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向意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一脉相承的重要基因

2016-03-23 02:12◎梁
新闻前哨 2016年4期
关键词:人民出版社舆论导向

◎梁 锋

导向意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一脉相承的重要基因

◎梁 锋

“导向”意识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11次提到“导向”’本文力图通过对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胡锦涛到习近平等有相关的论述进行回顾’理解导向意识这一一脉相承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重要基因。

导向意识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习总书记着眼党的工作全局,深刻阐述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明确了新的时代条件下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使命、基本方针、实践路径,为新闻舆论战线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全面提高工作能力水平提供了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习总书记的讲话11次提到 “导向”,3次提到 “引导”,1次提到“引领”,充满浓郁的“导向”意识,是既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一脉相承,又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纲领性文献。学习讲话,就要全面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导向”意识相关论述,从而深刻理解“导向”意识这个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重要基因。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导向意识的论述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革命报刊是一种重要的思想传播媒介,通过它可以宣传和捍卫革命真理,批判和驳斥敌对党的思想观点,从而在群众中竖起一面思想旗帜。马克思早在《莱茵报》时期就提出,报刊应当成为“德国人的政治见解的中心”[1]。马克思在创办《德法年鉴》时指出,希望刊物能“为真正独立思考的人们寻找一个新的集合地点”[2]。在马克思看来,革命报刊应该成为 “独立思考的人们”的思想“集合地点”,这个“集合地点”正是人们思想归属之所在,在这个“集合地点”上应该竖立起一面召唤人们的思想“旗帜”。恩格斯把德国社会民主党的中央机关报《社会民主党人报》称为“德国党的旗帜”。[3]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革命报刊是一面思想旗帜,是指导人们思想和行动的向导。

马克思恩格斯强调,无产阶级党报必须成为党的耳目和喉舌。他们要求报刊维护人民群众的真正的物质利益与精神利益。他们认为,人民报刊应该关心“极其重要的真正现实生活问题”,新闻记者应该“极其忠实地报道他所听到的人民的呼声”,无产阶级党报的任务就是向人民宣传革命的真理。这是恩格斯在其著名论文《共产主义者和卡尔·海因岑》中对无产阶级党报规定的基本任务。无产阶级政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党的报刊和一切新闻宣传工具最基本的任务就是向人民宣传革命的真理。

报纸不仅能够锻炼新闻工作者本身,也能教育、启蒙、引导广大的读者。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就社会主义范畴来说,主要是把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最迅速最广泛地传达给人民群众,使人民群众团结起来,为自己的利益和革命的目标而奋斗。党的报刊和党的新闻宣传工具的任务可以概括为几个方面,即传播新闻,引导舆论,反映经济政治活动,传播文化知识,促进社会的发展。这些任务无论表述为几个方面,都是由向人民宣传革命的真理这个基本任务决定的。社会主义新闻宣传工作,应该让人民群众尽可能多、尽可能快地获知无产阶级政党的革命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措施,国内外大事,国内外的科学技术知识、信息,以便更主动、更积极地参加经济活动、政治活动、文化活动和社会活动,为社会各个文明建设作出贡献。

对于反映和引导社会舆论来说,无产阶级政党的新闻宣传工作要及时地宣传党的政策、主张,使之变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同时要充分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意见和要求,做到向党负责和向人民负责的一致性。新闻宣传工作要做到在反映舆论的基础上,去影响和引导舆论。

列宁关于导向意识的论述

列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指导办报工作和整个的新闻事业。《火星报》创刊之初,列宁就在《〈火星报〉编辑部声明》中写道:“我们不打算把我们的机关报变成形形色色的观点的简单堆砌。相反地,我们将本着严正的明确的方针办报。一言以蔽之,这个方针就是马克思主义。”[4]1901年5月,列宁就对党报的作用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论断——“报纸不仅是集体的宣传员和集体的鼓动员,而且是集体的组织者”[5]。正是在《火星报》的宣传、鼓动和组织下,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得以很快恢复和重新建立起来。俄国在建党过程中,正是通过报纸集中地、经常地、系统地向无产阶级及其先进分子宣传和介绍马克思主义,批判形形色色的机会主义和无政府主义思潮,为克服党内的思想混乱和重建社会民主工党起到了“集体的宣传员、鼓动员、组织者”作用。

1920年,列宁在为共产国际拟定《加入共产国际的条件》时,在第一条中就明确规定:“日常的宣传和鼓动必须具有真正的共产主义性质。党掌握的各种机关报刊,都必须由已经证明是忠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可靠的共产党人来主持。不应该把无产阶级专政只当作背得烂熟的流行公式来谈论”[6],第十二条还规定:“同样,不管整个党目前是合法的或是非法的,一切出版机构都应该完全服从中央委员会;出版机构不得滥用自主权,实行不完全符合党的要求的政策。”[7]1922年4月列宁指出:“不要怕揭露错误和无能;要广泛介绍并大力宣扬任何一个表现稍微突出的地方工作人员,把他树为榜样。这种工作做得愈多,愈是深入生动的实际……那么我们的报刊和我们的整个建设事业就会愈有成效地得到改善。”[8]

