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学实用信号发生器设计的初步初探

2016-03-25 04:08罗毅余云
科学与财富 2016年7期
关键词:信号分析

罗毅 余云

摘 要:信号发生器是一种作为激励源或者是信号源的电子的设备,它能够产生各种的波形和频率,其在教学实验、生产实践和科技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最普遍使用的电子仪器之一。目前,市面上的信号发生器主要有:模拟信号发生器、数字信号发生器和DDS信号发生器。本文通过对不同信号发生器设计原理进行分析和对比,提出作者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信号;发生器设计;分析

对于电子类专业的学生,除了学习理论知识外,还必须将所学理论知识付诸实践,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应用理论知识、提高动手能力,从而提高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实验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而信号波形发生器是实验过程最普遍、最基本、也是应用最广泛的电子设备之一。目前能够实现信号发生器的技术,把其分为:模拟信号发生器、数字信号发生器和DDS信号发生器。在这几种信号发生器中,DDS信号发生器优点最突出,可塑性更强,代表着目前信号发生器设计技术的主流。直接数字频率合成(DirectDigitalSynthesis,简称DDS)技术是一项比较新的频率合成技术,它的产生,给信号发生器的设计带来了新的方向。近年来,直接数字频率合成(DirectDigitalFrequencySynthesis简称DDS或DDFS)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相比于其它频率合成方法,它的优越性非常明显。

1、信号波形发生器的发展概况及现状

信号波形信号发生器历史非常的久远,它产生于上个世纪20年代,那会,电子设备刚刚诞生。随后,雷达发展起来了,通信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到了40年代,标准信号发生器开始出现了,它的出现主要为了进行各种接收机的测试,使信号发生器诞生之初主要是用来做定性分析的,随着使用的要求不断提升,慢慢发展成为了定量分析的测量仪器。还是在这个时期,脉冲信号发生器也出现了,这个主要是用于脉冲方面的测量的。上面说的这些信号波形发生器都是早期的一些产品,复杂的机械结构,比较大的功率,比较简单的电路,速度发展总体是比较慢的[2]。这种发展速度一直持续到1964年,第一台用全晶体管做的信号波形发生器出现。

从60年代以候,信号波形发生器的发展速度就开始加快了,有个代表作产品,那就是函数信号发生器,但是模拟的电子方面的技术在这段时期是占主要的,组成的部分一般都是分立元件,或者是采用的模拟的集成方面的电路,电路结构相比于60年代以前,要复杂了,产生的波形也多了些。70年又是一个转折点,出现了微控制器,这个时候信号波形发生器的功能就开始强大起来了,波形的产生也能比较复杂了。对信号波形发生器而言,软件成为了这个时期的主要特征,通过程序用微控制器进行相应的处理,就能方便、灵活的或者一些比较简单的信号波形。这种方式也是有缺点的,那就是波形输出的频率不会很高,比较低,产生这个原因主要是微处理器的工作速度的问题,当然,还是有一些方法来提高输出频率。

2、研究信号发生器的意义

信号波形发生器,顾名思义,就是用来产生各种波形的,比如说:三角波、正弦波、方波、锯齿波等等。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它的功能也在不断地增强。作为一个电子工程师,信号波形发生器是必备的工具之一,除此之外,信号波形发生器的应用几乎渗透到教学、生产、医学、科研、乃至日常生活等众多领域,使用相当普遍,是一种基础仪器。

目前而言,大部分信号波形发生器都采用了微处理器设计,相比于传统的纯硬件设计方式,它的精度更高、可靠性更好,而且價格便宜、操作方便,更重要的是具有智能化,代表着智能化仪器的一个发展方向,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3、信号发生器设计方案的探讨与比较

方案一:电阻阵列和模拟开关组合使用,实现阶梯波。但是,模拟开关的导通电阻会形成干扰,为消除该干扰,需另加电位器微调,从而导致硬件体积过于庞大,精度也难以实现要求。同时在实现高精度的增益阶跃的时候,选取精密电阻难度较大。

