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二小放牛郎》

2016-03-24 23:35孙子楚
党史文苑 2016年5期
关键词:王二小艺术形象鬼子

孙子楚

这是一首感动了几代人的歌曲,曾陪伴无数儿童走过童年!然而,这样一首内容详实、时间确凿的叙事歌曲,其创作缘由与故事背景却众说纷纭,尚无定论。

目前媒体的主流看法认为,这首歌所叙述的内容确有其事,主人公王二小1929年出生在河北省涞源县上庄村。因父亲被鬼子杀死,哥哥被抓走,母亲病饿而死。王二小逃荒到了本县狼牙口村。1942年10月25日,13岁的王二小在反“扫荡”斗争中,把敌人引进了南河滩附近八路军埋伏圈,被鬼子杀害。当时河北涞源县青救会干部张士奎得到消息,马上把他的事迹报道给了边区青救会,《晋察冀日报》在第一版发表了这条消息。词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根据这篇报道,立即创作了这首歌,很快这首歌便在中华大地传唱开来,这一唱就是60多年,感染了无数的国人。

官方权威媒体上近年来还有另一种说法:说王二小的原型叫阎福华,1928年出生在河北省平山县滚龙沟村。1941年9月16日,日军袭击滚龙沟,碰上正在放牛的13岁的阎福华(排行老二,村里人都叫他阎二小),让他带路。他机智地赶着牛领着敌人转到了二道泉山顶,猛地抱住一个鬼子厮打,想与鬼子跳崖同归于尽,不料被另一个鬼子用刺刀从背后刺进了胸膛。这时埋伏在附近的晋察冀日报社武装人员发起了攻击,一举歼灭了这股敌人。当时住在附近的西北战地服务团记者方冰对此事进行了采访,与作曲家劫夫合作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发表在1942年《晋察冀日报》元旦附刊《老百姓》上。1992年出版的《晋察冀日报史》对此事有详细记载。这支歌传遍了祖国大地,教育激励了几代人。

上面两种说法都曾多次出现在国家权威媒体上,且言之凿凿,似乎无懈可击,无可置疑。

但有好事者曾查遍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出版的全部《晋察冀日报》,结果,既没有发现那篇所谓的报道,也没有发现其他有关王二小事迹的记载;而平山县的阎福华是否真是王二小的原型也没得到词曲作者的确认。

据词作者、电影演员方青卓的父亲方冰自述,王二小其实是他综合了许多“二小“的事迹的基础上,虚构出来的一个人物。

抗日战争时期,他和我国著名作曲家李劫夫曾一起在华北敌后打过游击。那时,两人睡在一个铺炕上,吃在一个锅里,一个作词,一个谱曲,彼此配合得十分默契。反“扫荡”后的一天,他俩感触于反“扫荡”中那些为抗日送信、带路,甚至付出生命的孩子们的感人事迹,商量为这些孩子写一首歌。不到两个小时,方冰就写出了歌词,劫夫很快就谱出了曲子。随后,这首歌就传遍了解放区和部分敌占区。

谈到这首歌的创作过程,方冰曾说,在我的脑子中,当时并没有一个真名实姓叫“王二小”的孩子,而是有不少叫“二小”的。所谓“二小”就是指当地的那些孩子。至于为什么要写放牛的“二小”,是因为在反“扫荡”中,冀中的老百姓为了对付敌人,保护自己,发明了一种消息树,如果消息树立在山头上,就说明没有敌人,如果消息树倒了,就说明有敌情,得赶快转移。而看护和掌管消息树的,一般都由放牧的孩子来担任,这些“二小”一边看护牛羊,一边看守消息树。至于歌中的“二小”为什么姓王,那只是随便选的,王姓比较通俗、普遍。

尽管最权威的当事人已声明王二小本无其人,是虚构的艺术形象。但多年来公众媒体的大力宣传和推波助澜已使全国人民彻底相信了王二小的真实性,相信他和刘胡兰、董存瑞一样,是真实的英雄,各类媒体上,介绍和宣传王二小英雄事迹的文章数不胜数,甚至被编入了小学语文课本,在今天河北某地所谓王二小的牺牲地,建有纪念碑一座,上有老将军萧克题写的碑文。最为雷人的是,距此地东北方向五华里,竟“保存”有王二小的墓地。

方冰先生对此很不以为然。当他听说华北某县筹划给“王二小”立碑的事情时,激动地说:“怎么能这样搞呢?‘王二小和刘胡兰、董存瑞、黄继光不一样,他是我创作出来的艺术形象,是无数少年英雄的化身,没有一个特定的人,我不主张立碑。”

如果方冰先生的声明确实属实,那么,以前有关王二小身世的考证及所谓的牺牲地、纪念碑、坟墓,纯粹是对优秀艺术作品的恶搞和解构,是对艺术创造的不尊重,是对千百万民族英烈的亵渎!最低限度也是对社会和公众的不负责任,以讹传讹,以至于谬误!

艺术创造有其自身的规律,艺术形象魅力的产生,不必然依赖于纯粹的、有据可查的生活真实。《歌唱二小放牛郎》本是一首感人至深的艺术作品,王二小也如同小英雄雨来、小兵张嘎一样,早已成为深入人心的艺术形象。因此,我们大可不必做无中生有的“索隐考据”工作,这样的结果只能是弄巧成拙、点金成铁,破坏“王二小”在人们心中的美好形象,损伤《歌唱二小放牛郎》的艺术魅力。?

(摘自《流行歌曲》)

责任编辑马永义

猜你喜欢
王二小艺术形象鬼子
小英雄王二小
一个人的抗战
传承王二小精神 争做新时代少年——“王二小中队”风采录
朝鲜族传统文化艺术形象的多元一体建设与推广研究
向小英雄王二小学习
万国造枪打鬼子
牛山魁打鬼子
艰难的行走(随笔)
论文学艺术形象的感应再创造
戏曲表演技巧对艺术形象的塑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