毛泽东关于导向意识的论述

毛泽东在 《〈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指出:“《共产党人》的任务是帮助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迫切地要求建设这样一个党。建设这样一个党的主观客观条件已经具备,这件伟大的工程也正在进行之中。帮助进行这件伟大工程不是一般的党报所能胜任的,必须有专门的党报,这就是《共产党人》出版的原因。”[9]

他在1948年2月的《纠正土地改革宣传中的“左”倾错误》指示中严厉批评了当时一段时间内许多通讯社和报纸偏离党的路线方针的严重错误倾向,“不是宣传依靠贫雇农,巩固地联合中农,消灭封建制度的路线,而是孤立地宣传贫雇农路线。不是宣传无产阶级联合一切劳动人民、受压迫的民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其他爱国分子,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主义的统治,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民主政府,而是孤立地宣传所谓贫雇农打江山坐江山,或者说民主政府只是农民的政府,或者说民主政府只应该听工人和贫雇农的意见,而对中农,对独立劳动者,对民族资产阶级,对知识分子等,则一概不提。这是严重的原则性的错误。”[10]他认为,通讯社和报纸等新闻媒介如果不能正确理解和宣传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就是失去和违背无产阶级新闻的党性原则。

毛泽东要求各级党的组织来办报,包括办墙报,“把墙报当着自己组织工作,教育群众,发动群众积极性的武器”。他说:“这样办报纸,那么全边区可以有千把种报纸,这叫全党办报。”[11]全党办报,有利调动各级党的组织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深入理解和切实贯彻,全党办报,可以有利于形成一个强大而缜密的宣传网,广泛地教育群众,组织群众,引导群众,团结一致,同心同德,共谋发展。

邓小平关于导向意识的论述

邓小平要求党报党刊必须为改革开放创造一个安定的环境,对于这个观点,邓小平一直讲到90年代初退出领导岗位,成为贯穿他的新闻和宣传思想的一个基本点。邓小平要求发挥党报党刊的舆论导向作用。1979年《人民日报》社论 《切实解决上访问题》,意图是要求各级党政部门抓紧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但是话语中对于到哪里解决问题没有讲清楚,于是发生了大批上访人员涌向北京的现象。后来,该报再次发表社论《正确对待上访问题》,把话讲得很清楚,就是要求各地党政机关就地解决问题,于是到北京来的人员大大减少。就此,邓小平总结道:“《人民日报》对上访问题发表过两篇文章,时间相隔不久。第一篇是9月17日,文章一出去,上访人员呼噜呼噜地都上来了;第二篇是10月22日,文章把道理讲清楚了,上访人员很快就减少了。这说明什么呢?说明单单是报纸舆论就可以发生这样大的影响。”[12]邓小平要求:“我们的工作一定要跟上,包括我们的舆论工具也要跟上。每个地方、每个单位遇到任何问题,都应该主动向群众宣传和解释,做好工作。”[13]

1980年1月,邓小平强调指出:“为了实现安定团结,宣传、教育、理论、文艺部门的同志们,要从各个方面共同努力。……要使我们党的报刊成为全国安定团结的思想上的中心。报刊、广播、电视都要把促进安定团结,提高青年的社会主义觉悟,作为自己的一项经常性的、基本的任务。”[14]1980年底,中央决定对经济发展实行调整的政策,邓小平就此谈道:“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改进宣传工作,已经作为保证这次调整的顺利实现、巩固安定团结局面的一项极端重要的任务,摆在了全党同志面前。”[15]

江泽民关于导向意识的论述

“舆论导向”是中国共产党新闻和宣传理论中的一个概念,从1989年11月28日在中宣部举办的新闻工作研讨班的讲话,到1996年9月26日视察人民日报社时的讲话,江泽民先后6次在关于新闻工作的重要讲话中,深刻、透彻地论述了这个新闻思想。1994年1月2日,江泽民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我们的宣传思想工作,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不断培养和造就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发挥有力的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作用。”江泽民说:“历史经验反复证明,舆论导向正确与否,对于我们党的成长、壮大,对于人民政权的建立、巩固,对于人民的团结和繁荣富强,具有重要作用。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16]

1996年9月26日,江泽民在视察人民日报社时强调:“党的新闻事业与党休戚与共,是党的生命的一部分。可以说,舆论工作就是思想政治工作,是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所系的工作。因此,我们党一贯强调,把新闻舆论的领导权牢牢掌握在忠于马克思主义、忠于党、忠于人民的人手里;新闻舆论单位一定要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新闻舆论工作要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服从和服务于全党全国工作的大局。这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模糊、不能动摇。”[17]

江泽民指出:“大量事实证明,思想文化阵地,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无产阶级的思想不去占领,种种非马克思主义、非无产阶级的思想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就会去占领。从上到下的一切思想文化阵地,包括理论、新闻、出版、报刊、小说、诗歌、音乐、绘画、舞蹈、戏剧、电影、电视、广播、网络等,都应该成为我们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的阵地,决不能给违反四项基本原则、违反改革开放政策、违反党的方针政策的错误观点,以及危害人民特别是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东西提供传播渠道。”[18]

