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和政府在资源配置中作用转变

2016-03-28 21:53刘洋渤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锦州121000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市场职能政府

刘洋(渤海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0)



市场和政府在资源配置中作用转变

刘洋
(渤海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0)

摘 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充分的调节好市场配置资源与政府宏观调控的关系,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快更稳定的发展而充分利用二者的优势.一方面在合理的范围内尽量减少政府对市场配置资源的管控,扩大市场经济对我国经济发展所起到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中政府的职能,使政府全面的控制好和管理好市场经济中的恶性竞争、道德缺失甚至是垄断等问题.加快构建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系统理论,加快建设和改进统一有序、公平正义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

关键词:市场;政府;职能;决定性作用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当前的资源分配作出了重要的要求,《决定》提出“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习近平指出“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都要用好,这里说的“看不见的手”代指的就是市场的作用,而看得见的手则是代指政府的作用.需要明确的是,我们所进行的全面深化改革,其重点和关键是在市场经济的资源配置中更好地发挥出市场这只手的决定作用,并同时加强政府这只手的调控作用.可以说,这是我们党对于市场这一因素在资源配置中的发挥二十多年作用后的深入认识,并且在理论层面上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发展.从市场在配置资源中起基础性作用到在配置资源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转变,这不仅是简单的在表述语言和文字上发生的变化,也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认识的不断深化,更是一种理论上的创新和发展.

1 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体制的认识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从此以这一会议为标志,我国开启了国门,面向了世界,进入了一个改革开放的全新阶段.我国对原有经济体制改革中处理好计划和市场的关系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这一时期,邓小平在我国多个城市展开了调研工作,并且在“怎样才能发展生产力和提高生产力水平”这一问题上进行了深远地思考,他总结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指出我国的经济制度受苏联影响较大,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把经济发展搞得太死,这种死板也表现在诸多方面.我们应该向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学习一些优秀的管理和经营的方法,他认为计划和市场并不代表两种社会制度,而是两种经济手段.1979年,他提出应该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高效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邓小平的高瞻远瞩和对我国经济的独到见解正是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源.

1981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虽然保持着计划经济总体路线不变,但已经开始接受市场经济发挥作用.1984年,党召开了十二届三中全会,在这次会议上,党中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在这次关于改革的决定中,党中央首次提出了“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一新概念,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突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调节在经济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在经济方面的改革收获了丰富的成绩,但同时也产生了很多问题和矛盾.1992年南方谈话中邓小平明确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2]同年,党召开了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会议中更是明确的指出,我国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里可以看出,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是根本的前提和基础,同时也可以看到党对于国家经济中市场资源调配的重视度.在随后的二十多年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实践,人们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人们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反映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以及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体现在以下两点:一是十八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二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职能.这两点事实上可以说是辩证统一,即要充分通过市场规律提高生产力的水平.同时,政府要行驶其行政职能对市场经济进行适当管理.凡是能够通过市场自身的调解机制来解决的问题,特别是有关经济活动的问题,够应当由市场自身来解决,而政府在这个过程中不应当干预过多,对于政府而言,应当解决的是市场所不能自行解决或市场机制不完善等方面的问题.当然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强调要让市场发挥作用,并且在资源配置的过程中要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但这并不是等同于政府在这个过程中无所作为,相反,政府应当在这个过程中更好地做好宏观的调控,发挥出比计划经济更加重要作用.

2 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中重要性的深化和转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一直在进行不断地深化,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所占比例愈来愈大,这是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化生产的大幅度提升的必然要求和必然结果.从“基础作用”到“决定作用”不仅是表达和词语上的变化,更是在长期实践的结果.那么,产生这一系列的变化的过程是怎样的,原因又是什么?

2.1 中国对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的实践探索和理论深化

改革开放以前,可以说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完全对立的,市场被看作是影响国家计划经济的因素,被称为“投机倒把”、“资本主义的尾巴”等,而受到排斥和打击.但试想一下如果依然坚持资源配置权高度集中于政府,那么势必会造成效率低下、生产力水平低下、固步自封等问题,很明显完全的计划经济已经不能适应当时中国的发展,必须在实践中实事求是、解放思想、转变观念.1979年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应当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才能发展经济,解放生产力.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方针.十二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概念.

在党的十三大上,党中央提出了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这一提法的转变证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中越来越重视和提高市场的作用,愈来愈依靠市场来配置资源.党的十四大确定了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未来目标,并指出要让市场在整个资源的配置过程中,发挥出基础性的作用,可以说,这是我们党在这一问题上的一个重要的突破.经过了20年的实践,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经济问题归根到底,还是资源如何去分配,如何去配置的问题,因此,把资源的配置权利交给市场,这是经济发展的规律,我国改革始终遵循这一规律,使得我国快速的发展,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屹立于全世界民族之林的前列.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今后中国将继续遵循经济发展的规律不断实践,使中国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2.2 中国对市场在资源配置中作用转变的原因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转变在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在大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框架下,这一系列的转变是有原因的,我认为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从哲学的角度来分析,矛盾是具有特殊性的.毛泽东曾在《矛盾论》中指出;“任何运动形式,起内部都包含着本身特殊的矛盾.”[3]由开始的“投机倒把”到“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在不同的时期矛盾的特殊性在产生着转变.在改革开放以前,确实需要国家进行统一的计划,但如今中国经济发展已经到达一个新的高度,要想突破这一阶段做到投入较少的资源从而获得更大的收益就需要市场更加具有活力、效率更高“.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这一改革方针就应运而生.