方案二:锁相环(PLL)频率合成。通过锁相环锁定高稳定度的晶体振荡频率,改变环内串接的可变分频器N,得到N倍参考频率的高稳定输出fo=1KHZ~10MHZ。这一工作频率的锁相环路fo=Nfr,fo经可编程分频器N后,送入鉴相器,以保持分辨率△fo=fr=100HZ=0.1KHZ,但由于可编程分频器还不能工作到超低频率和超高频率,这就限制了合成器的输出频率。虽然合成器的输出频率通过加了前置固定分频器得以提高,但是频率分辨率却降低了。普通锁相环电路难以调节。另外此方案输出信号的幅度控制是非线性的,步进困难。因此该方案不可取。

方案三:由晶振产生稳定的基准频率,经过分频后用作地址计数器的时钟,计数器的输出与EPROM的地址线相接,地址计数器中产生一个计数值,从EPROM中就会选出与之对应单元的数据,送给D/A转换器,经转换后由输出部分输出不同的波形,如正弦波、脉冲波等[7]。CPU主要用来控制和管理。

经过相应的理论分析与计算,我们得到:

(1)由于是采用计数器直接控制EPROM的方式来产生各种波形,可以提高输出频率。

(2)由于用晶振做基准时钟源,故输出信号频率稳定。

(3)由于使用CPU(这里采用8089单片机)来控制分频、控制波形的选择、控制D/A转换及输出,波形的频率、幅值能够根据需要方便的产生,而且提高了显示功能。

本方案的缺点是:用这种分频的方法不能达到指标所要求的信号在20Hz~20kHz范围内≤5Hz步进可调这一指标,分析如下:

式中 为输出频率, 为晶振的基准频率, 为基准频率经分频器分频后的值,N为分频器的分频系数。令每个信号周期T所取的点数为50。

若步进值为5Hz,用10MHz晶振,则有

式中 , 为输出信号的频率,其差值为步进值。

即,

可得:

由此可见,当采用10MHz晶振时,输出信号只能在20至100Hz范围内实现频率步进位为5Hz。

方案四:利用数字频率合成技术(DDS),依托FPGA这个核心部件平台,实现的信号波形稳定性好、精度高、平滑。加上FPGA所具有的高速运算能力,控制更方便,产生波形频率更高,输出信号频率范围大,同时步进较小。由单片机AT89S52和4×4键盘电路来完成系统相位控制字和频率控制字的输入,把输入信号送入FPGA;,同时相位与频率由单片机控制LED显示出来。由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查表输出数字形式的波形数据,再经高速数模转换输出波形,可以输出几乎无失真的稳定波形。

4、结论

通过实践证明:采用方案四最为可行,在FPGA平台上实现DDS原理更为灵活、适用。从理论上讲,我们完全可以按照我们的需求来设计FPGA的功能,因为通过改变FPGA的数据,就能实现我们想要的波形,系统方便又灵活。虽然FPGA在实现波形精度方面会有不足,但是问题不大,FPGA芯片能支持系统现场升级,完全能满足我们教学上的使用要求。FPGA平台实现DDS从而产生信号波形,成本投入并不大,相反,采用DDS专用芯片的成本会高的多。综上分析,我们的这种设计性价比很高。信号;发生器设计;分析

参考文献

[1] 谢自美.电子线路设计·实验·测试.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232-236.

[2] 林志琦,蒋惠萍.信号发生电路原理与应用设计[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23-26.

[3] 郭庆.双路相位差可调信号发生器的设计[J].北京:电子测量技术,2007,30(4):191-193.

[4] 魏逸民.频率合成与锁相技术[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5:20-55.

[5] 肖运虹,柯璇.基于MC145159的PLL频率合成器设计与实现[J].太原: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9(1):36-39.

猜你喜欢
信号分析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完形填空二则
7个信号,警惕宝宝要感冒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基于FPGA的多功能信号发生器的设计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基于LabVIEW的力加载信号采集与PID控制
一种基于极大似然估计的信号盲抽取算法
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100例分析
在线教育与MOOC的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