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效教学行为的实践研究

2016-03-23 18:26沈莉红
成才之路 2016年4期
关键词:实践研究课堂教学教师

沈莉红

摘 要:部分外地学生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缺乏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鉴于上述背景,引导教师对自身课堂教学进行思考,完善学校文化建设,转变不科学的教学行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师生幸福感,帮助学生成长,提高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师;有效教学行为;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0;G451.2;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04-0043-02

一、研究背景

江苏省海门市城北初级中学是一所城郊结合部的农村初中。近年来,随着海门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学校生源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成为海门镇外来务工人员孩子集中就学的一所初中,学生来自全国二十多个省市。2013年1月,进行课题开题论证时,学校外省市学生占全校学生总数近80%。时隔三年,外省市学生在全校总人数中占比已达88%。通过调查走访,发现部分外地学生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缺乏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跟着父母过着流动的日子,影响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养成。有的学生学习基础差,底子薄,跟不上教师的讲课节奏和进度,对自己缺乏信心;有的学生索性抱着“混日子”的态度到学校,不听教师讲课,课堂上不是开小差,就是趴在课桌上睡觉,厌学情绪较为严重,造成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下滑。在以分数为主要评价标准的应试教育体制下,这些学生成了一群弱势群体。这样的生源变化,给学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这几年,学校出现的最大问题就是缺乏“自信”。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缺乏自信,教师对自身的教学能力缺乏自信,师生普遍缺乏学业和职业成就感、幸福感。面对基础差,底子薄的学生,教师更多的是无助,久而久之有些教师对工作减少了激情,缺少进一步的思考和提升。鉴于上述背景,摆在面前的问题是,必须向课堂要质量,向教学要质量。必须为教师搭建研修平台,引导教师对自身的课堂教学行为进行思考,完善学校文化建设,转变不科学的教学行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师生幸福感,帮助学生进步成长。

二、研究内容及方法

(1)研究内容。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受制于教师的教育理念,离不开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但更是教师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手段的直观体现。由于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涉及方方面面,涵盖的内容有很多,对这一课题的研究主要侧重于教学情境的创设、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引导、教材的合理使用、板书设计的合理性、小组合作探究的有效开展、加强教学反思等方面的研究。

(2)研究方法。教育科学的研究方法有很多种,根据本课题研究的性质,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课题组成员通过研读文献资料、执教实验课、展示课、评比课、培训讲座、发表论文等实实在在的研究,将课题研究落实在每一位教师、每一天教学、每一节课上,再从一个个课例的教学过程中进行梳理和提升,总结经验教训。具体表现在:第一,研究文献,以理论指导实践。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文本资料及有关网络信息,搜集资料,进行先期的文献研究,为课题实施奠定基础。三年来,研读了余文森教授的《有效教学十讲》、李炳亭老师的《高效课堂22条》、干国祥老师的《构筑理想课堂》、李希贵校长的《面向个体的教育》、刘铁芳教授的《什么是好的教育》、美国帕克·帕尔默的《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等教育教学专著,用于指导课堂教学。第二,研究个案,找出学生文化成绩差的原因。通过调查走访、座谈会、随堂听课等形式,了解我校学生的家庭环境、成长环境等,从而找出影响学生学习状况的因素。随着研究深入开展,发现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是他们的成长环境,以及家长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不科学。教师理解了学生学习素养差的原因,他们转变了教学理念,放慢教学步骤,降低教学难度,以更多的爱心、细心和耐心,加强个别辅导,经常沟通谈心,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第三,研究课例,从中加强经验总结。在有效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开展有效教学实践活动,探究各学科教师有效的课堂教学行为,总结实践经验。课题组加强研修,提升专业素质,通过对一个个课例进行剖析,扎扎实实地开展课题研究,使教师在研究中获取对教学、对教学改革的一种坚定的教学主张,并坚持在教学实践中运用、证明而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提升了能力,找到了职业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三、研究成果

三年来,课题组努力践行“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效教学行为”的教学主张,在各学科进行了积极的教学实践,无论在理论层面,还是在实践层面,都获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1)在理论层面上。第一,厘清了教学的核心理念。通过研究,将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效教学行为与培养学生自信心和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教育有机联系起来。确立了“教师是学生的人生导师,教师是学校发展的基石,教师是最需学习的群体”的教师观,“每个孩子都是等待发掘的宝藏,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创造者,每个孩子都以错误为成长的垫脚石”的学生观,“把课堂还给学生,引领学生自主发展,把舞台让给学生,欣赏学生生动发展,把时间留给学生,鼓励学生自信发展”的教学观。第二,梳理了课堂有效教学行为。教师的教是以学生的学为基础,要把学生牢牢地吸引在课堂里,而不是控制在课堂里,必须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引领学生合作探究、设计精美合理的板书、科学把握教学时间、点燃学生情智、加强教学反思等教师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有效性。针对我们学校的学情,在课堂中通过“低起点,小步走,勤反馈,多鼓励”的教学节奏,把课堂还给学生,逐渐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只有教师的教学行为有效了,做到向课堂要质量,学生才会进步,学校才会发展。

(2)在实践层面上。第一,推动学校的文化建设。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师生的自信心增强了,为学校的自信文化奠定了基础。2013年10月,我校成功举办了“插上自信的翅膀飞翔”的自信文化展示活动,全校师生通过缔造完美教室、教学主题沙龙、卓越课程汇报演出等环节,向与会代表展示了我校的自信文化,获得了来自市教育局和全市各所初中与会代表的好评。第二,帮助学生进步成长。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进行,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了转变,学生的学习心态也发生了变化,他们的积极性高了,能积极主动地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级各类活动。在江苏省阳光体育节展示台上、在南通市中学生法治情景剧表演中、在海门市校园艺术节活动中、在能仁中学教育集团体育节上,都能看到我校学生充满自信的身影。学生的身心得到了健康发展,一定程度上文化成绩也得到了提升。第三,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以研究促教学,课堂教学水平得到了提升,每位教师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教学风格,各科教师对本学科课堂教学有效教学行为加强研究和思考。三年来,课题组成员执教实验课、公开课、展示课、评比课近40节,先后多次为海门不同学科教师开设培训讲座,多次获得南通市、海门市优课评比和基本功比赛等级奖。还把自己的经验、困惑、反思形成文字,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政治教学参考》等刊物发表课题研究论文47篇。多位教师成长为海门市学科带头人、海门市骨干教师、海门市教坛新秀,起到表率、引领和辐射效应。

四、结束语

教师课堂有效教学行为是一种综合智慧的表现,对于不断生成的课堂情况,需要教师有足够的应对策略。而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形成的,需要教师不断学习,更新教育理念,有深厚的文化积淀,不断提高自身的研究素养。如何保证教师课题研究行为的常态化和自觉化,如何使研究成果更具有常态教学下的普遍意义和实用价值,这有待进一步研究,其中的策略及方法需要进一步总结和完善。尽管本课题研究暂告一段落,但思考并未结束,我们一直在思考探索追求的路上。

参考文献:

[1]古鸿燕.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D].苏州大学,2010.

[2]吴陆顺.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转变师生互动方式的思考[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0(05).

[3]吴宏,徐斌艳.基于有效教学理论的教师专业化发展[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8(02).

[4]高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论[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实践研究课堂教学教师
最美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校公体课中的实践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微课的实践教学研究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