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要求下的节水型社会建设方案及其成效论证

2016-03-23 03:54习树峰甘晓静梅欣佩深圳市水务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广东深圳518000
节水灌溉 2016年8期
关键词:节水型深圳市节水

李 战,习树峰,甘晓静,梅欣佩,成 洁(深圳市水务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广东 深圳 518000)

0 引 言

深圳本地水资源缺乏,人均水资源量仅为198 m3,为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1/11。目前,全市年供水总量的80%为境外东江引水,城市供水依赖外调水源,成为深圳市供水结构的显著特点。由于深圳供水的“依赖性、单一性、脆弱性”特点突出,全市水资源短缺形势十分严峻。

为了更好地解决深圳发展进程中所面临的水问题,2008年深圳市编制《深圳市水资源综合管理试点工作方案》,积极向水利部申报成为国家水资源综合管理试点。2010年4月,水利部对深圳市申报建设水资源综合管理试点城市做出批示,印发了《关于深圳市水资源综合管理试点的批复》。2012年7月,水利部要求深圳市进一步推动水资源综合管理试点向加快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试点转变。拟通过试点建设,建立并实施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和“四项制度”,全面提升深圳市的水资源管理水平。自试点建设以来,深圳市都在积极探索严重缺水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的可持续发展路子[1-3],破解城市发展的水难题。

1 节水型社会建设方案

自2011年深圳市被授予“国家节水型城市”光荣称号以后,深圳紧抓节水长效工作机制,纵深扎实开展各项节水工作,逐步整改完善了节水型城市创建的薄弱环节,不断巩固节水型社会创建成果。确立用水效率红线,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1.1 强化产业准入的水耗约束,以节水管理引导城市产业结构调整

深圳市先后出台产业转型升级1+4文件、《关于优化空间资源配置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关于推进股份合作公司试点改革的指导意见》等综合性政策,同时出台了自主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总部经济等专项政策,形成了产业转型升级的政策体系,成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行动纲领。成立由市长任组长,各区(新区)、各职能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市产业转型升级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市产业转型升级中的重大问题。坚定奉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强化对于项目节水减排的前期管理,在《深圳市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产业导向目录》中,坚持将万元GDP取水量作为产业导向目录的核心指标, 对耗水量大、严重污染环境的印染、皮革、电镀等企业实行关、停、并、转,大力扶持发展低耗水的高新技术企业,通过提高节水标准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在投资立项等产业准入中强化水资源的刚性约束,控制新增项目用水总量。通过流域限批提高产业准入门槛,限制一批污染企业进入观澜河、龙岗河、坪山河流域,2013年共否决项目517宗。通过节水型产业的引入和逐渐深化,全市工业、城市生活等各个方面正在向节水型方向转变,以更低水资源消耗和水环境代价,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2 全面实施计划用水制度,加强用户用水管理

计划用水是实行用水总量控制,保证水资源高效利用的最有效的节水措施。对此,深圳市高度重视,2005年正式启动全市计划用水管理工作,2007年颁布实施《深圳市计划用水办法》。近年来,采取多种措施,不断加强计划用水管理工作。一是扩大计划用水管理范围,将单位用户正常用水,以及基建临时用水、景观用水、园林绿化用水等一律纳入计划用水管理范围。每年对全市10万多家单位用户下发年度用水计划,全市计划用水率达100%,实现了单位用户用水的过程控制。二是加大水平衡测试工作力度。目前已完成1000多家单位用户的水量平衡测试工作,测试后得出的用水数据作为单位计划用水量的重要参考依据。同时组织水量平衡测试机构准从业人员进行专业技术知识考试,完成11家水量平衡测试机构的备案工作。三是提高计划用水实施力度,每年定期对600多家单位用户进行用水计划现场核查,提高了计划用水指标刚性。四是加大宣传,对逾千家单位用户进行了计划用水知识培训,制作并下发了近8000份计划用水宣传手册,用户节水意识和节水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1.3 强化节水“三同时”制度,确保节水措施落实到位

