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悬念式教学法在新闻教学中的使用

2016-03-23 02:12杨慧霞
新闻前哨 2016年4期
关键词:悬念新闻报道策划

◎杨慧霞

论悬念式教学法在新闻教学中的使用

◎杨慧霞

如今课堂上老师最头疼的是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积极性问题’外在强制措施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而应该靠增加课堂吸引力。本文主要探讨了在新闻教学中实施悬念式教学法的必要性’具体操作方法及应该注意的问题。

悬念式教学法 新闻教学 设悬 释悬

如今大学生须臾离不开手机,甚至上课也会玩手机,为了遏制这种现象,加强教学管理,各高校出台各种措施,例如在教室摆放手机收纳袋等等。但其实,如果课堂缺乏吸引力,对于学生而言,虽然手机不在了,也不会全身心投入课堂,收与不收手机,没有太大区别。只有增强课堂吸引力,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才能真正解决这个问题。

笔者在多年新闻教学中摸索中一套悬念式教学法,在课堂中收到了一定的效果。“所谓的悬念式教学法,就是教师在课堂上运用设置悬念的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诱发学生的关注热情,以增强所授内容的吸引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1]悬念式教学法一般有“设悬”和“释悬”两个环节,“设悬”就是老师设置悬念问题,“释悬”就是解答悬念,得到答案。这是悬念式教学法的一般概念,其实在不同的学科,具体操作的方法还是各有不同。例如在新闻教学里,应该有设悬、思考讨论、释悬三个环节,第二个环节思考讨论尤其重要。

一、在新闻教学中实施悬念式教学法的必要性

(一)吸引注意力。没有有效的注意力,就达不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生的注意力就像一只极易受惊的小鸟,当你走近时,它马上会飞走;当你抓住它并把它关起来时,以后就别想再听优美的歌喉。”加上现在学生周围有太多五彩缤纷的东西会去吸引他们,想抓住学生注意力变得困难很多。教学悬念的设置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产生为什么、怎么办的想法,使学生由漫不经心转变为亢奋状态的质疑问难,引发学生的焦虑感。教育心理学研究发现,对于不太困难的有意义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而言,适当的焦虑有促进作用,因为焦虑感在增强学生学习内驱力的同时,所产生的压力会促使学生积极思考,谋求解决问题之道。有了这种焦虑感和学习内驱力,学生自然就会有注意力。

(二)将知识内化。有时候老师在滔滔不绝讲授,学生也在认真听,似乎把老师讲的新闻操作的知识点都记住了,但具体操作时还是不得要领。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老师机械讲授,学生机械记忆,没有将知识内化。悬念式教学法会促使学生主动思考,而学生独立思考寻求问题答案的过程是一个自我发现的过程。这一过程带给学生的不是机械的知识,而是学生自己参与探索,结合具体案例总结出来的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这一过程增强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创造力。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传媒从业人员必须具有创意能力,不能仅仅满足于记住相关知识或掌握相关技能。在悬念式教学中,学生会积极思考问题的解决,获得新的体验和知识,虽然这种思考有时并不是真正创造,而是属于一种类创造,这种类创造是在为真创造做知识和能力储备,是真创造的奠基阶段。新闻教学中教师设置教学悬念,激发学生好奇心,引导学生自己思考、自己逐步推导,逐渐发现问题答案的过程是培养学生类创造力的过程,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真创造力的过程。

二、悬念式教学法在新闻教学中的具体实施

在新闻教学中,悬念式教学法经常和案例教学法相结合,运用比较多的地方是讲授相关概念。新闻概念说简单也非常简单,不过一段文字,字面也好理解,但仅仅记住这段文字是无法真正理解概念的,更无法用这种概念操作实践了。但通过结合相关案例,设置悬念,让学生参与探索答案、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不仅被吸引,还能获得真正的知识,并用这种知识指导实践。

在具体操作中一般分为三个环节,第一,带着问题学习。针对相关概念提出若干困扰学生的问题,这并不是最关键的设悬。第二,到实战中学习。引用一个实践中真实的案例,就案例提出一个套一个的问题,一个问题的解决会引出相关下一个问题。这个过程是设悬的关键,也是最吸引学生的部分。第三,一起下结论。这个过程总结学生在第二个环节的思考成果,得出相关概念。下面用具体的讲授内容来展示这样一种教学方法。

案例:

何为新闻报道策划

1.带着问题去学习。提出三个问题:新闻报道策划是什么?新闻报道策划要做什么?新闻报道策划与新闻采写有什么区别?