江泽民多次强调,新闻宣传工作者一定要有大局意识、全局观念。“登什么,不登什么,怎样登,都要从全局出发,从党和人民的整体利益出发。”江泽民指出:“这几年,大力宣传孔繁森、张鸣岐、李润五等先进人物,发挥了很好的效果。我们要继续宣传各条占线涌现出来的优秀党员、优秀干部和劳动模范,同时要加强舆论监督,适当选择一些搞歪风邪气的典型,给他们曝曝光,有的还要绳之以法。要深入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宣传教育,把我们党一贯倡导的高尚精神,灌输到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中去。”[19]

胡锦涛关于导向意识的论述

胡锦涛强调,新闻媒介必须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大力加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内容的和谐文化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思想道德基础,激发创造活力,凝聚强大合力,形成万众一心共创伟业的生动局面。

2004年9月,胡锦涛主持召开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牢牢把握舆论导向,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坚持党管媒介的原则,增强引导舆论的本领,掌握舆论工作的主动权。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引导新闻媒介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进一步改进报刊、广播、电视的宣传,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增强吸引力、感染力。重视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引导,积极开展舆论监督,完善新闻发布制度和重大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快速反应机制。高度重视互联网等新型媒介对社会舆论的影响,加快建立法律规范、行政监管、行业自律、技术保障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加强互联网宣传队伍建设,形成网上正面舆论的强势。”[20]

2006年10月召开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要求“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社会科学,要坚持正确导向,唱响主旋律,为改革发展稳定营造良好的思想舆论氛围。”[21]

在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的同时,胡锦涛也多次强调要积极开展舆论监督,要求新闻媒介义不容辞地担当起守望社会的责任。《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反腐倡廉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重大任务,也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促进社会和谐的紧迫任务。”[22]

习近平关于导向意识的论述

在浙江工作时,习近平同志在考察新华社浙江分社时提到新闻工作者要 “为党为民、激浊扬清、贵耳重目”。 [23]

在上海工作时,习近平就“纸馅包子”事件为代表的虚假新闻泛滥现象批示指出,虚假新闻扰乱视听、误导公众、影响很坏,严重损害新闻媒体的形象和公信力,“纸馅包子”事件反映的问题值得深思,应引起警觉。全市各新闻单位要从这一事件中吸取教训,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队伍建设;要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切实担当起自身肩负的社会责任。[24]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从2013年出席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发表重要讲话,到2015年底视察解放军报社,到今年2月19日主持召开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新闻舆论工作作出重要部署,强调要把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做得更好,坚持正确导向,勇于改革创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激发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强大力量。

2013年8月19日至20日,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指出,“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宣传思想工作一定要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基本职责,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25]

2013年12月30日,习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对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光荣历史,要加大正面宣传力度,通过学校教育、理论研究、历史研究、影视作品、文学作品等多种方式,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我国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26]

2014年2月27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指出“做好网上舆论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创新改进网上宣传,运用网络传播规律,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握好网上舆论引导的时、度、效,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 [27]

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主持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强调,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习近平将新的时代条件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概括为6个方面48个字——“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他指出新闻工作者要承担起这个职责和使命,必须把政治方向摆在第一位,牢牢坚持党性原则,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牢牢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牢牢坚持正面宣传为主。要适应国内外形势发展,从党的工作全局出发把握定位,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创新方法手段,切实提高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28]

注释: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194页’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415页’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第90页’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

[4]《列宁全集》第4卷第316页’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5]《列宁全集》第5卷 第8页’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6]《列宁全集》第39卷第199页’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7]《列宁全集》第39卷第202页’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8]《列宁全集》第52卷第401页’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9]《毛泽东选集》第二卷第602页’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10]《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第1280页’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

[11]《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第114页’新华出版社1983年版

[12]《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28页’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13]《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29页’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14]《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55页’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15]《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65页’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16]《江泽民文选》第3卷第563页’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17]《江泽民文选》第1卷第564页’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18]《江泽民文选》第3卷第97页’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19]《江泽民文选》第1卷第505页’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20]《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人民日报》第1版’2004年9月 26日

[21]《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日报》第1版’2006年10月19日

[22]《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日报》第1版’2006年10月19日

[23]《习近平说:新闻工作者要“为党为民、激浊扬清、贵耳重目”》’http: //www.zj.xinhuanet.com/newscenter/ 2006-07/21/content_7581332.htm

[24]《上海市部署新闻界治理虚假报道工作 习近平批示》’《解放日报》2007年7月25日

[25]《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召开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09/10/c_125357339.htm

[26]《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着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人民日报》2014年01月01日01版

[27]《总体布局统筹各方创新发展 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http://cpc.people.com.cn/n/2014/

0227/c64094-24486402.html

[28]《坚持正确方向创新方法手段 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人民日报》2016年2月20日1版’转引自《新闻前哨》2016年第3期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猜你喜欢
人民出版社舆论导向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偏向”不是好导向
Alienation and Struggle of the “Happy Housemaker”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抉择
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