为加强建设项目用水节水设施管理,2008年深圳市制定出台《深圳市建设项目用水节水管理办法》,节水“三同时”制度和用水节水评估制度得以全面实施。每年完成300余家新改扩建项目用水节水评估报告、施工图设计和竣工验收文件进行审查,对项目实施各个阶段的节水工作进行严格把关。2010年出台了《建设项目用水节水评估报告编制规范》,进一步规范了建设项目用水节水评估报告编制,推进了用水节水评估工作的进展。2013年出台《深圳市建设项目用水节水评估报告审批行政许可实施办法》,进一步规范和指导深圳市建设项目用水节水报告的审批工作。为积极推进各区(新区)建设项目节水“三同时”审批工作,将区管建设项目节水管理工作纳入各区年度水务绩效考核,目前各区节水审批工作已基本理顺,进展良好。

1.4 推进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缓解水资源短缺危机

近几年,深圳市逐渐加大了非常规水资源利用的工程创新和管理创新,将低影响开发理念引入城市建设,主办了“国际低影响开发技术应用研讨会与工作坊”,进一步向全社会宣传了低影响开发的建设模式,建成光明大道低影响开发道路示范项目,在全市乃至全国范围内推广绿色道路建设做出了表率。编制完成光明、坪山、龙华再生水利用详细规划以及麒麟片区(包含麒麟山庄和疗养院)非常规水资源利用规划;南山及前海片区的再生水利用示范工程项目已完成前期工作。建成西丽、滨河、罗芳、横岗等再生水回用工程,建成侨香村、南山商业文化中心区、大运中心等雨水、中水综合利用工程。作为国家海水淡化产业发展试点城市,编制完成《深圳市建设国家海水淡化产业发展试点城市实施方案》,积极推进海水淡化技术的研究,以及小型利用设施的建设。

1.5 全面推广节水技术及节水型器具,提高城市用水效率

2005年来,深圳市以实现“效益深圳”为指导方向,以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为主线,大力推动企业技术改造,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2010年出台《关于印发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工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若干意见》,支持企业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2012年出台《深圳市加快产业转型升级配套政策》,改造提升优势传统产业,支持企业技术改造,优化核心工艺和关键流程。2011-2013年全市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投资共计375亿元。建立节水产品市场准入制度,通过政府采购目录引导全社会使用节水型工艺、产品。根据《深圳市节约用水条例》规定,定期开展《深圳市节水型工艺、设备、器具名录》的征集、评选和发布工作,引导和鼓励用水单位和居民使用节水型工艺、设备、器具。目前,节水产品数量已发展到300多种。编制全市循环经济产品目录,将节水名录中所列工艺、设备、器具全面纳入深圳市政府优先采购范畴。开展“深圳市节水设备器具推广应用项目”研究,对深圳市红岭中学(高中部)、深圳市福田外国语学校(侨香校区)、深圳市福田中学、深圳实验小学等11所中小学校进行了校园节水器具改造,树立了公共机构节水试点,开拓了全市公共场所节水新局面。

1.6 加快实施优质饮用水入户工程建设和供水管网改造,有效降低管网漏损

为降低管网漏损率,提高用户龙头水水质,全面启动优质饮用水入户工程建设,从2013年开始,用5年时间投资18亿元对全市600个居民小区30多万户居民的供水管网进行改造,目前已建成优质饮用水入户工程27个,创建完成优质饮用水达标小区50个。为减少水厂的供水损耗,有效改善供水管网跑、冒、滴、漏问题,加大城市供水管网改造力度,2011-2013年全市共计投入7.5亿元,完成1 720 km供水管网改造,将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13%以下,水务集团等部分供水企业管网漏损率控制在10%以下。

