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与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2016-03-23 18:07严新平谢峻林李志峰
成才之路 2016年4期
关键词:实践教学途径高校

严新平+谢峻林+李志峰

摘 要:高校的日益综合化和行业对于人才需求高度专业化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使得面向行业需求的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应用型创新人才在具备多元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的同时,还应具备过硬的创新素质,这需要通过实践教学来实现。

关键词:高校;行业需求;应用型创新人才;实践教学;途径

中图分类号:C961;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04-0006-02

高校实行综合化改革以后,专门的行业院校日渐减少。由此,高校的日益综合化和行业对于人才需求高度专业化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事实上,经由传统“重学轻术”“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难以充分满足行业之需求。因此,积极探讨出一套科学有效的实践教学模式,培养既具有较强实际操作能力,又能在工作中不断创新的应用型创新人才,显得尤为必要。

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应适应行业需要,以加强能力建设为中心。现代社会中,知识总量增长迅速,更新的频率加快,任何人都不能依靠在学校里学得的有限知识去应对急剧变化的社会和经济生活的需要。只有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不断通过学习以完善自我,才能正确评价和把握自己,了解自身的优势与不足,从而不断地学习探索,以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不断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实践证明,只有具备创新的技术和创新的管理,才能保持行业持续的竞争优势。行业的发展必须以科学技术革新为先导,这就要求科技和管理人才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一个优秀的人才必须具备开拓创新的能力,敢于否定旧的事物,变革现状,敢于同思想僵化、故步自封的旧观念和旧的行为模式作斗争,始终保持锲而不舍、求新创新的进取心。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础在于实践能力的形成。缺乏实践动手能力,不能解决行业发展过程中的技术和管理难题,就很难成为行业发展需要的骨干人才。同时,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培养需要以实践能力为基础,没有实践就没有创新。行业对于人才能力多样性的现实需要,给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尤其是实践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高校来说,其作为行业人才的培养基地,人才培养质量的标准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社会和行业需求的标准。从社会和行业对人才需求的标准,着手设计高校实践教学体系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高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应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即树立正确的高等教育价值观和创新型实践人才培养理念,在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的基础上,建立以行业需要与能力培养紧密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当前,应从人才培养方案入手,建立有利于提高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应对实践教学的要求、内容与方法进行统一考虑、系统设计,以达到逐步提高的效果,从而充分发挥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作用,不断整合优化实践教学内容。行业人才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优秀的教师队伍的作为。要想培养出高素质的优秀人才,需要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因此,高校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出一批理论知识深厚、实践能力强、创新意识浓厚、了解行业发展动向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实践基地的建设也是加强实践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学校可以通过“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利用行业资源开展实践教学,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实现实践教学与行业发展需要的接轨。

实践教学,作为素质培养的重要途径和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收到实效。在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应着眼于实际,努力实现“六个”结合。即实验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相结合,基础实验、综合实验和设计实验三层次内容相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外创新活动相结合,本科教学资源与学科建设资源相结合,实验教师、任课教师以及研究生指导相结合,专项训练与履约培训相结合。将实验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相结合,可以使实践与理论知识有机结合,在实践中以基础科学文化知识、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为支撑,从实践中更深层次地理解和掌握知识,避免实验与课程之间相互重复、不能衔接的弊端。将基础实验、综合实验和设计实验相结合作为一种循序渐进的教学模式,按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形成的不同阶段和认识发展规律,从内容到目标,体现出阶段性和层次性,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逐步积累和深化,使整个实践教学过程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同时,将课内教学与课外创新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将课内所学知识更好地应用及掌握,积极开展课外创新活动,活跃大学生开展创新发明活动的氛围,提高学生的新鲜感,活化思想,激发灵感,让学生在课外创新活动中更深地理解课内所学的知识,从实践中学真知。本科教学资源与学科建设资源的结合,在提高资源有效利用、使资源得到共享的同时,可以有效地将学科建设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将实验教师、任课教师指导与研究生辅助教学相结合,旨在加强实验教学的动手实践和创新研究之功能,使学生在实验中对已学理论知识的理解进行深化,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在此过程中,理论教学水平高的教师应承担一定量的实验教学任务,实验课教师也要参与到理论教学中,使二者构成教学活动的有机整体,促进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应聘请博士、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参与实验课或参与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在知识基础、技术基础、专业实验等不同层面,构成专兼职结合,知识、年龄、职称等结构合理的实验教学师资队伍,为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创造有利条件。

