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问的情怀
——评杨凤霞教授的《史海探微》

2016-03-28 14:26李慧娟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观照比较现实

李慧娟,刘 磊

(长春师范大学 历史学院,吉林 长春 130032)



追问的情怀
——评杨凤霞教授的《史海探微》

李慧娟,刘磊

(长春师范大学 历史学院,吉林 长春 130032)

[摘要]《史海探微》一书,以一位史学工作者的视角,通过溯古思今,以清晰的历史脉络论证了重要的历史节点问题;通过比较史学的研究方法,借助历史话语映射现实问题,力求在比较中求鉴别,使学术语言掷地有声,同时让我们能够从中深刻地感受到作者深邃的历史视野和温柔的历史情怀。作者通过文字表述论证了历史的可贵价值在于能够让后人借助历史加以反思,修正当下,明鉴未来,通过历史这门思考的学问得到一种特有的训练,逐渐地领会到学术的境界,积累一种贯通古今的智慧,培养关怀人类命运的情感。

[关键词]历史;现实;比较;观照

《史海探微》一书是杨凤霞教授的新作,体现了作者在多年从事历史教育教学与研究工作中的所思所想,表现出一位史学工作者思考的功力和责任意识,其对历史的理解和体会达到了一定的学术境界。

一、溯古思今:历史的现实观照

作者在前言中从“史学的功用”谈起,概述了“公元前1500年以前的欧洲不存强势”、“殖民时代的开端”、“封建专制制度是阻碍中国诞生现代科学的重要因素”、“中华民族在‘亡国灭种’的危机下艰难求索”等几个问题,能够感受到作者始终在追寻着历史的发展脉络,最后落到“当代人的历史困惑”上,并提出了一个追问:“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历史?”在新世纪的今天,面对复杂多变的世界,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变迁,我们将如何加以应对?作者似乎在以设问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思考:“21世纪是一个全球化和现代性的新世纪,更加要求人类要以全球化的视野来审视世界,用世界性的思维来思考问题。”[1]8那么,我们又应该具有怎样的全球化视野?应该具备怎样的世界性思维呢?这是当代人无法回避、需要深层次思考的现实问题。放开视野、开阔思维、理性求新是新时代对我们的基本要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不被百变的世界所迷惑。作者探寻历史的情怀,最终落在历史对现实的观照上,阐明了历史与现实的紧密关系以及现今文化的历史来源:“历史是凝固了的现实,现实是发展着的历史。今天的文化来自于过去的传统,过去的传统又是今天文化发展的根源。”[1]8

《史海探微》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作者分别写了题记。上篇的题记中写道:“回望人类历史,我们总会从中寻到历史的智慧。我们在追问历史、品味历史的过程中,也会感受到以史为鉴的力量。”上篇阐述“审视德国历史给我们的启示”问题时以简洁的语言对德国历史进行了阐述,得出了“教育为立国、兴国之本”、“创新精神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兴盛的动力”、“和平发展是必由之路”等几点启示,紧扣现实问题,让人感受到历史就活在当下。下篇的题记中写道:“中华历史悠久、深远,中华文化多姿、多元,这方水土养育了智慧的中华民族。在危机中求索,在比较中鉴别,历史能给我们多少启示?”下篇阐述“日本教育改革带给我们的启示”问题时指出:“认真总结和分析日本明治维新开始的日本教育改革的经验教训及其历史作用,对我国当前的教育改革也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百年以来,日本成为中国现代化过程中对比参照的镜子,但是,我们不应该在镜子中只看到自己的痛苦,还应该反思我们需要学习什么”。[1]229我们从中能够深刻地感受到作者深邃的历史视野和温柔的历史情怀。

历史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历史?《史海探微》一书给出了这样的回答:“历史是一门思考的学问”,“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会得到一种特有的训练,我们会从一些看似枯燥艰涩的东西开始,逐渐地领会到一种学术的境界,会掌握一种求真的技能,能够积累出一种贯通古今的智慧,能够培养出一种对人类命运的关怀。”[1]9历史学习过程“就是对理性和良知的训练过程,从中所得就是一种能够使人终身受益的财富。因为人类自我认识的重要方式之一,就是诉诸历史。”[1]9历史是人类无法忘怀的记忆,所谓“以史为鉴”、“读史明志”就是人类在历史中寻得的智慧。历史记录也是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一份历史记忆凝结着一个群体的共同情怀,维系着一个群体认同感的根源。一个智慧的民族无论经历怎么的历史变迁,都会让自己的历史情怀历久弥新。《史海探微》一书就能唤起这种意识。

