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明晰的发展战略 引领企业有效转型

2016-03-25 07:39罗云
科学与财富 2016年7期
关键词:资源整合产业结构可持续发展

罗云

摘 要:2010年国家先后出台了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相关政策。面对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政策机遇,中盐红四方如何抓住机遇,并通过对自身产业结构调整来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实现了企业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产业结构;资源整合;产业链;经济生态;可持续发展

我国在经历了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高速增长后,经济结构的不合理变得越发突出,已成为阻碍中国经济进一步高速发展的最大因素,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更加凸显产业结构不合理的垢病。我国政府已经认识到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并把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未来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调整经济结构的政策措施,足见中央对调整经济结构的高度重视和治理力度。这一系列政策措施对中盐安徽红四方股份有限公司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历史性机遇。

一、合肥化工企业现状及特征

(一)现状

2008年以前,合肥化工企业主要是由合肥四方化工集团、安徽氯碱化工集团、合肥江淮化肥总厂、合肥四方磷复肥公司等组成,四家企业均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改革前这几家企业共有在职和离退休职工上万人,产品规模不大但品种不少,产品处于不同的产业链条上或产业链的某一环节, 没有形成有机联系的结构体系,造成单打独斗、无序竞争的格局,每个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弱化,合肥化工企业面临着生死存亡的严峻局面。

(二)特征

在原有格局下,合肥化工企业由于历史包袱重,优势分散,形不成合力,出现或实际存在着“四难”现象:

1、融资难。企业的债务都比较沉重,影响着自身的融资能力。

2、发展难。由于几家化工企业都座落在城区,新建项目得不到批准,企业无法发展;由于各企业优势分散,形不成合力,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才和资源的浪费。

3、稳定难。就当时合肥化工格局而言,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市场的变化,有些企业随时有可能造成资金流断档现象,随时有可能因设备老化造成重大安全事故,随时有可能因为污染引发大的社会不稳定因素。

4、生存难。产品大多处于产业链的低端,价值创造能力较弱。产业链低端的地位决定了其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的特征,对资源浪费严重,环境成本代价过高。

二、合肥化工企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基本思路

1、调整方向

实现合肥化工企业战略重组、退城入园。2008年底央企中国盐业总公司与合肥市的战略合作,揭开了合肥市老牌化工企业升级改造的序幕,2009年8月中盐安徽红四方股份有限公司在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正式挂牌成立,标志着中盐总公司对合肥市属化工企业整合工作全面完成。根据合作协议要求,先后关停了市区三个企业的生产装置,退城入园工作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2、调整思路

秉持“生态文明、循环经济、集约高效、永续发展”的管理方针,组织实施中盐合肥化工基地项目建设,成为煤盐一体化、产品精细化、装备現代化、管理科学化的循环经济新型工业化企业。

三、中盐红四方产业结构调整的具体做法

1、整体规划,为产业升级打下坚实的结构基础。中盐合肥化工基地项目立足于中盐总公司的盐业资源优势和合肥化工的产业基础,全面贯彻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理念,通过产品链的相互衔接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打造中东部地区具有影响力的化工产业基地。遵循“做好化肥,走出化肥”的原则,一期有农化、盐化和精细化工三大系列产品,二期项目建设在已形成产业的基础上,主要是以“农化-盐化-精细化(化工新材料)”为基础,重点发展化工新材料和新能源产业。

2、技术创新,为转型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合肥化工的退城入园不是简单的复制放大,而是对工艺和装备水平的全面技术升级和技术创新,走可持续发展的循环经济之路。合成氨装置引进瑞士卡萨利公司的低压合成工艺;尿素工艺包是进口专利技术,引进国际先进的意大利斯纳姆氨汽提工艺,着力打造成“国际同类型最优装置”;纯碱装置采用我国自行开发的联碱生产工艺;复合肥生产线除了具有传统除尘模式外,还采用了先进的尾气洗涤技术,不仅提高了排放标准,还降低了生产成本。盐化工的烧碱装置采用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离子膜电解法工艺,糊树脂装置聚合技术引进国际领先的法国阿科玛公司工艺,保险粉装置工艺路线也是当今世界保险粉制造主流技术。随着二期项目的推进,中盐红四方正在朝着将新区打造成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基地的目标进发,以全面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3、管理创新,为促进转型发展营造出管理优势。在全公司优化企业组织结构,建立起扁平化管理体系,推行矩阵式管理;实行专业技术与行政管理并行的“双轨制”;用精细化管理取代原先的粗放式管理;变成本核算为成本管理。健全成本管理网络,提升成本管理水平,以成本控制为中心,解决综合运行成本居高不下的问题,增加收益。

4、文化创新,为促进转型发展营造出和谐氛围。中盐红四方在整合后,以统一性、先进性、创新性为指导,以中盐文化为基本思路,形成了一套独具个性和特色的企业文化,形成科学的“红四方”企业文化体系,让员工在企业文化的引导和滋润下提升自我, 把员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企业的共同目标和愿景上来,为促进企业转型发展营造出和谐的氛围。

5、明晰前瞻性战略定位,营造转型发展的战略优势。在新常态的大背景下,根据中盐总公司的战略部署,仔细谋划,提出了扎实推进轻重资产结合、软硬件建设结合、国有投资和股权多元化结合的“三个结合”的战略发展思路。注重体制机制创新,实现企业管理精细化,建立健全适合新常态、新趋势的内部新机制,大力推动公司“三个结合”战略的落地,不断增强企业活力和发展潜力。

6、增强盈利能力,不断开辟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在企业不断转型的过程中,中盐红四方未雨绸缪,放眼未来,积极为企业的长远发展进行着战略筹划:一是做大做强复合肥主业,坚持复合肥“走出去”战略不动摇,实现复合肥的低成本扩张。二是建立中盐红四方现代农业科研实验基地。利用合肥化工基地附近的土地,发展绿色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把工业旅游与农业,信息化与传统工业产业等一并考虑,形成体系,使之产生效益。三是根据公司长远战略规划,确定了以乙二醇为主项的二期项目规划,大力发展化工新材料和新能源项目,从而实现从基础化工向精细化工和高附加值产品方向转变。

四、产业结构调整取得的成效

1、产品规模不断扩大。产品规模的扩大形成规模效益,带来了制造成本的降低,提升了市场竞争力。

2、产品链形成互补优势。土地资源集约利用,配套设施和公用工程利用最大化,农化、盐化、精细化工均形成产品链,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形势,配套建设的新型建材生产示范基地合理解决了园区工业废渣的出路问题,减轻了环保压力。

3、实现了合肥化工企业“退城进园”,职工得到妥善安置,且带动了园区及周边社居的经济发展,保持了社会稳定。

4、形成了资源配置合理、技术先进的一体化生态工业生产模式,实现由传统的单一发展模式向综合型高附加值的经济转型。

2009年至2015年,在市场极其低迷的情况下,中盐红四方连续六年在中盐化工系统中保持利润第一的殊荣。发展规模、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稳居中盐总公司化工板块第一阵营行列,成为中盐总公司化工板块的核心企业。在这变化的背后,是中盐红四方人以“调优产业结构,实现转型发展”为目标,在不断变革中探索出的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转型创新之路。

猜你喜欢
资源整合产业结构可持续发展
少先队活动与校外资源整合的实践与探索
“五育并举”下家校社资源整合的价值意义
海外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之道
智慧高速资源整合方式实践
基于产业结构对接的人力资源培养实践与思考——以湖南省为例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变动、技术进步与碳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