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于远古的民间舞蹈寿阳傩舞爱社

2016-03-25 14:09晋华
百姓生活 2016年3期
关键词:寿阳平头小鬼

晋华

在山西省寿阳县平头镇一带,至今流传着一种古老的汉族民间舞蹈形式——“傩舞爱社”。这种起源于远古时期,演绎了黄帝战蚩尤传说的傩舞形式,表现了远古人类在狩猎时代的自然崇拜、人神崇拜、鬼神崇拜。2008年,寿阳傩舞爱社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寿阳傩舞爱社的来历

农历七月十三,是寿阳县平头镇韩沟村赶会的日子。每逢这个时节,傩舞爱社都要进行祭祀表演。这一天,我们的汽车刚到村口,就望见矗立着的一处牌坊,上面“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傩舞爱社传承地韩沟村”的字样分外醒目。

在村中心的广场上,轩辕黄帝神像牌位前,灯笼高悬,红带裹梁。案台上供有点燃的红烛、香炉和各种供品,不断有善男信女上香祭拜。这里的村民祭祀轩辕黄帝,是因为此地有座阪泉山,传说远古时期,阪泉山一带是黄帝战蚩尤的主要战场之一。至今,阪泉山上还留有轩辕祠遗址,山下有黄道沟、蚩尤坪。平头镇韩沟村就位于阪泉山下,流传着许多有关轩辕黄帝的传说。

说起傩舞爱社的来历,村里一位老者告诉我,传说当年黄帝为了战胜蚩尤部落,想尽了各种办法,均不奏效。危急时刻,有人建议黄帝用“鬼”驱除敌人。一年七月十三,黄帝命令将士打扮成24个“魂头鬼”,6名大鬼打头,18名小鬼助阵,手舞足蹈冲到阵前迷惑蚩尤,果然取得了胜利。为了表彰将士爱社稷的英勇行为,黄帝就将这种傩舞称之为“爱社”。 “爱社”的鬼傩形象,也以原始形式在寿阳留存了下来。

寿阳傩舞爱社表演者独特的服装和面具

自从2008年傩舞爱社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后,韩沟村人更加重视这一古老民间舞蹈的传承。在老者的指点下,我来到广场旁边一户姓韩的人家。老者说,这一家,是表演傩舞爱社的传统世家。

韩家女主人是一位中年大姐,她和女儿正在化妆,做演出前的最后准备。在当日的表演中,中年大姐将演“大鬼”,她15岁的女儿演“小鬼”。仔细打量,我发现“小鬼”一身蓝衣,配上斜挎的红绸。“大鬼”全套为武士装束,一身青色战袍,背负五彩绸带,脚蹬黑靴。

傩舞爱社最重要的道具是面具。面具选用龙头形状的木质模型或纸浆硬壳做模具,上敷半指厚的纸浆,外裱麻纸,涂以桐油或各色油漆,做成红、紫、黑、绿、黄、蓝等颜色的“鬼脸”。虽是“鬼脸”,却配以头角、耳环、红缨等龙的造型,色彩丰富,古朴粗犷,造型夸张,惟妙惟肖。可见,其外在形象是“鬼”,内在精神却是“龙”,鬼图腾实质上是龙图腾的另类表现形式。

生动再现黄帝战蚩尤的傩舞爱社表演

从中年大姐的家里出来不久,村中心广场上锣鼓喧天,人声鼎沸,傩舞爱社表演开场了。

伴随热烈的锣鼓声,只见6名“大鬼”按红、绿、蓝、紫、黑、白顺序走到中间,一个个威风凛凛,犹如一尊尊古代的战神。与此同时,18名“小鬼”来到两边助阵,他们每人手拿小锣敲击,时而呐喊助威。

傩舞爱社表演内容很丰富,6名“大鬼”的舞步表演程序,分武势、倒上墙、直墙、小场、过关、耍桌6部分。武势,表现的是扮成“大鬼”的轩辕黄帝6位将士,在与蚩尤开战前积极进行战事准备;倒上墙,表现的是6位将士来到蚩尤城门下商讨攻城策略,并为攻城作出布阵变化;直墙,表现的是将士前仆后继登梯攻城;小场和过关,表现的是曲折的战斗过程和将士攻上城墙夺旗取得胜利;耍桌,表现的是打败蚩尤后,百姓沿街摆上慰问品犒劳凯旋的将士。

整个表演约50分钟,舞姿既有巫舞的特点,又有古典汉舞的韵味和浓郁的乡土气息。在表演过程中,伴奏仅有锣鼓,呈现一种古朴庄严的神秘色彩。

如今在寿阳,傩舞爱社已成为民间重要节庆活动时必不可少的表演节目。在当地政府的重视和老一辈传承人的努力下,当地已有400多名这一非遗项目的传承人。

猜你喜欢
寿阳平头小鬼
“平头哥”的悲剧之路
动物奇异行为观察报道(三)
寿阳曲·江天暮雪
论寿阳福寿剪纸的地域性文化特征
健康监测技术在寿阳淮河大桥的应用
探索政策体系对小城市规划实施的影响
一字之差
碳纳米管填充PTFE的制备及平头型小冲杆测试研究
我是你小鬼
冲吧,小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