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十三五”柑橘产业的发展

2016-03-27 04:07沈兆敏
果农之友 2016年11期
关键词:亩产果品柑橘

沈兆敏

(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 重庆北碚 400712)

“十三五”(2016—2020年)我国柑橘产业如何发展,应采取哪些对策,颇为果农和业内人士关注。现根据“十二五”(2011—2015年)我国柑橘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及农业部提出的《农业发展报告(2016—2025年)》中对水果发展所作的预测,就“十三五”(2016—2020年)我国柑橘产业发展及应采取的对策谈点浅见。

1 “十二五”(2011—2015年)柑橘产业现状

1.1 面积、产量增加

“十二五”(2011—2015年)期间,我国柑橘栽培面积、产量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增长。2010年我国柑橘面积为221.10万公顷(3 316.50万亩)、产量为2 645.60万吨,平均亩产为797.71千克。“十二五”(2011—2015年)的开局之年—2011年柑橘的栽培面积、产量分别达到228.83万公顷(3 432.45万亩)、2 944万吨;以后4年的2012年、2013年、2014年和2015年则分别达到 230.33万公顷(3 454.55万亩)、3 167.8万吨,242.22万公顷(3 633.30万亩)、3 220.9万吨,252.13万公顷(3 781.95万亩)、3 492.70万吨,260万公顷(3 900.00万亩)、3 600万吨。全国柑橘平均亩产:2010年为797.71千克,“十二五”(2011—2015年)期间的 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分别为 857.6、916.89、886.49、923.52和923.08千克。

柑橘栽培面积,5年增加48.90万公顷,年均增加9.78万公顷,年均增长率为3.76%;产量增加954.40万吨,年均增加190.88万吨,年均增长率5.30%;平均亩产增加125.37千克,年均增加25.07千克,年均增长率2.72%。

1.2 产业成绩显著

1.2.1 柑橘区域进一步优化我国柑橘产区进一步向全国柑橘优势带、基地以及柑橘的最适宜生态区、适宜生态区集中,柑橘的生态优势显现。全国生产柑橘的19个(台湾未计入)省、自治区、直辖市中,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四川、湖北、福建、浙江和重庆9个主产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柑橘栽培面积、产量分别占柑橘总栽培面积、产量的95%、93%以上。

1.2.2 品种熟期进一步优化进一步调整优化了柑橘品种的熟期结构。通过努力,减少了年内11月、12月集中成熟、应市,比例过大、市场滞销的中熟品种,增加了10月前及10月成熟的特早熟、早熟品种,尤其是增加了翌年成熟的晚熟品种,比例从3%增加到5%。重庆等柑橘产区,在中央和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发展、建立晚熟柑橘基地,为我国柑橘生产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1.2.3 精准栽培技术得以推行柑橘产业的成功与否,品种是根本,栽培技术是关键。“十二五”(2011—2015年)后期,从柑橘生产的实践中,为使柑橘优质、丰产,提出了对我国柑橘采取“精准栽培”的意见。品种的选择、苗木的采用、培育和种植,栽培措施土、肥、水的管理和病虫害的防治,尽力做到精准化,促进了我国栽培水平的提高。

1.2.4 柑橘质量进一步提高由于品种的优化、栽培技术的改进和产后处理的加强,我国柑橘质量进一步提高,主要表现在柑橘的商品合格率在80%以上,优质率进一步提高,果品质量的一致性,与以往相比提高明显,消费的回头客增加。

1.2.5 产后处理进一步加强国内普遍加强了柑橘果品产后的洗涤、分级和包装处理,不仅按果实的大小分级,还开始按果实的色泽、内质分级,有力提高了柑橘果品的质量。主产区柑橘果品的产后处理达60%~70%。

1.2.6 经营模式进一步优化我国的柑橘经营历来是以分散的小农经营方式为主。在大生产、大市场、大竞争的浪潮中,由于中央、各级政府的重视、支持,柑橘的大户经营、农场主经营和专业合作社经营得以推广,柑橘相对集中的规模经营,不仅减少了产销风险,提高了经济效益,而且让种植柑橘的农民得到致富实惠。

