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战略中的国际金融合作问题探究

2016-03-28 21:53王静郑州大学河南郑州450001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9期

王静(郑州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1)



一带一路战略中的国际金融合作问题探究

王静
(郑州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1)

摘 要:国际金融合作在“一带一路”战略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发展是“一带一路”战略顺利实施的基础与前提.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以及“一带一路”区域内各国家与地区的政局缺乏稳定性、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资本流动受限制和多边合作的国际金融组织缺乏等问题不利于“一带一路”的建设.以中国为主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应当积极参与建立多边合作金融组织,加强“一带一路”范围内国际金融合作,拓宽资本流动渠道,加强对基础设施建设、资源与能源的开发利用的支持力度,实现“一带一路”区域范围内经济快速增长,提高沿线国家和地区人民的收入水平,促进世界经济协同增长.

关键词:一带一路;国际金融合作;多边合作金融组织

1 引言

根据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战略部署,这是促进中国与世界经济发展的重大决策.一方面,自08年金融危机以来,国际和地区经济形势发生了复杂与深刻变化,世界经济格局逐步被打破,发展中国家异军突起,逐渐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力军,尤其是以中国为主的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复苏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破坏的同时也带来了国家与地区之间的经济合作发展的潜在机遇;另一方面,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经逐步进入新常态发展的阶段,面临着增长速度换挡、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增长动力转换的新形势,新形势督促中国积极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寻求国际合作,探索新的增长动力.“一带一路”战略不仅能为解决我国产能过剩问题提供了新的渠道,而且在优化经济结构与行业布局、拓宽我国战略空间、推进中亚地区之间的经济合作以及推动世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区域经济的合作与发展必须在金融合作和支持的依托下才能顺利进行.“一带一路”战略中基础设施的建设,能源与资源的开采与利用,铁路、公路、航空等交通设施的提升需要巨额的金融资产支持,只有开展有效的国际金融合作,才能够满足巨额资金的需要.总而言之,有效开展国际金融合作,是“一带一路”战略成功推进的前提与基础,是中国乃至沿线各国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2 “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国际金融合作存在的问题

2.1 国际经济金融发展现状

2014年,全球经济在温和复苏中进一步分化调整,各国复苏的差异化水平愈发提高,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

一是世界经济持续温和复苏的状态,各国复苏的速度各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世界经济增长与2013年保持一致,仍为3.3%.其中,发达经济体增速与2013年相比上升0.5%,全年增长1.8%;新兴经济体增长4.4%,下降了0.3%.美国经济复苏的态势相对较好,失业率与年初时相比下降了1.1%,制造业、房地产、就业等相关指标也持续好转.高负债、高失业的双高问题在欧元区明显,通货紧缩的风险加剧,使得经济增长缺乏力度.由于受到第一季度消费税提高所造成的消极影响,日本经济增速放缓,再次陷入衰退.

二是新兴经济体总体上增长缓慢,其内部分化趋势显著存在.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速度自国际金融危机以来逐年降低,2014年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增长为4.4%,均低于2012年和2013年.2014年,巴西经济陷入滞胀状态.俄罗斯由于受到乌克兰危机、油价下跌以及西方制裁等影响,经济增长速度显著下滑.新兴经济体中仅余印度的经济增长率仍处于5%以上.造成这种局势的原因是新兴经济体一直以来都存在增长动力不足的问题.除此之外,地缘政治冲突激化、投资环境恶化也对相关国家经济的复苏造成消极影响.

三是货币政策进一步分化,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由于受到各自经济态势分化的影响,发达经济体各国货币政策的差异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美联储正式退出量化宽松,相反地,欧日央行则在年内加大宽松规模.新兴市场货币政策也同样呈现分化现象:俄罗斯、巴西在高通胀、本币贬值以及资本流出的压力下持续加息;墨西哥、韩国等则通过降息应对经济增长放缓的局势.资本在分化的影响下加快了跨境流动,另外,非经济因素如地缘政治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国际金融市场具有显著的波动性.

2.2 推动“一带一路”建设道路中国际金融合作存在的问题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面对复杂的国际经济金融形势,金融合作是“一带一路”沿线区域谋求经济发展,共同应对风险挑战的必然选择.“一带一路”战略作为一个涉及诸多国家的多方面、多层次、长期性的战略构想,其推进过程中必然面临一系列的难题.就目前而言,沿线国家间金融合作水平相对较低,这已经成为建设“一带一路”的突出矛盾.

国际金融合作要求我们在分析问题时必须采取国际政治经济学的视角,而不能单纯地依靠经济的分析方法,否则,无法获得全面而深刻的认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内部民族问题复杂,政局动荡,缺乏稳定性,许多国家的经济还处于转型阶段.“一带一路”策略还涉及到多个地缘政治势力范围,这些国家之间长期以来都存在着资源争夺、势力纷争、毒品走私、非传统安全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各国相互之间的友好交往,也增加了区域合作的难度和复杂性.