1.7 科学运用水价经济杠杆调节机制,有效促进城市节约用水

充分发挥水价调节作用,合理提高非农业用水价格,稳步推行居民生活用水阶梯式水价制度。利用“超量加价,多超多付”办法调控用水需求。对居民生活用水实行1∶1.5∶2三级阶梯计量水价;对单位用户实行超计划用水累进加价收费制度,超计划加价收费制度的实施,开征污水处理费,率先建立起以节水为核心的反映市场供求关系、水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损害成本的水资源价格和水环境保护收费形成机制,增强了市民、企业节水意识。实现了水价格与自来水价格联动机制,2011年3月31日印发了《关于调整深圳市原水价格的通知》和《关于调整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自来水价格的通知》,2012年印发了《关于调整深圳市原特区外等区域自来水价格的通知》,调整了原水价格和自来水价格,深圳市原水价格和自来水价格已基本实现“同城同价”。

2 城市节约用水相关指标完成情况

根据水利部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中的要求,选择与节水相关得用水效率控制指标[4]共有6项,分别为万元GDP用水量、工业万元增加值用水量、供水管网漏损率、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再生水利用率和节水器具普及率等指标。

统计2010年至2014年各指标的变化情况如下:全市万元GDP用水量由2010年的19.95 m3下降到2014年的12.09 m3;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由2010年的14.15 m3下降到2010年的7.59 m3,在全国大城市中处于领先水平;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为2010年为92%;城镇供水管网漏损率2010年为12.96%(2014年城镇供水管网漏损率增高的主要原因为由于其他工程施工,造成输水管线爆管);再生水利用率由2010年的35.9%提高到2014年的66%;节水器具普及率自2010至今一直为100%。

表1 2010-2014年深圳市主要节水指标值

3 节水型社会建设成效及其示范性作用

深圳市注重全方位节水管理,为提升用水效率的取得了成功经验。

政策上,深圳市实施5项节水审批,对全市10万多家单位用户实行计划用水管理,严格执行建设项目与节水设施“三同时”制度,建立节水产品市场准入制度,把节水技术改造纳入产业技术进步资金扶持范围,用“超量加价,多超多付”的办法调控用水需求。

管理过程中科学核定用户用水定额,深入开展创建节水型企业(单位)专项行动,对不同类别的单位用户制定不同的水量平衡测试和验收办法,验收结果与节水奖励资金挂钩;对年用水量超过5 000 m3以上的食品酿造业、电子加工业等1 000多家企业进行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调查,取消不达标企业的产业技术进步资金补助;按行业、按区域对重点单位用户和居民小区、企业、公共场所节水器具普及达标核查,节水型器具普及率达100%;投入15.83亿元实施市政供水管网和基层社区给水管网改造,全市管网漏损率降低到了13%以下;针对电厂等耗水大户,充分利用滨海地理优势,加大海水利用,大幅提升传统水资源替代率。

宣传方面,每年面向社会征集发布《深圳市节水型工艺、设备、器具名录》,引导和鼓励用水单位和居民使用节水产品,数量已达300多种,开展市民东江行、节水好企业、好家庭评选等广大市民喜闻乐见的体验式宣传。通过采取综合措施,推动深圳市用水效率指标始终处在全国前列。

4 结 语

现阶段深圳市的节水型城市建设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依然任重道远。下一阶段还需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不断总结经验,节水优先,大力推广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以《深圳市再生水利用管理办法》为基础,积极研究建立切实有效的再生水使用激励机制。谱写节水型城市建设的新篇章。

[1] 深圳市水务规划设计院. 深圳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R]. 深圳:深圳市水务局, 2007.

[2] 深圳市水务局. 深圳市水务发展“十三五”规划[R]. 深圳:深圳市水务局, 2016.

[3] 钟伟民,罗宜兵,靳亮亮,等. 深圳:创新管理理念 破解城市发展“水”难题[J].中国水利,2014,(15):23-25.

[4] 陶 洁,左其亭,薛会露,等.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三条红线”控制指标及确定方法[J]. 节水灌溉,2012,(4):64-67.

猜你喜欢
节水型深圳市节水
坚持节水
深圳市鑫钻农牧科技有限公司
节水公益广告
节水公益广告
节水公益广告
深圳市朗仁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市元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新时期节水型农业种植结构优化措施
深圳市元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节水型抽水马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