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鱼生态高产养殖技术

2016-03-28 13:35唐黎标
渔业致富指南 2016年3期
关键词:青鱼池底病防治

○唐黎标



青鱼生态高产养殖技术

○唐黎标

青鱼因其肉多刺少、营养丰富而深受消费者青睐,近年来青鱼价格一路上涨,市场潜力巨大。因此,选择饲养青鱼是一项稳妥的致富好门路。笔者实地采访了一些青鱼养殖大户,现把有关技术介绍如下。

一、养殖准备

1.池塘修复。冬季抽干池水,铲除并焚烧池边杂草,以彻底清除草种和虫卵。挖除池底过多淤泥,保持淤泥厚度为10~15cm,平整池底稍向排水口处倾斜。填补池边缺口,加宽、加高并夯实池埂。疏通进、排水道,检修水泵、增氧机、投饵机等设备。冻晒池底20天以上(如发现池底渗水,应及时排水并堵塞漏洞),使池底呈龟裂状,增加透气性,加速底泥表层有机物质的风化,杀灭部分病原菌及寄生虫。

2.灭菌除野。先用生石灰干法清塘,用量为100~150kg/亩;5~7天后用清水将生石灰冲洗干净并排出塘外,再向池内注入新水,使用溴氯海因(规格为24%)进行第二次清塘消毒,用量为100g/亩·m,以迅速彻底杀灭病原菌、野杂鱼及寄生虫等敌害生物。

3.培育生物饵料。生物饵料适口性好、营养全面,是任何人工饲料无法替代的,也是提高放养成活率和加快生长速度最重要的物质基础。一般于鱼种放养前7~10天,保持水位60~80cm,投施发酵、腐熟并用1%~2%的生石灰消毒好的畜禽粪肥,用量为300kg/亩左右;2~3天后再投施氨基酸肥水膏(主要成分为海洋生物提取液、活性氨基酸、硅藻素、微量元素、生物素、多肽、生长激素和活菌等),用量为1kg/亩,以培育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等浮游生物,为日后入池的鱼种提供生物饵料。在养殖过程中,每隔10天左右应追施1次氨基酸肥水膏,用量为0.5~1kg/亩·m,以补充浮游生物所需营养,增加其繁殖速度和密度。

4.投放鲜活饵料。清明节前后,向池内投放活螺蛳,投放量为300kg/亩左右,让其在池内自然繁殖;8月再补投1次,投放量为200kg/亩左右。螺蛳是青鱼最喜食的动物性活饵料,其来源广泛、价格低廉,在养殖池塘内合理投放,可促进青鱼快速生长,提升商品鱼规格和品质,提高养殖效益。另外,螺蛳还能摄食池中的浮游生物、动物尸体、残饵等腐败有机质,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

二、鱼种放养

1.鱼种质量。对放养鱼种质量的总体要求是:体质健壮,游动活泼,规格整齐,无畸形,无损伤,无疾病,符合国家相关鱼苗、鱼种质量标准的要求。

2.放养模式。青鱼鱼种的放养量应根据池塘条件、养殖水平、鱼的习性、鱼种规格和饲料供应等情况综合考虑。若放养密度过小,则池塘利用率低,养殖效益低;若放养密度过大,则鱼种生长速度慢,容易诱发疾病。为了充分利用养殖水体空间,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综合养殖效益,可合理搭配放养部分在习性和食性上与青鱼无冲突的草鱼、鳊鱼、鲫鱼、鳙鱼和鲢鱼等。

3.鱼种消毒。鱼种入池前用3%~5%食盐溶液或10~15mg/L高锰酸钾溶液浸洗消毒10分钟左右,以杀灭体表病原菌及寄生虫。

三、饲料投喂

1.食场设置。在北池埂中部搭建投饵台,用木板或水泥板做台面伸向池内3~5m,台面下方用水泥柱或木棍将台面固定高出池塘最高水位30~40cm,将投饵机安装在伸向池内台面的端头。在投饵机前方用20目网片围成约20~30m2的方形食场,网片四围用竹竿固定,下缘入水30~40cm深,上缘用直径为10cm的PVC管子做浮子,以防饲料随风漂散造成浪费。另外,有条件的养殖户可在食场内安装小型微孔增氧设备,并与投饵机并网使用,增加食场区水体溶氧,增强池鱼食欲,提高饲料利用率。

