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集合和分类的日常活动和区角活动例举 “基于数学核心经验促进教师领域教学知识提升”研究团队

2016-03-24 10:45
幼儿教育·教育教学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卡通人物刺猬鞋子

一、日常活动

例1 鞋子对对碰(小班)

上海闸北区安庆幼儿园 金卓玲/设计

活动过程:

幼儿脱鞋后站在地毯上,教师先将幼儿的鞋子打乱后散放在地毯外围,然后让幼儿每人从这些鞋子中随意拿出一只,听音乐自由走动。等音乐停下之后寻找与自己手中拿的鞋子匹配的另一只鞋子,配对成功后,有节奏地碰击鞋底,并念儿歌:“对对碰,对对碰,一对鞋子对对碰。”配对不成功的幼儿则手拿鞋子重新游戏。所有幼儿配对成功后,教师可向他们提出进一步的任务,如让幼儿将皮鞋放在一起,将跑鞋放在一起……在游戏中,教师可鼓励幼儿结合颜色、花纹等特征来描述鞋子。

活动建议:

1.地毯尽量大一些,以方便幼儿走动。

2.音乐停下之后,教师可以用倒计时的方法控制幼儿找鞋子的时间。

3.也可使用手套之类的生活用品组织活动。父母也可以在家中整理衣物时,让幼儿帮着找两只相同的袜子。

例2 木偶在谁那儿(中班)

上海浦东新区天虹幼儿园 刘社娟/设计

活动过程:

所有幼儿坐在凳子上。教师选择一名幼儿(幼儿A)站在前面,幼儿A用手遮住眼睛,教师随机把一个小木偶放在另外一名幼儿(幼儿B)身后,其他幼儿都可以看到,但是不能说出来。然后幼儿A睁开眼睛,猜木偶在谁那儿。猜时,幼儿A可以请一个同伴说出幼儿B的一个明显特征(如:她是女孩;她今天穿了一件黄色的衣服)。如果幼儿A在同伴的提示下仍然猜不出来,就再请另一个同伴说出幼儿B的另外一个特征,如此,直到幼儿A猜出幼儿B是谁,即猜出木偶在谁那里,游戏结束。

活动建议:

1.可以在餐前或餐后等时间随机开展,且可以重复进行,每次选择不同的幼儿来猜和藏木偶。

2.教师要注意提醒幼儿同伴在提示幼儿A的时候,尽量说一些幼儿B外在的明显特征,且尽量不要不断地看幼儿B,以免幼儿A不用思考就能轻易猜到。

例3 抓鱼(大班)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 田 方/设计

活动过程:

幼儿假装是鱼,教师假装是抓鱼的人。孩子们跑动起来,教师一次只抓一种类型的鱼,比如穿红衣服的鱼。孩子们会看着教师抓鱼,并尝试着猜教师在寻找哪种类型的鱼。游戏开始后,教师头脑中要明确是根据哪个特征(比如孩子衣服的颜色)“抓鱼”的。教师抓到孩子时,可让他们站到队伍的前面,使其他人能清楚地看到,并问:“我抓到了哪种类型的鱼?”“我抓鱼的依据是什么?”按此分类依据继续“抓鱼”直到有幼儿猜对教师的“抓鱼”依据为止。

活动建议:

教师可以不断问:“我抓的鱼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他们都身穿红色的衣服)我没抓的鱼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他们没有身穿红色的衣服)”也可让幼儿轮流确定“抓鱼”依据和做捕鱼人,请他们说说“你想抓什么样的鱼呢”,引导幼儿根据不同的特征反复玩游戏,比如抓“穿跑鞋的鱼”等。

例4 猜猜我是谁(大班)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 田 方/设计

活动过程:

教师在小纸片上写下一个孩子的名字,但不要让孩子们看到。游戏开始,让所有孩子起立。孩子们只能用“是……吗?”或“不是……吗?” 的问句来猜教师所写的那个人的名字。教师也只能用“是”或“不是”作答。被教师回答为“不是”的孩子坐下。比如,有孩子问:“是一个女孩吗?”教师回答“是”,那么女孩站着,男孩坐下。如果孩子接着问:“她身上有蓝色吗?”教师回答“不是”,那么所有身上有蓝色的女孩坐下。直到只剩下教师所写名字的那个孩子站着时游戏结束。

活动建议:

可在一日生活的过渡时间随机开展;教师尽量不要提示,以培养幼儿的逻辑推理能力。

二、区角活动

例1 刺猬背果子(小班)

上海奉贤区绿叶幼儿园 马京华/设计

活动准备:

用不织布制作的大、中、小刺猬等(如图);用不织布制作的大、中、小不同的苹果若干。

活动过程:

在比较刺猬和苹果的不同大小后,引导幼儿想一想:“这些刺猬要背上怎样的苹果呢?”引导幼儿将大小对应的苹果扣到相应的刺猬身上,并让幼儿根据刺猬身上扣子的数量和苹果数量进行一一对应(按扣操作适合小班幼儿),然后再引导幼儿说说:“刺猬和它身上的苹果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

活动建议:

重点引导幼儿学习按照大小为刺猬和苹果配对,理解对应和匹配。

例2 分家(中班)

上海奉贤区绿叶幼儿园 沈 英/设计

活动准备:

用纸盒做两个家的背景(如图),各种特征明显的卡通人物图片(后面可以垫一块积木,以增加立体感,如图)。

活动过程:

幼儿观察卡通人物的不同特征,根据其中一到两个特征将卡通人物分类放进两个家里,并说出分类的理由。如:男孩放一个家,女孩放一个家。

活动建议:

活动初期,可放置少量特征较明显(如头发、帽子、背包不同等)的卡通人物。随后可视幼儿的操作和发展情况逐步增加卡通人物数量。

例3 迷迷转(中、大班)

上海南阳实验幼儿园 宋 艳/设计

活动准备:

不同特征的卡通人物图片若干、塑料布丁盖子若干、大雪花片一块(如图)。

活动过程:

两名幼儿轮流游戏,其中一名幼儿边念儿歌“迷迷转,迷迷转,大风来了快快站,什么样的孩子中间站”边转底盘。儿歌念完,这名幼儿需要从这些卡通人物图片中挑选一张摆放到中间,并让另一名幼儿猜为什么要摆放这张。另一名幼儿需要仔细观察这个卡通人物,找出他的特征,将答案编入儿歌并说出来:“戴眼镜的孩子中间站。”

活动建议:

游戏前让幼儿先学会儿歌;卡通人物的特征要丰富且相对明显,要启发幼儿用语言描述人物的特征。

例4 动物大世界(大班)

上海乌南幼儿园 李 蓓/设计

活动准备:

各种类型的动物图片、特征提示卡(例如:天空、陆地、河水的标志,哺乳、胎生的标志,2只脚与多于2只脚的标志等)。

活动过程:

幼儿选择一组特征提示卡,并按卡片上的特征将相应动物放到相应的区域内。成功后再次选择另一组特征提示卡游戏。

活动建议:

1.活动前幼儿已积累了一些有关动物特征的经验。

2.教师指导幼儿先对特征提示卡进行归类,例如,白云与河水、草地一组,都与动物活动有关。

3.指导幼儿尝试先放特征提示卡,再进行归类。

4.可以两个一组玩竞赛游戏,比一比谁归得快、归得对。

猜你喜欢
卡通人物刺猬鞋子
混乱的鞋子
萌趣圣诞
多么幸福
你喜欢哪个卡通人物
卡通人物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