2.实战中学习。

第二个环节采用了一个 《楚天都市报》的报道案例(见上图),以一个又一个充满悬念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案例,并在分析的过程中去领悟什么是新闻报道策划。这个过程是悬念式教学的关键环节,问题的设置要有足够的吸引力,而且是一环扣一环。

这实际上是一种悬念和实践案例相结合的手法,即悬念式案例叙述。“所谓悬念式案例叙述,是指教师在案例讲述时有意隐藏其结果,使学生因结果未知而充满悬念与好奇,进而形成强烈的期待。毫无疑间,教师在此时设置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将收到积极、热烈的反应。”[2]这个过程中,作为老师不仅是设悬,还要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讨论要采取开放式。

3.一起来下结论吧。学生在经历了第二环节的实战或多或少对新闻报道策划有些感性认识,在这一环节,先让学生自己总结新闻报道策划的定义,最后老师点评,下一个结论。

在这三个环节中,学生一路由问题引领,最后得出结论,得出的结论不再仅仅是一段抽象的文字。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真正明白了新闻报道策划是什么,要干什么。通过悬念式教学,学生获得的不仅是新闻报道策划的定义,也获得了操作新闻报道策划的知识,即使没有学习新闻报道策划的相关知识,也可以经由定义的理解尝试做新闻报道策划。

悬念式教学法运用在新闻教学中,不仅让学生获得理论知识,还让学生获取了相关新闻学的实践知识,悬念式教学法缩短了新闻理论和新闻实践之间的距离。

三、在新闻教学中实施悬念式教学法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问题难度适宜。教学悬念的难度直接对应引发学生的焦虑感,教学悬念如果设计得过于简单,就不会激发学生的焦虑感,无法引起学习兴趣。教学悬念如果设计得过于深奥,会增大学生学习的焦虑感,让学生因畏难而失去学习兴趣。好的问题悬念既能引起学生的困惑,又让学生在困惑中有所领悟,获得一定的成就感。

(二)问题要有连贯性。在上面的案例中,每个问题的解决会接着引出下一个问题,环环相扣,学生的思路从一个悬念的提出、思考、解决走向另一个悬念的提出、思考、解决,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引导学生真正进入思维的世界。在新闻教学中实施悬念式教学法一定要精心设计问题,不仅精心设计单个问题,还要让问题之间有链条关系。

(三)讨论要具有开放性。众所周知,新闻是正在发生的事件,因此在组织学生进行关于悬念的讨论时,我们应该提供一个开放性的环境,而不是一个封闭式的结论。而且也只有这种蕴含了多种可能性的教学才能使学生想得更多,从而使悬念式教学有了弹性的发展空间。

(四)选取合适的案例’最好了解案例操作的相关背景。上面的案例之所以能达到很好的悬念效果,就是了解新闻报道操作的一些背景,例如总编辑是如何思考后决定做新闻报道策划的。笔者在讲新闻主题时,也引用过《楚天都市报》关于信义兄弟报道的案例,主要是围绕当时新闻如何由一则普通的交通事故报道转为信义兄弟报道来展开设悬的。了解这些背景也不是很难,一些新闻媒体出的新闻作品介绍的书籍里就有很多相关报道背景介绍。

我国教育圣贤孔子曾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大抵是说要启发学生,只有让他有“愤”和“悱”,这里的“愤”和“悱”和前面所讲的引起学生焦虑感是一个意思。最好的教学是启发式教学,而启发式教学的关键是引发“愤”和“悱”,悬念式教学就是能引起学生“愤”、“悱”的一种好方法。美国学者兼作家、教师威廉·亚瑟·沃德曾说:平庸的教师在说教,好的教师在解惑,更好的教师在示范,卓越的教师在启迪。启迪应该是教学的最高境界,悬念式教学法是一种启迪教学法。

在新闻教学中展开悬念式教学,笔者这里展现的可能只是其中一种具体的做法,相信还有一些别的好的做法。不管是哪一种,都希望它可以让学生因“愤”和“悱”,主动参与到学习中,从而启迪学生。

注释:

[1]王学静:《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多样化教学模式研究— —悬念式教学法及反馈式教学法探析》’《理论界》2007年第4期’第97页

[2]蔡骐:《媒介教育中的案例教学法》’《现代传播》2007年第1期’第129页

(华中师范大学武汉传媒学院新闻传播学院)

猜你喜欢
悬念新闻报道策划
巧在开篇设悬念
普京记者会留下最大悬念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本期策划
《我是歌手》的悬念构建与悬念表现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
如何让新闻报道鲜活起来
新闻报道要求真实的细节描写
起伏跌宕 曲径通幽——“悬念”在高考作文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