2.饲料质量。养殖过程中以投喂正规厂家生产的青鱼专用配合饲料为主,其质量应符合《青鱼配合饲料》(SC/T1073-2004)和《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NY5072-2002)的要求。

3.饲料投喂。使用自动投饵机将配合饲料抛撒到食场内,让池鱼集群上浮到食场内摄食,实现“定点、定时、定质、定量”投喂。投喂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3~6月份(养殖前期),投喂“青鱼1#”配合饲料,粗蛋白含量为36%,粒径为3mm,日投喂3次,投饲率为3%~4%;第二阶段为7~9月份(养殖中期),投喂“青鱼2#”配合饲料,粗蛋白含量为34%,粒径为4mm,日投喂2次,投饲率为4%~6%;第三阶段为10~11月份(养殖后期),投喂“青鱼3#”配合饲料,粗蛋白含量为32%,粒径为5mm,日投喂2次,投饲率为3%左右。具体的投喂时间、投喂量应根据天气、水温、水质及鱼的活动、摄食情况灵活掌控。在投喂配合饲料的同时,还可补充投喂部分压碎的螺肉、蚌肉、豆饼等,以促进青鱼快速生长。

四、病害防治

鱼病防治应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无病先防,有病早治”的方针,一旦发现鱼病,应及时诊断病因,对症选用符合《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NY5071-2002)的高效、低毒、价廉、无残留药物进行治疗,控制疾病蔓延,将病害损失降至最低。青鱼的主要疾病有肠炎病、烂鳃病、赤皮病、肝胆综合征和锚头鳋病等。

1.肠炎病防治方法。内服:拌料投喂肠炎灵(黄芩30%、黄柏30%、大黄30%、大青叶10%),每100kg饲料用量为100g,每天2次,连喂3~5天。外用:泼洒碘王(主要成分为聚维酮碘,规格为10%),用量为100~130mL/亩·m。

2.烂鳃病防治方法。内服:拌料投喂氟尔康(主要成分为氟苯尼考、多西环素等),每100kg饲料用量为50g,每天2次,连喂5~7天。外用:泼洒硫醚沙星(主要成分为二丙烯基二、三硫醚,规格为20%),用量为100mL/亩·m,病情严重时,隔天再用1次。

3.赤皮病防治方法。内服:拌料投喂鱼速康(主要成分为盐酸沙拉沙星,规格为8%),每100kg饲料用量为100g,每天2次,连用3~5天。外用:泼洒三氯异氰脲酸(含有效氯30%),用量为200~300g/亩·m,每天1次,连用2次。

4.肝胆综合征防治方法。内服:拌料投喂肝胆利康散(主要成分为茵陈、大黄、郁金、连翘、柴胡等),每100kg饲料用量为200g,每天2次,连用5~7天。外用:施用快速解毒护肝露(主要成分为葡醛内脂、植物多糖、植物黄酮、胆酸、增效剂等),用量为300g/亩·m。

5.锚头鳋病防治方法。泼洒鱼虫杀星(主要成分为氯氰菊酯,规格为5%),用量为15~20mL/亩·m,5~7天后再用1次;也可施用敌鱼虫(主要组分为百部、贯众、苦参、川楝子、食盐等),用量为200~300g/亩·m。

(通联:310004,杭州市下城区东新路696号杭州市农业局手机:13777806882)

猜你喜欢
青鱼池底病防治
笼养蛋鸡软腿病防治对策
禽病防治把握“宜”“忌”
超长水池温度应力分析及探讨
高温天气水产养殖池塘如何防“底热”
青鱼养殖环境及池塘高效养殖技术
青鱼石的独特魅力
夏季到 奶牛肢蹄病防治要跟上
游白沙坡温泉
侧逆光
鱼塘补漏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