“一带一路”策略贯穿整个欧亚大陆,涉及诸多国家和地区.中亚五国经济总量远不及中国与俄罗斯,其中又以哈萨克斯坦经济实力最强,也就是说,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着明显差距.这种显著的差距很有可能将阻碍各国经济金融合作的步伐,如果某个国家试图利用政策溢出效应得到益处,它与其他国家之间的政策将难以协调,更有甚者,如果诸国均采用这种做法,那么所谓的合作将是毫无意义的.此外,经济发展失衡导致各国汇率及其制度不稳定也将严重制约区域金融合作.

3 增强国际金融合作,引领“一带一路”建设

3.1 创新国际金融合作模式,构建开放型经济体制

“一带一路”战略中基础设施建设、能源资源开发利用、贸易合作等方面是一项复杂的、巨大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强有力的金融支持,“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政治政策、经济发展、金融政策、贸易状况均有所不同,因此,推进国际金融合作的同时应鼓励项目设计与对接的创新、资本来源的创新.过去主要以鼓励出口和招商引资为主的外向型模式无法继续支撑“一带一路”建设,构建新型开放式经济体制才能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其所需要的环境土壤.同样地,也不能继续选择倚靠政府推动的模式,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创新,使市场充分发挥其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为“一带一路”建设营造更加市场化的新环境.为了达到以上目标,应当扩大内需,形成国内投资、消费高效率协调增长的新兴经济体制,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创造更多的进口需求、对外投资以及发展机遇.同时,摒弃过去的不平衡战略,构建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新型经济体制,为“一带一路”建设培育和谐的制度环境.

3.2 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步伐,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进程

当前,世界经济缓慢且不均衡复苏的发展态势和货币政策的分化趋势,导致主要货币币值不稳,汇率、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幅度巨大,资本无序流动,这些都成为了全球金融市场极大的不确定因素.相对于动荡的全球市场,人民币币值近年来都比较稳定,并且缓慢升值,在中国充足的外汇储备作坚强后盾的基础上,人民币逐渐被周边乃至世界各国认可和接受,成为具有良好信用的硬通货.“一带一路”战略内容丰富,其中一项重要构成就是“加强货币流通”.因此,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范围,积极加快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是“一带一路”战略得以顺利展开的前提,同时也能够有效地为战略建设提供金融支持.人民币国际化使“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贸易和投资更加便利,也使中国与沿线各国在交往过程中避免因汇率带来的损失,由此降低了资金交易的成本,增强了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最终使得国际竞争力得以提高,为“一带一路”建设进程的推动提供充足的燃料.

3.3 建立多边金融合作机制,加强国际金融协作

“一带一路”战略涉及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包罗的市场环境和制度安排纷繁复杂,仅仅依靠单方的努力是无意义的,无法发挥本可以利用的协同作用,因此,建立多边金融合作机制是非常有必要的.创建多边金融合作机制的基准点和出发点是建立多边金融机构.多边金融机构是促进全球区域金融合作的重要推动性组织,其投入运作的重点是鼓励各种来源的资本协同合作,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充分发挥金融支持作用.以共同出资、共同受益的合作宗旨,我国领导建立了亚洲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开发与利用、产业和贸易合作等项目提供资金方面的支持.

4 结论与展望

中国是名副其实的国土大国、人口大国,也是当之无愧的政治大国.然而,在经济特别是金融领域,中国一直以来都仅仅是全球化发展的参与者和规则的遵守者,其大国意识薄弱.“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意味着中国在经济领域的大国意识正在觉醒,全球化目光日渐明晰.中国将主动承担更多的大国责任,当然也将因此面临更多相应的挑战.世界各国应当明确这一事实并采取相应的行动.中国经济的崛起是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的必然成果,反过来也将进一步促进和推动经济全球化的纵深发展.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进入快速融合发展的阶段,只有通过多方合作的渠道才能在全球化浪潮中谋求发展.“一带一路”是中国为加强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提出的全新模式,旨在推动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不仅将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与全面对外开放产生深远的历史影响,而且也会对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产生积极的带动作用.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站在新的起点进行对外开放,全面带动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和深化改革才是中国应该选择的发展路径.

参考文献:

〔1〕王海运.“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的背景、潜在挑战和为了走势[J].欧亚经济,2014(08):8-15.

〔2〕赵志刚.“一带一路”金融区域化路径[J].中国金融,2015 (05):39-41.

〔3〕Robert Mundell,A Theory of Optimum Currency Areas,American Economic Review,51,September 1961, pp.657-665.

〔4〕罗伯特·基欧汉,约瑟夫·奈.权力与相互依赖[M].25-29.

中图分类号:F125;F 8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6)05-0075-02

收稿日期:2016-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