二、比较镜鉴:史学的思辨思维

《史海探微》一书在多个史学问题的探讨中采用了比较史学的研究方法。如作者在上篇阐述“欧洲人为什么‘言必称希腊’”的问题时,对古希腊神话与中国神话作了比较分析,突出了古希腊神话“神人同形同性”以及“神仙凡人化”的特点;在分析“推动西欧走出中世纪的两个历史事件——评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时,通过对“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两个历史事件的分析比较,在打破传统的神权思想问题上找出了二者的相同点。

作者在下篇对“审视德国历史给我们的启示”进行论述时,通过赞扬德国政府尊重历史的坦诚态度,指斥至今仍有意“对历史问题遮遮掩掩、有意回避或竭力狡辩的民族,更应该自觉地从德国民族尊重历史的坦诚态度当中反省自己、修正自身”[1]119,通过历史话语映射现实问题,在比较中求鉴别,使语言的力度掷地有声,显示了比较史学的研究方法在学术研究中的独特功效。

作者在对中外历史问题的思考和探寻中,以关键性的历史事件为切入点,表现出了清晰的历史思维。如作者以古希腊文明为开端,充分论证了西方古典文明的历史特征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分别论证了“十字军东征”“文艺复兴运动”“宗教改革运动”和“新航路开辟运动”对西欧走出中世纪历史的影响和推动作用,通过对德国历史的分析论证,把读者的视野从古代带入现代,回到现实世界中。又如作者围绕民族性格、政治条件、社会环境、宗教色彩等几个方面,对古希腊与古罗马的文化特色加以比较,认为“任何一种文化都离不开它生存的土壤”,文化现象“是一个时代政治、经济、民族性格、民俗民风的一种再现”,因此,“不同的时代背景、不同的文化主体,就会有不同的文化现象”[1]54。作者运用了比较史学的研究方法,对文化问题作了深入、透彻的思考,问题分析清晰,表现出了作者扎实的史学研究功力。

作者还以“古希腊文明对西方文明的影响”为题,对希腊问题作了延伸思考和论述,探讨了现代西方文明的源头问题,认为从现代西方文明发展史的角度来看,“古希腊是古代西方文明的源,却是现代西方文明的流”,但“古希腊是现代西方文明的一个根”,“希腊文明所具有的开创精神已经成为全人类的精神遗产”[18]59,体现了作者对“人类文明”这个话题的深度思考。

学术界通常把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定义为一场文化革命,把16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定义为一场社会革命。杨凤霞教授认为,不能把二者看作是孤立的两个问题,“二者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文艺复兴过程中产生的人文主义思潮推动并促进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发生和发展,二者都是把具有浓厚神话色彩的中世纪欧洲带入具有世俗化倾向的资本主义时代的推动力。作者通过梳理影响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历史因素,进一步提出了文艺复兴运动、十字军东征和《马可波罗游记》几个因素对“地理大发现”这个历史事件的影响,并通过详实的历史分析和逻辑推理对整个历史事件作了完整的论述,表现出开阔的历史思维和历史视野。

三、结语

历史有脉络,抛弃源头,就难免有断章取义之嫌。正如梁启超先生所言:“凡研究一个时代思潮,必须把前头的时代略为认清,才能知道那来龙去脉。”[2]杨凤霞教授的新作《史海探微》一书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在简洁的语言叙述中厘清了历史发展脉络,表述了清晰的个人史学观点。对历史事件的宏观叙述和精微分析,需要研究者有苦坐冷板凳的耐力、刻苦钻研的学术精神。《史海探微》一书让笔者深切地感受到了一位从教者兼研究者的历史情怀,感受到了追问历史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杨凤霞.史海探微[M].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13.

[2]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6.

[收稿日期]2016-01-23

[作者简介]李慧娟(1969- ),女,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研究;刘磊(1982- ),男,硕士研究生,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研究。

[中图分类号]K0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602(2016)05-0196-02

猜你喜欢
观照比较现实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我对诗与现实的见解
《堂吉诃德》整本书阅读导读课实录——对一部名著的多元观照
漫画:现实背后(下)
谭维维推出《观照》专辑四部曲之《春生》
同曲异调共流芳
张爱玲的《金锁记》与居斯塔夫?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比较研究
托福听力指南:如何搞定“比较”和“递进”结构的讲座题
一种基于Unity3D+Vuforia的增强现实交互App的开发
现实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