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肝脾肿大原因分析

2016-03-27 11:13吕立辉杨同伟
保健文汇 2016年5期
关键词:脾肿大脾脏门静脉

吕立辉 杨同伟

儿童肝脾肿大原因分析

吕立辉 杨同伟

肝脏和脾脏是控制人体消化系统和血液、淋巴系统的两大重要器官,虽然这两个器官掌控的生理功能不同,但是由于各种病因引起的肝脾肿大确实在临床医学上不少见的现象。肝脾肿大是儿童在生长期常见的异常体征,因其病理变化多样,故病因也复杂,难以找到其根源,伴随着孩子的生长,肝脾也在不断地呈增长趋势,或着肝脾某一脏器增大为主。一旦儿童被确诊为肝脾肿大,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治疗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如可造成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甚至有的可导致死亡。因脾脏肿大的原因较为复杂,除少数人为生理性外,都应当在医生指导下寻找病因,并要定期复查。

临床诊断学;症状诊断学;肝脾肿大;病因分析

0 引言

由调查某临床资料显示:本组试验患病儿童最小2个月,最大14岁,其中小于1岁的有14例,1~3岁有5例,3~6岁达11例,6~9岁只有5例,9~14岁为9例。其中男童27例,女童17例,最终死亡2例。伴发热18例,伴黄疸8例,伴贫血、腹痛各5例。根据临床资料调查结果讨论我们可以了解到:儿童肝脾肿大的病理很多,因此其病因也相应的很多。由于肝脾肿大的原因涉及到整个身体的多个系统,而当病理发生时,很难由表征确定出是由于某个原因造成的,因此,每个案例均需进行全面且详细的体格检查。同时,在诊断时,还必须注意儿童的营养状况,以及有无贫血、黄疸、出血点、瘀斑、皮疹、肝掌、蜘蛛痣等,是否有浮肿、呼吸困难、颈静脉或腹壁静脉怒张、肝颈静脉回流现象、浅表淋巴结肿大、还有心脏有无异常。肝脏肿大主要是分为病理性和生理性的,一般生理性的是不需要治疗的,但平时也应注意检查,预防产生病变;而病理性的肝脾肿大却是必须要重视的,一般是用轻重度来区分,分为四度。

1 肝脾肿大的症状

肝脏的诊断不仅要注意肝脏的尺寸大小,更应该留心的是肝脏的表征以及其动态变化等。首先肝脏很大时并不一定就是真正的肿大,一些生理性的肿大,比如质软、无压痛感,并且无其他异常症状者,均是属于正常范围的,即不能认为是病理性的。然后正常情况下,胆汁性肝硬化,脂肪肝等病理等,其肝脏的表面一般是平滑的。正常人、肝下垂时肝很柔软,肝的质地会因肝脏的病变而产生不同的变化。脾肿大的确定非常的简单明确,正常人均不能触及。

2 肝脾肿大的发生机制

首先确定肝脾肿大的顺序分为三步:第一步,分析病史和体检结果确定(纵向考虑);第二步,比较肝脏肿大程度和硬度(横向比较);第三步,综合全身临床表现分析。肝脏和脾脏的尺寸在儿童的各个年龄段是有很大差异的,根据临床表现分析,肝脏肿大的发生顺序,主要分为:(1)先有肝肿大,继以脾肿大;(2)肝脾同时肿大;(3)先有脾肿大,然后累及肝脏,发生肝脾肿大。每种病因,如干细胞病变,异常代谢淤积,胆汁淤积,感染,贫血,某些溶血病等,最终都会引起的肝脾肿大。在临床病例中上还有一些患者肝脾肿大,但是无论是从体征上,还是从检查结果角度看,经过长期检查与后期观察后,还是无法找到其原因,这种情况下一定要从多方面整合案例,争取找到其发生的机制与发展思路。

3 引起肝脾肿大的常见原因

现就引起肝脾肿大的常见原因一一列举:重现髓外造血,充血性肿大,淤血性肿大,感染与免疫,血细胞破坏后有关成分在肝脾内积聚,代谢障碍以及其他的肝脾肿大病因。

在胎儿时期,肝脾是胎儿的生命源,为胎儿的生命提供造血功能,在出生后结束。当儿童出现非常严重的贫血现象时,这时肝脾找的造血功能就会自动恢复,这种情况下,就会发生髓外造血,随之产生肝脾肿大的现象。这就是重现髓外出血,一般只发生于婴幼儿时期。再之,由于在肝脏的内部有丰富的血管网,血管网血液的流量很大时,脾脏就会作为血液的临时储备所,此时就会发生由肝硬化引起的门静脉高压、门静脉或脾静脉的炎症或血栓,常伴有肝硬化和门静脉高压的表现,这就是充血性肝脾肿大的症状,各种能使肝脾充血的因素,都能导致肝脾肿大。脾脏是体内最大的贮血器官,无论是由于什么原因造成的脾脏血液回流受阻,继而当肝静脉的血液流出时会受阻,致使肝脏肿大。脾静脉与肠系膜上静脉汇合成门静脉,当血液进入肝脏后,血液会经由毛细血管系统流转至肝静脉,再由肝静脉到达下腔静脉,因此,当血液从肝静脉流出受阻时,会影响脾静脉,导致肝脾脏淤血性肿大。当然,由于感染与免疫引起的肝脾肿大也是很常见的,.小儿一些传染病在发热的同时,也常伴有肝脾肿大。如小儿伤寒、回归热、疟疾、黑热病等,常可见肝脏或脾脏肿大,也可见肝脾均肿大。如由各种细菌感染引起的败血症,伤寒,结核病,宫内或产时感染引起的新生儿肝炎,原虫感染的弓形体病等。众所周知的红细胞会产生胆色素,会被释放进血液,也由此,影响胆色素运转和排泄的因素都会间接的引起肝肿大,而脾脏是造血的器官,某些栓子也有可能在血管内形成栓使脾肿大,还有某些血细胞在脾内破坏而致脾肿大。

4 结论

总而言之,在坐诊时应详细询问病史,尽可能的让病人全面检查身体,引导其积极做针对性的实验室检查及活体组织检查是肝脾肿大病因诊断中的重要手段,在诊断过程中还应注意伴随症状的发生发展,以待及早确诊与治疗。肝脾肿大是一个临床表现,它可以由很多的病因造成。必须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及必要的化验检查,来找出它的病源,予以适当的治疗,切不可盲目就医,造成不必要的痛苦和钱财浪费。而对于那些无法找到病因的病人而言,一定要注意经常的做体检,确保有充分休息和良好营养的条件,那么预后也是良好的。

(作者单位:河北省红十字基金会石家庄中西医结合医院)

[1]江顺林.肝脾肿大[J].安徽医药,2001

[2]朱朝敏,刘作义.小儿常见非病毒感染性疾病引起的肝脾肿大[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4,06期

[3]白汉玉.小儿肝脾肿大的判断[J].中国农村医学,1984,06期

[4]赵云静,孙梅,张惠,孙洪伟.小儿肝脾肿大44例病因分析[J].小儿急救医学杂志,1998,01期

猜你喜欢
脾肿大脾脏门静脉
不明原因长期脾肿大、急性上消化道出血1例报道
脾为什么会变大
脾为什么会变大
3.0T MR NATIVE True-FISP与VIBE序列在肝脏门静脉成像中的对比研究
基于W-Net的肝静脉和肝门静脉全自动分割
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在胰体尾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
对诊断脾脏妊娠方法的研究
经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确诊内脏利什曼病一例
腹腔镜脾切除术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脾脏占位的比较
肝脏门静脉积气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