1.2.7 加工业向深度发展我国的柑橘加工业,除了独占世界鰲头的糖水橘瓣罐头以外,主要的橙汁加工起步较晚,虽几经努力,因加工原料和价格等原因,至今发展缓慢,产量不足万吨。但近几年来,随着柑橘产量的增加,柑橘加工向深加工发展,加工产品几十上百个,这为当今柑橘销路和今后柑橘业和加工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2.8 电商销售开始发展由于柑橘产大于销及品种的熟期不合理,柑橘卖难年年出现。柑橘促销成了产区果农和各级政府的头等大事。近年,电商和网上销售的出现,在产区建立网络销售平台,使柑橘果品从产区销往城市,工业品从城市销往农村更加便捷,大大加快了柑橘果品的销售。

1.3 存在的主要问题

1.3.1 柑橘果品供过于求我国柑橘的栽培面积大、产量多,位居全球主产柑橘国家之首,国内已多年出现滞销跌价,柑橘果品供大于求的问题虽力求解决,但至今问题依然突出。

1.3.2 柑橘品种熟期失衡柑橘品种熟期因中熟品种产能过大而失衡,由于年内11—12月成熟的中熟品种过多,加剧了应市的矛盾,造成滞销跌价,使柑橘的生产效益下滑。

1.3.3 平均单产仍然较低我国柑橘的平均单产低于世界平均亩产1 000千克的水平,更低于美国、以色列、韩国2 000千克以上的水平。我国不乏柑橘小面积3 000~4 000千克的水平,但全国柑橘的平均亩产仍然较低。只要认真采取措施,平均亩产低增产的潜力很大。

1.3.4 品质需进一步优化几年来,柑橘品质的提高和一致性,随品种优化、栽培技术改进和产后处理技术的实施,有了较大的提高,尤其是品质的一致性提高更明显。但与其他生产柑橘的国家,特别是出口柑橘鲜果为主的南非、西班牙等国相比差距更大。

1.3.5 品牌急需做大做强我国柑橘产地广大,柑橘生产经营多而分散,柑橘的品牌小而弱,其数量成千上万,缺乏整合、做大,更缺乏保护和做强,国内著名的品牌很少,更无全球知名如美国“新奇士”那样的品牌。

1.3.6 柑橘橙汁加工落后我国的橙汁加工,虽有浓缩橙汁、NFC等产能和产品,但因多种原因,产量远不能满足需求,国内仍需大量进口。柑橘加工业的发展会促进柑橘业的发展,中国与世界产柑橘国家一样,无一例外。

1.3.7 病虫危害损失大随柑橘地域扩大,气候变化,柑橘的病虫害,尤其是检疫性病虫害的柑橘黄龙病、柑橘溃疡病和大实蝇的危害给柑橘产业造成了大的损失。近年,柑橘黄龙病的危害呈蔓延趋势,江西赣南的脐橙、广东的沙糖橘挖树毁园、产量减少,损失严重。

1.3.8 经营方式亟待转变几经努力,柑橘经营方式的转变有了变化,大户、农场种植等有所发展,但我国柑橘的经营近60%以上仍处在小农分散经营,与大生产、大市场、大竞争的形势不相容,应加快转型。

2“十三五”我国柑橘产业发展的建议

2.1 发展目标

总目标:优质、丰产、高效,产销基本平衡。

具体指标:

(1)栽培面积:250万公顷(3 000万亩),栽培面积减少10万公顷,年均减少2万公顷,年均减少率0.8%。

(2)产量:3 750万吨,增加 175万吨,年平增加35万吨,年均增长率0.93%。

(3)平均亩产:1 000千克,增加76.92千克,年均增长15.38千克,年均增长率1.67%。

(4)早中晚熟品种比例 20∶65∶15。

实现“十三五”(2016—2020年)的目标,整个过程预计会出现:实施计划的头两年,柑橘的栽培面积会略有增加或稳定;总产量,因低温冻害,使一些柑橘产区柑橘出现减产,产量与上年持平或略有增加;平均亩产保持稳定或稍增。“十三五”后3年,柑橘栽培面积下降,最终实现目标;总产量会增加,最终实现3 750万吨的目标;平均亩产会因柑橘栽培面积压缩,总产量增加而较快上升,最终达到世界平均产量1 000千克的目标。

2.2 目标依据

(1)“十二五”(2011—2015 年)期间,我国柑橘产业现状(详见上文1)。

(2)《中国农业发展报告(2016—2025年)》中水果的发展速度、消费和贸易情况。中国农业发展报告预计2016年我国的水果种植面积1 547万公顷,产量2.75亿吨;2020年达到1 600万公顷,产量2.92亿吨;2025年面积1 639万公顷,产量达 3.07亿吨。“十三五(2016—2020年)期间产量年均增速1.37%,低于“十二五”(2011—2015年)期间 5.37%的年均增速,展望后期年均增速0.94%。未来10年,水果相对生产效益仍较高,推动面积小幅增长;科技水平、管理水平提高和规模经营推动单产持续提高。在农业供给侧改革和消费需求的拉动下,水果生产的标准化、规模化水平得到提高,质量更有保证,品质进一步改善,水果供给结构调整优化。

