彩的女大提琴家杰奎琳·杜普蕾。1961年3月,当时刚满十六岁的杜普蕾在伦敦的维格莫尔音乐厅举行了她的首场独奏会。就在音乐会结束后,她收到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捐赠给她的这把斯特拉迪瓦里名琴,捐赠者认为只有杜普蕾才配得上这把名贵之琴的身价。一年后,杜普蕾用这把名琴演奏了埃尔加的《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其无与伦比的诠释在乐坛掀起了一阵巨澜,奠定了她在大提琴名人堂中的地位。杜普雷一生共演奏过两把斯特拉迪瓦里大提琴,这是第一把,而第二把,也就是著名的“David Duff”,现在由马友友使用。

让人惊讶的是,这把珍贵的“Harrell,Du Pre”大提琴被安放在了展览的入口处,没有任何密封的盒子保护,就这么大大方方地敞开着。保罗解释道,如此安排的原因,首先是因为在此次展品中,这把大提琴的年代最为古老,这样可以让人们从最早的乐器开始逐渐深入展览;其次,不加保护罩是为了让它看起来和人们非常亲近,仿佛没有隔阂。是啊,我们正和如此珍贵的大提琴呼吸着同样的空气呢。当然了,佳士得并不是没有考虑过安全问题,但大提琴的体积很大,不太容易被偷,所以不用担心,“要是有什么人打算扛着大提琴走的话,我们一定会注意到的”,保罗笑道。

总体来说,斯特拉迪瓦里的小提琴走精细路线,瓜内利的则更为奔放。斯特拉迪瓦里制琴的整体概念连贯、统一,尽管在琴身的长短、音孔的大小上会有一些微调,但表面的式样几乎是相同的,非常纯粹、干净。这和瓜内利有着非常大的区别,因为后者的琴总会有些小粗糙的地方,“如果拿着放大镜看琴身里面的话,会发现瓜内利当时刻、凿的工具都比较粗糙”,因此,保罗亲切地把瓜内利的琴称作是一个“野孩子”。这也与瓜内利本人的性格有关,一方面,他具有非凡的天赋,另一方面,他又不修边幅,做琴时大刀阔斧。但是,由于瓜内利的每一把琴都充满了个性化(Individual),几乎没有雷同的作品,因此在拍卖市场上反而更为走俏。

当被问到自己最喜欢的小提琴时,保罗一下子来劲了。这似乎是一个他一直想被问到、却从来没有被问到过的问题,于是立刻兴致冲冲地说了起来。“我最喜欢的小提琴有两把,一把是斯特拉迪瓦里早期的作品,制于1686年的‘Rosenheim’,音色美,外形美,是我的最爱。至于瓜内利,我喜欢‘Lafont’,这是一件非常非常美的乐器,我喜欢它的颜色、设计,以及它个性化的特点。”说起这些他心爱的乐器,保罗的眼神里充满了温柔,好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

在原有小提琴的基础上,斯特拉迪瓦里和瓜内利不断地完善、精密化,也许形状看起来差不多,但在细节上做了很多改进,特别是在音学上加入了数学的元素,使这件乐器发出的声音日臻完美。事实上,无论在结构、材料还是尺寸、外形方面,小提琴在斯特拉迪瓦里和瓜内利的手下就已达到最完美的地步,无需也无法再加以改进了。这不能不说是科学上的一个奇迹。“现在的小提琴制作厂商还在模仿三百多年前制作小提琴的工艺模具,这在历史上没有其他物品可以与之比拟。”如果一定要说现代小提琴和三四百前的小提琴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它们不是由斯特拉迪瓦里制作的!”

猜你喜欢
野孩子佳士得大提琴
41亿美元:佳士得2022 年半年报
大提琴演奏的悲剧审美表达——以拉赫玛尼诺夫《g小调大提琴与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为例
大提琴的沉静之美
木工课——《野孩子乐队》
夏天做个野孩子
Q8 苏富比VS佳士得:巨头战争?
浅谈大提琴演奏中的肢体语言
秋拍第二轮:印象派崛起,现当代复苏?佳士得VS苏富比2017秋拍亿元拍品排行榜
伦敦和纽约苏富比、佳士得现当代艺术成交比例分析
户外运动:做一个野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