实验教学体系具有时代性、适应性、先进性和系统性的基本特征。所谓时代性,即实践教学体系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调整内容与结构,保持鲜明的时代行业特征。适应性,指通过实践教学对学生进行培养时,要根据学校的有限资源切实可行地制订培养计划,能适应社会、行业发展的新要求。先进性,则需要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将新知识、新理论、新方法、新工艺、新手段带进课堂。系统性,要求实践教学要以整体优化的思路来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以学生能力培养为目标,从根本上改变实验教学附属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实验教学脱节的现状。实验、实训、实习是学校为了达到培养目标,体现真实的职业环境,以加强技能操作训练,采用接近生产实际的做法对学生进行培养的过程,三者既有联系又有差别。面向行业需求的由实验、实训、实习三者有机结合,注重基础、综合、创新三层次训练的实践教学体系,要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以上特性,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动态的行业发展必然促使实践教学体系的不断改革,不同的行业对人才有不同的要求与衡量标准,任何高校都无法以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来适应不断变化的行业要求。实践教学的内容以及教学方式,要随着行业的发展及时更新、修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学生培养过程中使其熟悉、掌握本行业领域先进的技术以及应用本领。要根据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及岗位实际,把握行业发展前沿,确立实践教学的方向和目标,突出专业的针对性和应用性。以行业科技和社会发展先进水平为标准,在技术、设备、管理、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等方面体现先进性,做到适当超前并留有可发展空间,以体现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先进性。系统性,则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实践教学体系内部的各门课程和各教学环节之间的密切配合、合理分工和相互衔接,实现优势互补。要从整个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整体优化出发,使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有机结合。

实践教学过程控制要做到集中和分散的组织原则与共性和个性的培养原则相结合。集中与分散这两个看似矛盾的原则,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主要体现为既重视传统实习基地的集中实习教学,又鼓励师生创造条件分散进入行业实际工作岗位进行实践训练,拓宽实习训练途径。所谓集中生产实习,即按照生产实习教学计划要求,结合行业科技发展新动态及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集中组织学生进行生产实习。分散生产实习则是集中生产实习的最好补充,是学生在校期间经受实践锻炼和充分表现自我能力的有力措施。分散生产实习是在集中生产实习的基础上,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工作适应能力为目的,按照生产实习教学计划要求,结合将来的就业方向及兴趣爱好,自己选择确定生产实习内容,制订实习计划,独立解决实习中遇到的工程技术问题或其他问题,自己管理自己。根据学生个体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原则,要看到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在坚持总体培养目标,对学生实行统一标准、坚持共性要求的基础上,注重具有个性才能和兴趣的部分学生的重点培养,使其个性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坚持以上两个原则的目的和意义是,集中实习的方式可以弥补学生分散实习内容不够全面、不够统一、不够系统的问题,可以丰富生产实习内容,开阔学生视野,扩大知识面,确保生产实习教学内容的落实和质量的提高。与此同时,学生在分散实习过程中可以针对少数和个别岗位深化实习内容,对教师的依赖程度降低,自主学习空间增大,学生由被动式实习转变为主动式实习,也增强了对生产实习的责任感和兴趣。通过广泛接触工程实际,可促使学生带着生产实习中碰到的实际工程问题,应用所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收集查阅有关技术的参考资料,或向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师傅虚心请教,使问题得到解决,从而使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工作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交能力等都得到培养提高。在面向全体、坚持共性的基础上,做到集体教育与个别指导相结合,注重学生个体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做到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将信息技术引入实践教学管理,建立基于校园网的实验教学和实验管理信息平台,是保障实践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通过这个平台,可以实现网上开放实验项目的预约和前期准备工作,可解决实践教学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将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引入大学实验教学,可以解决学生在实验各个环节中遇到的问题,使实验教学更直观与具体化。学生在实验前的预习,只能面对教科书较抽象的文字和图表;课堂操作时由于时间的限制,只能按照操作提示完成测试;在写实验报告中,需要大量的时间来描绘图表和计算结果,采用信息技术后可避免这些问题。在实验教学中用网络推进效果教学体系,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使实验教学更有效率。利用互联网资源,使用仿真技术等高技术手段,可以完成实验的各个环节,可以进行相关资料的查询,接受教师的网上个别辅导,参与实验相关问题的讨论,收集国内外的最新动态。学生可以在实验室外任何有网络终端的地方,利用网络实验平台,进行与实验有关的活动。总之,信息技术把实验设备、理论教学、教师指导和学生的思考与操作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克服了实验教学长期受到课堂、课时限制的困扰,使实验教学内容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了延伸,也有利于对于实践教学环节实行有效监控,确保实践教学的质量,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彬斐.我国高等学校课程结构优化改革研究[J].兰州大学学报,2007(08).

[2]李为,余龙江.生产实习中探究式教学研究与实践[J].理工高教研究,2008(02).

[3]曾献.强化实践性教学培养应用型人才[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5).

[4]魏兆胜.准确定位不断提高工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J].中国高等教育,2008(06).

[5]周舟.认知实践教学——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培养之基[J].现代企业教育,2007(14).

猜你喜欢
实践教学途径高校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