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市委书记沈强:百姓还住河滩里,何谈河流保护?

2016-03-23 18:23张燕吴晓光
中国经济周刊 2016年11期
关键词:淮南市滩区淮河

张燕+吴晓光

每年一到汛期,防洪都是河流沿岸地区工作的重中之重。对于地处淮河中流、拥有近87公里流域的安徽省淮南市来说,防汛压力格外沉重。

“不仅要做好查险、堵漏、堤坝加固等工作,更重要的是人员的疏散和安置。”全国人大代表、淮南市委书记沈强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说,迄今为止,在淮南市内的淮河干流行蓄洪区内,仍然居住着大约16万人。每年一到汛期,这16万人都要被迫“举家搬迁”。

沈强因此在全国两会上提出建议,希望能够加快行蓄洪区的调整和改造,进一步提高淮河行蓄洪区及淮干滩区居民迁建项目补助标准。

淮河自西向东流经豫、皖、苏三省,全长1000公里。淮河干流现有行蓄洪区21处,其中有18处分布在安徽省,蓄洪区4处,行洪区14处。据沈强介绍,淮南市全市境内有淮河干流102公里,其中有5处行洪区及1处蓄洪区,是目前整个淮河干流待建行蓄洪区最多的市。而根据安徽省淮河行蓄洪区及淮干滩区居民迁建规划,淮南市共需迁建居民6.2万户、22.5万人。

“2003年,国家批复实施了淮干石姚段、洛河洼行洪区退建工程,将石姚段、洛河洼行洪区建成一般防洪保护区。”沈强告诉记者,治理淮河的重点项目涉及面广、工作量大,项目审批周期较长,截至目前,淮南市境内淮干正阳关至峡山口段寿西湖、董峰湖行洪区调整改造项目尚未批复实施,而淮干峡山口至涡河口段汤渔湖行洪区调整改造及上六坊、下六坊行洪区废弃项目还处于项目前期工作阶段,行洪区内尚有4.4万户、16.1万人未安置。

“加快行洪区调整改造和淮河行蓄洪区及淮干滩区居民迁建,有利于加快淮河淮南段岸线治理,对建设淮河生态经济带意义重大。”沈强说,由于居民迁建补助标准低,淮河行蓄洪区和淮干滩区仍居住大量人口,每逢大洪水年份启用行蓄洪区,需转移大量人口、财物,造成地方政府人力财力浪费,被迫转移的群众往往因洪致贫。

记者了解到,一直以来,行蓄洪区居民迁建工作以“政府主导、群众自愿”为原则,迁建费用国家补偿一部分,其余由居民自己承担。现行的淮河行蓄洪区及淮干滩区居民迁建项目补助标准是2011年制定的,每户补助为4.62万元。沈强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随着房屋和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逐年升高,现行补助标准已难以满足建设需求,而相关县区无法承担搬迁支出,群众自筹经费也困难,搬迁积极性不高,实施难度较大。”

沈强建议,将来制定淮河蓄洪区及淮干滩地需迁建群众的补助标准时,可比照河南省黄河滩区居民迁建试点县户均补助11.36万元的标准进行补偿。

“补偿资金提高了,群众移民迁建积极性也会随着提高。我们每天都在说要保护河流生态,老百姓还住在河滩里,何谈保护?第一件事就是要把老百姓迁出来,还水于河。”沈强说。

责编:郭芳 guofang@ceweekly.cn

美编:孟凡婷

猜你喜欢
淮南市滩区淮河
成长相册
淮河
巧用构造法求解一类抽象函数问题
险渡淮河
山东投资260亿元迁建黄河滩区60多万人
侯超作品
河南省黄河滩区移民搬迁若干重要问题研究
投鞭断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