其次,从对市场和政府的关系来看,把支配权交给市场,可以更好的避免政府的腐败和过度干预对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资源配置的权利高度集中于政府,资源配置权的过度集中,一旦出现腐败和过度的干预,或者是出现政府决策的失误.就会导致生产效率的低下,影响企业积极性,某些产品生产过剩,甚至会产生垄断等不良后果.而市场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化大生产,能够解决效率和企业积极性的问题.市场竞争必然会产生优胜劣汰,想要在市场竞争中存活下来,企业就必须对自身的管理、生产、服务进行完善.再有,根据市场需求来调整供应也更加直观,对供求关系的变化市场的反映也更加迅速,同时也能避免资源的浪费.

再次,市场这一因素在资源配置中作用的转变和不断加强,不仅是市场经济实现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而且是我国进一步实现改革和开放的需要.同时,加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地位和作用,更是我国不管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的本质需要.改革开放的三十多时间里,我国依靠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改革开放实现了经济的飞速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同时我们也应当清晰地看到,我国经济要在未来实现长远的发展,一方面要依靠社会主义制度自身的深入改革和不断完善,另一方面需要依靠的是不断加强市场这一因素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不断加强市场因素的影响力.

最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作用的转变更有利于保障人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使人民群众得到更全面的发展,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在经济发展中也同样应该相信群众,将资源配置权交给市场,使个人也可以参与市场竞争,更有利于激发人民群众的潜力,鼓励创新精神,使个人的创意也可以造福社会.

3 政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职能的转变

随着近些年来党对于改革认识的加深,我国的改革开放程度也在不断地深入,我国的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以稳健的步伐向前发展,可以看到的是,市场对资源的配置权将会愈来愈大,面对这样的形势政府职能也应该相应进行转变.在最初的以国家统一计划生产时期,政府充当着支配国家全部资源的角色,在我国经济实践的发展中,我们发现计划经济的生产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对生产力的发展产生阻碍作用.因此适应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运而生,市场由“辅助作用”到“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是不断实践的结果,但很多人会有这样的误区,是不是就说明应该把一切都交给市场,政府就可以什么都不管了呢?

随着市场在中国经济中的作用愈来愈明显和影响力提高,党和政府应当从自身队伍的能力入手,不断提升政府的认识,为此,我们就需要对政府的职能和管理范围进行准确定位,政府的作用不仅没有被虚弱反而变得更加的重要.市场虽然在对资源的配置方面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但其自身也存在相当多的缺陷.市场经济有其自身的缺陷例如盲目性、自发性,这就很容易导致恶意竞争、道德缺失、短期行为等.这就需要政府进行管理,虽然市场要在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但也要在政府管理的框架内进行,市场就像是人的双手,微观的事情要由人的双手来完成,而政府就像人的大脑,要掌握好宏观的方向,双手还是要受大脑的支配.改革开放以来,我党始终与时俱进对经济体制进行改革并很好的掌握着市场的一般变化规律,并始终发挥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优势,这样的优势应该得到延续,把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主义制度有机的结合,不仅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制度优势,又可以利用市场经济充分调动生产力的积极性,政府的作用至关重要.

在当前的中国经济体制下政府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政府应该创造出良好的公平竞争的环境.市场经济中由于竞争会产生优胜劣汰,从而可以促进企业对自身完善,可以使得我国各行各业的管理、生产、服务水平得到提升.但也无法避免有些人不择手段的进行恶意竞争,这对市场的影响是极其严重的.政府的作用就是惩处进行恶意竞争的企业或个人,并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法律规定保护其他企业和个人的合法权益.

第二,政府应该创造良好的提高道德的环境.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货币流转速度越来越快,人民群众中的一些人会出现道德缺失的问题.例如:“扶不扶”、“拜金主义”、“有钱就是任性”等社会道德问题.政府虽然不能用法律强制提升人们的道德水平,但是政府可以大力宣传我国的核心价值观,树立人民群众的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从而降低市场经济中的不良因素给社会主义先进的道德文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和破坏风险.

4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实行的社会主义制度,走的是符合我国具体国情的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市场经济之路,在这条璐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否繁荣发展的关键在于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经济发展就是要提高资源特别是稀缺资源的利用效率,以较少的投入产出较多的商品,实践证明,市场对资源的配置是最有效率和最全面的,这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当然,正如上文所述的那样,我们强调的市场的功能和重要作用,并不是否定或者忽视政府的地位和作用,而是在市场经济中,在发挥好市场的规律和调节作用的同时,政府的职能也有所改变,其作用主要是保障宏观经济的稳定,保证公平竞争,预防道德缺失等.只有市场和政府相互作用,共同发挥各自的长处和优势,中国经济才会稳步前进,稳中求胜,才能更好的保障人民幸福的生活.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373.

〔3〕毛泽东选集 (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08.

〔4〕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中图分类号:F1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6)05-0116-03

收稿日期:2016-02-28

猜你喜欢
市场职能政府
职能与功能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价格认定:职能转变在路上
浅谈房产测绘中的质量控制要点与体会
手机报面临的发展困境及纾解之道
“AutoForm金属板料成形仿真软件”市场在中国的开拓及本土化发展
依靠政府,我们才能有所作为
政府手里有三种工具
浅谈会计职能是否应该进行拓展
完形填空三则