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砖混结构建筑的抗震设计要点

2016-03-25 02:10李宛霖
科学与财富 2016年7期

李宛霖

摘 要:随着建筑工程行业的不断发展,砖混结构在建筑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其自身具有施工简单、工期较短、造价低的特点,所以在建筑行业中很受欢迎。特别是在住宅建筑中,大部分的建筑结构采用的都是砖混结构,对建筑的整体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笔者通过对目前建筑结构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加强其设计要点的几点措施,仅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砖混结构、抗震设计要点、存在的问题

一、前言

砖混结构的发展给建筑结构的发展带来很大的便利,但是在抗震能力上表现出很大的不足,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在地震灾害中,砖混结构的建筑损坏十分严重,因为该结构具有脆性剪切的特点,在外力的影响下房屋很容易发生损坏的现象,所以提高砖混结构的抗震作用,对于建筑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目前多层砖房抗震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在城市的局面楼房中,很多高层超高层的建筑都存在着设计的缺陷,特别是在底层的建筑设计中,很多高度都超过限制1.0m以上。

2)在对办公楼的设计上,其大部分采用的是砖结构的建筑模式,在底层或者是顶层采用的是砖混的结构模式,这也是为了满足施工空间的使用需求,所以在底层更多的选择钢筋混凝土的结构模式,有的还施工单位则采用的是构造柱的设计方式,把其当做框架的结构形式。

3)随着人们对建筑设计需求的不断变化,在设计房屋的过程中更愿意把客厅设计的宽敞一些,通过设计大开间和大的门洞,使得在形式上看起来客厅的面积被延展,如果仅仅是局部的设计不满足要求,也不会对其进行调整,通过采用纵横面的处理,把整个空间布置成不同的造型结构,以满足住户的设计要求。

4)在提高房屋建筑的设计理念中,并没有把建筑结构的承载力计算清楚,仅仅是依据施工人员的工作经验进行操作,而一些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又十分低下,所以使得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得不到保障。

5)而且很多施工单位在对抗震结构的设计上,方法不同,其抗震的效果就有着明显的差异。

三、多层砖房抗震设计的要点

3.1 科学布局建筑平面和立面

建筑的整体结构是由平面结构和立面结构组成的,在对建筑进行抗震设计时,要尽量保持建筑整体的间接规则,要合理分配建筑结构的承载能力,如果建筑内部的结构不规则,就会使得建筑的重心和承载力不在一个点上,在发生地震时,就会产生错位的现象,近而加大对建筑物的损坏程度。

在设计建筑的立面结构时,要注意不要发生头重脚轻的情况,为了提高建筑物的承载能力,要尽量把建筑的重心降低,不要设计成错落的立面结构,而且室内设计的最高度也不易过高,以免在发生地震时产生位移的情况,但是为了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活动,还要注重对建筑造型的设计,既兼顾使用功能,还要注意建筑物的美观设计,在提高抗震能力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满足住户对建筑外观的要求。

3.2 砌体房屋的总层数及总高度不应该超限值

经过调查显示,在砖砌结构的建筑中,如果建筑的层数越高,在发生地震时其损害的效果就会越为明显,所以在设计建筑层数时,不要把楼层设计的过高,要根据相应的规定标准进行设计,要保持楼盖的重量占总重量的一半左右,楼盖的重量不要过高,在高度相同的情况下,楼盖越多在发生地震时的损坏现象就会越严重,而且底层的倾覆作用也会非常明显,特别是在地震强度较高的环境下,使得建筑的底部承受的作用力过大,对建筑物产生严重的损坏,所以必须要控制好总体层数的建设,不要为了提升利益而损坏建筑的安全。