2016年我国的水果直接消费和加工消费达到1.28亿吨和2 810万吨;2020年将分别达到1.37亿吨和3 278万吨;2025年分别达到1.43亿吨和3 815万吨。未来10年水果直接和加工消费的年均增速分别为1.40%和4.18%。与上年预测相比,加工消费增速调高。

水果及其制品贸易总量会持续扩大:2016年 900万吨,2020年1 140万吨,2025年达到1 350万吨,进出口量基本均衡。

2.3 发展建议

2.3.1 强化对平衡产销的认识对在我国出现的柑橘产量过大、多年滞销跌价、效益下滑等现象要强化认识:生产柑橘的目的是为了销,既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种植者又要有好的经济效益。各级领导和技术人员要带头向柑橘种植者宣传:在柑橘果品出现产大于求、滞销跌价、效益下滑的情况下,柑橘卖不掉,最终受损的是果农。要向果农宣传“人无我有,人有我多,人多我优,人优我特”的思想,淘汰相形见绌的品种,种植适合的好品种、树种或作物,以获得好的收成。要向柑橘种植者宣传:形势瞬息万化,不进则退,积极向上。建立致富的目标,人人要有梦想,脚踏实地为实现目标、梦想拼博,克服种植不问收获、种比不种好、有点收入小富即安的思想,为实观梦想、实现目标而努力奋斗。

2.3.2 压缩产能提高效益在种植者提高思想认识的基础上,自觉压缩柑橘生产非生态适宜区的种植面积,同时对虽种植在柑橘的生态适宜区,但种植分散、单产低、品质和效益低下、短期内又不能改变的产能也自觉压缩。

要十分重视效益的提高。效益包括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我国的《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改善生态环境是重要的内容,柑橘生产要有利于生态环境的变好;即使在柑橘生态的最适宜区是种植柑橘的最适宜之地,也决不能毁林(草)而建柑橘园。

2.3.3 加速变革经营模式我国柑橘生产的经营模式(方式)以传统、分散的小农经营为主,多者种植几亩柑橘园,少者几分地种柑橘,在家庭收入中无足轻重,种植者思想不重视、管理不到位、技术不掌握、信息不灵通,收入并不高。遇到产品难销之年收入更少,甚至亏本。近几年来,为适应规模生产柑橘的经营模式,从规模到管理到信息到经营者和果农的收益,都有了变化,尤其是柑橘大户、家庭农场等的问世,得到了中央和各级政府的支持,发展较快。

从我国柑橘大国向世界柑橘强国转变和果农致富考虑,加速变革经营模式实属当务之急。

2.3.4 大力促进产销两旺“十三五”(2016—2020年)期间,从我国柑橘产销平衡出发,柑橘栽培面积要压缩,柑橘产量稳中有增,单位面积产量和效益要高。要达到“十三五”(2016—2020年)的目标,任务依然艰巨:在生产上,柑橘品质、单产和效益的提高,特别是柑橘黄龙病的防控;在销售上,随着全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食品、水果等的种类增加,消费者的选择性更大。要确保供销平衡,仍需大力促进柑橘的产销两旺。以柑橘的优势区、基地为主产区,生产优质、消费者青睐的果品,采取网上网下大力促进产销两旺。要创品牌、整合品牌、做大品牌、保护品牌。互联网进村,柑橘果品进城、出国。只有继续加大促销,我国柑橘生产的优势才能充分发挥,种植者的利益才有保障。

猜你喜欢
亩产果品柑橘
专家传授“美颜术” 果品销售不再愁
不简单!一口普通的淡水虾塘,他们竟能做到亩产2000多斤,获利3万多/亩
山西夏粮喜获丰收 亩产首次突破300公斤
吃柑橘何来黄疸——认识橘黄病
惟妙惟肖——中国古代器物之粉彩像生瓷果品盘
夏令果品入古诗
流翔高钙功能性果品 深受浦江桃农欢迎
冬小麦“亩产状元”诞生啦
冬小麦“亩产状元“诞生啦
柑橘大实蝇综合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