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模式的探讨

2016-03-27 19:36石玉岩
保健文汇 2016年7期
关键词:重性精神疾病精神病

●石玉岩

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模式的探讨

●石玉岩

目的:探讨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模式的发展及趋势,更好的为患者提供治疗。方法:选取本市为试点,对居民的精神疾病做调查研究,通过危险评估,对危险等级较高的患者给予治疗。结论:实施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项目将有效减少症状复发,减少危险行为的发生,患者及其家庭的生存质量明显提高,有利于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重性疾病;精神疾病;管理模式;治疗模式

重性精神疾病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偏执性精神病、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病6种疾病,在人群中具有一定的患病比例。在我国,重性精神疾病的治疗长期以医院为主,孤岛式的服务不能满足重性精神疾病需要的全程管理治疗,也无法满足患者多样化的需求。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高发病率、高复发率与精神卫生机构数量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多,需求太大,保障不足。许多精神疾病患者滞留在家中,得不到系统治疗,在家居住的中重度精神疾病患者基本处于家属无序监护、无序管理状态,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预防与治疗严重脱节,患者病情反复发作,社会功能逐步丧失,部分患者会在病态思维的支配下,出现危险行为,肇事肇祸频繁发生,给社会和人民群众造成威胁,不仅严重影响患者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同时也给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现对本次研究做出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全市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筛选登记,由精神专科医师进行诊断复核及危险性评估,符合诊断的多名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纳入管理治疗,均按照国家重性精神疾病监管治疗项目管理办法标准实施。

1.2 方法

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项目由牡丹江市卫生计生委负责项目具体实施,制定办事规则、办事程序、工作流程等各项规章制度,明确项目管理责任;黑龙江省牡丹江神经精神病医院精神病防治办公室承担项目的技术支撑和业务管理、承担社区患者监管信息资料的管理、免费药物治疗和免费住院治疗患者资格审查、项目组织落实和日常管理工作、组建重性精神疾病防治队伍;基层社区卫生机构负责项目的具体开展。经过精神卫生知识培训的社区卫生机构医务人员、居委会工作人员、管片民警等提供辖区内筛选出来的重性精神疾病疑似患者,由专科医师进行诊断复核及危险性评估,诊断明确者,再由社区基层卫生机构负责建档立卡并将信息录入国家重性精神疾病基本数据收集分析系统、对全市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分类管理及定期随访,有1~3级暴力行为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规范治疗,对有危险行为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由省神经精神病院派专职医师进行应急处置,严重者紧急住院,对贫困有危险行为患者进行免费药物治疗、定期化验检查及复诊,使医院服务延伸到社区。

2 主要步骤

2.1 建立档案

对全市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筛选登记,由精神专科医师进行诊断及危险性评估,目前确诊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全部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档案建立,并录入国家重性精神疾病基本数据收集分析系统。

2.2 定期随访

由经过系统精神专科培训的社区精防医师,对重性精神病患者进行随访管理,按照危险性评估等级,0~1级者每3个月随访1次,2~5级者每1个月随访1次。

2.3 免费用药、化验

目前对有危险性行为的贫困患者开展免费药物治疗,并对免费治疗后的贫困患者每年进行3~4次免费化验、每年2次由专科医师进行复诊。

2.4 免费住院治疗

社区居委会和免费应急处置后需住院的患者,精神卫生机构确认,报市卫生局批准,住院前由家属填写免费住院申请书、签署免费住院知情同意书报项目办备案。每年对贫困有危险性行为的患者开展20人次的免费住院治疗。

3 结果

通过重性精神疾病防治队伍的共同努力,牡丹江市开展项目以来没有发生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危害他人人身安全和造成重大财产损失的事件,街道上衣装脏乱、蓬头垢面、到处游走、随地躺卧的精神疾病患者已经绝迹。对免费治疗患者的数据统计,经过社区医师管理用药,规范化治疗,92%的患者6年中没有再住院、12%患者重新再就业、76%患者能够正常料理家务。

4 讨论

长期以来,我国的精神病医院承担着病情严重者的急性期治疗和部分慢性患者的长期治疗。医保制度和医疗管理规范都没有要求和导向让精神科医生走出医院,为居住在社区的绝大多数患者提供服务。居家精神疾病患者只能依靠直系亲属实施不规范用药治疗,许多患者由于在社区得不到专业管理治疗、反复发病、反复住院导致家庭贫困,无力就医,滞留在社区。由于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在发病时,对自己的行为丧失或部分丧失辨认力和控制力,容易出现肇事肇祸造成社会、他人和自身的严重损害,而又不能对其行为的后果承担责任,因而无法借助法律手段对其进行控制,所以使用医疗干预,开展患者的监管治疗工作是控制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肇事肇祸的重要措施。项目开展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结局、提高了患者及其家属的生活满意度和质量、再住院率的减少、康复水平提高、致残率下降、就业率提高。随着国家对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治疗的重视,具有肇事肇祸倾向的居家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管理与治疗,是控制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肇事肇祸和降低精神疾病患者肇事肇祸的社会和经济影响的重要措施,是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重要的一环节。

这种模式,一定程度上为病人解决了实际困难,为地方社会安定做出了很大贡献。同时,通过实施项目,各项目单位人员的精神疾病诊疗水平、项目管理能力等有了较大的提高,由此也带动了整体人员精神卫生服务水平和技术能力得到较快提升。

综上所述,对重性精神病患者进行有效监督管理,效果显著,重性精神病人防治管理新模式,提高了患者治疗的成功率,降低了患者危险行为的发生率,从而也调动了医护人员主动服务的积极性,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认可和信赖,社区居民满意度明显上升,促进了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下一步,在保证前期工作圆满完成的基础上,发挥优点,加大各部门的沟通协调作用,密切配合,克服困难,借鉴和学习其他示范区好的经验,把此项利国利民、惠及百姓的大事做得更好。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牡丹江神经精神病医院)

[1]肖云.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家庭治疗模式的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2016,(32):187-189.

[2]王志勇,戚圣香,洪忻,叶青,徐斐.不同管理模式对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J].江苏预防医学,2016,(04):509-511.

猜你喜欢
重性精神疾病精神病
轻型精神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社区综合管理对重性精神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完形填空专练(五)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导致的代谢紊乱
精神病
“无形”的病痛——关怀精神疾病人群
都有精神病
3 当我们失去健康:精神疾病
长沙市重性精神疾病社区药物治疗的安全性研究
社区康复管理模式在江北区重性精神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