3.3 增强砌体房屋的刚度及整体性

房屋是由纵、横向承重构件和楼盖组成的一个具有空间刚度的结构体系,其抗震能力的强弱取决于结构的空间整体刚度和整体稳定性。刚性楼盖是各抗侧力构件按各自侧移刚度分配地震作用的保证。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及屋盖具有整体性好、水平刚度大的优点,是较理想的抗震构件,不但可消除滑移、散落问题,增加房屋的整体性,增大楼板的刚度,而且对平面上墙体对齐的要求也可予以适当放宽,因作为以剪切变形为主的砌体结构,层间变形是可控制的。较强的楼板及屋盖水平刚度使荷载传递具有良好的条件,在平面上,当上下墙体不对齐时,现浇楼板及屋盖能起到一定的传递水平力的作用,同时楼、屋盖现浇增加了楼板对墙体的约束。

3.4 增加墙承载体面积和提高砂浆强度

多层砖混房屋的抗震能力与墙体面积大小及砂浆强度等级高低成正比,增加墙体承载面积、提高砂浆强度等级能有效地提高房屋的抗震能力,是减轻震害的有效途径之一。特别是楼房底部第一层的地震作用力较大,是最薄弱层,应注意增加墙体的承载面积或提高砂浆的强度等级,如将部分240mm宽的承重墙改为360mm宽的墙,或将砂浆强度等级由M5提高到M10,则能明显提高房屋的整体抗震能力。有资料表明,多层砖结构房屋在8度,9度地区,底层最低应采用M10砂浆,在6度,7度地区,底层最低应采用M7.5砂浆。

3.5 有效设置房屋圈梁和构造柱

圈梁是多层砖混结构楼房提高抗震能力的又一有效技术措施。在多层砖混房屋中设置沿楼板标高的水平圈梁,可加强内外墙的连接,增强房屋的整体性。由于圈梁的约束作用使楼盖与纵、横墙构成整体的箱形结构,能有效地约束预制板的散落,使砖墙处平面倒塌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以充分发挥各片墙体的抗震能力。圈梁作为边缘构件,对装配式楼、屋盖在水平面内进行约束,可提高楼盖、屋盖的水平刚度,同时能保证楼盖一整体横隔板的作用。圈梁与构造柱一起对墙体在竖向平面内进行约束,限制墙体裂缝的开展,且不延伸超出两道圈梁之间的墙体,并减小裂缝与水平面的夹角,保证墙体的整体性和变形能力,提高墙体的抗剪能力。设置圈梁还可以减轻地震时地基不均匀沉陷与地表裂缝对房屋的影响,特别是屋盖和基础顶面处的圈梁具有提高房屋的竖向刚度和抗御不均匀沉陷的能力。砖墙增设构造柱能提高砖混房屋的延性,发挥防止砖砌体侧向挤出塌落的约束作用,使砌体的抗剪承载力提高10%~30%,提高砌體的变形能力,是有效的抗倒塌措施。另外,在多层砖混房屋中合理地设置构造柱,能起到增强房屋整体性的作用,还可以利用其塑性变形和滑移摩擦来消耗地震能量,从而大大提高抗震能力。

四、 加强抗震构造连接

1)构造柱与楼、屋盖连接。当为装配式楼、屋盖时,构造柱应与每层圈梁连接(多层砖房宜每层设圈梁);当为现浇楼、屋盖时,在楼、屋盖处设240mm×120mm拉梁与构造柱连接。

2)构造柱与砖墙连接。构造柱与砖墙连接处应砌成马牙槎,并沿墙高每隔500mm设拉结钢筋,每边伸入墙内不小于1.0m。3)墙与墙的连接。层高超过3.6m或长度大于7.2m的大房间,外墙转角及内外墙交接处未设构造柱时,应沿墙高每隔500mm设拉结钢筋,每边伸入墙内不小于1.0m。

五、结语

砖混结构给施工单位带来很大的便利,对于建筑物质量的提升也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要注意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从结构形式上进行考虑,要根据相关的规定标准进行施工建设,以更好地保证建筑整体的安全。

参考文献;

[1]. 蒋明红.砖混结构施工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J].现代物业(上旬刊).2011(09)

[2]. 吴瑛.小议住宅砖混结构的优点及设计[J].今日科苑.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