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草地生态保障与食物安全战略研究》专著总序

2016-03-27 06:16任继周
草业科学 2016年6期
关键词:小农经济草地食物

任继周

(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 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甘肃 兰州 730020)*



〉编者按:

《中国草地生态保障与食物安全战略研究》专著总序

任继周

(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 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甘肃 兰州 730020)*

我国农业系统经历了两次历史巨变

草地农业系统至少应包含两个层次:其一,将草原牧区内部和传统农耕地区内部的植物生产和动物生产实现系统耦合;其二,将草原牧区和农耕区实现区域性系统耦合。试验研究和产业实践证明,在我国经过这两个层次系统耦合,可成数倍到数十倍地提高整体农业生产水平[1]。

历史告诫我们,由于我们对农业生态系统的理解不足,曾经蒙受惨重损失。

1949年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农业经受了亘古未有的两次巨变。一次是从小农经济向计划经济的大跃进,一次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大转变。前者从1951年中共中央通过《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开始*1951年9月,中共中央召开了第一次互助合作会议,讨论通过了《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以后迅速发展为人民公社。,止于1978年的文革结束;后者起于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改革开放政策,一直延续至今。这两次跃进和转变,实质上都是农业生态系统的颠覆性重组,带来社会的翻天覆地大变化。

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趋于完善,是任何农业系统健康运行的基础。遗憾的是,当我们掀动这样翻天覆地的大事件时,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历史轨迹全然无知。第一次从小农经济向计划经济的大跃进,其社会背景是承袭了战国时期管仲的耕战论,利用小农经济的农业系统自组织优势,动员已经取得温饱的农民,以农村包围城市,夺取了全国政权,全国呈现一派兴盛气象。于是我们失去冷静,急于实施现代化大集体农业。孰知大集体改变了小农经济,也丢掉了我们熟悉的小农经济的农业系统自组织功能。而对我们将要建设的大规模农业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则全无贮备,因此,闯了天大的乱子,这已是有目共睹,不必细说了。

小岗村农民的重大贡献是将在农业集体化道路上疾驰的列车踩了刹车,但并没有指出前进的方向。它蜕变于小农经济,但不可能回到小农经济,而是处于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岔路口。它需要的仍然是一个有待探索的农业系统,即市场经济下的适度规模的农业系统。这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民的食物结构发生了质的飞跃,在食物结构中作为主食的谷物的比重显著消减,动物性食品比重大增。以食物当量计,人粮与畜食之比为1︰2.5,即家畜饲料是人口粮的2.5倍,传统耕地农业难以承受这样的压力。与此同时城乡差距扩大,2002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三农问题”,“三牧问题”接踵而来。也就是在这一年出现了口粮下降、畜食上升两条曲线的交叉点。此后口粮缓慢下降,饲料需求急剧上升,两条曲线渐行渐远。这是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转变的重大信号,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可惜我们对此没有足够警觉,仍然习惯地沿用“以粮为纲”的耕地农业系统,大肥、大水、大农药,力争粮食连年高产,以多种方式支农,几十年来从未间断。这不但使我国的主要农产品成本高于进口产品的到岸价,还导致我国水土资源的短缺和污染,更连累污染食物,造成我国发展进程的严重障碍。我国农业投入如此之高,产出如此之低,社会效益如此不能令人满意,原因无他,就是耕地农业系统的供给侧与社会的需求侧之间严重错位。病根在耕地农业系统的畸形发展。

草地农业系统的历史回归符合伦理学的法则

草地农业系统与耕地农业系统各有特色,可互为补充。把草地农业加以模式化,可以表达为“草地+n”, 如草地+家畜、草地+谷物、草地+蔬菜、草地+果树、草地+棉花、草地+烟草、草地+林木、草地+体育和草地+旅游等目标产品。这样可以充分发挥水土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劳动力资源等农业要素潜势,提高生产水平,增加经济效益,保障食物安全与生态安全。如在我国传统农耕区实施草田轮作、套种、农闲田种草等草地农业措施,将产生饲用蛋白质7 000万~8 000万t,可完全取代进口豆饼且略有盈余,是我国畜禽饲料可靠的蛋白源,也是改变我国农业结构的必要手段。恩格斯说“蛋白质是生命的存在方式”②,而草地农业系统中的豆科牧草和反刍家畜正是生产蛋白质的农学手段。草地农业系统和它所固有的草地是农业现代化无法取代的载体。

我们反复强调草地农业生态系统,这是因为农业生态系统内部的各个组分都是有生命的,是通过了科学验证,是可持续生存的。过去我们见过或做过一些项目,它们的某些措施也曾炫目一时,但大都没有逃脱项目完成之日,就是措施消失之时的不幸结局。因为它没有找到适宜生存的生态系统。

我们强调农业生态系统的实在性,还有更深一层的涵义,生态系统的科学验证肯定其是与非,一旦进入社会实践,必然进一步体现其社会责任的善与恶的道德属性,那就进入伦理学范畴。伦理学是追究社会各个成员与成员之间、成员与环境之间的道德责任的。我们一旦建立了正确的草地农业系统,农业活动中常见的诸多以邻为壑,有悖于道德的行为可消弭于无形。这正是我们农业系统的供给侧改革所向往的社会和谐、产业兴旺的理想境界。

结束语

当然,一个新的农业系统的建立,不仅涉及广泛的科学技术,更触动某些文化传统、思维惯性,任务将是艰巨而长期的。草地农业系统正以新的姿态,准备再次主导历史舞台[3]。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潮催动下,我国改革开放的大门已经打开,“一带一路”的全球战略已经启动,我们必须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义无反顾地,脚踏实地坚毅前进,为我国农业开辟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康庄大道,让它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食物安全和生态安全保障。

参考文献:*②恩格斯:《反杜林论》。

[1]任继周.系统耦合在大农业中的战略意义.科学,1999(6):12-14.

[2]任继周.我国传统农业结构不改变不行了——粮食就连增后的隐忧.草业学报,2013,22(3):1-5.

[3]任继周.中国草地农业系统与耕地农业系统的历史嬗替——《中国农业系统发展史》序言.中国农业史,2013(1):3-8.

*收稿日期:2016-05-30接受日期:2016-06-04

通信作者:任继周(1924-),男,山东平原人,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E-mail:renjz@vip.sina.com

我国长期在农业结构调整的十字路口踯躅徘徊。近年来,国家制定了发展草地农业的一系列战略措施,对生态安全和食物安全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业不再仅仅是种庄稼,耕地上还要种牧草、养家畜,把生活、生态功能统一起来,在保食物供给的基础上,还要保收入,传统的耕地农业无法单独地承担这些历史重任,向草地农业转型、实现农业现代化已经迫在眉睫。我国草地农业在历史的夹缝中筚路褴褛,但是“香火”不绝,其中有农业史和伦理学的精妙法则。鉴于此,本刊选编了任继周院士的《〈中国草地生态保障与食物安全战略研究〉专著总序》,向大家简单说明草地对于我国农业调结构的必然性。

专论

猜你喜欢
小农经济草地食物
草地上的事
Laughing song
草地
小农经济完全过时了吗?
农民发展致富途径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文化纬度对比研究
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
搞笑:将食物穿身上
食物从哪里来?
食物也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